


- 186:好人VS装好人-当道德变成选择题,我们如何自处?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代对‘好人’的定义越来越模糊?扶老人可能被讹诈,遵守规则的人反而被插队,而那些‘表面光鲜’的人,或许只是戴着一张精心维护的面具。我们一边抱怨‘好人难做’,一边又忍不住问自己:如果装好人能活得轻松,为什么还要坚持?道德标准是否已死?做好人或许是一场孤独的坚持,但装好人,可能是更累的伪装游戏。如果你也曾被发过‘好人卡’,或是在善恶之间反复横跳,这期节目或许能让你找到答案——当世界不再黑白分明,我们该如何守住内心的那根线? 【时间轴】 00:00——好人?坏人?有那么清晰的界线吗 07:29——独立且复杂的人,内心每天都经历着善恶交战 16:22——起初我们只需要面对一个选择题:好,或者坏 21:21——我只能选择做个好人?仅仅是因为没有做坏人的资本? 28:21——从环保视角来看,也许环境无法恢复如初,但我想努力使崩溃延缓 35:13——我在为了谁做好人?只是为了让人看见? 42:32——通常你的选择取决于你相信什么,你看到什么结果 49:15——当我考虑到带给我的收益的时候,可能正是我装好人的时候 54:38——当这个社会认定好人的标准是:损己利人 62:37——“你是一个好人”是褒义?还是贬义? 68:55——岳飞:我再有主意,也断然斗不过那群人,倒不如恢复了饮食,我们父子有几天便过几天随他们去闹,要杀要剐,我们知道自己清白便好。 73:56——以前他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就是动态的 【本期感悟】 说来说去,还是装好人更累,毕竟需长期维护人设,精神内耗远超本能向善的行为。当我们面对道德标准的模糊性面对“好人”定义随社会语境流动,最需要警惕的就是非黑即白的评判。而基于人动态的人性来看,属世层面的善恶并非固定属性,最重要的还是要锚定内心价值,无论是信仰、自我认知,还是对“结果论”的思考,坚持内在准则比迎合外界评价更有意义。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85:父母跟孩子做朋友,有必要吗?
如果有机会增进你与父母的关系,你愿意尝试吗?俗话说的好:养儿方知父母恩。对于子女来说,亲身体验身为父母的角色,理论上来说,就能更体谅父母的辛劳,同时也因为自己自小受到父母的“压迫”,所以也应该理解儿女的心情,但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亲子关系都充满张力、压力和迷离?难道真的是迭代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痛吗? 【时间轴】 00:00——令人意外的父子关系是因为? 08:37——父母才是亲子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15:25——能主动求教的父母,已经算是不错的父母 23:34——通常情况下,我们如何判断父母成功与否? 32:45——“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只是一种理想? 55:43——我爱你,但不一定让着你 65:49——成为父母,是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77:23——先称职,再优秀! 【本期感悟】 选择如何与孩子相处,其实通常是由父母自己决定的,而这个决定又基于父母的三观。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父母与子女的双向奔赴,共同在实习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对角色的理想,同时也从亲密的关系中汲取生命成长的养分。总之,父母不该因为自己是供养者就趾高气扬,子女也不该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就自艾自怜!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84:”买断未来还是瞬间自由?”——当你的退休工资突然变成了一次性到账
想象某天你的老板突然递来一张支票,上面写着你未来三十年工资的总和,条件是从此就与公司完全绑定。有人欢呼这是’赎身契’,有人颤抖着说这是’资本新骗局’。这边是’拿了钱就去环游世界’的兴奋派,那边是’超前消费等于慢性自杀’的恐慌党。现在,不妨打开你的手机计算器——如果老板此刻给出这个选项,你会按下等号键,还是狠狠按下清零键? 【时间轴】 00:00——如果公司一次性买断你的职业生涯 09:14——这不是妥妥的铁饭碗吗? 17:12——当老板遇见了人才,福利会少给吗? 26:22——消费是降级了,恩格尔系数就降低的吗? 39:10——看似买断是一种交易,但其实考验的是彼此的信心! 50:02——既然在职场中,就应该讲规则,而规则就是对各方的约束 61:50——既然销冠已经撑起了公司,像我们这些吊车尾的还有什么价值? 71:08——对企业来说,买断的不是员工的现在,而是员工的未来 【本期感悟】 当我们把整个职业生涯压缩成银行账户里的冰冷数字,打工人究竟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还是被资本精准计算后的二次收割?我的人生也可以“套现”?究竟是及时行乐的狂欢,还是焦虑自己老无所依。当面对这样的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种价值的肯定?如果我的一生值得投资,我会是自己的第一股东吗?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83:「魔丸」与「灵珠」-在偏见与救赎中重审自我
2025开年大片《哪吒2》引发热议,除了对电影制作方面的探讨,更多的还是从剧情、角色定位方面的延展。眼睛看见的是哪吒、敖丙、申公豹等形象,脑子里却泛想着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对号入座的过程其实并没有那么轻松,反而使自己想到更多关于成长那些压力、困顿、迷茫、挣扎…… 【时间轴】 00:00——中国的动画电影站起来了! 03:02——剧情中惊人的包容 11:45——谁是真好人?谁又是假坏人? 15:18——所谓成长,难道只是为了满足某一个预定的结果? 19:47——打破偏见从改变审美开始 30:03——有时候做“傻事”,只不过是为了得到认可 35:16——当完美成为一个标准,也就成了最大的捆绑 40:38——申公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49:46——个体与群体,从来不是简单的算数题 54:57——如果宇宙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正义与美善,那真令人绝望! 67:14——全员恶人,可能是事实,但就到此为止了吗? 76:49——发人深省的作品,就算好作品了! 【本期感悟】 哪吒的「黑眼圈」是反骨,敖丙的「龙角」是枷锁,申公豹的「灰色正义」才是人间真实!动画里没有非黑即白,生活里更没有标准答案。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真善美?放下完美主义,是否就是要摆烂、自弃?的确,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Bug,可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了追逐真理的理由,真实的盼望将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动力!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82:朋友,你腌出“班味”了吗?
有没有发现自从上班之后,你身上开始有股子挥之不去的「班臭」?不是三天没洗头的油味,不是挤地铁沾上的韭菜盒子味,是那种…早上八点被闹钟抽醒的怨气、写日报时憋出来的便秘感、开周会领导画饼的焦糊味、还有深夜加班灵魂出窍的馊味混合发酵的——职场体香。某红书最近都在教「班味穿搭」,条纹衫配冲锋衣,腋下夹着文件袋,眼睛里的光比显示器的待机灯还微弱。这哪是什么穿搭教学啊,根本是当代社畜的集体自黑。咱们今天就撕开这层黑色幽默,聊聊怎么就被班味腌入味了?地铁通勤像沙丁鱼罐头般被摇晃上色,工位键盘敲出肌肉记忆的包浆,连梦里都在Ctrl+S保存人生。 【时间轴】 00:00——班味往往在非办公室场景下更明显! 04:49——工作形态的丰富,造成了工作与各种场景的适配度越来越高 10:40——所谓班味…… 17:42——“热忱”和“班味”有区别吗? 24:03——班味真是被环境熏出来的? 33:41——抵制班味的方法:不精心打扮、尽量摸鱼? 40:24——当“剩余价值”被发现,人的潜力就被发掘 47:31——除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不是叫业余时间么? 54:18——当代就业困境:入职前就开始卷 62:27——职业会过时,但技能不会! 80:55——也许行业没有发展前景,但自我成长值得深耕! 【本期感悟】 近些年来“自我成长”的话题非常火热,一方面意味着大家的自我要求在提升,另一方面其实也反映出如今的职场环境另人感到焦虑,而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班味”的滋生。一旦我们被腌入“班味”,除了自己在工作中容易感受到压力,在面对生活时,也很难再投入其中,甚至享受生活,就更别提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了。归根究底一句话:工作是为了生活,但不是生活。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81:听懂掌声!
当你身处群情激奋的环境中,掌声随着有节奏的音乐不断冲击你的耳膜时,你是否能享受并加入其中?还是会感受到明显的排斥,想要逃离呢?曾经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成功、卓越这样的词语成为许多企业培训、企业家学习之类场合的关键标语。似乎只要通过这样的“传功”和“加持”,企业就能日进斗金、员工就能忠诚委身、老板就能大展鸿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时间轴】 00:00——当你刷到成功学大师的视频…… 04:25——要掌声是一种艺术行为? 10:38——所谓从众心理 17:48——从前大师在会场,现在来到互联网 22:49——当骗子研究心理学,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29:17——我可不贪心,只是合理地获益 37:38——不配得感是否等同于对失败的惧怕和对被反驳的羞耻? 43:27——当消费习惯被训练成消费模式,消费能力也掌握在别人手中了 52:18——成功的究竟是方法?还是个人? 60:14——引导也好、洗脑也罢,最终会让人看到人性的丑陋与世界的败坏,我们也只能在残缺的世界中追寻真善美的盼望! 【本期感悟】 “掌声”即认同,即支持,即跟随。但如果这个“掌声”并非是在深思之后的行动,我们总是应该多加小心。尤其有时候是我们一些小心思,也就是私欲被满足的时候,似乎很容易就被收买,从而加入到鼓掌的行动中。可当下、此刻的这个观点或者这件事是否具有真正的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逆商”并非凡事都要与众不同,而是处在一个群体性事件中,我们是否具备逆向思考的能力和勇气!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80:中美对账的迷思-是信息差?还是观念差?
“美国封禁TikTok,为什么中国网友却在小红书围观‘美国日常’?大数据推给你的‘真相’,是世界的全貌还是算法的陷阱?乡村医生靠赊账治病,美国看病要排队四年——到底谁在‘信息茧房’里坐井观天?当算法比亲妈还懂你,你敢不敢跳出舒适区,看看墙外的世界?” 【时间轴】 00:00——TikTok被禁了,这波流量真不小! 06:23——本来是国内外友好交流,怎么就成了对账了? 16:33——信息量增大的结果不是博学?而是偏见? 25:27——大医院固然专业,但乡村医生更贴近患者 33:46——有时候偏见也是造成信息差的主要因素 44:11——中西教育体制的不同,也体现出价值观念的区别 53:07——话说三遍就成真? 65:16——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77:15——信息差:开阔视野还是信息茧房 【本期感悟】 其实个体的人能获取的信息始终是有限的,只不过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给人带来一种错觉:有了互联网,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实事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真实、可靠、优质信息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信息的数量,而是辨别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有稳固的三观,也就不会在信息、观点、情绪的洪流的冲击下,随波逐流,失去自我了。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9:满分执念-被红笔圈住的童年与人生
当试卷上的三位数成为执念,我们究竟在追逐什么?本期节目深入探讨”考满分”背后的教育焦虑陷阱——从心理学视角剖析完美主义如何异化成自我攻击,到东亚社会评价体系中将分数与人格价值捆绑的文化基因。当”差一分打一棍”的规训演变成成年后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或许我们真正该解开的,是深藏在校服口袋里的自我认同危机。 【时间轴】 00:00——从车速到成绩:对完美的执念 04:33——当孩子以成绩为追求…… 11:20——被数字定义的人生 21:54——数字不只是刻度,也是砝码 28:51——对学生来说,分数确实能起到测试学习成效的参考 35:57——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孩子 45:58——当代人对数字无感且被数字支配? 55:00——能强迫自己改掉强迫症吗? 63:02——取悦他人和爱自己,冲突吗? 【本期感悟】 有些执念,需要一些特殊场景的触发,在一种无感的状态下受到长久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我的个性。而对满分、完美的执念,多数情况下是基于对环境、他人的要求和期望。而这种受外界影响而有的努力无所谓对错,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且人对关系的需求也是无法忽视的。真正的挑战可能还是自我节奏的把控,以一种健康、客观、宽容的心态,追求自我成长,以此作为人生常态的实现。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8:奔波、麻木、传承、温情的春节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传承的节日,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我们又认识了什么,错过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呢? 【时间轴】 00:07——刚刚过去的,是成为世界非遗之后的第一个春节 03:57——奔波过年的张凡 11:26——城里生活过惯了,回家就不适应? 15:12——人在春节,身不由己 26:11——是标签,也是符号,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31:56——本来是表达心意,结果又变成敷衍和炫富了? 39:30——好不容易放个假,时间就不受自己掌控了 45:15——小时候的年味,是父母早早就预备好的 55:45——平时没有联络的亲友,拜年的时候都没话可说? 63:51——常回家看看,过年就不凑热闹了 【本期感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春节回忆,当然也有一代人的生活理念。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承载着祖辈、父辈的思想和传统,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下一代孩子们对自由与多元的追求。有时候想想,可能一直还没来得及好好想想,自己想要什么?又或者说,是否能接受并享受在承上启下的角色中,且能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7:当AI开始“深度求索”,人类还需要动脑子吗?
从电视媒体到如今的网络时代,人类是否正在被“奶头乐”驯化?是时候反思:当AI比你更懂“思考”,你还能剩下什么?本期节目,三人从AI的“人性化回答”聊到信息茧房,从“痛风治愈”的医学冷知识扯到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用AI……全程高能,笑点与深度齐飞,结尾竟被AI的“临终遗言”整破防了? 【时间轴】 00:09——新年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为大家送上真挚新年祝福,共盼新岁美好! 01:00——DeepSeek最近也太火了吧! 06:13——既然是AI,就应该很贴心! 10:10——从前我不会提问,现在DeepSeek教我问! 15:55——新时代的“奶头乐”构建成信息茧房 25:19——我们不只是需要针对性的答案,更需要探索未知的路径 35:39——学会用AI,就相当于当领导了? 45:00——DeepSeek的诗意,来自人类的失意? 65:15——AI是工具,而作为工具的使用者,我们该何去何从? 【本期感悟】 DeepSeek成为现象级产品,不只是因为商业价值,更多的是与更多人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当我们热情地向它发问的同时,也从它的思考和回答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困境。工具不断迭代,环境不停变化,身处其中的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在深度思考和探索中,努力寻求自我的边界,建立人生的标杆呢?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6:如果记忆可以重置?
你是否想过,如果大脑有删除键,一按就能清空那些深夜反复灼烧你的画面?科学家已在实验室用光遗传技术精准编辑小鼠记忆,这项技术若降临人间,我们将面临比科幻电影情节中更复杂的抉择————删除背叛的痛楚是否也会消解成长的意义?擦除失败的记忆是否连同破茧重生的勇气一并格式化? 【时间轴】 00:00——假如记忆可以格式化,你会选择清零吗? 06:29——人都是贪婪的,只想要自己以为好的 13:42——人生的成长就像每天吃饭一样,似乎没什么明显改变,但却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进程。 20:45——当有足够多的知识输入,那些痛苦和负面的忘记和感受就会弱化? 33:41——除非一直站在对拓点,才有可能永远逃离 40:46——互联网里传递着一种轻而易举的成功 52:39——知与行之间的距离是:实践 65:47——个人的逃避也会带来关系的痛苦 【本期感悟】 你之所以是你,都是因为过往所经历的一切!哪怕是选择性删除某些记忆,对自己来说也会像蝴蝶效应一样,造成山洪海啸的影响。尽管记忆中美好与痛苦并存,但不得不说痛苦记忆也是构成个体完整性关键部分。当然,身处在痛苦境遇中谁都不想,有时候选择逃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成长。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5:不只是弹幕,更是一种态度!
自从视频网站推出弹幕功能后,广大网友不仅热情参与,而且也显露出大家的创意与文采,弹幕这个功能,也逐渐从单一的评论属性,开发了更多功能,比如:弹幕护体、弹幕聊天、剧情提示、高能预警等等,甚至发展出了弹幕文化,把诸多网络梗融进来。这似乎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种现象了,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于视频内容的态度,对资讯的态度。 【时间轴】 00:00——突发奇想:聊聊弹幕? 04:41——什么情况下,你会开弹幕? 11:33——弹幕不搞笑,都不好意思发! 24:43——造梗时代,你只管表达,时间给你回报 28:31——从发弹幕吐槽,到用弹幕聊天,再到弹幕文化 42:10——网络影响生活?还是代替生活? 52:34——如果播客有“弹幕”? 【本期感悟】 看视频时,弹幕能显著增加观看体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弹幕不仅能让观众即时分享感受,还能够增强观看过程的社交感,使观众感觉像是与剧中人物或其他人共同观看。此外,弹幕还促进了知识分享和社群建设,尽管也存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弹幕功能丰富了媒体消费方式,使观看体验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弹幕不仅是观看视频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互联网时代观众参与和互动的新模式。当然,弹幕的快速反应和表达形式可能削弱了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4:回家!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过去很多年间都在提倡的一句口号。对于国人来说,每到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假期不仅只是有别于工作时的休息时刻,更是提醒着人对于关系的需求,哪怕只是匆匆一面,也是再次将风筝的那条线,系紧一点,让牵挂的心重获安稳! 【时间轴】 00:00——跑题了:在广东骂人不算什么? 02:54——年年回家难!先是买票难! 12:51——以后“回家过年”的概念就淡了? 16:18——反向春运多好?老人为啥不愿意? 28:35——儿女回家过年是给父母底气! 34:20——既然春联贴完3天就掉,还那么麻烦干啥? 40:04——那些传统的形式,是精神凝聚的体现 54:11——今年回家,有没有期待过个不一样的年? 61:24——嫌弃它落后?还是投身于改善? 【本期感悟】 “家”的定义可能在每个人心里都不一样,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一些变化。但就其定义而言,家是由自己和自己在乎的组成的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的存在。尤其是当我们身处于压力不断增加,未知也不停发生的环境中时,家这个理应成为我们生活之锚的存在,意义就更大了。当然,在家中同样要面对关系的挑战,甚至会因为长时间与家人物理空间上的隔离,这挑战也更大。但人在外面久了,总还是要回家的!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3:我想说声对不起,成长这事儿别着急
只有当自己置身于拥挤的交通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在城市生活的艰困。当然,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压力和挑战,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难免会因为认知有限,而进行一些过于主观的表达。尤其是播客这样的形式,当大家都在试图进行深度表达时,这种信息偏差导致的主观情绪也会增强,也难免有人会在收听播客的过程中,体会一种撕裂感! 【时间轴】 00:00——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 05:44——良好的沟通往往建立在平等的视角之上 15:13——在地铁上多挤挤,就瘦了。。。。 21:3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但公共交通不断压缩这个边界 28:04——如果每一天我的精力都被耗尽,我还有什么心情思考及追求成长 37:13——人与人的差异,往往体现在认知上 48:42——我只是用心里话,写了一首歌 53:34——身累不算累,心累才是累 【本期感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即使在看似简单的通勤过程中,也充满了疲惫和无奈。有时候,我们在努力寻找自我成长和改善生活的方法时,可能忽视了生活本身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虽然个人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所有困境,但倾听和共情对于建立相互理解至关重要。理解他人的真实感受比表面交流更为重要,而换位思考则能增进这种理解。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 172:【特别版】兄弟小组的跨年分享
恰逢李诺参加的小组在新年的第一周的聚会,那就架起录音设备,录下了男人们的真情实感! 【时间轴】 02:51——小兵:本来想躺平,但是二宝来了…… 07:37——Peter:我的2024又快又舒缓又失落 10:40——Ed:对我来说,一直以来的任务就是两个孩子 13:20——石头:2024是我粉碎的一年 15:26——周一:俗世的英雄迟早会失败,新的一年希望能够克己 19:11——李诺:输出是一个检验输入的方式,新的一年,更多建立关系 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你觉得呢?如果可以,你愿意分享你的情绪、你的处境、你的感受吗?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