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七届 - 第 10 场 【人物弧光,及难以置信的悬念】
克罗地亚科幻作家米哈埃拉·玛丽亚·佩尔科维奇(Mihaela Marija Perkovic)将在一个简短的写作课上,探索人物弧光和小说的悬疑设置,侧重说明如何解决中长篇小说中的情节漏洞和角色塑造问题。米哈埃拉是克罗地亚作家、编辑、编剧、翻译、工作坊讲师、科幻活动策划人、极客传播者。面向科幻小说爱好者及克罗地亚学校和文化协会,她举办了 15 年的写作研讨会。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13 场 【文学路口:科幻中的哲学与技术】
瑞典作家伊娜·罗斯瓦尔(Ina Rosvall)和中国作家王侃瑜将交流科幻如何作为谈论哲学问题的载体,及探讨技术进步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思想和意识等。伊娜·罗斯瓦尔的代表作包括探索意识存在的科幻作品《小野兔》(Harungen),及今年出版的新书《活体》(Livbärarna)等,此外伊娜是一位瑞典临床心理学家。王侃瑜是一位屡获殊荣的青年作家、学者和编辑。她是《春天来临的方式和其他故事》(2022,上海文艺出版社·微像文化)联合编辑,这是首本全女性和酷儿阵容中国幻想小说英译选集。 伊娜·罗斯瓦尔和王侃瑜将与张怡微对谈。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12 场 【塑造女性叙述者——声音、角色、打破刻板印象】
虚构类作品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叙述声音,这些声音不仅要讲述本人的故事,还要讲述其他角色的故事。本场大师课,安娜-玛丽亚·内格里拉(Ana-Maria Negrilă)将讨论一些叙述者,他们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及对故事的重要性。她还将分享自己在创作女性叙述者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如何使女性角色更加真实,而不总是局限在“女强人”等刻板印象当中。 安娜-玛丽亚·内格里拉是罗马尼亚作家、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她出版了数本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荣获很多文学奖项,包括2021年科林文学奖。同时她还是一名非虚构作家,发表关于从历史、教育到社会、性别研究等各种主题的文章。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14 场 【从蚂蚁到机器人:解密错综复杂的未来】
我们邀请了两位传奇科幻作家,法国作家贝尔纳·韦尔贝尔(Bernard Werber)和中国文学天才飞氘,讨论各自具有开创性的代表作。他们将科幻小说、哲学、神话、意识与非凡的故事讲述能力相结合,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自《蚂蚁三部曲》(2021,后浪)出版以来,贝尔纳·韦尔贝尔一直是法国阅读量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翻译,在俄罗斯和韩国是热销百万的现象级作品。《伦敦泰晤士报》称韦尔贝尔的三部曲“令人振奋地发人深省……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部杰作。”科幻作家、文学博士飞氘荣获多个文学奖项,代表作有《爱吹牛的机器人》《巨人传》等,擅长运用迷人的科幻反思现实和对未来进行思考。贝尔纳·韦尔贝尔和飞氘将和文学翻译家武峥灏一起对谈。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9 场 【生动,复杂,细致入微——构建新世界】
从星际图景到骇人听闻的近未来图景,克莱门斯·J.塞茨(Clemens J. Setz)和江波将讨论作家如何精心设置生动、复杂和细致入微的文学场景,邀请读者进入其中。著名科幻作家江波累计出版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和多部小说,包括《机器之门》和《银河之心》三部曲,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银河奖和星云奖,他最新的作品是《未来史记》(2022,湛庐)。奥地利作家克莱门斯·J.塞茨因其小说《靛蓝症》(Indigo)获得了著名的毕希纳奖,在这部作品中,奥地利陷入了一种险恶的流行病:靛蓝综合症,孩子们是携带者,这些孩子们被送到了这个国家的山区中心——而他们也再也没有回来。中信出版社即将在中国出版由李双志翻译的《靛蓝症》以及塞茨扣人心弦的故事集《马斯戴特儿童时期的爱情》(Die Liebe zur Zeit des Mahlstädter Kindes)。本场活动,克莱门斯·J.塞茨和江波将与文学翻译家李双志进行对话。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4 场 【“虚构的非虚构”与科幻中的“解说”】
本节大师课,夏笳将分析的主题是“虚构的非虚构”及科幻文学中的“解说”。在介绍“新异”“信息倾倒”“展示而非告知”等概念的基础上,夏笳将结合科幻写作的经典范例,说明写作者可以如何天衣无缝地将解说、非虚构部分与故事情节高度融合。 夏笳是一位知名的科幻作家、学者、文学翻译、编辑,同时参与影视剧策划和科幻写作教学。她的作品七次获 “科幻世界银河奖” ,首部英文短篇作品集 A Summer Beyond Your Reach: Stories 于 2021 年出版。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11 场 【线索交织:科幻、奇幻与现实】
两位出众的文学家芬兰作家哈努·拉亚涅米(Hannu Rajaniemi)和中国作家糖匪,他们不断创作引人入胜的故事,将真实、虚幻和超现实完美融合。本场活动,他们将讨论更广泛的科幻和奇幻文学场景、各自的作品,及他们叙述中错综复杂的线索。哈努·拉亚涅米拥有数个数学和物理学高级学位,精通多种语言。他用英语写科幻小说,著有《量子窃贼》(The Quantum Thief)、《分形王子》(The Fractal Prince)和《因果天使》(The CausalAngel)(四川科技出版社·科幻世界)三部曲,在这三部曲中,我们能看到几个世纪后穿越太阳系的疯狂旅程、城市的世界、无处不在的加密公钥、人们通过共享记忆进行交流的场景,还有超先进的人类种族。糖匪是一位屡获殊荣的中国推想小说作家,著有《奥德赛博》(2021,后浪)《看见鲸鱼座的人》(2018,上海文艺出版社)和《无名盛宴》(2019,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其作品被王德威教授认为是后人类传奇的迷人混合体。糖匪最新意大利语短篇小说集Spore,预计 2022 年 10 月由意大利 Future Fiction 出版社出版。哈努·拉亚涅米和糖匪将与哈努作品中文译者、著名文学翻译家孙加进行对谈。
- 第七届 - 第 8 场 【我们为何写作】
两位备受赞誉的作家将讨论各自开始创作的源头,以及他们优秀作品背后真实的创作过程。他们还将探讨文学如何表现错综复杂的现实,以及文学的未来形态。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霂林(Munir Hachemi)最开始在粉丝杂志上发表故事,还直接在酒吧和咖啡馆售卖文学作品。在他广受好评的作品 Cosas vivas出版后,著名文学杂志《格兰塔》称赞他为世界最有前途的年轻西班牙语作家之一,目前他在北京大学担任文学教授。王威廉出版了长篇小说《获救者》及其他多部短篇小说集,以其独特鲜明的风格获得多项文学奖项。他带有科幻元素的短篇小说集《野未来》2021 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霂林和王威廉将与学者、翻译家和科幻专家张凡一起讨论他们的写作生涯和创作动力。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7 场 【科学与科幻】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科学与科幻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科幻是否应该发挥作用,促进科学普及并激励年轻人从事 STEM 事业?为了讨论这些问题,本场活动我们邀请了两位作家嘉宾,分别是:捷克共和国著名作家朱莉·诺瓦克娃(Julie Nováková),她是编辑和翻译,也是一位热衷科普的进化生物学家;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作家和编辑夏笳,其作品七次荣获“科幻世界银河奖”。主持人是上海双语获奖作家和编辑、奥斯陆大学博士研究员王侃瑜。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6 场 【作为最后一个人类活下去】
本节大师课,糖匪将围绕末日生存情境,与您交流如何进行科幻创意写作。在这个思想实验中,人类只剩下最后九个人。由于食物供给越来越少,他们不得不投票决定,谁可以继续活下去。每位角色需要强调他们的职业技能,及可以为人类生存下去带来的价值。作为一个创意写作练习,末日生存情境给我们一种跳出日常思考的机会,在一个更加极端的环境下,探索新的叙述可能。 糖匪是中国作家,荣获多个文学奖项,如上海文学中篇最佳小说奖、中国科幻读者选择奖、美国最受喜爱推理幻想小说翻译作品奖银奖等。除文学创作外,也涉足装置、摄影等不同艺术形式。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5 场 【文学冒险:遇见非人类】
本场活动中,两位备受赞誉的作家将讨论他们如何进行新颖的文学创作,平地起高楼、构建新世界,用引人入胜且合情合理的方式塑造非人类——外星人、动物、人工智能等。天瑞说符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他在网络文学平台有庞大的粉丝群,代表作《死在火星上》和《我们生活在南京》(2022即出,中信出版社)备受好评。弗拉基米亚·波列加诺夫(Vladimir Poleganov)是保加利亚作家、翻译和编剧。他的小说《另一个梦想》(The Other Dream)曾获Helikon最佳小说奖。他们将与学者、科幻专家姜振宇对谈。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3 场 【人性与幻想、现实与超自然】
本场活动的两位作家以引人入胜的创作风格备受关注,他们将围绕代表作和创作方法进行交流。荷兰小说家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Thomas Olde Heuvelt)出版了五部小说和多篇奇幻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欢迎来到黑泉镇》(HEX,2018,未读)深受读者喜爱,并得到传奇作家斯蒂芬·金和 乔治·马丁的大力推荐。中国作家何夕迄今为止十七次获得银河奖,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他的作品涉及专注于对宏观科学未来及人性善恶的探讨,将科学幻想与社会现实密切融合。托马斯、何夕将与编辑、出版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秘书长杨枫对谈,分享写作生涯及创作过程中的不同方法。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2 场 【想象飞驰:幻想文学中的世界观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幻和奇幻文学的前沿创作者如何持续为读者打造合理可信的未来世界?科幻小说中应该有多少科学的成分和多少虚构的成分?科幻小说在塑造我们的想象力、激发我们的集体意识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在趋向全球化的过程中,用小众语言写作的作家如何才能更好地进入主流话语?意大利科幻小说编辑、出版商和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Francesco Verso)在其作品《继人类》(Nexhuman,2022,博峰文化)和《猎血人》(Bloodbusters,2022,博峰文化)中讨论了这些问题;郝景芳是中国著名作家,童行书院和芳景科幻创始人,其作品包括《宇宙跃迁者》(Universe Jumpers,2021,果麦文化),获得雨果奖的《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获得2022年意大利Bottari Lattes文学奖的《孤独深处》(The Depths of Loneliness,2021,果麦文化),入围亚瑟·C·克拉克奖的《流浪苍穹》(Vagabonds,2022,果麦文化),还有《人之彼岸》(Mirror of Man,2017,中信出版社)等。本次活动,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和郝景芳将与学者、译者、科幻专家张凡进行对谈。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第七届 - 第 1 场 【未来景象:试想我们可以拯救世界?】
本场活动我们邀请到了两位传奇作家:弗兰克·施茨廷(Frank Schätzing)和陈楸帆。他们将极具创造性的叙事与对环境的关切意识和精确的科学预测结合在一起。弗兰克·施茨廷充满悬念的生态惊悚小说《群》(The Swarm,2018,后浪)风靡全球,而他的最新著作《试想我们可以拯救世界?》(What if we Just Save the World? )再次登上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陈楸帆屡获殊荣的作品包括生态科技惊悚小说《荒潮》(Waste Tide,2019,上海文艺出版社),还有《AI未来进行式》(AI 2041: Ten Visions for Our Future),这部作品中陈楸帆与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携手回答了一个迫切的问题:人工智能将如何在二十年内改变我们的世界?在本次活动中,弗兰克·施茨廷和陈楸帆将与复旦大学德文系教授和译者李双志进行对话。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欧国际文学节。
- 书单 | 塞浦路斯 Top 10 文学佳作
塞浦路斯文学历史悠久,才华横溢的作家们创作了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次文学之旅,中欧国际文学节团队特别推荐塞浦路斯 Top 10 文学佳作,入选作品排名不分先后。和其他书单一样,我们的书单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是绝对权威的。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推荐给读者朋友们一些好书,在此感谢中欧国际文学节团队及出版业同行的专业建议。 塞浦路斯是一片文学沃土,自古以来诞生了非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参考这份书单,开启一趟精彩的塞浦路斯文学之旅。 主播: 一棵树&小羊 文案: 一棵树&小羊 剪辑: 帕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