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25-我踮起脚不是想跟谁比高,只想看得远一点
* 本期节目是用手机录制于深圳图书馆北馆静音舱,音质稍差,请多担待! 当比较出现,压力就会随机蔓延 当我们着眼于他人的成就,难免被焦虑困扰 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自我成长不是自我证明 不羡他人高,不嘲自己矮 尽力做自己,不求成完人
- Vol.24-当我在澡堂里泡澡
走进澡堂 泡开的是一身紧张 搓掉的是一身泥垢 洗去的是一身疲惫 走出澡堂 收拾好自己 包装好自己 打扮好自己 又开始不信任自己
- Vol.23-带上热情,跳出舒适圈!
舒适圈究竟是什么? 我好不容易找到舒适圈,为什么要跳出来? 难道,是我对舒适圈有什么误解? 还是说,我还不够有能力,跳出舒适圈? 当你决定跳出来的时候,你最好知道要往哪里去!
- Vol.22-做播客其实不难,只要你有内容就行啦!
本期节目 献给每一位内容创作者! 你们都很棒! 内容是什么? 可以是知识、经验、心得、感悟,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 Vol.21-做自己的顾客,做他人的店员——Manner事件有感
点评系统不只是服务系统,也有可能成为鞭子,抽打在服务者的身上 而消费者也乐在其中,四处挥舞着鞭子,耀武扬威,生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服务 人之初,性本? 这是个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因为这也决定了,我们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在社会活动之中,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并与他人交往。 社交的确是一件极有压力的事,但这压力究竟是来自他人的恶意?还是来自我的苛求?
- Vol.20-成长技能+1【唾面自干】
唾面自干(拼音:tuò miàn zì g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伏胜《尚书大传》。 唾面自干指人家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逆来顺受,即使受到了侮辱,也不计较。紧缩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人的一生或漫长或短暂,成长从来都是主旋律 除了生理上的成长,我们更在意的,或者更要关注的,是心灵上的成长! 但成长的机会总是难得,成长的功课总是难做
- Vol.19-看完《年会不能停》冒出来的一些想法
从《屌丝男士》到《年会不能停》 从《万万没想到》到《年会不能停》 大鹏和白客,似乎在这些年日中,逐渐从俗走向雅 逐渐摆脱大众对于他们过去那种相对便宜的表演和低俗的故事的认知 还不只是这样 情怀在大鹏作品中的份量不断增加 生动鲜活的演技呈现出一个不同与“王大锤”的白客 让我们看到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可能性 那些曾贴在身上的标签,终将自己的努力下,一点点溶解、消失 至于成就所带来的光环,如若腾空离开地面,那也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虚无的泡沫
- Vol.18-要活在当下?不如先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活在当下,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出于对己对人的负责,真诚地面对自己当下要做、该做的每一件事。 收集经历中的感受,有时候比事情完结后的结果更让人有成就感。那是一种真切体会过充实的收获,而不是结果为导向的轻飘飘的:过了、搞定、完成、收工。 认真对待每一个处境,认真做好每一个选择,原本就是我们身为独立人格的人应该有的表现。但在一个浮躁不安的世界里,人们渐渐地主动地放弃了,使它慢慢变得稀有、难得、生疏,即使我们想要重新认真起来,那也不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不管怎样,认真起来吧!认真吃顿饭!认真看个电影!认真听个音乐!认真爱身边的人!
- Vol.17-被动成长带给我意外的礼物
这个经历,是我从没想到过的,当然,这么多年来,也的确收获了太多没有想到过的意外之喜。 是生命的馈赠?还是努力的成果?我更倾向前者,毕竟我不是一个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我也不过是因环境的左右,而“被迫”做出选择,但又不想轻易认输,所以只好憋着一口气,再努力一点。
- Vol.16-有便宜不占?你怕不是个傻子吧?!
节目中提及的油条托盘 古早道理:贪小便宜,吃大亏! 如今在利己主义的熏陶下,我们是否还能持正自我,克制损人利己的私欲呢? 本期节目无意说教,旨在表达疑惑 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 Vol.15-当自己一个人走在夜晚下班路上,在想什么?
昨晚下班有点晚 夜景不太美 路上有点吵 但 只有我自己 这是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然后 有点话想说~
- Vol.14-【翻书】捡起掉落的回忆,拼成完整的自己——读《山中的糖果》有感
在别人的世界中探索自己,并且乐此不疲! 认识所是;梳理所知 明确所愿;坚定所选 承担所做;笃定所信 《山中的糖果》内容简介 《山中的糖果》通过“亲人记”“世间记”“回乡记”三个部分,集结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师友,对身边那些人那些事的记录与怀念。作者邓安庆生长在农村,曾游荡于多个城市之间,从事过广告策划、内刊编辑、企业培训、木材加工、图书编辑、互联网等不同职业,阅历丰富,天性敏感细腻,对乡村,对城市,对社会底层的人和事,都有独到而细致入微的体察。作者文笔细腻,语言纯净克制,用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将人间烟火娓娓道来,对人物的举止投足和心理刻画生动,性格描述细致入微,使得读者如见其人,如入其境,读来亲切有加。他的文字接地气,带有温度,能够俘获人心。插画家 “星星的插图”根据书中内容作插图20余幅,画风细腻、生动,乡趣十足,与邓安庆的文字十分契合,相映成辉。 作者简介 邓安庆,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曾游荡于多个城市之间,从事过广告策划、内刊编辑、企业培训、木材加工、图书编辑、互联网等不同职业,现居北京。已出版书有《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 以上来自豆瓣 本期内容提及梁庄三部曲,为梁鸿老师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庄十年》
- Vol.13-随手刷掉的碗,没有成为我的DDL(死线)
生活总是琐碎的 琐碎的事总是容易另人生厌的 一旦我们陷入一种无常、焦躁、挣扎的处境之中 DDL就会频繁出现在生活中 最终成为一种常态 然后 我们就很难真正地为自己活 或者说 再难去享受生活本身了
- Vol.12-拉伸都顶不住,还谈什么坚持?(关于焦虑、拖延和专注)
看到“焦虑”你会想到什么? 提到“拖延”你感受如何? 高速、快节奏的今天,我们需要的究竟是超核的“多线处理”能力?还是需要能分辨“轻重缓急”,训练内驱的能力?又或者只需要一颗“安静”、“专注”的心? 专注,从前只是一个状态形容词,而在Tim的理解中,它更应该是一个动词,而且是持续不断地动态词语,因为当我们足够专注,就不再被焦虑困扰,也不会常常被拖延打败。或许才可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运行!
- Vol.11-作为一个粉丝,我想对《银杏树下》说:
原则上,这是一期跟风节目——毕竟大家都在做年度总结嘛~ 昨天《银杏树下》更新了新一期的节目,就是有关年度总结的,今天一大早听完,也很有感触,再加上《送别》这首歌的旋律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桓,所以,就做一期节目吧! 本期节目除了一些对《银杏树下》说的话,还有一些我个人的回顾和总结,总得来说,过去一年,收获还是不少的,所以,值得感恩! 最后一首《送别》,送给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过去的支持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