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21 Dating app让我们离爱情更近or更远了?(答案出乎意料…)
谁的小时候没为些港台电影电视剧中扑朔迷离、生死别离的恋爱流点泪? 而谁又在成年后消费着左滑右滑的速食爱情? 眼前是公主王子一吻定情,现实中只有猫猫狗狗值得我付诸真心一辈子。 稳定的甜甜的恋爱到底是谁在谈?约会软件总让人觉得有一篮筐的鸡蛋,但一上网,又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恋爱求上岸。令人迷失的不只是求而不得,还有连岸在何方都看不见的”河里游“。 我们还能找到爱吗?或者说,在头晕目眩的现代速食恋爱中,我们还想、还敢爱吗?约会软件,让我们离亲密关系更近还是更远了? 本期嘉宾: 木登:总是在单身。一谈就是稳定的恋爱 Cecilia:总是在恋爱。约会老手享受单身中 老友对谈,答案出乎意料。 ⏱ 时间轴: 2:50 谈恋爱不如搞钱?年轻人对找真爱怎么祛魅了 4:05 翻手机:小某书给你推了什么恋爱话题? 10:30 充满标签的当代速食恋爱 12:15 木登和Cecilia对爱的理解大不同 18:40 Dating发掘出了我喜欢的新口味;p 28:00 恋爱谈得多的人才更“会”谈?No 34:00 我不再需要为了获得认同感而谈恋爱了 41:00 约会多了,真的会麻。如何应对倦怠感和挫败感? 46:40 恋爱怎么也有“上岸”这一说了?东亚人奋斗的一生lol 48:25 稳定的恋爱中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刻 50:37 你在爱情中寻找什么? 55:47 现代恋爱关系中的精细切分 - 我可以只要甜的部分吗? 1:00:40 “dating中得确保手上有不同的鱼?”——部分但不完全同意 1:05:30 建议展开一些线上small talk技巧小教学 1:06:50 答案揭晓时刻~ 🎙️出品团队: 策划:木登、欣雨 剪辑:木登 文案:欣雨 时间轴制作:欣雨 🎵音乐: Georgia Gibbs - Seven Lonely Days The Beatles - All You Need Is Love
- Ep.20 跟美国人学边界感,我领悟了糊弄学
小时候去好朋友家之前,我妈妈总会反复叮嘱我不要去翻别人家的抽屉。房门把手、抽屉拉手、盒子顶盖、箱子拉链……像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分割线一样,人和人之间也有如此细微敏感的边界感。亲人、朋友、恋人、同事,划线显得生分,毫无距离又十分有压迫感,怎么才能在生活里成为沟通大师,完美拿捏分寸又自然不扭捏? 让边界感的设定更困难的是,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同,边界的存在也并非一成不变。认识自己的边界和需求本已不易,想要表达出来更需要勇气。种种压力之下,也出现了以“糊弄学”为代表的剑走偏锋式的应对方式。 “敷衍”是万能的救场方式吗?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又体现在哪儿呢?划线之后的我,还会走出线之外的世界吗?希望本期的节目尤其能给敏感而内向的朋友们一些开解,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也愿你能多给他们一些体察和一个沟通的窗口! ⏱时间轴 03:01 独特的人设:如何在突破别人边界感的同时交到真心朋友 04:28 小木登的脚趾抠地瞬间,暴露个人隐私也是一种社交手段? 09:28 美国人没你想的那么自来熟 15:27 在老板面前嚎啕痛哭,该如何是好 20:35 如果直接把两个局撺成一个,内向的人会“疯”吗? 27:00 边界是平衡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 31:25 Say yes/no 真心话大冒险 36:30 认识和表达自己流动的边界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9:40 如何为更敏感的朋友留有一个余量 51:53 糊弄文化竟然是化解边界的解药? 54:30 寻狗过程里,收到来自陌生人最温柔的善意 56:40 英文里不存在敷衍这个词,但处处是敷衍? 01:03:20 家庭关系里的边界感形成初体验 01:10:00 什么时候我们会主动突破自己的边界感 01:16:00 自然,真诚,尊重差异 🎙️出品团队: 策划:木登、欣雨 剪辑:木登 文案:欣雨 时间轴制作:欣雨
- Ep.19 初恋,异地,恋爱四年,我有找到对的人吗?
本期的嘉宾欣雨和姜哥是彼此的初恋,恋爱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异地。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情感的浓度。 密苏里和爱荷华终于交汇在了芝加哥。他们说,生活、工作都可以有很大的弹性,但跟这个人在一起这件事是不会变的。 录这期播客前,我最好奇的问题就是,他们怎么确定彼此就是对的人的? 两个性格爱好如此不同的人,是怎么走向彼此并共处四年的? 录完之后,我不禁想,爱是一种选择。以发自内心地欣赏作为个体的你为起点,我选择了将你纳入我人生的优先级里,我选择了以争吵、委屈为代价的磨合,我选择了在人生的分岔路口走向你。而恰好,你也是这么选择了我的。 爱的形式没有标准答案,但良好的沟通总是有规律可循。 相信听完这期的你,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你对于“对的人”有怎样的理解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欣雨和姜哥嘛?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喔~】 ⏱时间轴 5:55 用一个词来形容跟对方在一起的感觉 7:55 姜哥:我感觉她有点独裁。 10:33 高中同学,大学期间才彼此吸引,这是什么玄学? 17:10 因为一句话,开启了一场五小时的对话 21:07 激情、亲密、承诺在他们关系中的配比是? 27:44 异地导致的沟通不畅如何解决? 30:00 彼此表达爱的方式会有接不上的地方吗? 34:57 什么时候确定了对方就是Mr/Ms. Right? 38:40 爱好不一致?这对情侣的处理方式另辟蹊径 53:24 沟通这么顺畅的情侣,吵过架吗? 1:02:00 模范情侣也有彼此看不惯的点 1:04:20 为彼此做出的改变是什么? 1:10:30 描述一个四年里印象深刻的经历 1:13:10 姜哥:带她见家长的时候,我其实担心的是家里的狗 🎙️出品团队: 策划:木登、欣雨 剪辑:欣雨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 Ep.18「逆行人生的解法」25岁,学电影,同学工作成家,我选择休学
美国,转专业,学电影。一段听上去就已经非常酷的人生。可对于主人公雪钊来说,她只是在扮演一个cool kid。在先锋的艺术家群体,周围人都特立独行且混乱,温和反倒成了不合群,怀疑自己,连当初学电影的初心都开始动摇。 这还没完。与家人的矛盾剪不断理还乱,以前的同学已经开始挣钱甚至组建家庭——“可我在干什么呢?找不到人生方向,理解不了自己的情绪,还准备休学。周围人都在全速前进,可只有我被按下了暂停键。” 我该改变自己融入群体吗?我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做出暂停的决定是一瞬间的事情,我如何面对之后的生活? 本期节目中,木登、欣雨、雪钊这三位都曾做过“离群羚羊”并且可能仍会做下去的三位主创,完全真诚地来聊聊我们的想法。我们都是这条路上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但只要有同类,起码不孤单。 嘉宾: 雪钊:电影学子,在先锋艺术家同学中试图“浑水摸鱼”地做个cool kid 【你有过与周围人逆行的经历吗?你正在经历迷茫吗?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 时间轴 01:19 雪钊半年“蒸桑拿”的心路历程: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07:12 在先锋艺术家同学中,我浑水摸鱼地做一个cool kids 14:06 与周围人的矛盾让我焦虑到一出家门心会真的痛 18:14 “他们的作品与人是合一的,但是我不是“ 23:05 身边所有人都在前进,只有我被按下了暂停键 32:25 国内的好朋友已经变成大人了,谁看了能不慌呢? 37:03 休学这个决定,意味着从此以后【我可以】和周围人不一样 42:51 做一只离群的羚羊,如何处理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47:07 不管钱有多少,我们都可以选择幸福 51:58 找到内在价值:什么东西能让我兴奋起来? 1:01:54 做出逆行的决定后,你如何面对之后的生活? 📚提到的剧/书籍: 《短剧开始了》 《战争中没有女性》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美如 剪辑:欣雨
- Ep.17 躺平后,我快乐了,还自律了(下)
一份两年前写就的二十七页pdf,让我们的主播木登同学乘时光机回到了那段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时光。 完美主义、对自己数不尽的高期望、以自律为要求而常常自我苛责、社交场合担心表现得不够好……两年过去,回望这份文档,木登同学坦言道:“好神奇,我心态已经躺了,但之前列的大多数目标竟然不知不觉做到了。” 以“自我舒适”为生活原则的两位主播,木登和欣雨,在这期节目中聊了聊近两年心态上的转变,以及如何把这种“自洽”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其痛苦着自律,不如快乐着做事。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喔~ ⏱ 时间轴 00:30 如何在日常中安排小活动关爱自己(self-care)? 02:46 一个小习惯根治起床困难症 06:20 看“无脑”综艺有负罪感?传递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10:05 请举手 - “街溜子”的快乐谁懂! 16:00 我最真实的一面还是给了多年没见的昔日好友 18:48 真诚,在交友里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吗? 26:44 社交里,没有所谓的完美形象 29:25 是什么促成了这三年的改变?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木登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欣雨 剪辑:木登 🎵音乐清单: Slow - 落日飞车
- Ep.17 躺平后,我快乐了,还自律了(上)
一份两年前写就的二十七页pdf,让我们的主播木登同学乘时光机回到了那段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时光。 完美主义、对自己数不尽的高期望、以自律为要求而常常自我苛责、社交场合担心表现得不够好……两年过去,回望这份文档,木登同学坦言道:“好神奇,我心态已经躺了,但之前列的大多数目标竟然不知不觉做到了。” 以“自我舒适”为生活原则的两位主播,木登和欣雨,在这期节目中聊了聊近两年心态上的转变,以及如何把这种“自洽”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其痛苦着自律,不如快乐着做事。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喔~ (由于两位聊得过于尽兴,本期节目分为上下半期。敬请期待下半期~) ⏱时间轴 1:43 木登缘何两年前写了一份二十七页的自我梳理pdf? 5:50 当初处刑:木登两年前列的目标都做到了吗? 11:40 你未来三到五年的计划是什么?——已经在路上了 14:23 “达到什么我就能快乐了”是个误解 15:58 面对不确定性,和当初完美主义的自己和解 18:19 你想象的目标,真的是你期望的吗? 23:30 反思做决定所依据的优先级 28:53 执行目标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从坚持,到不坚持 30:08 想运动的人快来听!如何制定能坚持的健身计划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木登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音乐清单: Slow - 落日飞车
- Ep.16 我在非洲做NGO:塞拉利昂,可能再也不去了(下)
【这是美如塞拉利昂历险记的下半期】非洲,在许多人眼中,是个形容词。它广袤又神秘,丰饶却贫困。你可能在许多新闻和公文里见过它,却鲜少有机会真正了解它。 这个夏天,美如作为“灯泡时刻非洲分队”来到了位于西非的塞拉利昂,在NGO(无政府组织)的实习中深度体验了这个国家。在总体向好的非洲大陆上,塞拉利昂是一个被按了暂停键的地方。首都只有两条公路,停电是家常便饭,没有任何知识型产业,连总统都出国看病。在信息发展已经到了web3的时代,这片大陆上依然有许多人用不上智能手机。 “我在这里最高级的餐厅吃饭,而门外是骨瘦如柴的人牵着一头骨瘦如柴的羊。我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泡里。” 这期播客中,三位公共政策在读生以国际发展视角,聊聊这里的衣食住行、教育经济、女性地位、贫富差距等等我们所关心的议题。以及带着梦想和信念前往,却跟现实碰了一鼻子灰,美如的选择是? 本期信息量巨大,还有更多生动的细节在声音里,收听愉快:) ⏱时间轴: 1:00 百姓水深火热,总统出国治病 2:19 我生活在道德困境中,每天拷问自己 4:17 NGO和国际组织所做的努力?有效吗? 7:06 每天的冒险从通勤开始 12:13 人生第一次被求婚,在水果摊—谈谈当地女性生存环境 18:45 灵魂拷问美如:还会回塞拉利昂吗?还会选择国际发展行业吗? 27:22 什么样的项目对扶贫是真正有效的?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木登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音乐清单: 椅子乐队- 日常的镜头
- Ep.16 我在非洲做NGO:塞拉利昂,可能再也不去了(上)
非洲,在许多人眼中,是个形容词。它广袤又神秘,丰饶却贫困。你可能在许多新闻和公文里见过它,却鲜少有机会真正了解它。 这个夏天,美如作为“灯泡时刻非洲分队”来到了位于西非的塞拉利昂,在NGO(无政府组织)的实习中深度体验了这个国家。在总体向好的非洲大陆上,塞拉利昂是一个被按了暂停键的地方。首都只有两条公路,停电是家常便饭,没有任何知识型产业,连总统都出国看病。在信息发展已经到了web3的时代,这片大陆上依然有许多人用不上智能手机。 “我在这里最高级的餐厅吃饭,而门外是骨瘦如柴的人牵着一头骨瘦如柴的羊。我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泡里。” 这期播客中,三位公共政策在读生以国际发展的视角,聊聊这里的衣食住行、教育经济、女性地位、贫富差距等等我们所关心的议题。以及带着梦想和信念前往,却跟现实碰了一鼻子灰,美如的选择是? 本期信息量巨大,还有更多生动的细节在声音里,收听愉快:) (下半期会在两周后发布,记得关注我们喔!) ⏱时间轴: 1:00 塞拉利昂初印象:刚下飞机就遇上宵禁 8:35 塞拉利昂也有“中国城”! 12:30 非洲总体发展很快,但塞拉利昂像被按下暂停键 19:00 塞拉利昂居民,会想离开吗? 22:30 殖民历史塑造了塞拉利昂人的生活方式 25:50 当地教育路径和出路 29:50 数据说人均年收入$3,5000?我咋不信呢 34:30 美如在NGO的工作职责 37:15 为什么会选择来塞拉利昂?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木登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音乐清单: 椅子乐队- 日常的镜头
- Ep.15 在泰国禅修了七天,解决了我秋招的内耗?
禅修(内观),是一个听起来离生活有些遥远的事情。连续数天不说话、不阅读、不用手机、与外界断绝联系,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冥想,会发生什么?这期节目,我们与在泰国结束禅修不久的木登与曾在美国禅修的诗琳,一起来聊聊这段奇特、灵性、反直觉的体验。 禅修修的是什么?只靠观呼吸,真的能带来改变吗?抛开宗教意味的外壳,禅修,其实是一场“活在当下”的实践。愿听完这期节目的你,也能得到一些关于如何与自己、与生活共处的启发和勇气。 诗琳内观感想文字版(木登的文字版还在产出中,请关注公告栏更新喔) ⏱时间轴 1:35 木登憋了一个月,首度披露禅修一手资料 3:26 清迈禅修的日程是什么样? 6:20 泰国庙里的食物比我想象的丰盛多了 10:11 诗琳大不相同的美国禅修条件 19:17 一动不动地坐一个小时是种怎样的体验 22:00 在一个全封闭纯黑暗的格子间里冥想 26:26 因为什么契机选择禅修? 30:15 对禅修、对改变的期待反而成为了负担 39:35 禅修中途,一位美国大哥说:你变自信了 43:35 回到红尘,什么感受? 48:45 现在还坚持冥想吗? 52:45 我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54:11 推荐禅修相关的书籍和视频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木登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提到的书籍 《人间是剧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禅与心理分析》铃木大拙,弗洛姆 《活在喜悦中》萨娜娅·罗曼 《当下的力量》 艾克哈特·托勒 🧘🏻清迈wat ram poeng寺禅修信息 (泰国禅修中心众多,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喔) 🎵音乐清单: No One Else - From now on, every love song will belong to only you (ต่อจากนี้เพลงรักทุกเพลงจะเป็นของเธอเท่านั้น)
- Ep.14 作为社恐,如何优雅地退出一场聚会 | ft.井底之挖
新的一周开始了,听友们,这周又有哪些局呢? 吃饭、派对、狼人杀;微信、微博和领英……你是那个呼朋唤友的主人公,想要加入却略觉尴尬的半熟人,还是静静在角落、随时想回家的隐形人呢?社交,是一个被人需要,还是受人喜爱的交流形式? 这是一期特别的节目!我们和友台“井底之挖”来了一场串台,和浩哲、佳琛一起聊聊那些让人不得不留、身心疲惫的社交现场,也携带一些缓解焦虑的巧方,回归对于交友其实最简单也最底层的期待——真诚。 其实大多数人都处在社牛、社恐的中间态。重要的,是能觉察和抒发自己的情绪,也允许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做到这一点,是不是社牛我不知道,但今天的“局”,是去是留,希望为你多带来一份底气。 ⏱时间轴: 5:54 聚会的时候感到尴尬,能直接走人吗? 11:45 现身说法,来解析上一个让你感到尴尬的场景 13:53 浩哲传授缓解尴尬的秘密武器 16:30 欣雨:我的社交压力来源于去照顾所有人 22:28 什么场合都能处的来的浩哲,也有最讨厌的社交场景 26:50 一个中国人落入一场白人共和党的聚会,会发生什么? 32:36 不是社牛or社恐,只是不想社交的时候就不社交 36:50 美国人均社牛吗? 41:00 当发现别人在聚会落单了,我们如何恰当地帮助他人? 50:15【一个突如其来的社交实验】 52:40 主动真诚,从我做起 🎙️出品团队: 策划:浩哲、佳琛、木登、欣雨 文案:欣雨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浩哲 🐸关注友台“井底之挖”: 小宇宙:www.xiaoyuzhoufm.com 喜马拉雅:www.ximalaya.com Apple/Spotify/其他国外平台可以在这订阅:mianbao.fm
- Ep.13 亲子关系吐槽大会:和父母处成网友
新一代年轻人跟父母成了网友。走南闯北网络一线牵,看过了世界,却也离他们越来越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话没说半句就以争吵收尾,“代沟”成了万能借口草草收场。是最亲近的人,却也是最容易伤害彼此的人。 (为了解决各自的家庭矛盾?)欣雨、木登、雪钊仨人来了一场对父母的吐槽/忏悔大会,以父母最让我们无言以对的时刻出发,聊聊我们在期待怎样的家庭关系、我们如何处理和父母相爱相杀的虐恋情深。 不搞煽情,极度坦诚。(转发爸妈,也许会有奇效哦) 欣雨:“因为太近,我们补足了对父母的想象,所以失去了追问和沟通。” 木登:“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妈说,我做不了你的主。” 雪钊:“妈妈其实就是非常有趣的人,但她什么都不跟我分享。” ⏱时间轴 01:42 雪钊:远程和父母吵了一场两个小时的架 04:01 木登:炸毛时刻是我妈让我学泰语 07:40 欣雨:因为早上洗头,我成了全家重点输出对象 12:01 为什么雪钊总在跟父母没话找话式聊重复的话题? 16:20 希望父母能看到我所看到的世界 24:19 父母又何尝不希望我们看到他们的世界 28:49 我们和父母的价值观真的很不一样吗? 33:35 欣雨为妈妈化妆的经历 36:28 父母情绪输出特别大的时候会让我难以承受 41:48 我们希望能多和父母”small talk” 48:12 我做不了你的主——和父母建立边界感 49:22 父母是我支撑内心准则、衡量人际关系的底线 51:43 录完播客,我们会怎么做?又做不出什么?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音乐清单: 艾怡良 - 我们的总和
- Ep.12 母胎单身 vs. 从未空窗:我们比想象中的更相同?
这是一期仿佛在偷听八卦的节目。母胎单身的凡美和从未空窗的雪钊来了一场互问互答,将恋爱前、恋爱中、恋爱后的心理活动抽丝剥茧,既洋溢着粉红泡泡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不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状态,相信你都能听到自己。 雪钊:“我羡慕凡美一个人生活依然有稳定的安全感。” 凡美:“我佩服雪钊可以把自己的内心给另一个人看的勇气。” 欣雨:“被爱是一种享受,付出爱也是一种享受。” 不管是恋爱还是单身,我们都需要有着共通的面对生活的勇气。不论是和另一个灵魂交互,还是和自己独处,我们终究都是在和什么东西碰撞着,找寻自我吧。 🕙 时间轴 2:31 雪钊情史大揭秘! 4:44 凡美发问:你是怎么确定想跟对方在一起的感觉的? 5:57 母胎单身的凡美,来聊聊择偶标准 14:31 曾是独身主义的凡美,为何改变了? 17:00 是什么一直阻碍凡美进入恋情? 凡美:”别人一告白,我第一反应就是,完蛋了。” 21:28 雪钊:我就喜欢能让我失控的人 22:20 边界止于朋友 vs. 轻易坠入爱河 26:35 我们在恋爱中寻找什么? 32:14 伴侣爱好不一致,如何找到共同的节奏? 34:45 中美沟通方式大对比 39:22(男同胞们注意了!!)什么样的男生让你觉得很有品? 44:14 在外独立,在家撒娇,恋爱让我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 52:30 真诚地对待彼此,心安理得地享受爱与被爱 🎙️出品团队: 策划:欣雨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音乐清单: 恋爱ING - 五月天
- Ep.11 聊天局:一天给那么多人发微信,却没有一个人分享生活
你一天会和多少人发微信?又会和其中多少人分享日常? 你会奔波于社交场合,是朋友同事眼中的社交达人,可其实内心只想静静待着吗? 社牛、社恐只是标签,如何分享、分享给谁,其实反应的是我们的心理需求和能量来源。 木登和欣雨两位主播以生活观察出发,聊聊我们“薛定谔的分享欲”。 欣雨:“分享欲逐渐消失在朋友圈,但此消彼长于令自己安全的空间。” 木登:“我人前社牛,人后社恐,社牛面具已成了我的一部分。” 🕙 时间轴: 1:30 和同事“网友见面”,紧张到打腹稿 6:00 你一天会和多少人发微信?又和多少人分享生活日常? 7:00 人前社牛,人后社恐,反应的是什么心理需求? 11:00 关于MBTI中I/E的激情探讨:谁说I就是内向、E就是外向? 13:05 自洽的欣雨:别人评价我,我只会说“你谁啊” 17:05 “假性外向者”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18:55 可以安全分享的对象,需要调教 20:50 和父母远程沟通,好像分享了个寂寞?怎么解? 30:30 为什么分享变得越来越难?我们把说话的门槛设得太高了吗? 37:10 主动示弱,是建立关系的契机 41:00 与同事聊疫情,创造出了共同体的感受 44:35 逃离到泰国,是我给自己划的一个界限 🎙️出品团队: 策划:木登、欣雨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音乐清单: 不晚 - 田馥甄
- Ep.10. 30+独立女性:爱情对我是必需品吗?
年少时的我们,不懂爱,却常常谈爱。而若谈及步入婚姻、组建家庭、生儿育女,我们是离爱的真谛更近了,还是回归平淡是真、不若当年的热血与激情?我们似乎早早就通过文学作品和过来人的事例预知到爱的消亡,连那句网络流行语都说,“所以爱会消失的对吗?” 这是一场20代与30代女性关于亲密关系的对话。在这个时代,关系的形式变得多样,亲密变得速食且易得。但正因如此,两个灵魂的相依才更显珍贵,并依然是许多人的终极信仰。如果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那么20岁和30岁的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坐标上呢?对于30+女性,亲密关系还是必需品吗? 本期你将听到: * 30+和20+的我,对“独立”的看法有何不同? * 如何建立独立和依赖的边界? * 我们会因为爱情失去友情/亲情吗? 嘉宾: 诗琳:石扉堂创始人,结婚八年 张敏:诗琳的同窗好友,新婚一个月 🕙 时间轴: 5:05 异国求学与男友分手,成了我“独立”的契机 7:28 “独立女性”对你来说是个好词吗? 10:30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既舒适,又传递出爱? 17:00 我的闪光之处被伴侣欣赏,是我继续做独立女性的底气 18:57 少女心不会过期,相伴一生的人是最能给我安全感的人 21:10 相似形vs.互补形伴侣,可以有各自的爱的语言 24:24 伴侣一定得有共同爱好吗?亲密关系的边界感在哪? 28:49 有老公也可以有蓝颜知己,伴侣不可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 36:20 “离开一个人就活不下去”,这件事存在吗? 40:51 “我和我老公任何一方都有离开这段关系的自由” 43:27 随着周围人结婚、生子,我们曾经珍视的关系会随之流逝吗? 50:27 荷尔蒙和浪漫,会消失吗? 🎙️出品团队: 策划:木登、欣雨 文案:木登 时间轴制作:木登 剪辑:欣雨 🎵音乐清单: All you need is love - Beatles
- EP.9 人生AB面 | 高考同分的我们有怎样不同的未来?
高考同分,对美如和千雅来说,是一语双关。 同样的分数,相同的未知、迷茫和落寞;这也是一种分别,以往是相邻的课桌、同一本教材,现在走向了最冷门(艺术史)和热门(经济)的专业,周遭环境、每日目之所及都大相径庭。 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我们也许每日说着不同的“语言”,也不常见面,但我们的成长却一直有着他/她的影子。所以曾经习惯“端水”的她,也会有时果敢坚毅;曾经快意恩仇的她,近期也有些温柔内敛的模样。高考同分不同路,但我们却始终像是在携手同行。 “我们背对背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彼此的画框。” 本期你将听到: * 最冷/热门专业职业发展的冰火两重天 * 这世上另一个我,无须多言的成长和默契 * 我们生活的愿景,是持续性勇敢,间歇性迷茫 本期嘉宾: 千雅:7年清华美院艺术史毕业生,初入职场,美如的最佳闺蜜 🕙 时间轴: 00:02:32 如何形容我们?不按规矩办事的“小团伙” 00:10:40 国际组织人才经济班?lol,这是一个什么班? 00:15:15 学艺术史,就是和美一直生活在一起 00:19:43 我的专业有“现实意义”吗? 00:25:08 周围的人都选择了XX工作,是我太天真了吗? 00:31:10 真正让人幸福的,是放弃大多数,选择一个心甘情愿被束缚的选项 00:32:37 大学后“第二人格”:我们身上逐渐有了对方的影子 00:45:20 “端正态度,摆正位置,你是一个学生”——少年期的共同悲情 00:48:26 宽与窄,对与错,功利与理想,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活在了二元世界? 00:58:08 艺术史毕业生,疫情期间找工作的幻灭和领悟 🎙️出品团队: 策划:木登、欣雨 文案:欣雨 时间轴制作:欣雨 剪辑:木登 🎵音乐清单: 旅行团乐队 - 奔跑在孤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