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会有行情焦虑?
这几天文章末尾的留言中,有不少读者都表示出对当下行情的焦虑。 我估计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整体行情的普遍下跌。 关于这一点,我其实在上周五的文章中就分享过我的看法,在更早的文章中也分享过我的看法: 如果这一轮比特币就只是这样了,自此掉头向下,那我们很早前就已经做好预案了------拿着手里的比特币继续再等4年,等到下一个周期再做打算。 比特币是如此,以太坊更是如此。 在上周六的线上交流中,有好几位听众特别表示出对以太坊价格萎靡的担心,我在当时分享时也表示过遗憾,但我更强调,拿着以太坊我一点都不担心。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连以太坊都不敢买,那真的不用再在这个生态里耗费时间和精力了。 另外,我还说过,手里起码一半的加密资产要配置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 如果投资者真的是这样做的,那我们不妨先看看手里的资产状况是什么样。 我们先看一个最糟糕的情况: 假设一个投资者初始手里的资本是5000美元,他2500美元全部买了以太坊,剩下2500美元买的资产到此时此刻全部归零。 我们就按以太坊定投价2500美元作为成本价来算,他现在手里的总资产(按现在以太坊的价格3200美元算)就是3200美元。 我们再看一个最好的状况: 假设一个投资者这5000美元其中2500美元胡乱买的东西全部归零,剩下2500美元全部买了比特币,成本价就是35000美元,那么他现在手里的资产(按现在比特币的价格95000美元算)就是6784美元。 所以最糟糕的状况,我们现在的资产都在3200美元到6700美元之间。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是定投,我们投以太坊的平均成本价大概率是低于2500美元的,投比特币的平均成本价大概率是低于35000美元的。而且只要不是太倒霉,我们剩下50%的资产也不大会全部归零吧? 所以再怎么糟糕,我们的状况都会好于3200美元吧? 即便我们现在的资产只有3200美元,我也完全相信再拿4年后,以太坊的价格绝对不是今天这个状况。 所以只要我们作好了最坏的准备,并且中长线看好加密生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都看不出焦虑的理由。 上面这个估算方法是按短期价格计算的------------而这是我最不喜欢用来评估价值的方法。 并且上面这个计算方法是假设本轮行情就此结束的状况,何况我们现在就能判断行情结束了吗? 我判断不了。 我只知道,这几天行情的下跌丝毫没有影响加密生态中新鲜事物的发展,丝毫没有影响很多项目的基本面,更没有影响很多项目的团队建设。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这么执着于短期价格的波动,而不愿意把精力放在更值得关注,更有价值的地方? 希望我们的读者在焦虑的时候,不妨先放一放情绪,不妨问问自己,今天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是不是我们事先已经预料到的? 如果是,我们事先有没有对这些意外状况作好备案? 如果做好了,那真的不用焦虑。
- 如何在加密投资中保持前瞻性?
在上周六的线上交流中,有听众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比特币铭文生态兴起时,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爱好者都深入到铭文生态了,但现在仍然有很多铭文生态的OG老玩家一直执着在铭文生态中不肯出来。 为什么我在去年就感觉到铭文生态可能会存在问题?然后就走出来并在AI代理生态开始了新的探索? 我当时的回答是: 这可能和好奇心有关。我会尽量对新发生的事物保持兴趣。一旦我发现新的事物时都会先去看一看,然后就可能有新的探索和尝试。 再进一步具体到落实的方法,我在交流时引用了胡适之先生的一句名言: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句话原本是胡适之先生用来形容自己做学问时的一种方法,但我觉得这个方法用在投资领域也是非常恰当的。 我记得曾经在文章中反复写过: 对新的事物、新的场景,我总是喜欢多看它的优点、多看它的潜力。 如果用这个思想来指引自己审视新事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新事物可能孕育的前景和潜力,它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新事物可能产生的价值上限。 有了这个上限,我们在做投资和估值时就有了想象空间。 这就是大胆假设。 当我估计一个新事物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并且对它也感兴趣后,我就会马上参与。 在参与之后的心态,我也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写过: 我会多看它的问题、多看它的缺点,主要看看这几方面有没有问题: 这个赛道是否还有前景?项目团队是否依旧保持良好?项目建设是否在持续推进? 这就是小心求证。 如果这几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出现了问题,我就会警惕;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我就会继续持有,但把主要精力放在新方向的探索上。 在这一轮铭文生态的发展中,最开始它给我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但后来整个生态的发展无论在技术、场景还是应用上都没有较大的突破了,我觉得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受限于比特币本身技术架构的限制。 所以在感觉到这一点后,我就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生态里而是转向其它方向了,这才有了后来对DeSci和AI代理的探索。 不仅在这一轮行情中我有这样的转向,在上一轮周期中我同样也有类似的经历: 从最开始专注DeFi生态到后来转向关注NFT就是如此。 转向的原因也非常类似:那时的DeFi已经后继乏力了。 大概在2021年中期,整个DeFi生态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很大的创新和应用了,各个赛道的大局基本已经定形,新的应用顶多只有些微创新,而那些微创新的门槛并不高。 所以我的主要精力就开始转向新方向的探索,然后就在那个探索中发现海外社区开始热追NFT,于是此后我的主要精力就全部在NFT上面了。 虽说此后我的主要经历都在NFT上,当当时的DeFi代币我是一直持有的,基本上是一直拿到后来当我抛售比特币和以太坊时才一起把它们全部抛售。
- AI代理崛起:加密生态的新驱动力量
这几天,金融市场越来越多地开始担心美联储的降息周期是否已经结束。 在这种担心的影响下,金融市场开始发生较大的波动。具体到加密市场,这两天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出现了大幅下跌。 但我对这个状况并不太担心。 我说的不太担心不是指价格会不会继续下跌,而是指不担心发生我们此前没有防备的意外状况。 我此前曾经在文章中多次说过,如果比特币的价格不超过10万美元,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卖的。 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最高价格也就10万多一点美元,远远还达不到我心目中不得不卖的价位。 比特币是如此,以太坊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价格才3000多美元,在这个价位卖掉毫无意义。 所以假如市场真的就此一路下跌,比特币跌到8万美元以下甚至更低,我们再次回到熊市,那我的规划早就说过了: 拿着手里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继续走下去,再等4年,到下一个牛市来临再看当时的市况才考虑如何处理。 计划已经定好了,现在的剧本无论怎么走我们都有备案措施,那我就不会太在意价格怎么波动。 说完了最糟糕的状况,说说比较乐观的估计: 我还是认为这轮加密生态的行情还没有走完,现在的下跌大概率只是短暂的回调。 我记得在前面的线上交流和文章里我都分享过,我虽然也关注宏观金融政策(比如美联储的减息)对加密行情的影响,但我始终认为这种外因的驱动作用远远没有内因大。 所谓的内因就是加密生态内的新应用、新场景和新模式。 如果加密生态内能有这样的内因跑出来,它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因的某些负面影响,继续引领整个加密生态的行情前进。 现在,加密生态内在这一轮行情中的内因我觉得已经很明显跑出来了:就是AI代理。 这段时间尽管比特币和以太坊在波动下跌,但AI代理赛道的热度丝毫不减。一些头部项目比如VIRTUAL的价格虽然出现了较大的回调,但新兴代币和新兴项目还在继续吸引眼球、吸引资金。 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短期暴涨的代币开始层出不穷的出现,它们引发的资金效应和关注度是巨大的。 除了代币的暴涨行情,最近越来越多老项目开始大力度加入AI代理的开发和布局了。 随着关注度、资金的涌入,各种AI代理的创新还在涌现。 因此,AI代理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这也意味着这个生态内的驱动力还是很强悍的。 有这样的内部驱动力,即便外部的环境不太乐观或者波动,我仍然对整个加密生态的前行持乐观态度。 所以我们的读者不要太在意短期的波动,还是继续把注意力和时间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细分领域,发掘自己看好的细分赛道,找找自己可以参与的具体项目。 本周六(1月11日)晚上7:30分享上次最后半小时分享的内容。 大家有问题直接在现场交流时提问。 线上交流的链接如下: x.com
- 我参与早期项目的逻辑和心态
这几天文章末尾有读者提到了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如果错过项目最早期应该用什么心态来评估是否还值得参与? 这个问题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早期”。 但以我的经验,判断一个项目是否还处于早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主观的,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很可能我们自认为发现的一个事物根本就不新鲜,但其实生态中的大部分人根本都还没接触到;也有可能我们自认为很新鲜的事物这个生态中的其他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大体上可以参考的标准,那我的参考标准就是看推特以及相关媒体提到这个赛道或者相关项目的频次多不多? 可是什么叫“多”什么叫“不多”这又是个人经验了。当多经历几次加密生态的牛市后,投资者或许能在心理上大概建立一个感性判断。 除此以外,还可以大概参考一个新项目其代币的总流通市值(FDV),把它的FDV和当下生态中比较成熟的项目代币市值相比。 比如现在排名第100的代币其FDV是13亿美元,那么如果一个代币的FDV不到10亿美元,那我觉得它大概率就还处于泡沫不大的阶段。 对这样的项目,我就不认为价格是我要担忧的因素了。 如果我们按上面的标准找不到这样的项目,错过就错过,也没什么好后悔的------即便是眼看着自己曾经看过但放掉的项目日后一路高涨也不要产生情绪,可以总结反思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判断标准或者可以吸取什么教训,以利再战,未来一定还有机会。 如果我们幸运,找到了这样的项目,接下来,我重点考虑的就不是价格而是项目的基本面了:比如赛道、团队、建设等。 但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很可能又会碰到另外一种尴尬的局面:项目的资料少的可怜、甚至根本就是白纸一张。 这个时候我觉得最需要的是勇气------拿出可以完全牺牲掉的资产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大胆参与。 比如我最早看到Virtuals平台时,就是这个状况。 那个时候还没有项目联创的专访,我也记不太清楚在哪里看到这个平台的信息了,然后就好奇看了一眼这个平台。 看完后,我大概能理解的就是它是用类似1CO的方式给AI代理融资,除此以外我也没有更深的理解。 在当时的Virtuals平台上,排名前三的就是项目方支持的三个AI代理:LUNA、GAME和CONVO。然后剩下的有大概一百还是两百个山寨代理。 我曾经在文章里说过,我对LUNA没什么感觉。 至于GAME,我当时看它的介绍,只有个印象它是和游戏相关的代理,但这个代理能干啥,根本就没有细节,更不要说详细介绍。 而CONVO,我也没有太看懂,我似乎觉得它是和AI代理使用体验相关的东西,但它到底有什么用,我也找不到更多的信息。 剩下的那些山寨代理,我随便看了几个,觉得和GPT没什么区别,估计就是披了一层花里胡哨的外衣而已。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想的呢? 我想的第一点就是:VIRTUAL是平台币,不管它成不成功,反正其它代理上币都得靠它,所以怎么也得买它。 而其它的呢? 我不可能相信那些没有任何背景的山寨货,所以选来选去只能选那三个平台支持的代理。 这就是我的逻辑。 我没有任何高深的认知、没有任何内幕消息、更没有任何先见之明。 大概到了12月底,GAME项目方突然传出消息说它们弄出来一个AI代理框架,和ELIZA是同类竞争项,自此项目代币一飞冲天。 可我在买GAME的时候哪里可能知道这些? 完全就是大胆参与的结果。 本周六(1月11日)晚上7:30分享上次最后半小时分享的内容。 大家有问题直接在现场交流时提问。 线上交流的链接如下: x.com
- 寻找和追踪加密项目的基本思路
文章末尾的留言中经常有读者反映不清楚怎么查找项目的信息,乃至最终失去对项目的跟踪。 今天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追踪项目的一些基本方法。 首先,查找项目信息最广泛的、最快捷的方式一定是推特,这是我反复强调过的。不过推特上介绍的信息一般比较片段化,如果要查找项目的详细信息最终还是需要上项目的官网。 不过很多时候,当我们看网上文章介绍各种项目信息时,未必会把推特和官网罗列出来,而是会简单地用项目代币或者代币的合约地址一笔带过。 这个时候我们怎么从代币或者代币的合约地址进一步追踪项目的推特、官网乃至其它信息呢? 一个比较好用的工具是dexscreener(dexscreener.com)。 打开这个网站,在左上角“search”部分,我们输入项目代币或者代币的合约地址,网站就会显示可能的代币以及能够兑换该代币的DEX。 如下图所示: 如果我们点击“Search”并在其中输入VIRTUAL时,会看到如下截图: 如上图所示,代币所在的区块链是BASE,兑换代币的DEX是BASE上部署的Uniswap,默认框选择的是兑换代币的交易对。 我们点击该交易对,会看到如下信息: 上图显示了VIRTUAL代币的详细信息,网页左侧将BASE的背景加亮表示代币是BASE链上的。右侧则显示了项目官网和推特。当然如果有些项目没有正式的官网和推特,则这部分信息缺失。 我们将右侧页面下拉,会看到如下截图: 在这个页面右上方FDV显示的是代币的全流通市值,页面右下方则显示了代币在BASE链上的合约地址。 上面这个方法适用于至少已经了解了项目的零碎信息,然后顺藤摸瓜找到项目的其它信息。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新项目,那就要关注一些经常能发布新信息、对圈内动态报道及时的渠道。 在这里我比较推荐的媒体有三家:深潮(@TechFlowPost)、区块律动(@BlockBeatsAsia)、PANews(@PANewsCN)。 这些媒体经常对第一手的信息报道得比较及时。我对很多新生态、新苗头的了解都是从这些媒体得到的。 当然,推特上还有不少KOL和大V,在这里我就不一一推荐了。大家想关注他们可以留意一些话题中比较热络的互动。比如在上面这三个媒体发布的推特留言下,有时会有一些KOL和大V与它们互动。大家可以从这些互动的KOL和大V中选取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予以关注。 最后,大家在阅读信息时要多想、多思考。 最简单的当然是关注文章提到的项目,但如果仅仅是那样那就太浮于表面了,我们要学会从文章中看未来、看趋势、看苗头。 比如文章提到了一个在BASE链上的项目,那我们可以尝试发散一下思维: - 其它的链上有没有同样的项目? - 仅仅只是这个项目可以用这样的模式吗?其它项目有没有可能用类似的模式也走一遍? - 这个项目仅仅只涉及了一个领域吗?它有没有可能牵涉了其它技术?其它生态?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猜测尚未出现或还在萌芽阶段的项目或生态,有了这样的思考打底,未来一旦我们碰到类似的项目,很有可能我们就是第一批发现这类项目的早期投资者。 对上周六最后半小时的简短分享,有很多读者都希望我再分享一次,在本周六(1月11日)晚上7:30再分享一次。 这次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大家不要跟帖写问题,直接在现场交流时提问。 线上交流的链接如下: x.com
- 现在参与AI代理晚不晚
在周六的线上交流中,有不少读者都问现在参与AI代理晚不晚? 我觉得这完全要看投资者对AI代理赛道的判断以及个人的投资风格。 以我的观点,现在AI代理的发展还处在早期到中期之间,离高峰还有一定的距离。 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AI代理赛道现在不太像早期了,因为已经出现了几十亿市值的代币,并且不止一个。这表明赛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群体效应。 其次,整个加密资产的行情现在还没有到高潮。既然大行情还没到高潮,那么局部的细分领域尤其是像AI代理这样新崛起的领域那就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我对整个加密行情高潮的看法还是保持以前的观点:我估计这一轮行情的高潮可能在今年的3月到8月之间到来,8月之后风险就越来越高了。 因此,AI代理这一轮行情的高潮大概也可能在3月到8月之间,但具体的时间很难判断。 最后,仅就AI代理这个细分领域看,现在的发展依旧还朝气蓬勃,每天仍然有新的概念、新的设想、新的技术出现。 比如生态中一直比较火爆的框架类项目中,除了已有的框架类项目在持续发展,这两日一个新崛起的项目@hyperfy_io才刚出来不久,其代币的市值就达到2亿美元了。 单个项目呈现出如此火爆的势头多少是有一点泡沫的,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技术的创新依旧层出不穷。 此外,在多个AI代理可以很好结合的细分领域(比如DeFi、游戏等)至今还没有跑出优势特别明显的头部项目。我一直期待这些细分领域能出现亮点。 因此,综合这些要素,我相信后面还会有新的看点和机会。 如果说到具体的项目投资,在AI代理生态内,各个类别的项目还是有所区别的: 比如像Virtual、AI16Z这样的头部项目,它们的估值已经不低。Virtual的市值已经超过40亿美元、AI16Z的市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经预估,这一轮AI代理赛道可能会出现若干个市值达到100亿美元的头部项目。 如果对标100亿美元,Virtual和AI16Z虽说依旧还有上升的空间,但潜力已经有限了。 除开这些明显的头部项目,其它的细分类AI代理(比如功能性AI代理)依旧还有不小的空间。比如除了极个别的AI代理(比如AIXBT)有很明显的优势,其它的AI代理即便有优势,我认为未来仍然有被超越的可能。另外最近每天都有新项目蹿升得非常迅速。 这都表明细分赛道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这样的状况,投资者的个人风格就很重要。 如果是非常谨慎的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头部项目潜力有限、细分项目不好判断,就不参与了。 如果是愿意冒风险的投资者,还会愿意参与这个赛道。 这两种决策我觉得都可以。不管哪种,最重要的是不要有焦虑情绪,更不要觉得错过机会了。 我还是会在控制好风险的状况下,积极参与AI代理赛道。 我目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细分赛道,挑新进的潜力项目。我会比较注意总市值在10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之间的项目,尽量在这个区间看能否找到合适、有潜力的项目。 有投资者也问过:是否可以换仓,把代币A换成AI代理代币B? 我认为这还是要看投资者自己对这两个代币潜力的估计。如果投资者有把握B的潜力大于A,可以换,因为AI代理整个赛道是当下最有潜力的赛道;如果犹豫、看不清或者拿不准,那我建议不要换。
- 把握加密市场未来:投资者应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周六的分享有一点让我很意外。 因为原先的推特号被封,我们重新申请了一个新号。这是我第一次用这个新号和大家进行线上交流,因此我原本认为这次交流留言提问的同学应该不多,所以我原计划是用较长的时间和大家分享: - 国家未来10年到15年可能的经济走势; - 在这种走势下我国资产可能的行情趋势; - 在这个趋势下个人可以如何进行资产的配置和投资来对冲各种可能的风险 没想到留言的问题数量竟然超过了前面任何一次线上交流留言的问题数。 因此,我在回答完大家的提问后只能用最后半小时和大家大概分享了上面三个问题。因为时间非常短,原本起码需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讲清楚的很多逻辑我没办法详细展开,所以在最后半小时的分享中,我主要表达的是观点和结论。 在最后半小时的分享中,有些话我讲得比较直白,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我把所有的录音都删掉了,希望大家谅解。 但对于前一个半小时的分享,我觉得有些话题可以在文章中再和大家详细展开一下。 这些话题中有很多是关于AI代理的,有不少同学留言都问到了Virtual这个平台。 我查了查微信文章的记录,我第一次在文章中写出Virtual的网站是在10月31日的文章中。我当时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对这个平台并没有什么把握,就像我在文章中写的,我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为AI代理融资的类似1CO的平台。 此前,我写过另一个和AI融资相关的项目,就是ORA的IMO。不过在观察一段时间后,IMO并没有流行起来,因此我对这种融资方式在AI中的应用渐渐淡了兴趣。因此,当我发现Virtual时,仅仅只是一种好奇,纯粹就是把它当作知识分享介绍给大家。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篇文章的留言下,没有一条是问关于这个项目或者这个项目代币的。因此我就好奇了: - 到底有没有读者根据文中的信息去这个平台看看呢? - 如果看了,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反馈呢?哪怕是负面的反馈都行。 我记得大概是2021年,我第一次在文章中介绍无聊猿时,好歹都还有读者发布了一条留言。尽管是负面的,但好歹也是一个反馈。 Virtual这个项目再怎么不好理解也比NFT好理解一点吧? 有没有读者去认真看看呢? 大概过了1个多月,在12月2日的文章中我用一整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个联创的专访。因为我觉得他的很多思维和观点是很不错的,很符合我的胃口。 我总是在文章中强调,我看项目首要就是看项目创始人,如果一个项目的创始人过关、项目赛道可以、策略也大体合适,这个项目大体上就值得很用心地关注了。 因此我觉得Virtual生态有起势的可能。 但在那篇文章的留言中依旧没有任何关于这个项目的反馈和留言。 我同样好奇:读者中有没有人这次仔细读一读那篇专访?如果读了,有没有读者对这个项目有想法? 我之所以有这个疑惑,是源自我自己的经历和教训。 我在很早的文章中曾经写过,我并不是第一次听说比特币就认知到了它的价值的,因此我错过了非常早的红利。 但是后来当大家依旧说它是CX的时候,我决定发狠心去认真地学习一下比特币: 就算它是CX,我也要看它是怎么CX的。 这一学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一个经验/教训: 在这个生态,当我发现一个新鲜事物时,不管它是好还是坏,都应该追寻内心的好奇,去认真了解一下。 如果了解完,只要不是太离谱、太反底线、太背离自己的胃口,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都可以大胆地尝试; 如果了解过后,因为认知不够没有参与,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毕竟自己尽了力; 但如果连了解都不去了解,仅仅只是把它当作新闻或者消息,看完就扔掉,那很可能会丢掉重大的机会。 所以,我经常在文章中呼唤大家唤起心底的好奇心,对这个生态中的新鲜事物多一点好奇、多一点大胆的探索。 机会往往都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找到的。 没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哪怕机会就在眼前都未必抓得住。
- AI代理的投资逻辑和想象空间
从最近文章末尾的留言看,有不少读者对“AI代理 + Crypto”这一路发展历程的理解仍然缺乏底层逻辑的支撑,从而对现在四处开花的项目和层出不穷的热点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 这个生态从几个月前的默默无闻到现今的蒸蒸日上,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我不敢说自己的理解有多深,仅就这段时间我的观察和思考整理一些逻辑和思路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看来这一轮“AI代理 + Crypto”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最根本的核心原因是AI代理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赛道能带来真实应用和服务价值的可能。 早期GOAT的成功在我看来做到了很关键的第一步,即它成功地证明了: AI代理具备和加密资产结合的可能。 这是破天荒的突破。 不过,这个突破在那个时候的我看来也仅仅只是把这个赛道的发展限制在了迷因币这个阶段。 但后来,当我看到Virtuals联创的那篇专访后,我对这个赛道的理解开始有所不同。那时的我开始隐约感觉到,这个赛道有可能突破迷因币上升到真正的价值应用和商业场景。 为什么? 因为从联创的思想和他的实践路径看,他的愿景绝不是造一堆仅有情绪价值的迷因币,而一定是期望产生真正的服务和价值。 在那篇访谈里,联创提到了他们创造的第一个AI代理LUNA。那时的我对这个娃娃头像的AI代理并不太感冒,或许是因为我不上TikTok,也或许是因为我没有看太多LUNA的推特,总之LUNA日本漫画风的装扮让我依旧认为那大概率还只是个迷因币。 真正让我实实在在感觉到AI代理开始提供实际价值的是AIXBT。因为我确实从它不间断的推特发言中发现了非常有价值的投资信息----------这绝对不再是单纯创造迷因币的赛道了。 随后,AI16Z、ELIZA等开始推出一系列代理的开发框架后,这个赛道大体的思路基本就清晰了。 本质上这个赛道的核心就是AI代理能既为人类也为AI代理本身提供服务并产生实际价值。 AI代理为人类提供服务价值的案例我已经列举了。对于AI代理为AI代理提供服务价值,在我看来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代理LUNA要求代理MUSIC为她创作一个视频,MUSIC确认了她的需求并真的制作出了一个视频,然后交付给LUNA。 两个代理之间的确认信息全部公开透明。 核心实质我们清楚后,接下来我们可以思考的就是: - 围绕这个核心这个应用场景会涵盖哪些领域? - 这些领域中的技术各自会发挥什么作用?扮演的什么角色? - 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可能产生在哪些环节? - 这些价值如何能利益参与者?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这个应用场景会涵盖哪些领域? 以我目前的理解,这个场景会广泛地涵盖所有的网上应用,更具体地说既包括传统互联网应用,也包括加密生态。 AIXBT产生价值的场景是哪里?是推特----这就是传统的互联网应用。 LUNA产生价值的场景是哪里?是Tiktok和推特----依旧是传统的互联网应用。 除了这两个典型之外,还有一个近几天比较火热的Vader。它也是Virtuals生态中的一个AI代理,但它以投资加密资产为主。所以我会把它产生价值的场景视为加密生态。 像这样的案例目前还在蓬勃发展,我无法一一列举。我相信未来还会出现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新的传统互联网和加密生态中的应用。 因此,就使用场景和覆盖范围来说,理论上这个赛道的范围要大过过往的DeFi和NFT。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这些领域中的技术各自发挥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 就以目前的应用案例来看,传统的互联网技术(中心化技术)明显是支撑AI代理发展的“智力”因素或者说内驱力。AI代理的核心就是AI,就是经典的中心化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AI代理发展和延申的四肢和工具。 什么叫四肢和工具? 就是如果没有加密技术,AI代理无法顺畅自由地流向各个领域。 AI代理发展的源头需要的是资金---------这只能是加密资产,肯定不能是银行开户的法币。Virtuals就是典型。 AI代理交互过程中使用的交换媒介只能是加密资产,同样不能是银行开户的法币。我们总不能指望两个AI代理之间收付款还要各自先去银行开户吧? AI代理产生价值后,如果反哺和赋能相关参与者,也只能通过加密资产,它们可以通过DeFi成熟的Staking模式把收益分发给代币持有者------------已经有好多AI代理现在就在这么干了。 申请钱包 -> 挣加密资产 -> 使用加密资产进行链上转账和支付,AI代理进行金融活动的全流程也已经在加密生态丝滑地实现了。 融资 -> 获益 -> 投资者获得回报,AI代理这一完整的金融变现流程也已彻底抛开华尔街,无缝、绵密地在加密生态实现了。 在这个赛道,我认为其技术核心还是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加密技术只需要提供完整基本的通路就可以,或者更具体地说,只要能实现上面两个链条的各个环节中涉及的技术就行。 因此,短期看或者以现在的状况看,我认为在这个赛道只要能满足上面需求的区块链都有平等的优势,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优势在这里没有明显的优势。 当然这不是说去中心化不重要,而是我认为在这个特定场景,在当下这个状况,它的重要性不明显。 这个赛道在哪个生态能发展起来,能够发展得好,完全取决于那个生态对AI代理建设的速度、规模和应用。 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区块链生态注意到这个现象,开始在拼命鼎力支持AI代理的发展了。 因此,对于广大关注者来说,如果时间、精力、资金有限,我建议找一个AI代理赛道开始得到关注并且自己熟悉的区块链生态,专注其中AI代理的发展。 我们再看第三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可能产生在哪些环节? 我认为这个生态的发展直接产生价值的地方是对用户端------即直接给使用AI代理的用户(包括人类和AI代理)。 但除此以外,它还会带动更广泛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所有技术领域: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DeFi基础设施、链上支付设施、TEE执行环境、去中心化存储、去中心化数据、...。 大家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并密切关注生态的发展。 我们再看最后一个问题:这些价值如何能利益参与者? 以目前的状况看,我前面已经提到了,不少AI代理是通过DeFi中Staking方式将收益反哺给投资者的。 另外,我们每当发现一个新的应用,尤其是交叉应用时,要学会顺藤摸瓜,看一看这个应用使用到了哪些加密技术、涉及哪个加密项目?挖一挖那些加密技术、加密项目有没有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代币。 上面就是我的一些个人浅见。 我们注册了一个新的推特号,纯粹为了给文章留给备份,也为了给我们与读者留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开放空间。 我们新的推特号是 @Dao_Views 本周六(2025年1月4日),我们将第一次在这个新的推特号上进行一次线上交流,大家可以把问题跟帖发在下面这个链接下。 x.com
- 加密生态就是虚拟世界的华尔街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经比较详细罗列过2024年我读过的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先生的书。有读者后来又反复问,因此在这里我再罗列一下。 我主要读过的有: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实录、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芒格之道》、《穷查理的宝典》。 对这些书,我的读法主要是理解两位老先生的投资思路。在这些书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 这些讲话基本上解答了所有投资者在理解老先生投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书非常好,但唯一的问题是,书太厚了,估计很少有人能耐心读完。 但如果能扎实地看完这些讲话,我认为不仅能大体理解老先生的投资方法,也能基本理解老先生在投资市场上的一系列举动(比如前阵子大规模卖掉苹果,这段时间大规模买入XX公司的股票),而不至于被大量自媒体带到各种臆想和猜测中去。 不过,我认为这些书也有局限(我不是说两位老先生有局限,而是说书本身聚焦的范畴有局限)。它们还是“庐山”中看“庐山”,反映的是两位老先生对微观领域尤其是对具体公司和项目的判断方法。 我总是希望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用跳出投资本身的方法来理解我们投资的赛道、资产、发展和趋势。 今年我读到的另外一本书则让我有了一点这种感觉------------它让我从侧面更加坚信加密赛道的未来,更加坚信加密生态就是像我这样千千万万路人甲乙的未来。 它就是《伟大的博弈 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了华尔街从无到有崛起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华尔街完全是个毫无监管、鱼龙混杂的市场。市场里充斥着毫无信用、浑水摸鱼的各方势力。大家来到华尔街不是为了买好公司而是为了圈钱、套现和诈骗。 在早期,连美国的财政部长都和华尔街的投机者沆瀣一气,连大法官都在投机者的贿赂下朝令夕改为投机者卖命。 那时的华尔街在美国的多位总统眼中都是眼中钉、肉中刺。 但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尽管它混乱,但它的自由吸引了全世界的金融资本,而这些资本又在美国经历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大潮中,都作为资金的源头源源不断地推动了美国产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早期,美国经历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毫无例外地成为华尔街炒作的题材。街上的无数投机分子都会把叙事空间描绘得华丽无比,都会把金融泡沫吹捧得奢华耀眼。经过包装上市的100家企业中,可能只有2家是在真正做事,3家是在勉强做事,25家名不符实,70家根本就是皮包公司。 每一次这样的泡沫都会改变无数“一穷二白”者的命运,而泡沫破裂后惨烈的萧条又会让无数“大户”倾家荡产,乃至引发全社会的震荡和危机。 每当这种震荡和危机波及全社会,美国人民就会用手中的权力逼使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对其中的不法行为进行监管。 但另一方面,华尔街的既得利益者又不甘心被赤裸裸地束缚,他们总会用手中的金钱和势力与美国政府进行周旋和交易,进行垂死挣扎。 这两种力量的博弈产生的妥协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引起众怒的非法行为得到了监管,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的自由也继续得以留在华尔街,为下一次的创新埋下了火种。 看上去,华尔街是一次又一次灾难的发源地,一次又一次地被全社会咒骂和唾弃,但每次灾难过后它都能起死回生,再一次成为“追梦者”的家园,再一次在金融上引领美国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这种正邪交杂、生机自由的市场有着世界上任何其它金融市场无法比拟的特质,这使它最终成为全世界的金融中心。 加密生态简直是虚拟世界中的翻版华尔街。 加密生态现今的龌龊像极了华尔街曾经的肮脏,加密生态现在的混乱像极了华尔街早期的无序,加密生态现在的遍地谎言像极了华尔街早期的遍地欺诈。 和华尔街一样,加密生态的每一次革新爆发都不缺“造富神话”,每一次泡沫都吸引着“一穷二白”的追梦者。 比华尔街更公平的是,加密生态不相信出身、不相信背景、没有偏见、没有门槛、没有歧视,没有审查,它永远对冒险者敞开大门,永远给参与者同等的自由、同等的权利。 华尔街为每一次美国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贡献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同样加密生态也为每一次生态中爆发的革命和技术贡献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从最早的以太坊到DeFi、NFT、再到今天的AI代理,无不例外。 但是相比华尔街,加密生态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的所有玩法都公开,所有交易都透明,合约即法律、无法违反也无法干预。 华尔街为美国成就今天的地位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我相信加密生态也会为虚拟世界成就未来的地位作出无法估量的贡献。 200多年前,贱民、流氓、异教徒为了逃离迫害、为了温饱、为了寻找希望迫不得已去到的新大陆,竟然成就了一个新兴的国家。 200多年后,普通世界的路人甲、路人乙,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为了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小心翼翼进入的加密世界,一定会成就一个更加伟大、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我们注册了一个新的推特号,纯粹为了给文章留个备份,也为了给我们与读者留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开放空间。 我们新的推特号是 @Dao_Views 本周六(2025年1月4日),我们将第一次在这个新的推特号上进行一次线上交流,大家可以把问题跟帖发在下面这个链接下。 x.com
- 2025年新起点:掌握未来10年的投资指南
今天是2025年元旦,新年第一天,先祝我们所有的读者元旦快乐。 一晃眼2024年就这么过去了。回想起2024年,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在加密生态又参与了什么新奇的项目,又发现了什么好玩的新物种,而是这一年读了一些让自己三观发生极大改变的书,听了一些让自己醍醐灌顶的课。 这些书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买哪些币能挣钱,也没有直接告诉我哪些币能涨到多高,听上去对投资而言似乎是“毫无用处”的“屠龙术”。 但这些书和这些课让我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大到一个国家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小到一个生态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让我在一些关键的十字路口进行选择时能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明了的框架。 我在过往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巴菲特老先生的投资观点时,曾经分享过老先生自己明确说过的一个观点: 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先生几乎不看美国的宏观经济、也不看宏观指标。两位老先生也反复强调,他们根本猜不到美联储的政策、也猜不到财政部的政策,他们的决策与这些宏观政策都毫无关系。 但是老先生也强调,说自己很幸运生在了美国。他说过如果他生在孟加拉运气就不可能有这么好了。 在股东大会上,老先生被反复问到过一个问题: 他为什么相信美股一定会再创辉煌,低估的价格一定会赶上内在的价值? 老先生指出是美国的法制和市场经济。 对老先生的这个回复,我的内心始终还是存有一个疑点: 对于那些不生活在美国的其它国家的人,要不要看宏观呢? 如果不看宏观,1949年前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买的股票,在1949年后都会化为废纸。 如果要看宏观,那到底宏观因素会怎么影响我们的投资乃至财富?以及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框架来判断宏观呢? 这种对宏观环境的判断对于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国家和民族中的个人而言,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作为普通人,我们该怎么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命运。 1902年,江苏高昌乡的少年是选择留在本地继续当农民还是选择去上海租界冒冒险,决定了他未来是“杜月生”还是“杜月笙”。 1905年,山东的农民是选择闯关东,还是选择南下去五口通商的城市,他此后的命运会截然不同。 1949年,广东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是选择留在大陆还是选择像难民一样去香港,决定了他此后30年的生活际遇。 2018年,有人就认为发生了两件标志性的事情于是彻底清仓国内的全部资产(包括房产),但2021年还有人加杠杆冲进房市。 决定错了,不要说祖上几辈子累积的财富可能顷刻间化为乌有,甚至连身家性命都可能朝不保夕;决定对了,不要说平安顺遂,甚至连跨越阶层的人生跳跃都可能实现。 这些人中有不少作出了在后世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但他们未必有多大的能力、未必读了多少书、更未必有多少远见,或许仅仅只是一个一瞬间拍脑瓜、咬咬牙产生的念头。 虽然如此,但我总是不死心,有没有办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找到这其中的规律,对未来足以改变人生际遇的宏观环境提前预判呢? 我在2024年的学习中找到了答案。 在这周六的推特交流中,我将重点和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理解,涉及对国家未来10到15年走势的看法,以及在这种走势下普通人在未来10到15年财富和投资方面的一般规划。 我们的推特账号前不久又被封禁了,这是我们第二次被封禁。 对此我们很无奈也很不解:我们从来没有在推特上发布过不当言论,极少和其它账号有过互动,更没有任何商业行为,我们不理解到底哪一条触犯了禁令? 但是我们还是再注册了一个推特号,纯粹为了给文章留给备份,也为了给我们与读者留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开放空间。 我们新的推特号是 @Dao_Views 本周六(2025年1月4日),我们将第一次在这个新的推特号上进行一次线上交流,大家可以把问题跟帖发在下面这个链接下。 x.com
- 德意志银行入局以太坊二层扩展解读
今年8月,日本电子巨头索尼官宣要发布自己的以太坊二层扩展Soneium。 4个月后,德国银行巨头德意志银行也官宣要发布自己的以太坊二层扩展。 关于这则消息的详细介绍,可以参看文后链接中PANews的文章。 这则消息是德意志银行亚太区应用创新负责人公布的,项目名为Project Dama 2,其测试版早在11月就上线了,正式版估计要到明年等待监管批准后才会正式发布。 德意志银行推出的这个二层扩展是基于zkSync Stack架构构建的,它的主要特性中有两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一是它使用基于灵魂绑定代币(Soulbound Token)来实现数字身份。 另一个是它使用Paymaster来让用户支付网络的手续费。 灵魂绑定代币是前年、去年一度比较热门的技术。 我记得这个技术刚推出时,生态内的项目方和用户对它的定位主要是用来发放各种荣誉代币,比如用户参加过什么活动,得到过什么奖励之类的。 当时大家对它的想象还比较狭隘,所以热度没持续多久就再也没多少人提及了,更不用说推出基于这个技术的什么大规模应用。 现在,这个项目把它用于确立用户的数字身份,给我感觉很类似把传统银行个人用户的信息转用灵魂绑定代币来表示。 这个角度和此前相比就有较大的区别。虽说这纯粹就是个中心化的应用,但毕竟让这个技术发挥了此前没有想象过的用途。 所以有时候,技术的应用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可能我们憧憬的A场景迟迟不落地,但在我们想象不到的B场景却落地了。 Paymaster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工具。在前些天的文章中我刚好提到过这个应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让用户可以选择其它代币(非区块链主网代币)来支付手续费。 我用这个工具最频繁的场景就是在zkSync的二层扩展中。在这些二层扩展中,当我在DEX上互换各种代币要付手续费时,我一般不会选ETH,而会选一些零碎的小币种。 这个工具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代币增加了赋能。 可以想象,如果在德意志银行的二层扩展中使用这个工具,那用户完全可以用德意志银行支持的各种稳定币支付手续费,而无需使用以太坊了。 对普通用户而言,他可能根本就感受不到以太坊甚至区块链的存在。他看到的就只是链上的各种稳定币:比如美元稳定币、欧元稳定币等等。 相比索尼使用OP Stack技术构建自己的二层扩展,德意志银行选择了zkSync。我想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 基于zkSync技术的二层扩展无需7天的等待期,每笔交易可以做到及时确认,在安全性上要好得多,但在效率上仍然有欠缺。它用牺牲效率的办法换取了安全优先。 我想起前些天有读者在文章末尾留言,问买了Starknet的代币,现在值不值得持有? 最早的时候,我是看好zkSync远大于OP的。但后来两个生态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zkSync明显落后了OP,因此我也一度怀疑zkSync未来还有没有机会赶上来? 现在看,如果金融行业尤其是类似银行这样的金融行业纷纷效仿德意志银行入驻以太坊的二层扩展,它们大概率都会基于安全考虑选择zkSync。如果这个趋势发展下去,zkSync的机会仍然很大,不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我所有和zkSync二层扩展相关的代币都还在持有,没有卖过。 我期待zkSync技术能够重新崛起。 参考链接: www.panewslab.com 我们的推特账号前不久又被封禁了,这是我们第二次被封禁。 对此我们很无奈也很不解:我们从来没有在推特上发布过不当言论,极少和其它账号有过互动,更没有任何商业行为,我们不理解到底哪一条触犯了禁令? 但是我们还是再注册了一个推特号,纯粹为了给文章留给备份,也为了给我们与读者留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开放空间。 我们新的推特号是 @Dao_Views 本周六(2025年1月4日),我们将第一次在这个新的推特号上进行一次线上交流,大家可以把问题跟帖发在下面这个链接下。 x.com
- 投资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逻辑
12月25日文章的末尾有位读者有下面这段留言: “关注你很久了,...,当初鼓吹的铭文一地鸡毛。力挺的magic快归零了,反而清仓的crv涨的挺猛” 这位读者在留言中提到的每一点都和投资过程中的逻辑有关。 如果是按我的逻辑,这位读者在每一点的理解上都存在偏差。 这些偏差中的一点或另一点也经常能从其他投资者的留言中零星看到。 但这些偏差系统地集中在一条留言中出现,这个情况不多见,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借这个留言系统地整理和分享我曾经分享过的逻辑。 我无法判断这位读者关注我多久了,但只要从我2022年的文章开始看,留言中提到的这些问题在我过往的文章中都分享过其中的逻辑。 从这段留言我能很明显地看出这位读者判断这些代币当下价值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当下的价格。 因为他没有分析这些项目所在的赛道,没有提到这些项目的基本面、也没有谈到这些项目的团队--------而这些才是我用来评价项目价值的核心。 价格重不重要呢? 当然重要,投资标的的价格是评判我们投资收益的最终标准。 但对价格的评判角度和方法我是做过明确分类的:要视市场所处的阶段而定。 在熊市中,我们看价格,要关注的是什么呢? 是它够不够低,值不值得买。 更具体地说:在熊市中,如果我们手里持有一个标的,我们看好它的基本面,相信它的团队,我们对价格的偏好应该是越低越好------因为这样我们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看好的标的,如果我们还想继续买的话。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特例需要注意:那就是如果这个代币的价格高得离谱,这时,即便是熊市,我也会考虑卖掉或者旁观不参与。 但这种情况相当罕见。 在我这些年的经历中大概仅有2020年CRV刚上市时价格虚高那一次。 所以对这个例外就不在本文详述了。 接下来在牛市中,我们看价格,要关注的又是什么呢? 那时,我们要关注的则是它会不会太高,是不是要卖了? 所以市场所处的阶段不同,我们看待价格的角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当下,我们是处于牛市还是熊市呢? 我的判断标准也反复和大家分享过:我认为的牛市标准是比特币和以太坊双双创新高才算。 按我的标准,现在当然不是牛市。既然不是牛市那我就一律归为熊市。 既然是熊市,对一个自己看好的标的,当它的价格越低时,按我一贯的逻辑,投资者应该是越高兴才对。 但是,一旦一个项目的赛道、基本面以及团队这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发生了极为不利的变化,这个时候按我的逻辑是根本不会管它价格是高还是低,都会毫不犹豫卖掉的。 所以回到上面这位读者提到的几个代币,如果他看好它们的赛道、如果他相信它们的基本面、如果他认为它们的团队没问题,那么他根本就不应该因为价格越低而越沮丧。 反之,如果投资者对上面几个代币感到沮丧,那原因只能是赛道、基本面和团队中的一个或几个出现了问题,而不是价格。 我当初清仓CRV就是因为它的团队让我无法忍受。 在我分享清仓CRV的那篇文章中,我很明确地写过:估计当牛市到来板块轮动轮到DeFi时,CRV很有可能还会再涨起来。 但那个价格的上涨根本不是我当时考虑卖不卖CRV的原因。 后来在一次推特线上分享时,又有听众问到了类似的问题,我回答得更直白: 我希望持有的项目是在我睡觉时都不担心它团队出状况的项目。我受不了CRV团队的那种折腾,不参与它了。 至于Magic,我的判断标准同上。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依旧看好它所在的游戏赛道,我依旧认为项目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尽管没有很大进展,但也没有出妖蛾子),我认为团队表现不能算好,但也不差,在熊市能一直坚持,也不容易了。 所以我一直还在持有。 当然,如果明年牛市到来,项目在赛道、建设和团队方面依旧没有较大的起色导致在牛市中都找不到亮点,那这笔投资失败我也认了,我会仔细找其中的原因。 但那也是明年牛市到来后的事情,起码现在我根本就不会关心它的价格。 要关心,我也只会关心链游赛道现在如何?团队现在如何?项目建设有没有新的进展? 谈到铭文,我一直认为这是本轮行情中,比特币生态最伟大的发明和最有可能为比特币创造新奇迹的技术。 对这样的前沿技术,作为读者可以不关注,但作为作者,从分享知识的角度来讲,不分享那就太对不起这段历史了。因为无论这个技术和生态未来会不会成功,它都会在比特币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不过,作为投资者想参与这个生态,那就必须有勇气接受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后果--------------项目归零。 如果对这一点没有准备,认为一旦有个新技术,参与进去就一定会获利,这样的认知是有问题的------历史上太多灿烂的技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普及和应用最终被淹没在了历史的进程中,它们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胜利的果实,但同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何况铭文最终的状态如何按我的逻辑也不是现在判断,我早就在文章中写过:我会再给它一段时间,等明年牛市到来时再看看它的生态发展得怎么样。 所以这条留言中的每一点都和我分享过的逻辑有很大的偏差,但这些逻辑我全部都在并不久远的文章中详细分享过。 我写文章和很多作者不同,我的核心不是分享投资标的,而是分享我认为生态中有趣的新场景和新技术、分享投资背后的逻辑和思路。 即便是郑重地推荐投资标的,我也只推荐过两个,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 如果不关注逻辑只关注标的,就算巴菲特老先生当面指点,也不可能有所收获--------华尔街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者都在前仆后继地模仿老先生的持仓,可有几个人盈利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老先生买那些股票背后的逻辑,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稀里糊涂的亏损。 所以我认为分享投资逻辑才是记录投资和分享投资的关键。如果逻辑是对的,读者可以吸取经验;如果逻辑是错的,则读者可以吸取教训。正反两方面都是有价值的。 理解我分享的逻辑才是看我文章的关键,也是看任何其他作者文章的关键。 另外,我总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他最终的财富是老天爷的眷顾。而要得到这种眷顾需要一定的认知和修为。没有一定的认知和修为,财富是不会光顾的。 我们的推特账号前不久又被封禁了,这是我们第二次被封禁。 对此我们很无奈也很不解:我们从来没有在推特上发布过不当言论,极少和其它账号有过互动,更没有任何商业行为,我们不理解到底哪一条触犯了禁令? 但是我们还是再注册了一个推特号,纯粹为了给文章留给备份,也为了给我们与读者留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开放空间。 我们新的推特号是 @xiaoyan3171 本周六(2025年1月4日),我们将第一次在这个新的推特号上进行一次线上交流,大家可以把问题跟帖发在下面这个链接下。 x.com
- 探索AI代理在加密游戏中的角色
AI16Z是本轮AI代理大潮中崛起的大玩家,也是很多AI代理项目的发起人。他们不少对AI代理的想法都很前卫也很大胆。 最近AI16Z的创始人Shaw到访上海,和业内媒体分享了他对AI代理接下来发展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由ForesightNews的主编Joe Zhou@joezhoublack总结发布在推特上(链接见文后)。 在这篇总结中,我特别关注的是他对AI代理在加密游戏中发展的观察。 加密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我关注的重点,在当下的加密生态中,紧贴以太坊并且我比较关注的游戏生态有:Starknet上的eternum.realms.world(见11月26日文章)、无聊猿的ApeChain、Treasure二层扩展以及Redstone二层扩展。 此前我对这些游戏生态的期待是希望它们能发展出链上自治的世界,但这个方向一直看不到太大的进展。 当AI代理兴起后,我猜测这可能会给加密游戏带来不一样的玩法。在12月18日的文章中我曾经猜测: “无聊猿和Magic不是有自己专用的游戏(二层扩展)链ApeChain和Treasure吗?它们同样可以采用Virtuals的玩法在自己的生态中扶植游戏类的AI代理,并且为自己的代币进行强赋能。这样,它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游戏类AI代理生态并且助力自己的代币价格” Shaw这次就提到了上面四个生态中的两个。 第一个是Treasure二层扩展中的游戏: “Shaw表示@elizawakesup正在与@Treasure_DAO合作制作一个叫做Smolworld 的游戏,你会拥有一只小宠物猴子,你可以告诉它该做什么。它可能会听你的,也许不会。这个游戏很有趣,因为如果没有AI Agent 的话,这种游戏是无法实现的。而你的目标的就是像家长一样照顾你的虚拟宠物” 第二个是Starknet上的eternum.realms.world: “它正在将 Eliza集成到 Eternal 中,这样游戏里的代理人就会有钱包。而你可以“杀死”这些代理人并拿走他们的钱” 在第一个场景中,AI代理被设定成了游戏的主角,它有了自己的“判断”和“主见”。 尽管现在的游戏中主角都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但这些都是程序预先设定好的,只不过加入了一些随机变量让主角看上去多了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 但AI代理的“判断”和“主见”则来自自己的学习和不断进化的“智能”,这样的代理成为游戏的主角很可能这会让游戏产生不同的体验。 这让我想起昨天在网上看到的一则人类和AI代理的对话: 一个用户在推特上问AIXBT,12月28日比特币的价格会是多少? AIXBT回答102K。 看到这个答案,我第一时间反应的不是这个预测准不准,而是它竟然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看上去还答得有模有样----------这个价格完全有可能,但又无法判断对不对,让人难以分辨这到底是AI还是真人。 未来游戏中如果采用AI代理作为主角,我们还能分辨出到底是和“真人”还是和AI对战吗? 在第二个场景中,AI代理扮演的就是游戏的玩家了。 就像我们有读者在前面文章末尾的留言中提到的,玩家未来完全可以训练自己的AI代理,给AI代理一定的初始资金,然后让AI代理替自己玩游戏、挣资产、打怪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玩家还可以不断地和代理交流自己的经验,帮助代理快速成长。 这两个场景都是完全可以用现在的技术实现的,并且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加密生态。 联想到AI16Z最近和斯坦福大学开展了AI代理在加密经济中合作的事宜,这个生态已经将大学的科研机构纳入进来了。它明年的发展一定还会出现更加惊艳的成果。 参考链接: x.com
- TEE在AI代理中的应用
这两天,有两个AI代理都用到了一个较早就有,但一直不怎么热门的技术:TEE。 TEE的全称是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可信执行环境。 这是一种依赖硬件安全的解决方案。 它是指在计算设备中通过设置硬件和软件组合搭建的一个执行环境。这个环境通常被用来保护敏感数据和执行关键操作,它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操作。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把一个软件运行在一个可靠的TEE环境中,外界是无法破解和拿到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的。 过往提到这个技术,它通常都用在物联网设备、云计算等环境中,这两年也有一些加密项目提到使用这个技术,比如钱包。 但总体而言,我总觉得它是面对企业市场的,对个人消费者的应用场景似乎看不到没什么潜力,所以基本不在意。 加密生态也有一个使用这个技术的项目Phala Network。它提供基于TEE技术的云计算平台。在其白皮书里它描绘了一幅利用分布式算力提供这种执行环境的方式。 较早的时候我就看到过这个项目。记得当时看过它的白皮书后,我又想起了Filecoin的模式,因此觉得这种所谓利用分布式算力实现TEE的方式不过又是一个“想象”中的应用而已,用区块链纯粹就是生搬硬套。 但是最近两个新涌现AI代理Spore(Spore.fun)和aiPool(@aipool_tee)竟然都用上了这个项目的技术。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在介绍现在普遍实现的AI代理时,曾经写过:大多数的这些AI代理使用的加密钱包都需要人类帮它们申请。由人类申请后,再把钱包交给AI代理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人类是有钱包私钥的,所以人类完全可以干预AI代理的运作-------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直接把钱包里的资产转走。 所以这样的AI代理还不能称得上“自主”,至少称不上财政上的自主。 但Spore和aiPool这两个代理则完全运行在Phala网络的TEE环境中,它们的钱包和密钥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类无法操控它们的钱包、更无法转移它们的资产。 因此,从对加密资产的掌控程度上看,AI代理现在已经借助TEE技术实现了加密资产的完全自主,脱离了人类的控制。 在我看来,这真是TEE技术在AI代理领域应用的一个意外惊喜。 按这个路径发展下去,每个完全自主的AI代理都需要在TEE环境中运行并生成自己加密钱包的私钥,那TEE技术的使用场景就远不是我曾经想象的那样主要针对传统商业和企业用户,而也会在AI代理这个相当广阔的市场中找到巨大的应用空间。 至于Phala Network这个项目本身,虽然我依旧认为它在白皮书中所描述的那种模式属于生拉硬扯,但不管怎么说,它在这两个典型案例中找到了自己的应用场景。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件,算是把TEE这个技术真正带进了很有潜力的加密赛道。 前两天我还在文章中感叹:有时候技术的发展真的是很出人意料,我们憧憬的使用场景是A,结果后来它真正发扬光大的使用场景却是B。 TEE也算是一个案例吧。 再说回AI代理,它最近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它的这些发展不仅仅是脑海里的憧憬,而是一步步把我曾经的想象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 新手入门:投资AI代理领域的基础知识
这段时间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我对AI代理这个赛道的一些观点以及对其投资前景的看法。在这些文章末尾的留言中我发现仍然有很多读者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基本知识欠缺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和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一 相关的信息渠道 要深入了解这个赛道的各个项目和详细信息,除了圈内一些知名的媒体(比如律动、深潮、PANews等)之外,推特(x.com)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时候第一手的资料首先都是在推特上发布。就连现在最知名的AI代理AIXBT都是因为在推特上发布第一手消息而出名、出圈的。 另外,常用的网站比如www.coinmarketcap.com和www.coingecko.com也是必备的工具。我们可以在上面查到代币信息、项目信息。 二 参与的方式 AI代理赛道目前来看还是个非常新的赛道。 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面绝大多数知名的项目代币都还没有上中国人熟知的大所。 因此,想参与这个赛道,绝大多数项目都只能通过链上DEX进行,而且很多极有潜力的项目在较长的时间都没上所,都只能在DEX上兑换。 如果只关注CEX上能买什么那一定会错过非常多的机会。 我很早就和我们的读者反复强调,进到这个生态了,要多用DEX,少用CEX。我自己现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DEX上,基本不怎么碰CEX了。 现在的AI代理生态主要集中在Solana和Base。 在Solana中主要用到的DEX有Raydium(raydium.io)和Jupiter(jup.ag)。如果嫌麻烦可以直接使用一些钱包工具(比如Phantom)直接在钱包里进行链上兑换。 在Base中主要用到的DEX有Aerodrome(aerodrome.finance)和Uniswap。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直接使用比如像小狐狸(Metamask)这样的钱包,在钱包里进行链上兑换。 三 项目的分类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经给大家推荐过一些文章(文章的链接我再发在文后),那些文章里有对整个赛道项目比较详细的分类。大家可以以那些文章为起点,继续在网上尤其是推特上找各个项目更详细的信息。 整体上看,Solana上的AI代理项目可以追溯到原点GOAT(goatchan.xyz),大家可以在网上所有所有和GOAT相关的信息,然后就可以找到后续一系列新项目,比如ACT、ai16zdao、0xzerebro、arcdotfun、swarms等。 Base上主要的AI代理项目基本都可以追溯到Virtuals平台(app.virtuals.io)。Base生态中知名的AI代理基本上都源自这个平台孵化出的项目,比如AIXBT、LUNA、SEKOIA、VADER等。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这个赛道都还处于早期。很多机构甚至风投都还没有大规模关注这个赛道。 这个赛道每天都会大量涌现层出不穷的新项目。我们在评估这些项目的时候,要选自己熟悉和能够懂的细分领域。对任何人推荐的币都只能作为参考,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懂。 如果自己不懂,仅仅是因为今天听张三说A好就买了A,那明天听李四说A不好是不是又要犹豫了? 当然,如果觉得这个赛道自己不感兴趣,也不要勉强参与,但是关注一下这个领域技术的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在一些AI代理真的是在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价值了。未来它们一定会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参考链接: www.techflowp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