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倦怠社会》:我累了,我想拥有无所事事的一天
为什么我们总是沉浸在难以摆脱的倦怠感之中?为什么越是努力,越是达成了所谓的优绩,越是感觉到内心的虚无和恐慌? 在地铁上、在电梯里、在餐桌旁,为什么我们只要站住/坐住不动就想拿出手机来刷一刷,似乎“放空”和“发呆”是一种莫大的罪过? 健身房、办公楼、银行、机场、购物中心、基因实验室,这些空间如何构成了韩炳哲所谓的功绩社会?为什么在韩炳哲看来,福柯关于规训社会的描述已经不再适用? 为什么在今天,人们越来越难进入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之中? 上述问题来自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也是往期节目反复cue到的一本书,韩炳哲的《倦怠社会》。本期节目你将听到以下4个问题的回答: 06:51 第一个问题: 从否定性社会到肯定性社会,从规训社会到功绩社会,福柯为什么是错的?当“无所事事”成为了一种奢侈的体验,功绩社会为何指向焦虑和平庸? 24:26 第二个问题:功绩社会如何改变了工作伦理?为什么在今天“反PUA”成为了打工人的时代命题? 38:27 第三个问题:功绩社会如何改变了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当“他者”不复存在,人们必然走向“爱欲之死”? 59:31 第四个问题:重新找回“神圣时间”:为什么落脚在“时间”?“神圣时间”意味着什么?当“祛魅”成为流行语之后,到哪里去寻找“意义”? 💕感谢只在微信小程序能买到的新朋友——「营养工厂」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营养工厂是国内专业营养补剂品牌,全球营养补剂工厂价的先驱,致力于为大家提供高品质、工厂价的营养补剂,妥妥的国货之光! 1️⃣定价透明,品质保障 营养工厂绝大多数产品价格都在两位数(一个月的量),比如鱼油、辅酶 Q10,风靡欧美的天价抗衰成分 NMN 居然能打到 95 元!让有需求的朋友轻松实现补剂自由。不仅便宜,他们还敢直接把成本写出来,每瓶利润就是 10 元左右。产品还有华测检测(国内前十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严格质量把控,让大家用得安心! 2️⃣如何选择产品? * 过了 25 岁、低能量、易疲惫——首推稳居营养工厂「销冠」的 NMN,提高 NAD+,从细胞根源延缓衰老,充沛精力,对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发肤甲尤其明显 * 长期吃外卖、压力大、饮食高油高糖——必备 95% 巅峰纯度深海鱼油,帮助抗炎、支持心脑血管健康 * 久坐不动、腹部脂肪堆积、代谢缓慢——新一代益生菌“AKK 瘦子菌”帮你轻松管理 * 选购更多补剂,点击➡️营养工厂微信小程序,可参考首页“经典搭配”板块,包括体重管理、抗衰、皮肤、睡眠等多种分类,都有对应的补剂建议,还附上了扎实的科研论文依据 3️⃣如何购买? * 点击➡️营养工厂微信小程序,还有新人专属优惠 * 下单记得备注暗号“轻刀快马”,可获双倍积分,兑换更多健康实用产品 * 营养工厂还为大家准备了评论区互动福利,我们将从本期节目上线前3天(12.17-19)留言的听友中抽取2位赠送营养工厂的「PQQ+PS」一瓶,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倦怠时刻,或者是那些让你走出倦怠的方法和尝试,愿我们彼此的分享能够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籍/影视/播客】 📚书籍 * 倦怠社会 | 韩炳哲 * 爱欲之死 | 韩炳哲 * 他者的消失:当代社会、感知与交际 | 韩炳哲 * 众病之王:癌症传 | 悉达多·穆克吉 * 疾病的隐喻 | 苏珊·桑塔格 * 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 米歇尔·福柯 *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 米歇尔·福柯 * 史蒂夫·乔布斯传 | 沃尔特·艾萨克森 * 江城 | 彼得·海斯勒 * 寻路中国 | 彼得·海斯勒 * 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 | 伊娃·易洛思 * 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 | 伊娃·易洛思 * 爱,为什么痛?| 伊娃·易洛思 * 技术与文明 | 刘易斯·芒福德 🎞影视 * 倦怠社会:韩炳哲在首尔和柏林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Byung-Chul Han in Seoul/Berlin (2015) | 伊莎贝拉·格雷泽 Isabella Gresser | 韩炳哲/朴赞郁 * 钢的琴 (2010) | 张猛 | 王千源/秦海璐 * 晚酌的流派 晩酌の流儀 (2022) | 二宫崇 / 松本拓 | 栗山千明 🎙播客 * vol.2 顶级有钱人怎么抗衰?盘点他们自用的饮食、运动、睡眠、情绪和补剂清单 | 朱萧木的播客 * 《精英陷阱》:优绩主义如何让所有人成为永远停不下的那只仓鼠 *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在东亚,为什么代际沟通如此困难? * 《躺不平的千禧一代》:美国年轻人也卷不动了? * 《倍速社会》:1.5倍速的人生,会更幸福么? * 飞天胡说 | Arthur罗飞/Paul罗一天 【片尾BGM】 yugi - yonawo | 晚酌的流派OP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午休逛寺庙,是我一天中为数不多「在人间」的时刻 | 盲人摸象番外
上周的节目提到我一时兴起跑到杭州,在寺庙里等朋友午休过来,一起录了一期节目,那就是本周这一期了。 这位朋友就是盲人摸象EP22的嘉宾大禹。今年,大禹从上海搬到了杭州,换了新的工作,还结了婚,生活有很多变化,不变的是他依然在互联网大厂卷生卷死。 录制这一期节目的缘起,是大禹说他现在午休的时候,只要有空,就会跑到离公司不远的寺庙里坐一会儿,什么也不干,听一听鸟叫,闻一闻庙里的烟火气,这是他一天中为数不多感到自己「在人间」的时刻。 大禹的描述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于是就有了这一期。 为了让大家更沉浸地感受我们当时的氛围,所以我在后期处理的时候一反常态地克制,保留了很多背景音。 以往,我会把这些声音当做是背景噪声处理掉,但这一次,寺庙里来往香客的交谈声、京杭大运河忙碌的汽笛声、树林里的鸟叫声,都是关于「在人间」最好的注脚。 💖本期还有【饿了么】X【轻刀快马】专属福利 打开饿了么APP首页搜索【轻刀快马】,在跳转页面领券下单,比正常外卖便宜6-10元,每天可以领3张,大部分城市都能用,下单还能叠加红包,听友群已经有人在晒单了~ 🎁长期福利活动,页面在,活动就在! 步骤1️⃣饿了么APP搜索【轻刀快马】 步骤2️⃣选店铺,领店铺券下单(注意要满足券的使用门槛哦~ 步骤3️⃣下单时,若有其他饿了么红包或饿了么会员红包,能一起叠加抵用(下单能用店铺券和饿了么红包两个优惠! 【时间轴】 03:04 为什么职场总是让我们觉得“不真实” 09:11 年中大促,我卖的电热毯怎么还反季营销冲上第一了呢? 15:48 做个好演员,真挺难的,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21:01 复盘,没完没了的复盘 27:14 午休逛寺庙,是我一天中,为数不多“在人间”的时刻 32:29 大学最快乐的一次旅行,没有目的地 36:23 如果35岁被裁掉,倒也算是对所有人都有个交代 38:33 我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同事们那么爱逛公园 40:48 心理上的紧绷感是很难抽离的,不想看手机,又不敢不看手机 44:13 毫无边界感地侵犯别人,好像成了一种职场美德 49:03 上班打了太多鸡血,下班感觉整个人都被抽空了 50:05 甚至来不及解释我为什么突然就不回你消息了 54:29 质疑老油条,理解老油条,成为老油条 58:05 举报同事不在工位,是真的离谱啊 1:00:38 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可能就是我最理想的生活了 1:04:55 你清高,你了不起,就你坚持原则? 1:11:27 希望上一代人理解现在的职场处境,真的很难 1:22:31 当整个世界都充满不确定的时候,我终于放弃做计划了 1:25:22 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90.热爱细节 保持冲动:祝我们找回「能把生活还原1倍速」的魔法!| Blake×文森特×付宇
本期节目是与Blake@Blake有问题、文森特@NiceTry 在一狂+现场的录制。 在一狂+现场与两位主播碰面之前,我们完全不认识,我甚至没有完整听过两位的节目,所以这是一次极具「狂喜播客节」气质的录制,充满了随机和不确定,但最终又因为每个人的坦诚和开放,走向了我们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美好。 这次录制的缘起是Blake听了我之前《倍速社会》的那一期节目,在录制之前我们还准备了一个煞有介事的大纲,结果我一上来就把大纲打乱了,直接抛出了本来放在最后的话题。 于是我们从各自的心理咨询经历开始聊起,聊到了「倍速生活」之下,自我与他人期待的平衡,想要看到终局的执念,以及那些让我们感觉到「原来这才是真实的、具体的生活」的细节和瞬间。 结束以后,有听友跟我说,很喜欢那个夹着本子逛公园的故事,还有那个葬礼的故事。 我也很喜欢,以及如果不是遇到Blake、文森特两位,我大概率也不会想到讲述这两个我私藏已久的故事。 后来,我和梵一如、关雅荻、兰若儿三位主播在录《人间游乐园 思想“迪士尼”:狂喜播客节又来复盘了》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这一场录制。就像Blake说的,我们从来不指望给出任何关于「如何过好1倍速美好生活」的建议,但我们希望你在听到这一期节目的58分钟里,是轻松的,是有会心一笑的。 之前有人问我,「狂喜播客节」真的有你们吹得那么神奇吗?几个主播攒一个场子,互相也不熟,一上来就是尬聊,有什么理由非要去现场看呢? 我之前在小红书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大概可以作为一个回答吧—— 今天在活动现场,我们聊到了「重建附近」的话题,这其实也是过去一年多里面我们的播客节目始终关心的话题。面对各种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结构性困境,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那怎么办呢? 2024年有很多播客的线下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见到了很多一听声音就觉得很亲切的老朋友。最奇妙的是那种感觉,我们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可就是一打开话匣子就好像有聊不完的话。 我始终觉得,「附近」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看见、去触发的,就像游戏里点亮一块新地图那样。我们在播客线下活动所收获到的人与人之间既弥足珍贵、又返璞归真的信任、包容、倾听、理解,可能恰恰是我们在努力寻找的那些东西。 【特别鸣谢】 感谢Blake团队的制作,感谢如此用心的剪辑和后期,让这一期节目所传递的情感和氛围丝毫不逊于现场的感觉~ 制作:左右 BGM: 林ゆうき - 共に歩んで 林ゆうき - みんなの力 平井真美子 - graceful 林ゆうき - 淡い恋 CAGNET - Close to You ~セナのピアノⅡ Adib Sin,Redza,Eliorkid - Last Call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少子社会》:日本少子化的前世今生,及其未来
为什么从1975年开始,日本社会开始出现了初婚年龄推迟、年轻人未婚率上升的现象?为什么初婚年龄推迟是日本少子化进程启动的关键信号? 为什么在山田昌弘看来,当未来的历史学家回看日本人口变迁时,可能会将2005年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为什么截止到2024年日本的人口规模连续13年下降、总和生育率连续8年下跌? 为什么在日本的便利店、酒店等服务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东南亚裔的面孔? 上述问题来自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作者是我们的老朋友、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教授。 💕本期节目由小雨伞保险经纪赞助播出! 今天我们携手小雨伞保险经纪为大家带来了【轻刀快马】专属福利! 1️⃣一分钱保险咨询 🔗点击链接 花一分钱领取1对1保险咨询服务 2️⃣免费女性特定防癌险 🎁关注小雨伞公众号并回复「轻刀快马」,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领取一份女性特定防癌险。保额10000元,0-40周岁可领,能保障乳腺癌、宫颈癌等7种女性高发癌症,确诊即赔。 【时间轴】 01:51 为什么又读山田昌弘? 06:13 第一个问题:少子化何以使日本“处于能否维持社会功能的边缘”?哪些人口指标的变化暗示了日本社会少子化已成燎原之势,且短期内看不到逆转的可能? 17:16 第二个问题:少子化是如何开始的?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时代之后,为什么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从1975年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 31:14 第三个问题:少子化可以愈演愈烈?为什么在日本年轻人中间,财富不平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益凸显? 46:50 第四个问题:过去20年,步入少子化、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发生了什么?哪些社会变迁是大概率将要发生的? 【片尾曲】 敬启,这封书信给十五岁的你 / 手纸~拝启 十五の君へ~ | Angela Aki 【本期节目提到的数据、资料和文献】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我说的是日本,你别哭啊 《低生育陷阱: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不婚”与“格差”,才是真问题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在东亚,为什么代际沟通如此困难? 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在第211届国会上的施政演说指出,日本正处于“能否维持其社会功能的边缘”。 日本人口规模数量及变化率Number and Rate of Population Change 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Statistics Bureau of Japan 日本总和生育率变化(1980-2023) 数据来源:日经亚洲相关报道<Japan's Fertility Rate Drops Again, Speeding Population Decline> 分年龄组未婚率变化(1970-2005)Changes in the Never-Married Rate by Age Group 1970-2005 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Statistics Bureau of Japan 日本夫妇终身生育子女数(1977-2021) 数据来源: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第16次生育动向基本调查(全国结婚生育调查)》 全婚姻和初婚的平均结婚年龄(1947~2022) 数据来源: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人口统计资料集(2024)》 战后日本影响结婚生育的因素 资料来源:山田昌弘《少子社会》第四章 生活预期与收入前景 按年资/工龄计算的工资差距(1976/1995/2019) 数据来源:厚生劳动省《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 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组在工资收入earnings、总和收入income、家庭财富wealth三个维度上的绝对值及基尼系数 【参考文献】Sagiri Kitao & Tomoaki Yamada, 2019. "Dimensions of inequality in Japan: Distributions of earnings, income and wealth between 1984 and 2014," CAMA Working Papers 2019-36, Centre for Applied Macroeconomic Analysis, Craw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周扬,於嘉,谢宇.择偶偏好中的性别差异和社会阶层异质性——基于选择实验法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23,38(06):107-130+228-229.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养老金净替代率 数据来源:Net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s | OECD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面对经济周期,我恰好比较有经验 | Bessie×付宇
本期是我和贝望录主播Bessie的串台节目。 我们总是高估眼下一两年的变化,而低估未来/过去十年的沧海桑田。 当我们回望90年代或者21世纪前10年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为「过去」蒙上一层玫瑰色的滤镜,仿佛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时代红利已经挥手作别。可是,那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们是否也会这么觉得呢? 在今天,代际对话尤其珍贵,特别是那些来自年长世代的经验。这一点,不论是60后的Bessie姐,还是90后的我,都深以为然。 于是,便有了这一次聊天。 这次聊天的主题是「周期」,或者说「危机」。我们聊了很多,聊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聊到了2001年的911事件,还有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其间还穿插了家庭、企业、行业所经历的那些突如其来的挑战。 无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作为亲历者的Bessie以她个人的经历串连起了一部微观的「危机史」。我们无意评价到底哪个时代更好或者更糟,也无法预测未来到底走向何方,但我相信,这样的对话会让我们有可能以一种更加冷静、更加长期主义的视角去理解当下。 【时间轴】 03:10 是外省人,是广告人,也是在上海工作20+年的60后 07:35 我经历的第一次危机:p2p暴雷,家道中落,放弃读博,一脚踏进了广告行业 13:54 跳槽8天又跳了回来:有真本领傍身比较要紧 18:58 迎面撞上97年亚洲金融风暴:裁员、比稿、抢生意 28:05 退无可退,所以选择与真实世界交手 35:12 才过没两年又遇上911,股市狂跌,预算收紧,所有人都在惊恐 39:41 回望千禧年:守着电脑等零点,怕所有资料全消失 44:21 08年次贷危机:世界风雨飘摇,广告行业也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 50:19 所谓“危机”,总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对哪一个世代都一样 58:29 与同龄人的比较总会有,但也别太把社交媒体的“人设”放在心上 64:28 03年非典来袭:来上海工作,是对的选择吗? 69:08 07年接手公司面对400亿糊涂账:随时做好今天接到通知被fire的准备 74:29 回望过去总是「近大远小」,总是会蒙上一层玫瑰色的滤镜 78:07 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别下牌桌,去锻炼自己面对危机的「肌肉记忆」 84:30 当我们谈论「周期」时,什么才是足以穿越周期的东西? 【片尾曲】 罗大佑-请珍重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精英陷阱》:优绩主义如何让所有人成为永远停不下的那只仓鼠
为什么在优绩主义的制度下,社会的财富分配变得更加不平等了?代际的阶层跃迁变得更加困难了?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讨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当我们在东亚的语境下讨论优绩主义时,东亚文化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优绩主义将教育作为精英地位生成的核心机制,二者的叠加作用在东亚社会导致了怎样的教育内卷? 优绩主义如何与我们今天正在共同经历的内卷、倦怠、时间贫困、意义焦虑、希望格差等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上述问题来自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精英陷阱:美国的优绩神话如何助长不平等、瓦解中产和吞噬精英》,作者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丹尼尔·马科维茨。 💕感谢Glowe阁楼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Glowe阁楼是一个专注于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的App,平台咨询师100%持证、心理科班毕业或接受过至少一项行业内认可的长程培训,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笔试、面试、模拟个案等5层筛选,通过率不足3%,专业可靠。 Glowe阁楼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次咨询包含50分钟视频/语音+5天留言,性价比超高,适合长期咨询。50分钟作为正式咨询的部分,5天的留言作为咨询师收集来访信息的工具,帮助来访和咨询师更好的建立信任,提高咨询效率。 Glowe阁楼App已上线各大应用商城,前往应用商店搜索「Glowe阁楼」下载使用;如果对心理咨询有疑问,可以询问App首页的咨询助理,希望阁楼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安全专业的心理休息区。 🎁Glowe阁楼为「轻刀快马」听友准备了专属福利: 下载Glowe 阁楼App,注册时使用邀请码「qdkm」,也就是「轻刀快马」的拼音首字母,即可享受100元折扣优惠。 如果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在经历优绩主义的困境,或者你通过积极的尝试走出了优绩主义的误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我们会从本期节目上线1周内(11/7-13)留言的听友中,抽取3位赠送价值200元的Glowe阁楼优惠券(仅限双周方案使用)。 【时间轴】 05:41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优绩主义?为什么说优绩主义主导下的现实生活与它所承诺的理想世界背道而驰?美国社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撕裂以至于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优绩主义? 23:00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在优绩主义的框架之下,教育成为了社会地位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越卷越晚,也越卷越早,为什么说在东亚,教育内卷几乎是一种必然? 41:23 第三个问题:优绩主义如何驱动了工作的两极分化?为什么说“中产阶层的工作机会正在被少数光鲜的职位和大量暗淡的职位替代”?工资不涨真的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么? 56:09 第四个问题:除了贫富分化,优绩主义给美国社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新的关于生活机遇的道德叙事,以对冲优绩主义给每一个普通人带来了焦虑情绪? 【本期节目提到的数据和资料】 * 唐俊超.输在起跑线——再议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等(1978-2008)[J].社会学研究,2015,30(03):123-145. * 陈雨濛,张亚利,俞国良.2010~2020中国内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2,30(05):991-1004. * 于晓琪,张亚利,俞国良.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2,30(05):978-990. * 张亚利,靳娟娟,俞国良.2010~2020中国内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2,30(05):965-977.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平成年代的日本年轻人,去哪里寻找幸福感 | 大卫翁×付宇
本期是与「起朱楼宴宾客」主播大卫翁的串台节目。 前两天有听友转了一张图,推荐几个喜欢的播客,「轻刀快马」忝列其中,然后给我标记了一个「在日主播」。这个真没有,我只是特别关注平成年代的日本年轻人而已,大卫翁才是真正的「在日主播」。 这一次借着大老师回国的机会,我们录了这一期串台节目。在讨论大纲的时候,我一口气发了十几条消息(可能把大老师吓着了)说我特别想聊一聊「幸福感」这个话题,然后我们一拍即合。 我原本以为,大老师会畅聊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哪些资产是值得投资的,哪些行业会在第四消费时代焕发生机(原谅我的刻板印象),结果在我们聊天的三个小时里,大老师几乎没怎么提投资的事情,反而在聊一些看起来似乎“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共情、比如专注、比如热爱。 所以,这一期节目大概率不会试图教你「找回幸福感的5个小妙招」,也无法告诉你「下行周期的投资致胜策略」,但这大概率会是一期足够坦诚,也足够真挚的节目。 除开一开头因为线下面基大卫翁过于激动而有点结巴和破音,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我最近录制状态最好的一期节目。不由得想要再说一句,播客真好啊! P.S.感谢大老师的后期制作(时间轴也是大老师写的),片尾是《0.5的男人》OST,中间插了两段《完美的日子》OST,大老师有心了! 【时间轴】 00:00 两个主播的商业互吹时间。 04:49 付宇给大卫翁的第一个问题:日本的年轻人真的开始跑步进入股市了吗?他们都是怎么考虑投资理财这件事情的? 16:06 大卫翁给付宇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90后的年轻学者,你家里是怎么做投资理财的? 22:09 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谈论信心问题。就像只有腰痛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腰的存在。那么,日本人现在开始有信心了吗? 28:57 付宇给大卫翁的第二个问题:在国外生活之后,回头看国内发生的事情、思潮的起伏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吗? 38:32 大卫翁给付宇的第二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究竟如何看待幸福感这件事? 46:07 进入正题:就业冰河期的日本年轻人们,都是去哪里寻找他们的幸福感的? 47:25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要理解日本人的一些底层逻辑:耻文化和匠人精神。 57:58 中国人在日本的昆虫社会和西方的动物社会之间,可能更接近后者。 62:05 假说一:社会联系和归属感对幸福感的重要性。日本人过去一段时间正从公司饮酒会式的联系向兴趣爱好社团式的联系变迁。 76:47 假说二:教育时期接受到的信息和走出社会后发现的断层造成了巨大的无力感,从而对幸福感造成影响。日本的“宽松世代”在教育阶段就不再有出人头地、努力向上的输入,因此在走入社会后也就不会有太多落差造成的无力感。 83:09 假说三:对人和事的过度标签化让世界变得非黑即白,让人失去共情力和同理心,让人容易陷入内耗,从而更难找到幸福感。 89:01 如何获得幸福感的暴论一:拥有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共情力。 100:41 如何获得幸福感的暴论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105:44 日剧《0.5的男人》里的隐蔽青年,电影《刺猬》里的精神病人,线下活动担忧的妈妈口中的不高兴的大学生,他们是否都在做一种战略转移?是否可以允许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时间的思考与以前不同? 115:29 电影《完美的日子》里那个曾经有过很多故事,但现在每一天都在很开心的扫厕所的大叔,就是当下日本的象征——经济腾飞的时候做一个有志青年,而浮华褪去后就专注于真实的生活。 133:10 如果寻找价值和意义会让你觉得幸福,那就去寻找,但如果这些事情让你烦恼,那不关心价值、不关心意义,只关心此时的快乐、此刻的晚霞也是应该被允许的。 135:05 美丽新世界里描绘的那种幸福,或许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初入职场说过那些言不由衷的话,现在想想大可不必 | 盲人摸象迪迦返场
「最近我开始胡编乱造自己的MBTI了。」 本周我们再一次迎来了盲人摸象系列最受欢迎的嘉宾迪迦返场,他总是可以像这样,用一句话就勾起我全部的好奇心。 这一次我们聊了聊「说话」这个主题:不懂圆滑、不擅恭维,又过度共情、好学生心态……我们俩的聊天从彼此的自我剖析开始,我们都曾经下意识地说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话—— 好的老板!下周一发给你(来自周五准备下班的客户端 那我们要不会议室快速过一下(已经晚上十点了 我的问题!还是跟预期有点差距(当别人都在甩锅的时候 年岁渐长,这个世界好像并不是那么严丝合缝,反而总是在不经意间露出马脚,那些曾经让我们半夜爬起来复盘和内耗的事情,现在想想大可不必。 这一期,迪迦说了一段金句,我很喜欢—— 你会发现,没有什么人对你真的有什么期待,除了少数几个与你真正存在联系的人之外,剩下的人不过就是这个巨大世界里的NP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来做,TA对你有期待只是因为你正好走到了TA那个任务栏,你的名字冒出来了。(或者是)TA走到你面前,你头上有一个叹号,TA需要点你一下,TA的人生才能推进下去。你想想,打游戏的时候,当这个NPC的任务做完之后,你还会去跟TA对话吗? 这个世界上值得做的事情就那么一两件,值得关心的人就那么一两个,剩下的大抵都是一些不重要的支线任务和NPC。 这是一期很神奇的节目,开始聊天的时候我们俩都挺down的,甚至不得不中断录音、推倒重来。但是,聊完这期节目以后,我们俩都挺开心的,久违地开心。 💕感谢百年护嗓品牌龙角散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龙角散是全球知名的咽喉健康护理品牌,拥有200多年的历史。旗下产品涵盖咽喉药、润喉糖、服药辅助果冻等。全系列产品均为天然草本配方,温和护嗓,持久清润: * 【龙角散草本无糖润喉片系列】专为老师、播主等高频用嗓人群定制,方便一边含服一边讲话,木糖醇无糖配方,0负担持久润嗓; * 【龙角散草本粉末夹心润喉糖系列】独特夹心结构,草本植物精粹外壳搭配龙角散草本粉末夹心。一糖双味,清润加倍; * 【龙角散颗粒糖系列】小条包装,0蔗糖配方,一撕一倒,即刻润嗓。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龙角散特惠进行中! 秋冬换季,咽喉不适频发,为家人提前准备好龙角散,守护家人咽喉健康! 【时间轴】 02:45 作为返场次数最多的嘉宾,迪迦你听过自己的节目么? 07:30 部门离职人数太多,我成了“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10:47 你怎么才7个月就又离职了?我说是因为画PPT你信么? 15:41 我最近开始胡编乱造自己的MBTI了 20:32 我发现我对于痛苦的耐受度低了很多 24:11 刚上班的那几年,真的是有使不完的牛劲 25:26 跟老板出差住标间,为了不尴尬我在旁边又开了一间房 30:00 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复盘今天哪句话说错了 31:13 过度共情,会让你变成了一个容易内耗的人 35:55 以前真的会因为人家吹捧两句,就给人家当枪使 41:51 我总是假装看不见这个世界似乎露出了一些马脚 45:04 不要把痛苦合理化,不要内耗自己 50:33 我过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画了太多叉叉 56:11 在今年之前,我总是下意识说“我的问题” 57:51 值得做的事情就那么一两件,值得关心的人就那么一两个 【片头/片尾曲】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 Albert Hammond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倍速社会》:1.5倍速的人生,会更幸福么?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了1.5倍速、2倍速看剧、看电影?为什么越来越多影视作品选择用对话或者旁白,代替动作、神态、灯光、布景、人物位置关系等等这些更有解读自由度的元素? 为什么科技越发达,我们却越觉得时间不够用?从学校,到职场,再到生活,为什么我们似乎总是活在一种紧张感之中? 当越来越多日本年轻人开始追求“性时比”(Time Performance),这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上述问题来自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作者是日本作家稻田丰史。 从本期节目开始,我们会陆续上线一系列与【时间】这个主题有关的节目。你会发现,如果我们从时间的角度去理解现代性,或许能够以一种新的思路去串连起来我们一直以来在讨论的很多话题。 比如说教育内卷与学历的通货膨胀,这背后是年轻世代在学校受教育、投资人力资本的【时间】变得更长了。 比如说工作内卷以及劳动过程控制,不管是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还是我们被要求7*24的看到工作消息秒回复,这些也是与【时间】有关的。 再比如说,当我们在讨论恋爱、婚姻、生育等等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是,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这样的表述背后显然是一套基于社会时钟的规训逻辑,仍然是与【时间】紧密相关的。 简言之,【时间】很有可能是理解我们时下诸多结构性困境的一个关键维度。 【时间轴】 05:58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人更习惯倍速看剧,习惯跳过那些打引号“与剧情推进无关”的部分?甚至是先看大结局,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剧情? 19:36 第二个问题:怕错过、怕状况外,又怕错付、怕一片真心喂了狗,透过“1.5倍速看剧”这样一个“小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大不同”? 31:01 第三个问题:加速,加速,再加速!为什么说关于“时间”的困境,是我们理解时代与自我的关键词? 47:17 第四个问题:面对普遍存在的“时间贫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时间”?如何看待每一天、每一年? 【本期节目提到的资料、书籍及播客】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 哈特穆特‧罗萨 Hartmut Rosa 时间贫困: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我们是谁 | 凯茜·霍姆斯 Cassie Holmes EP38《时间贫困》: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 纵横四海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 大豆田とわ子と三人の元夫 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稻田丰史 【片尾曲】 好きな人の話-坂東祐大(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插曲)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原来,大人也要“试错”啊 | 盲人摸象番外
我每一次切换职业轨道的时候,Mandy总是如期而至。 我们上一次聊天是半年前,那时候我刚入职新工作2个月,她也刚决定全职做life coach人生教练。 半年时间过去了,我们都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我又辞职了,入职了差不多7个月吧。 我们每次聊天的时间都很巧,都是刚好有很多新状况可以catch up的时候。所以我们这一次聊天仍然是从彼此的近况开始聊起,我们聊了很多—— 当我们对职场祛魅之后,当我们面对工作只想“苟住”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工作? 当我们在说国内职场真的太卷了,卷到让人难以忍受的时候,我们难以忍受的到底是什么?是工作对生活的全面入侵,还是意义感、价值感的匮乏,还是老板的PUA?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试图寻找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出国念书”会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药么? 当然,我们不可能用2个小时的聊天,给出真正意义上的解法,我们彼此也都还要面对各自的人生课题。 但是这一次聊天的过程中,Mandy给到我的两个关键词,“向内看”和“向外试”,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 直面自己内心的底层需求,去试错、去修行、去做取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试错”,也无所谓“对”或者“错”。如果我们相信海德格尔所谓的“向死而生”,那么关于“对”或者“错”的效率逻辑,显然就变成了一个荒谬的命题。 P.S. 这是Mandy第三次做客轻刀快马了,第一次是作为盲人摸象第11期的嘉宾《凡事都要出成绩,是东亚社会的思想钢印》,第二次是作为返场嘉宾,那一期的标题叫做《月亮还是六便士,可我哪个都不敢,也不甘心放下 》。相比于第二次录制的全损音质(我那时候还不熟悉线上录制),这一次的音质应该好得多了! 【时间轴】 03:09 快来说说呀,你怎么就光速离职了呢? 12:27 第二次裸辞,会害怕吗?有什么顾虑么? 21:11 全职做life coach半年了,感觉如何? 26:08 抱着好学生心态做自由职业者,怕不是能把自己卷死 33:19 如果说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如果所有人只想“苟住”,那还有必要讨论工作的意义么? 45:38 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解法,别人都在说垃圾时间,换个角度想也可以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间 49:48 关于向内看:把工作当成是一个工具箱,重点是你希望通过工作得到什么 57:52 关于向外试:原来,大人也要“试错”啊 1:03:28 我们总是执着于0或者1,对或者错,但其实生活不是“结果”,生活是一个“过程” 1:08:29 身边很多人30岁重新申请出国,出国念书可以包治百病么? 1:20:27 从“换一份工作”到“换一种生活”,意味着什么? 1:28:55 聊聊Mandy的几段经历:在美国、在中国香港、在瑞士,各自的生活体验如何? 1:41:57 老板说周末团建开年会,同事说别理他,周末来我家过生日 1:44:05 以前出国申请看QS,现在更关心那里的生活 1:49:31 Mandy爬冰川:快70岁的向导把我体力拉爆 1:52:37 各自接下来的计划 1:54:24 彩蛋:我终于问出了那个憋了很久的(相当冒昧的)问题 【如果你还想听Mandy聊更多】 🧡推荐 Mandy 的免费(不要钱!)直播《3天内轻松创造既有意义,又安全体面的自洽职业》,她将在10月17日-19日(周四-周六)连续三天分享“如何达到自洽、有情怀、安全的职业旷野,构建适合自己、满足多项需求的职业组合”。 Mandy作为曾支持数百位“别人家孩子”成功转型的教练咨询顾问,在这次分享中特别加入了过去4年帮助客户落地实践的最新心得。这个系列课程也许能够帮助更多人找到兼顾现实需要和生命意义感的职业愿景。 👇如果感兴趣,可以扫下面海报中的微信二维码,或加小助手微信(huang_20110705)发“私房课”,即报名成功。 【本期节目提到的其他播客】 162 一个人走熊野古道全攻略 | 时差八小时 | 热聊日法荷 103“中年危机”三大件之一学外语,真的能解决人生危机吗? |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从偏见到仇恨》:面对网络戾气,除了保持沉默还能做些什么?
温和而坚定地,热爱并且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周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从偏见到仇恨》(The Science of Hate),作者是英国的犯罪学教授马修·威廉斯。 作为一名关注仇恨犯罪超过20年的研究者,本书的作者引用了来自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社会政策等等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终告诉我们说—— 我们无法找到一颗神奇的银色子弹(Silver Bullet)去解释甚至消除仇恨:无论是大脑的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 还是童年时候的成长环境与原生家庭,无论是贫困、失业、酗酒、疾病所导致的个人困境,还是社交媒体的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所导致的观点极化,都不能单一地解释偏见和仇恨,更不能指望通过某种算法模型去预测甚至干预下一次仇恨犯罪行为。 在我看来,理解偏见与仇恨,并不意味着,要把某一个极端个案的行为上升到某一个群体,也不意味着,我们试图为某些极端行为寻找一个合理化的解释。 相反,只有在理解了偏见和仇恨发生机制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自我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位置,我们才有可能回答,我们究竟应该何以自处,又如何与他人相处。 【片尾BGM】 大地的孩子-罗大佑 【时间轴】 06:11 第一个问题:那些仇恨犯罪的人是否都是一些生物学意义上的“怪人”?他们的大脑皮层是否与“一般人”不同?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脑神经科学解释仇恨? 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医学扫描新技术的发展,科学界的共识十分明确:在生命之初,没有人的大脑中被预先装载了偏见或仇恨。我们的大脑似乎倾向于区分“我们”和“他们”,但“我们”和“他们”是谁,是后天习得的,而且并非一成不变的。 大脑图像虽然告诉我们仇恨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却无法向我们说明扫描仪之外的情况——它无法告诉我们哪些个体、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可能施加影响,让我们建立那些区分“我们”和“他们”的范畴。 19:19 第二个问题:“偏见”到底从哪里来?如果说偏见是后天建构的结果,对于成年人而言,偏见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一旦区分内外群体后,即使群体间的差异微乎其微,或者说毫无意义,和外群体(“他们”)相比,我们依然会给到自己所属的内群体(“我们”)更大的奖励。 我们都有着相同的心理机制——倾向于把人进行分类,并会自动偏向于更像自己的人——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进行调整,这就可能会成为产生偏见和仇恨的前兆。 39:46 第三个问题:互联网、社交媒体与推荐算法如何影响了从偏见到仇恨的“引爆”过程?为什么说每一次争议事件都会在舆论场留下它的“痕迹”? 我们对威胁的感知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科学表明,环境越恶劣我们感受到的威胁就越多、越极端。一项针对12个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经济衰退且拥有大量少数族裔移民的国家,其种族偏见程度远远高于经济发展强劲的国家。 长期的经济衰退、敌对的政治环境、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大规模流行病的传播,是少数几个可以过度激活人类威胁检测机制的宏观事件。当这种过度激活发生在某个地方,且那里存在某个明显具备威胁性的外群体时,就会在群体间催生带有偏见的敌对状态。 通常在触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到48小时之内,互联网用户的仇恨情绪会达到巅峰,接下来的几天或几周内,热度会慢慢过去,发布仇恨帖子的行为会随之减少。然而,在接下来几周到几个月内,我们可以观察到,仇恨言论产生和传播的平均次数仍然高于触发事件发生之前。这可能意味着,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之中,网络仇恨言论的基准线已经发生了改变。 58:42 第四个问题:面对网络戾气,除了保持沉默还能做些什么?如果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那么发声还有意义么?在全球化的落日余晖之中,谈论多元与包容还有意义么?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已经进行过500多项研究,这些研究在一系列身份不同的群体中验证了群体间的接触理论,研究对象来自38个国家,超过25万人。他们得到了同一个结论,即在适当的条件下,积极接触可以减少偏见和仇恨。 偏见态度最容易发生改变的是儿童和大学生。超过50年的研究表明,娱乐环境中的接触对减少偏见的影响最大,接下来依次是工作、教育和居住环境中的接触。 当我们知道了,在12-15岁的青少年中间,有一半都在网上看到过仇恨言论时,便知道互联网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算法从我们发布在互联网上的言论中不断学习,再生成我们在互联网上所接触到的内容,由此创造了一个有毒的网络环境,使仇恨言论成为常态。 【本期节目提到的数据图表】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为什么要去线下:i人主播的狂喜播客节大冒险 | 关雅荻×Bessie×付宇
本期节目特别适合—— 在中秋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准备【摸鱼】两小时的人 最近因为各种新闻看得人心烦,想要【轻松】两小时的人 正在盘算下个月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才能【有滋有味】的人 本期节目完全不适合—— 对于仨主播高频率【哈哈哈哈哈哈】感到不适的人 对语言表达效率要求极高,受不了【闲聊】的人 想要在每一期节目听到一些所谓【干货】的人 【写点感想】 这是一期从主播视角出发的狂喜播客节复盘,主持人是狂喜播客节的发起人 关雅荻@开放对话,另外一位主播是狂喜播客节的年度劳模 Bessie姐@贝望录。 8月份的狂喜播客节是我第一次参加播客的线下活动。 我确实是个i人,尽管我每一次这么说的时候,大家好像都不信。不瞒你说,这一期节目是在关雅荻家录的,去他家之前,我专门喝了一罐儿红牛,调动一下状态,事实证明还是有效果的,我回听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话有点太多了。 就是这样一个i人,在参加完狂喜播客节之后,迫不及待想参加下一次。 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我提了好几次“纯粹”和“安全”两个词。之前也没准备,一下子脑子里就想到这两个词。现在想想,还挺对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一样的感受,无论是主播,还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听,也可以不追求说服彼此地聊,都好,都对,都可以。 11月,果然「一狂+」来得所有人期待得还要更早一点。在这一期节目的结尾,我们仨约定了「一狂+」结束以后再来复盘,希望到时候我真的实现了“十项全能”啊!那可真是i人主播突破自我了哈哈 【开票了啊!想去的朋友抓紧时间啊!】
- 《金榜题名之后》:如果重读一遍大学,你会如何度过四年?
为什么寒门学子即使考入了最顶尖的大学,仍然无法突破自身家庭出身的局限,仍然会在四年之后的毕业出路竞争之中败下阵来?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游戏规则,经历了同样忙碌的四年,有的人在毕业时早早收获了N个offer,有的人却是临时抱佛脚,甚至陷入无学可上、无业可就的窘境? 为什么曾经靠近乎苦行的自律杀出重围、进入名校的寒门学子,在面对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大学时,却仿佛是突然失去了自律的动力,陷入了无尽的迷失和困顿之中? 当越来越多人以“小镇做题家”“985废物”自嘲时,到底是怎样的大学体验让TA们有了这样的感受? 在毕业十年之后,当年那些“目标掌控者”是否真的如愿以偿了?而那些“直觉依赖者”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我们应该如何反思高等教育的意义? 上述问题来自本期关于《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的节目。 作者郑雅君跟我是大学同班同学,我们还一期录过一期盲人摸象的节目,而当初之所以会有盲人摸象这个访谈计划,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的启发,或者说是在试图与《金榜题名之后》进行某种对话。 这本书火了以后,批评的声音也不少。我总结下来,大体上批评的声音分两类: 一类是认为“不过如此”,甚至是“不值一提”,认为作者不过是讲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只是通过一些概念和细节重新包装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没法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没什么新意。 另一类批评是认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投机取巧、对于选水课、卷绩点,对于大学一进去就开始找实习等等,这些功利主义行为的赞赏,因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出路,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倡导,甚至很多人把这本书当成了内卷指南,按照这本书上介绍的这些做法,把功利主义推到更极致的程度。 我的看法恰恰与上述两种批评的声音完全相反。我不仅认为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生态以及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勇敢者的大学生活指南,是一本即使大学毕业十年之后,仍然可以给我当下的生活很多启发和反思的书。 【时间轴】 06:23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到底是一种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还是一种促进社会流动、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大学的目标到底是让毕业生找到一个好出路,还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合格的公民,实现全人教育? 一纸名校录取通知书并不能确保将学生带入向上流动的光明前景,而仅仅是一张声称“获胜者通往此地”的游戏入场券。要在大学场域里的这场游戏中获胜,即在毕业前夕可以顺利获得高级职业的入职邀请,或是著名研究所的深造录取,学生需要掌握一整套特殊的技艺—— 一套关于“合理”看待与安排大学生活的实践图式。更重要的是,这套技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优势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所赋予的。 20:39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将“大学”比喻成“迷宫”?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个游戏,那么大学更像一个单机版的角色扮演游戏,还是一个多人联机、高自由度的开放世界游戏? 如同一个迷宫一样,名校生活精彩得令人炫目,也令人困惑。 当寒门学子拼尽全力,带着改变命运的信念来到这里,却可能发现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高深的学术追求才是被津津乐道的主题;当他们认为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职责,却可能一进门就迷失在形形色色的学生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当他们默认上了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却可能发现大学的生活内容很少和就业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当他们想象来到名校就可以摆脱应试枷锁、自由发展了,却可能最终发现这里无非是另一片地形更为复杂的赛场…… 无论经历过多少茫然与困顿,到了毕业关头,学子们终究需要摊开自己手中的筹码,去某个出口处换取将学业成就转换成职业地位的资格。 33:29 第三个问题:“目标掌控模式”与“直觉依赖模式”到底有什么不同?两种“上大学”的不同模式又是如何与家庭出身联系起来的? 同样是面对地形复杂的迷宫探险,“目标掌控者”是持有迷宫的地形图入场的——他们洞察了这套游戏的规则,对各关取胜之道深谙于心,于是他们不会单单关注某一关的胜负,而是直奔自己设定的关底对决,不惜动用技巧、装备、利用游戏规则来尽可能减省在中途所要花费的精力,甚至常常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这套游戏规则本身。 而“直觉依赖者”们则从未见过迷宫的全貌——他们常常忘我地专注于每一关的竞争,没有意识到事先设定关底对决才是整个游戏的取胜之道,按部就班地走着。他们勤勤恳恳地遵循游戏规则,面对每一关的挑战都心怀忐忑或力不从心,更不知道下一关又将面临什么任务。 很明显,目标掌控者更容易早日通达关底,获得他们想要的职业;而直觉依赖者对关底对决毫无预设,哪怕前几关表现还不错,也更可能在关底手忙脚乱。 51:42 第四个问题:家庭出身真的可以决定“上大学”的方式,进而决定毕业出路么?当我们清晰地指认出“直觉依赖模式”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什么毕业十年后我依然觉得这本书值得每个人读一读? 突破障碍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困境并非自身的能力或性格缺陷所引起……虽然看似是个人的体验,却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换句话说,其实身边有这些不适感的同学大有人在……不必对身处这种困境感到羞耻和自责。并且要意识到,支持像自己一样的学生度过、适应困难,是大学本来应尽的责任。 要在认知上做好突破文化障碍的准备,还需要向自己强化一个信念:我愿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接受那些总是不假思索就拒绝的观念和事物。因为习性总是不自知、不自觉地作用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行动者无需刻意思考和判断就自动知道该如何行动。习性作用下的实践常常是前反思性的、是倾向于维护旧有习性的。 增加社会性投入和突破单一化的社交圈子非常重要。要尽量避免总是在老乡和高中同学群体里寻求社交支持的倾向,去和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与自己背景不同的同学沟通交流。 最后,在即将跨越文化障碍的阶段,寒门学子可以试着去欣赏自己的原生文化,并意识到和发挥好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过渡经历带来的独特优势……尽管寒门学子可能一度因自己的身份标签,比如“农村人”“贫困生”“凤凰男”“小镇做题家”等等,而感到自卑和自我厌弃,但一旦当他们趟过了文化身份扩展的河流,这些经历反而会化作一种独特的个性和优势。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比起在斯里兰卡买宝石,写小说讨论性别和婚姻可能更难一点 | 盲人摸象番外
在阔别了三个月之后,盲人摸象系列终于要回归了。回归的第一期,首先是一期嘉宾返场。 返场的是盲人摸象第10期《39岁离开体制、做珠宝、写小说:我可不是什么爽文大女主》的嘉宾Idee,或者我们还是用她作为小说作家的名字来称呼她吧,空谷学姐(小红书@IdeeZhang(空谷流韵)) 在那一期节目里,我们聊到了她在体制内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聊了她为什么决定离开体制,又是如何开启了自己作为珠宝设计师和网络小说作家的第二人生。 一转眼,时间过了一年多,我们各自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作为朋友圈为数不多的活人,空谷学姐一直在风风火火,又不疾不徐地生活着,分享她在斯里兰卡探访宝石原产地老矿坑👇的见闻,分享她的新书,还有更多她关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一期返场节目的缘起,首先是因为我一直想听她聊聊她在东南亚的经历,更重要的是我读了她最新的小说,她把自己关于性别、关于婚姻、关于选择、关于努力等等议题的看法和观点,都呈现在了自己的小说里。 要知道,这当中任何一个话题单独挑出来都足够在当下的中文互联网语境下掀起一场无休止的骂战,无论是左,还是右,只要你足够极端,都可以收获泼天的流量,可她却偏偏选择坐在正中间。 所以这一期节目表面上看我们在聊小说创作、聊故事情节,实际上我们聊到了几乎每一个时下的争议话题。 在今天,温和持中的声音总是显得不那么讨巧,总是不如那些抽象的、一边倒的观点听起来虎虎生风。但生活从来不是爽文,回到具体的、细密的、附近的生活,或许才会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 【时间轴】 04:53 到东南亚原产地老矿坑去买宝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9:23 请保镖、开吉普、穿密林,这就是我20岁时候的性格 13:51 故事从黄山开始,这个“黄山”好像跟我印象里的不太一样 20:26 印象最深的片段:原来去法院申请立案有这么多学问 26:05 写小说怎么才能不悬浮?大e人教你自己为自己吆喝 32:47 当性别议题的讨论空间越来越小,为什么还要坚持? 41:18 很多婚姻是以失败告终的,但也别因为恐惧就止步不前 53:01 到底是AI在取代人类的工作,还是人类在把自己变成AI? 1:06:53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想走捷径去罗马,好角色应该是耐人寻味的 1:13:15 “爽文”是个好东西,但用“爽文”思维规划人生可能会有麻烦 1:16:14 那时候我也被优绩主义所困扰,30岁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1:26:05 想象中自己的小说读者会是什么样的画像 【本期节目嘉宾的其他小说作品】 【本期彩蛋!】 空谷学姐设计的彩色宝石饰品👇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老龄化的老虎:韩国的退休困境》:养老金“不可能三角”与超级老龄社会的到来
2023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绕过国民议会投票强行通过退休改革法案,将退休年龄从62岁推迟至64岁,且累积缴纳满43年才能享受全额养老金,此举引发上百万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不仅在法国,近年来关于延迟退休与养老金危机的议题,在英国、西班牙、波兰、捷克、瑞士都曾经引发大规模民众抗议。OECD报告表明,目前法定退休年龄已经达到67岁的意大利,准备进一步将退休年龄延迟到71岁。 为什么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试图推动延迟退休与养老金改革? 法定退休年龄、强制退休年龄、实际退出劳动力市场年龄,你说的到底是哪一个年龄? 阶层不平等、性别不平等、代际不平等,为什么养老金说到底是一个关乎公平的议题? 当主力婴儿潮一代老去、全球老龄化时代迫近,年轻人可以做些什么? 本期节目从《老龄化的老虎:韩国退休困境》这本书出发,围绕韩国养老金制度的前世今生,以及韩国社会在老龄化、少子化背景下的退休危机(retirement crisis),探讨退休及养老金制度改革所牵涉的代际公平、性别平等、社会福利等多方面议题。 【时间轴】 03:47 问题一:法定退休年龄、强制退休年龄、实际退休年龄,你说的退休年龄到底是哪一个?为什么超过六成的韩国老年人即使“退休”以后还要继续工作? 21:39 问题二:为什么韩国的“国民养老金计划”推行时间如此之晚?为什么说韩国养老金改革的制度逻辑和演进历程为东亚的“压缩现代性”增添了最好的注脚? 33:55 问题三:阶层不平等、性别不平等、代际不平等,为什么养老金说到底是一个关乎公平的议题? 45:55 问题四: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来得到底有多快?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本期节目提到的播客】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在东亚,为什么代际沟通如此困难? 《朝不保夕的人》:不稳定的生活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本期节目提到的数据及资料】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