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43 00后财经媒体人的困惑:为啥资管圈很难讲故事?
本期嘉宾:兔兔,00后,2024届新闻研究生,华东媒体资管报道记者,五月天歌迷。 主持人:老陈本陈,80后,2006届新闻研究生,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 这是一场跨越20年的对话。 和兔兔相识于小红书,因为她的一个笔记:《公募行业变天了》。 刚入行几个月的兔兔,带着一颗对行业的好奇心,几次小窗口与我交流“基金营销”、“基金降费率”、“A500ETF”等话题。 从她身上,想到了刚入行的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眼里全是新闻”。 00后基金媒体人,如何看待资管圈?她们每天都在想什么选题?对什么充满好奇?于是,我们俩在平安夜,花了两个小时,录制了这期节目。 作为新闻学研究生,她这半年的最大的痛苦是,还没有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资管报道。 看到从业者在小红书爆料,为何一添加,大家都避而远之,基金圈的故事真的这么难讲吗? 这些年,基金造神遭反噬,公募行业“严监管”,让行业更加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大家都爱听八卦,但千万别成为八卦的主角。 说多了是错,说少了也错,为何连呼吸都是错? 公募行业的草木皆兵、矫枉过正与“百口难辩” 不过,8小时之外的资管从业者,脱掉西装革履之后的他们,生命又是如此的鲜活和靓丽。 兔兔说,上海资管圈很多人喜欢五月天的歌,“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有一颗改变世界的心”。 未来属于00后,他们是21世纪出生的年轻人,希望明天会更好。 于是,我特意把这期节目的背景曲,改为《五月天》的代表作,希望大家喜欢! 欢迎入群交流—— 时间轴(纯手工整理,拒绝AI生成) 00:50 一场跨越20年的对话,认识缘于小红书 02:00 发笔记“基金业变天了”被评论 03:50 媒体人刚入行时“满眼都是选题” 05:00 “基金营销”话题聊了深了些 07:20 本科会计,研究生新闻传播学 08:30 二十年前,在工作中学习 10:00 二十年后,“容错率很低” 11:40 班里五六十人,只有一两位做记者 12:40 不是我选择了资管,而是资管选择了我 13:20 只要领导敢用你,就义无反顾往前冲 15:30 研究生毕业六年后,才开始跑基金 17:30 28岁丢掉了编制,还没有转正 19:30 做了半年最痛苦的事情,还没有一篇很满意的报道 21:40 从2012年到2024年,资管报道变化太大了 22:20 从百万亿的银行圈到三万亿的基金圈 24:00 用固定电话接录音笔采访 27:20 当基金报道成为“显学” 28:50 基金报道薪火相传,80后、90后与00后 31:00 00后基金记者之路,也是新基民跑步入场之路 32:50 国庆期间向爸妈申请一笔理财基金 34:30 做好资管报道,未必能做好投资 35:00 “找准一个点去打”与“信息茧房” 37:00 2015年玩股票的月份,收入断崖式下跌 38:00 想写好文章,距离市场适当远一些 40:00 把自己定义成投资人,而不是媒体人 41:00 一位资管媒体新人的困惑 43:00 报纸上的文章:谁写的谁看,写谁的谁看,同行会看 44:00 资管新闻分两类:B端报道与C端报道 46:00 从深聊投资人到老陈聊资管 47:30 B端报道写得好,被金融机构挖过去 49:00 B与C端的公约数:明星基金经理 51:00 为何资管报道很难“讲故事”? 53:00 把行业故事抠出来,就别在圈子里混了 54:00 高薪酬的代价,抑制了表达欲 55:30 公募行业的草木皆兵、矫枉过正与“百口难辩” 58:00 相比科技报道,公募行业报道“中等偏下” 60:00 三个100人系列,哪类故事更饱满? 61:30 让当事人拿起话筒,播客是一个突破口 63:00 鲜活的报道,都是需要深入现场的 65:00 90%都在基层,被报道的只占10% 67:00 好的内容,依然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杠杆 68:40 宁愿牺牲表达欲,也要考虑到柴米油盐 71:00 人人都有一颗八卦心,但不想成为别人嘴里的八卦 72:30 内容的背后是思想,能链接更多行业的人 76:00 很多资管圈的同行,都喜欢“五月天” 77:00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有一颗改变世界的心”
- vol.42 金融播客制作人手册:做基金经理忒难了😂
本期嘉宾:CC,95后,上海某券商资管品牌从业者,播客原教旨主义者兼制作人 特邀嘉宾:酒神之舞,85后,曾任“券商+基金”品牌负责人,金融播客资深观察者 主持人,陈俊岭,80后,曾任公募资管营销策划负责人,“深聊投资人”播客主理人 录这场播客,由来已久。 我们三位都曾在或正在金融机构做过品牌,负责公司的公众号、视频号、播客的内容生产和呈现。 播客,作为音频传播的载体,在金融圈才刚刚起步,但近半年,似乎有“风起来了”。 就拿公募基金来说,至少有十几家公司开通了播客,还有更多机构,准备在2025年试水。 单从金融播客赛道而言,玩播客最踊跃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各家金融机构的品牌部(有的是电商部、市场部,也有的是产品部,指数部),另一类是财经自媒体人,他们原本是图文大V,现在都对声音传播,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不过,从平台角度看,听播客的人数增长并没有呈现“指数级爆发”,即便是小宇宙CEO对未来,也希望更多的听众听播客,这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有数据显示,国内12.4亿网民中,超过10亿人只刷短视频,而信息高密度的图文,和主打松弛感的长音频,受众仍是“少数派”。 对于创作者来说,他们越来越形成了共识,平均一个小时的播客节目,完播率通常在40%以上,甚至更高,这是公众号、视频完全不可比拟的。 即便是在B站拥有千万粉丝,制作相当精美的非遗类中视频,其完播率甚至都不到8%,主理人自爆2024年负债150万,只接了两条广告。 超长的完播率和长尾效应,这是金融机构热衷于玩播客的“共同审美”,但如何制造一期有专业、有故事、有嚼头、有后劲的播客,依然是行业面临的痛点。 这场播客录制于2024年冬至前夜,我们仨聊了两个多小时,这期播客呈现出的80分钟,有很多观点的碰撞,我们既是播客的重度听友,又是播客的操盘人,同时又超出现象层面的表述,有一些深度的思考。 欢迎入群交流—— 本期节目时间轴(拒绝AI,纯手工整理) 00:30 主持人介绍嘉宾和录播客缘起 01:30 CC听了2000多个小时 02:00 酒神听播客“需要一个场景” 05:00 我是播客的“原教旨主义” 07:00 95后身边,经常交流“最近听了啥播客” 09:00 80后身边,更喜欢看文字 10:30 图文、视频与音频三者的长与短 11:50 为何金融机构热衷做播客? 12:50 中国有12.4亿网民,超过10亿的人只刷短视频 14:40 基金公司做播客:“我要铺这个平台” 16:00 播客完播率达到50%-60% 18:20 最多时一天录四场,1小时节目背后需要投入10小时 20:30 金融机构做播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22:00 广深地区比京沪晚半拍,很多大V尝试做播客 23:00 播客更接近“真实”,适合品牌建立信任感 25:40 不足之处:播客的“带货链条”太长了 28:00 公募播客演化:从故事路线到专业路线 30:00 两个不错的案例:国泰的宠物经济与中欧的黑悟空 32:00 VC也开始做播客 33:30 并不是所有基金经理都适合做播客 36:00 如何看待视频播客和一鱼多吃? 39:00 小宇宙CEO:感谢你安力我 41:00 夜深人静也会迷茫:来自宏观与个体 44:00 播客更适合有深度的思考 46:00 三类播客受欢迎:恐怖猎奇、情绪安抚与高信息密度 48:00 基金经理画外音:上班可真难! 50:00 二刷《破地狱》:处理情绪非常重要 53:00 做播客如何受欢迎:有嚼头、有后劲 57:30 没有大场面的《破地狱》,为何成为港片最佳 59:00 路演信息要不要放在播客里? 60:30 金融人职业习惯与受众需求的矛盾 61:00 孟岩神作贵在真实的感情表达 63:00 播客即兴很有魅力,松人与紧人 66:00 普通人的叙事,需要适当“跳出来” 68:00 有阅历的嘉宾更受平台欢迎? 70:00 什么样的主播最受欢迎? 73:00 《好东西》电影里的男性角色,都是温柔型 74:40 找对象要找温柔一些男生 76:00 北派男性主播风格与《老炮儿》
- vol.41 拒做金融机构螺丝钉,IP孵化都有哪些坑?
本期嘉宾:卷卷(播客,“思钱想瘦”主理人),商业资讯个体户,8年互联网&金融资深运营 贝蒂(播客,“思钱想瘦”主理人),内容营销个体户,前现象级IP内容总监 主持人:老陈本陈(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认识卷卷和贝蒂,源于她们之前的一期播客。 她俩都是90后,金融科班出身,第一份工作都是金融行业,卷卷做的是基金会计,贝蒂做的是券商经纪人。 或许,她俩都喜欢“传播”和“表达”,金融之外的自媒体天赋,让她们离开了金融机构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互联网之路。 很早就喜欢刷B站短视频的卷卷,去了B站做财经大V运营,结识了市面上很多耳熟能详的财经大V;贝蒂去了一家知名的MCN,成为一位头部财经大V的内容负责人。 从循规蹈矩的金融螺丝钉,到现象级爆款“背后的女人”,在卷卷和贝蒂身上,我看到了90后年轻人的热情、开放和阳光。 这期节目录制于她们俩的深圳南山工作室,创业方向是帮助金融人打造自己的IP,她们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在孵化金融IP这件事上,没有谁比他俩更专业。 那一天,我们聊了将近三个小时,放在节目里只有不到一小时,两位各自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分享了当下金融IP孵化的理解和观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保险公司招聘,你如果没有账号,就别来面试了!” 保险业务员,算得上金融从业者,打造个人IP最积极的一个群体了。 接下来,券商、基金、银行的从业者,尤其是直接面对C端的市场和投研,也都有打造IP的动能,但种种限制和合规下,如何把握分寸,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欢迎入群交流—— 时间轴(纯手工整理,拒绝AI生成) 00:30 主持人介绍卷卷和贝蒂 01:15 创业后,朋友圈就爆炸了 02:20 第一份工作基金会计,从小就喜欢写东西 04:00 工作几年后,去了B站 04:45 “被迫运营”见各种大V 06:30 “巫师财经”等知识性博主崛起 07:00 字节挖走了很多大V 08:30 B站“最后一波热钱” 10:00 小红书、小宇宙、B站都在杨浦区 10:40 上班下班都在看视频,“很累” 11:00 不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战争 12:00 上海YQ最严重的时候:大白、30岁、打工的意义 14:00 2023年开始第一次创业 15:00 当互联网人遇见酒桌文化 17:00 2023年来深圳遇上了贝蒂 18:00 大一就开始在券商当经纪人 19:00 金融课堂与金融业务“脱节” 21:00 从金融圈到MCN,“一个月写不出来就滚蛋” 23:00 为什么不想去传统金融机构? 23:40 在MCN,“感受到了传播的魅力” 26:50 “以面试为消遣”的日子 29:00 选择一个有“复利”的工作 30:00 卷卷与贝蒂认识“缘起”,都因为同一个人 33:30 2015年毕业,金融行业也“卷得没变了” 36:00 基金热销时,基金经理不需要获客 38:00 平安银行要孵化员工IP? 39:00 保险公司招聘:没有账号,就别来了! 43:00 基金“先行赔付”?金融创新太难搞了 44:00 比大部分从业者更懂得,合规的尺度在哪里
- vol.40 一位前金融牛马的觉醒:努力工作的意义何在?
本期嘉宾:老陈本陈,80后,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主持人:张凉粉(播客:万境随心)90后,前国资券商HR,现居上海,自由职业者。 这是一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与前上市券商HR之间的对话。 也是一场80初与90初前金融牛马,关于中年危机的对话。 在做“深聊投资人”播客5个月后,我第二次以嘉宾身份出镜,向小我十几岁的主持人,详细复盘从2016到2022年,两段“金融+媒体”的职场经历。 这一期播客的主持人:凉粉儿,曾经在一家知名FA和一家国资券商,做过几年HR,筛选和面试过上百位候选者,给年薪20万到100多万的打工人发过OFFER,也给很多自视清高的人谈判过离职赔偿,替老板当过“职场最讨厌的恶人”。 中年危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时点,也不是一座标志的山峰,而是跨越数年,翻过连绵群山的一段经历。 大病一场、职场动荡、资产幻灭、生死离别……这是我过去几年,命运赐予我的几个人生剧本,在最绝望的时候,我甚至想拿一百万,换一个痊愈的身体。 这场节目录了将近三个小时,主持人凉粉自称“非常超预期”。 但考虑到一些敏感人物和话题,我删减了后边一个多小时的内容,也对原音频进行了1.3倍的加速,最终呈现出来71分钟内容。 在正式上线前,我修改了三个版本,自己也听了三四遍。说实话,回顾40岁前后那几年的迷茫、心酸和折磨,以及交叉其中的希望、激情与涅槃,我也被自己“感动到”了。 辞别17年财经职场后,我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标签:“中年危机通关人”,也写过很多文章,希望给正在和未曾穿越“中年危机团雾”的人以借鉴。 比如:《我与腰突四年抗争史》 比如:《戒股730天》 又如:《别了,学区房》 还如:《一位金融总监亲历的裁员风暴》 到了2024年,我已经很少再提“中年危机”。因为,我已经明确了方向,当下只需要努力即可,但外界仍对这四个字充满好奇。 好吧,那就再做一期“中年危机”主题的播客,以“剥洋葱”的方式重揭伤疤,如果能给后来者一些启发,就了以自慰了。 欢迎入群交流— 时间轴(纯手工整理,拒绝AI生成) 00:30 2006年研究毕业,拿到了北京户口 01:40 人的悲哀之处:年龄很长,工作好像也没那么长 02:30 36.5岁进入金融机构,还没有35岁危机 03:30 金控系统唯一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 05:30 入职半年前,曾拒绝头部公募机会 06:30 做记者十年,从来未有如此沮丧 08:30 十年四份工作:两家报社,两家杂志 11:00 入职第一件事情:三周年司庆 12:00 大病一场,开始反思“努力工作的意义” 13:40 公司高管变动,我还躺在医院的病床 15:15 重回公司,与空降领导发生口角 17:20 《我与腰突四年抗争史》,患病之谜 19:00 穿着病服,羡慕行走自由的乞丐 22:00 每天都在憧憬痊愈,每天都在失望 23:30 5000份档案,你都看过了吗? 26:00 提前切进远程面试,已经定下来年轻人 27:40 《逆行人生》现实版真实上演 29:50 疫情来了,主动降薪三分之一 33:00 《凡人歌》女主降薪三分之二 34:00 中年危机的中年跨度20年 35:30 2019年央国企已经有年龄歧视了 37:20 国企职场潜规则:“服从性测试” 38:30 人事协商离职赔偿,投石问路找工作 40:00 放弃华夏理财笔试,跑顺风车赚了13块钱 41:10 离开平台,赚到了2000块钱 41:40 从日薪1500元到日薪200元 42:00 兼职咖啡店拿到了500块 44:00 空窗了9个工作日,重新回到了媒体 46:00 6月22日报到第一天,当晚发了第一篇稿件 47:30 试用期工资打折的公司,不是好工作 50:00 2020年下半年,各个平台都在“抢司机” 51:30 为了跑网约车,甚至休年假去跑 52:00 职场打工最大宿命:上个月高管几万块,下个月身份和收入骤降0 54:00 在意搞钱,更在意成就感:陈大岭又回来了 56:00 中年危机的幻觉与资本主义的洗脑 58:00 幸亏没买学区房,写下《别了,学区房》 60:00 母亲去世反思,努力工作的意义何在? 63:00 中年危机是一系列轮番交错的剧本 68:00 44年创业,比别人更容易兴奋 69:00 一场地震只有几秒钟,余震却有几十年
- vol.39 对话98后机构销售:步伐轻快,才能走得更远!
本期嘉宾:nicole(视频号:洁姐说财),大厂互联网金融人,横跨基金运营、产品经理、机构销售……沉迷工作的公募基金女孩。 主持人:陈俊岭,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我是一个很I的E人!”nicole给自己定义。 在录制这场播客前,我和她见过三次,每一次交流都有很多的信息差。 上周五,我约定了声湃的录音室,准备和她录一期节目,预计时长1小时。结果,我们聊了四个小时,因为提到了太多行业里的人和故事,决定择日再录。 前天晚上,我们用腾讯会议的形式,远程录制,结果又聊了三个多小时…… nicole是我做播客以来“一对一”年龄最小的嘉宾,虽然入行时间只有三四年,但她对基金、资管的认识和理解,都显然领先于同龄人。 对行业始终保持求知欲与好奇心,乐意与每一个细分行业的前辈交流,这是她快速成长的不二秘诀。 过去一年,我对谈过不少“95后嘉宾”,他们刚走出校园几年,未被社会毒打,也难得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不过,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有的开始屈从于就业的压力“上岸”,有的开始学会“躺平”,不再拥有初生牛犊的进取心。 走出大学校门,nicole一头扎进国内最卷的互联网行业,从事的又是互联网与金融的交叉工作,这两年,目之所及都是“下行的贝塔”和“悲观的叙事”。 在市场下行期,选择什么样的姿态与世界共处?内卷,还是躺平?并没有标准答案。 这一期62分钟的节目,nicole提供了一种打开方式:好奇心、自我驱动,同时又拒绝没有方向的“内卷”…… 对了,nicole也在尝试做短视频,有兴趣的欢迎扫码关注。 欢迎大家收听和留言~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纯手工整理,拒绝AI生成) 02:30 第一份工作在雪球,赶上了牛市的尾巴 03:30 三年前的冬天,市场开始由热变冷 05:00 从研究员到基金销售,感恩行业前辈无私帮助 07:30 公募是大金融中信息最透明行业 09:00 行业出清后,留下来的人都很厉害 10:00 “带人的成本也是成本” 11:00 公开信息与非公开信息 13:00 我是一个非常I的E人 14:00 对行业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 16:00 作为局外人,如何对行业穿透性了解 18:00 做了一期黄金投资短视频,获得了正反馈 21:00 行业的贝塔,真的不存在了吗? 22:30 12年前,证券报成立财富管理部 25:00 李稻葵:财富管理是一个朝阳行业 28:30 资产管理等同于公募行业 29:20 ETF本质上是一个投资工具 32:00 身临其境远比想象更震撼 35:00 基金代销头名之争:蚂蚁与招行 37:00 招商银行为什么能跑出来? 39:00 当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 40:00 上班不可能的三角:赚到钱,赚到经验,赚到情绪价值 41:30 行业上行期的“职场混子” 42:00 职场中的“向上管理”与“硬通货” 44:00 一位优秀机构销售的成长 46:00 持续输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48:00 信息输出倒逼信息输入 49:00 一旦松懈就很难紧张起来 50:00 正向反馈的三个维度:圈子认可,流量认可,商业变现 52:00 保持对行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3:00 职场的路径依赖,关系派和能力派 55:00 出现负面舆情的公募,都是小公司 56:00 为什么要“跑在考核的前头”? 57:00 在泰山之巅,我放弃了内卷的执念 58:30 “步伐轻快,才能走得更远” 61:00 你骗兄弟可以,骗老板可以,但不能骗自己
- vol.38 对话24年旅游从业者:投资是一场“信息差”的较量
本期嘉宾:高金存,大学文博旅游专业,24年旅游从业者,红色旅游文化倡导者 主持人:陈俊岭,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新能源车自驾爱好者 自去年年初开始,我开着一辆新能源汽车,自驾了除西藏、云南等极少省外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写先后写了“东北自驾投资见闻录”、“沪江浙投资见闻录”、“粤港澳投资见闻录”。 (有兴趣的朋友,可在“老陈聊资管”公众号,搜索上述关键词,全文超5万字) 而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第一个动作,就是餐馆当地的博物馆。 一个月前,我路过石家庄,打卡了省博物馆,看到了长信宫灯和金缕玉衣,感受一个未被正史记载的“中山国”神秘与厚重,想起了在从旅游行业二十年的师兄。 这场播客,录制在师兄的办公室。录制前,我们聊了两个小时,仍意犹未尽。 过去二十多年,他从文博旅游专业到旅行社,再到创业,现在深耕红色旅游,为央国企、金融机构服务,很多金融的客户都感慨:百闻不如一见,收获了很多的“信息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二级市场为例,投资的标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除了K线走势、公司公告、研究报告外,做好投资,最好是实地走一下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植根于当地,业务拓展于全国或世界各地,而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在当地留下的印记,以及当地千百年的历史和人文,都有别于其他地方,投资人也能从中找到“信息差”。 这一期60分钟的播客,师兄回顾了二十年从业的经历,非典、互联网、新冠、短视频,都冲击着传统的旅游人,而他也在这些年坚持专业,保持积极和乐观,这些也都能给我们以启发。 欢迎入群交流—— 以下为时间轴(手工整理,拒绝AI): 01:00 25年前,文博旅游是很拉风的专业 03:45 旅游行业: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04:40 新马泰从8000多跌到3000多 06:00 毕业那年,《我想去桂林》 06:40 2003年非典对旅游行业冲击 08:50 非典过后,短线旅游“井喷” 09:45 旅游行业去报社打广告,800块一个豆腐块 11:00 2005年红色旅游年,“保先教育” 12:00 2007年,携程、艺龙等线上旅游出现 13:00 传统旅行社开始面临商业旅游(互联网)冲击 15:00 2014年手机导航开始普及,自驾游兴起 18:20 媒体人对旅游行业变迁的感知 19:30 新冠对旅游是“刹车式”影响 21:40 2000年尝试过短视频,后来放弃了 23:30 很多老人转型做“旅游达人” 26:00 短视频是快餐,想做起来越来越难了 28:00 MSN入场,《爆款好人》里的场景 29:30 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0:00 捋一捋河北的红色旅游:西柏坡、狼牙山、129师、前南峪 33:00 从小开始,就对历史和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35:00 自驾游必打卡当地博物馆 36:00 河北省博物馆两件镇馆之宝,都来自“中山国” 39:00 科普时间1: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为何值得一看? 40:00 两个中山国:一个在战国,一个是汉朝 41:00 科普时间2:什么叫“挫金银”? 44:00 科普时间3:传说中的“乌召(音wu zhao)”:张耳朵的蛇 47:00 历史的蛛丝马迹,都藏在博物馆里 48:50 河北旅游:中原文明与游牧民族拉锯之地 50:00 科普时间4:邯郸是“四战之地” 52:00 科普时间5:半个唐朝建筑在正定古城 55:00 金融机构与红色旅游,服务过券商、保险公司 57:00 司马迁写出《史记》,18岁走出大山游全国 58:00 投资最重要的是信息差:百闻不如一见
- vol.37 王亚伟、德扑教父与权证大佬,基金经理那些事儿?
本期嘉宾:王磊,97年开户,03年券商经纪人,十几年基金媒体人,“财料工场”主理人 主持人:陈俊岭,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和王磊认识这么多年,第一次知道他这么多故事。 二十多年前,在大学读计算机专业时,王磊就开户炒股了。 后来,成为北京一家券商营业部经纪人,再后来,他成为京城圈财经媒体人,现在是财料工场主理人。 过去一年,他拍了100多条短视频,习惯文字表达的他,“下了很大的勇气”。 我俩同在基金圈,这场播客录制于商场负二层的停车场车内,时间是2024年9月底,具体聊点啥,干脆就聊基金经理那些事儿吧。 王磊说,十几年前,刚开始跑基金时,那会基金经理比现在好接近的多,一起吃饭、打牌,甚至还是在他们家里。 德州扑克盛行那几年,在金融街,还专门有一个德扑局,据说是24小时连轴转,有一位搞量化的基金经理,被称为基金圈的“德扑教父”,做多一把赢过80万! 这几年,被动指数基金超越主动权益基金,基金经理更不爱露面了。 一位重仓宁德时代的500亿基金经理,在市场最疯狂时,接受媒体群访,满面春风,自称全市场最勤奋的基金经理,现在几乎被公司雪藏。 在量化私募圈,当年崭露头角的才俊,曾口若悬河地讲述自己的方法论,现在变成了油腻的量化大佬,开始避讳当年的白纸黑字,甚至找当时的记录者“删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基金圈,这几年,开始备受非议,别说基金经理,即便是前基金从业者,对于采访邀约,也避之不及,很多媒体人都经历过被受访人临时“变卦”的情形。 但,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工智能在改变时代,我们都需要与时俱进。 10后的年轻人,怎么想,怎么玩,才是未来的方向 。 总之,和王磊这一期62分钟的播客,从90年代聊到了未来,上天入地,信息量满满,欢迎大家收听~ 欢迎入群交流 本期节目时间轴: 01:00 2003年,在券商营业部当经纪人 02:00 1997年开户,类似《股疯》一幕 03:40 做记者第二年,开始跑基金 04:30 “封闭式基金”涨停,把基金当股票炒 06:00 你听说过炒股“撤单费”吗? 07:10 在营业部炒股,更是一个社交场景 08:00 你听过开盘噼里啪啦的声音吗? 09:00 计算机大学生,炒股是什么体验? 10:10 早年炒股软件,赚得盆满钵满 12:30 当年曾和基金经理吃饭、打牌,去家里聚会 14:00 金融街德州扑克牌局,24小时连轴转 16:00 基金圈“德州教父”:一把赢过80万 18:00 三月份曾去澳门博彩场半日游 19:00 现在和基金经理做朋友“难了” 20:00 权证大佬婉拒采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1:30 量化小佬变大佬,要求媒体删稿子 23:00 神秘的大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23:30 王亚伟退役见面会,握了个手 27:00 股市想赚钱,必须反人性 30:00 男人小心思:不想让女人看到鲜血,只想给你鲜花 32:00 红军四次反围剿与股市浮亏 33:00 世界上最残酷的两件事:做股票与战争 35:00 基金经理的压力阈值,远超普通人 37:00 最黄金的团队,依然难逃亏钱的宿命 38:30 投资最重要的事情:找对方法 39:30 500亿基金经理被“雪藏”了 42:00 人性的弱点:执着与妄想 43:00 西藏归来:无欲望,就没有无烦恼 44:30 传媒人试水新媒体:一年拍了一百多条视频 46:30 做自媒体感受:用户思维,平台算法 48:00 抖音用户年轻化,快手用户更下沉 49:00 抛头露面做短视频:下了很大的勇气 50:30 百万粉丝公众号,头条阅读只有几千个 52:00 门户网站、移动互联与人工智能:寻找年轻人喜好 53:00 没有进账不是你的做,而是“你老了” 55:00 当人工智能用在新媒体,给创作者致命冲击 57:00 惟妙惟肖的对话,也可以用AI搞定了 58:40 人工智能改变公关行业,碳基人何去何从? 61:00 日子还是要过的,把握好心态最重要
- vol.36 记者节重提“媒体人转型”:跟着潮水上涨的方向!
本期嘉宾:程刚(视频号:老程懂一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5岁进入中国青年报,35岁进入互联网,44岁创办分秒帧 主持人:陈俊岭,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今天记者节,再聊一期“媒体人转型”话题。 75后的程刚,当年湖北文科前20考到人大中文系,后读新闻研究生,毕业后被几家中央新闻单位录用,最终选择了最新锐的《中国青年报》。 2010年,在纠结了三四年后,程刚下决心离开体制内媒体,去了腾讯微博,后来又辗转几家互联网大厂,直到44岁那年,决定下海创业,最近开始做“创始人IP”。 聊到媒体人转型,履历相当炸裂的程老师的建议是:跟着潮水的方向。 或许,传统媒体,尤其是体制内媒体,看起来固若金汤,但就像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前,接着奏乐接着舞,但大势已经无可阻挡,转型需趁早。 录播客那一天,和程老师先聊了两个半小时,又在播客里聊了一个半。 他说,即将知天命,一生一直伴随着“不安全感”,一来自读高中时父母从国企下岗,二来自在辽宁驻站记者时见到的东北下岗潮。 十几年前,程刚35岁进入互联网大厂,还没有35岁危机。 也就是最近几年,年龄焦虑从互联网传导到金融、实体产业,没有一个行业能独善其身。 尤其对于媒体人,他给出了四个建议: 媒体人转型建议1:看清楚趋势和方向 媒体人转型建议2:不要停留在自己的幻象中 媒体人转型建议3:要转型,需趁早 媒体人转型建议4:争取做往新媒体方向转 好了,欢迎收听! 欢迎入群交流—— 时间轴 02:30 2019年疫情前,44岁的程老师创业故事 05:00 2010年从中青报到腾讯,并没有35岁危机 08:00 门户时代、社交媒体、个性化推荐信息流 11:30 媒体线与公关线,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4:20 铁打的媒体,流水的编辑记者 16:00 媒体下滑的三个波次:体制内、都市报、电视台 20:00 父母下岗,带给下一代的职场冲击 23:00 被多家中央级媒体同时录用,为何选择中国青年报? 24:00 从央媒到互联网,纠结了三四年 25:30 当新生产力碾压旧生产力,必须马上跳出来 29:00 “跟着潮水上涨的方向走” 31:00 “不安全感”来自两段:父母下岗,东北失业见闻 32:30 《铁西区》、劳模自杀:世界上没有铁饭碗 33:00 把生存发展的能力,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5:00 人生最大错觉:平台赋能当自己能力 37:00 媒体领导认知错位:太高估了编制的价值? 40:00 一位95后的网红之路,月收入6位数 42:00 视频创作过程中的痛点:沟通与协作 44:00 拍摄一个5分钟宣传片,建了10个群沟通 48:00 金融机构对合规要求最高,没有之一 49:00 合规、留痕、追责与审计 51:00 媒体思维与用户思维 53:00 媒体人转型建议1:看清楚趋势和方向 55:00 媒体人转型建议2:不要停留在自己的幻象中 56:00 媒体人转型建议3:要转型,需趁早 57:00 媒体人转型建议4:争取做往新媒体方向转 58:00 短视频,已经传统媒体的共识 59:00 创始人下场做IP,纠结了两个月 61:00 “老程懂一点”,想梳理媒体传播+广告营销变迁 63:00 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困惑和焦虑 64:00 有困惑和焦虑,人才会进步
- vol.35 金融地产人复盘转型路:要激情,更要“软着落”!
本期嘉宾:文桥,大学计算机毕业,前民生银行信用卡负责人,家庭教育创业者 莹千(视频号:莹千老师):师大数学系毕业,前房地产公司金牌销售,家庭教育创业者 主持人:老陈,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这两天,很多人被“郑州大学生夜骑单车去开封”刷屏了。 话说,每周五晚上,数以万计的00后大学生,扫一辆共享单车,通宵夜骑,去距郑州五十多公里的开封,只为喝上一碗清晨出摊的胡辣汤。 而短视频的BGM,则是二十多年前风靡大学校园的动力火车《当》——让我们青春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让我们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上个月,石家庄,我和同为80后创业者文桥、莹千录了一场节目,54分钟的最终音频,我们各自回忆了二十年前的激情岁月,以及初入社会的五味杂陈。 学计算机的文桥,误打误撞进入民生银行信用卡部,二十多岁的他,一天“扫楼”见四五百个客户,当他成功说服一位客户时,自己也感动到流泪。 学数学的莹千,并不想一辈子待在“三尺讲台”,从房地产金牌销售到创业家庭教育,沉浸于天马行空、谈古论今地给全国各地的学生讲述“学科之美”。 2001年五一,大二下学期,我骑自行车从老家到北京,当第一次来到北大、清华,却没有勇气与学霸搭讪,从此决心跨校跨专业考研,希望将来凭实力留在北京。 ………………………………………… 时过境迁,当三位80后的创业者,回忆当年的往事,眼角仍会情不自禁的湿润。 过去十几年前,乘着时代的上行电梯,我们幸运地踩到了金融、地产、互联网等赛道,当职场的电梯开始停顿,换轨,我们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从心再出发”。 这场节目录制于十月中旬,上传于11月初,此时此刻,我正在距离北京三四千公里的新疆阿克苏,浑身找不到能量,重新听了这期节目,再次找到了激情。 不知不觉,又断更了一周,希望这期节目,也能给大家带来高能量!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时间轴(拒绝AI合成,纯手工提炼) 00:35 主持人介绍嘉宾:文桥和莹千 01:00 计算机专业毕业,歪打正着进入民生银行 02:30 金融危机后,曾负责民生银行信用卡专刊 03:50 在银行工作八年后,为何放弃?因为自由 06:20 师范大学毕业后,为何没有选择当高中老师 08:00 先解决温饱问题,进入房地产行业 09:00 “行情起来了,猪都会飞起来” 10:00 有了孩子后,想给他们更好的教育 10:30 好为人师,又不想在固定的讲台“框着” 11:00 一百年前毛教员的案例,从湖南到北京 13:00 “走进课堂后,原来我是多么的无知” 15:00 如何分工:谁负责台前,谁负责幕后? 16:00 金融转型到教育,“敢于直面的突破”受益终生 17:30 最多一天拜访四五百客户,都是扫街扫楼扫商场 18:40 如何拜访一位陌生的客户? 20:00 当园长想介绍更多人时,自己都感动哭了 21:30 导师的压力:收费后,他们还回来吗? 23:50 今天所有的一切呈现,都是过去所有事情的累积 25:50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表演是演不出来的 27:10 金融圈前同事,面临更重的考核压力 29:00 离开原来的职场,寻新找到人生的价值 32:00 这些年去了上百个城市,只剩下新疆、青海还没去 35:00 享受出差和忙碌,也享受一个人的独处 36:30 如果被迫做一件事,这件事对你都是惩罚 39:10 数学离开了考试,才能体会数学的美丽 40:00 不在体制内的疆界:天马行空,谈古论今 41:00 人性之最高境界: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 43:00 中文系最有才华的人,过上了“俗人”的生活 44:00 21岁单骑千里去北京,没有勇气和名校生打招呼 45:50 长辈的创业记忆:90年代去饭店送菜苗,被同事认出来 49:00 对年轻人寄语:人生要有梦想,热爱与平衡 50:30 人生需要激情,还需要“软着落”,勤奋是第一要素
- vol.34“战争经济学”里的周期:再惨的时代,都有人发大财!(小侯返场)
本期嘉宾:小侯,资深财经媒体人,“点金小侯”主理人。曾任《证券日报》、华尔街见闻、《新京报》金融记者,知名金融机构数字营销事业部财经组内容副总监。《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安永ESG报告特约专家。 主持人:老陈,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场地支持:声湃 1999年秋天,我第一次推开了大学的校门,有两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由于大学扩招,大一的男生宿舍,距离大学1公里开外,每天上下课都要结伴往返。 我们的校外宿舍是市国棉四厂的宿舍,大批女工下岗,腾退出了宿舍,中午打水都能擦肩而过。 我所在大学的城市主干道——人民路,最好的位置,有几栋二十多层的烂尾楼,每次路过都感觉阴森森,直到大学毕业,烂尾楼才找到了新主人,重新亮起来灯。 多年以后,等我研究生毕业落户北京,重回七年前的大学校园,竟发现,当年寸土寸金的校园已经变成了开放商的新盘。 …………………………………… 这是和小候录节目的时候,我分享的一个故事。 从1999年到2006年,赶上了大学扩招,中国加入WTO、商品房改革、申奥成功、考研热与就业难,短短七年,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无非是打了几场游戏,修了多少学分,但对于当时经历改革阵痛的中年人来说,那七年可能就是一生一世。 记得读研究生的那年冬天,大我十岁的叔叔来家里做客,说所在的银行下岗分流,他一次拿到了十几万,买断了一家国有行县支行的工龄,咨询我考研事宜。 在一个小时的播客中,在B站、抖音拥有数十万粉丝的自媒体人小侯,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心得,我们正在经历数个周期底部的叠加,每一轮产能出清都是痛苦的,但唯有如此,才能开启一场全新的未来,1998年如此,2008年如此,2013年如此,当下亦是如此。 节目中,我们俩聊了很多故事,从美国副总统万斯,到“铁锈带”里的人生困境,从战争经济学到00后改变职场,我们都是滚滚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不得不说的是,这场节目录制于7月底,一转眼三个月已过,上个月各项刺激政策出台,带动资本市场V型反转,但能否扭转周期,还有待时间的证明。 欢迎收听、订阅和留言。 欢迎入群交流—— 时间轴 01:20 视频自媒体提供两种价值:知识价值与情绪价值 02:00 情绪价值供需两旺,传统媒体也受情绪影响 05:00 “美国完蛋了”成流量密码 06:30 最夸张一次,是两个月更新 08:00 尽量让视频生命力长一些 09:40 自媒体的权利来自于粉丝量的多寡 10:30 做视频,画面也是你的表达 13:00 一部关于美国副总统万斯的电影 15:00 美国“铁锈带”里的人生困境 17:00 当朱格拉周期遇上康波周期 18:40 为何这一波这么难受?两个周期同时见底了 21:00 人生无常,大常套小常,大底套小底 22:00 20后的孩子,很可能是最幸运的一代 23:30 什么事情放在时间里,都是小浪花 24:00 为什么康波周期是60年? 25:00 一个碳基生物的时代命题 26:30 1998年的记忆,下岗潮与烂尾楼 27:00 想到一首歌《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30:00 1998年与2013年,出清与加杠杆的对冲 32:00 这一轮对冲手段还没看到(2024年7月) 33:00 下一轮朱格拉周期可能在2030年 34:00 中日美三个命根子:房债股 36:00 任何政策出来,背后都是博弈 37:00 国际局势类似一战后与二战前 39:20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 40:00 职场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00后改变职场 43:00 出清的过程是非常难受的 44:00 开心其实很简单,资本对人的异化 45:00 当资本积累足够丰富,国人可能追求松弛感 47:00 大城市通缩,小城市通胀 49:00 居家办公的人越来越多,全球商业地产受到冲击 50:00 再惨的时代,也有人赚的钱、发大财 51:00 《战争经济学》,不要只看搞情绪的 52:00 一脚踢翻旧世界,拥抱自己的小宇宙
- vol.33 与前金融公关聊播客:央视标王成追忆,万千气泡迷人眼
本期嘉宾:兰兰,前金融机构公关负责人、资深财经媒体人,现财经公关创始人 主持人:陈俊岭,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深聊投资人主理人 录制时间和方式:10月6日,腾讯会议 这是一期与嘉宾录完后,就想立即上线的节目。 十一假期倒数第二天,我在朋友圈秀了“小宇宙订阅突破2000人”,就收到了兰兰的留言。 十多年前,兰兰和我同在北京财经媒体圈,几年后,我俩前后脚加入金融机构。 不同的是,我仅服务过一家公募资管,兰兰还服务过一家上市公司和一家国际消费品牌。 2023年,我俩又不约而同选择了创业。她开了个公关公司,我搞起了个自媒体。 “小宇宙挺适合深度一点的内容”兰兰的这句留言,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这期节目。 后来,我才知道,兰兰是播客的重度用户,每天开车上下班,听了三四年,更重要的是,现在她服务的客户,已经或开始关注播客,这一继图文、短视频之后的媒介。 过去几个月,我所在的公募基金圈,天弘基金、中欧基金、国泰基金、华夏基金等头部公募,纷纷下场做播客,另外还有十几家公募,正在研究或论证“下场”的可行性。 节目中,兰兰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 比如:播客用户,是最具消费能力的一群人 比如:小宇宙用户画像:爱思考、学习知识 又如:股市升温,投资人“听观点”需求旺盛 还如:以前是央视一家独大,现在是大气泡、小气泡 甚至,在节目的后半程,兰兰还有两段十分钟左右的“单口”,快人快语地分享了她对媒介、公关、投放的细微观察。 总之,这一期节目信息量炸裂,欢迎对金融、公关、媒介、营销等感兴趣的人收听! 欢迎入群交流—— 时间轴: 01:00 朋友圈留言:“播客,是深度的蓝海” 02:00 喜马拉雅曾找财经大V,最终下载了小宇宙 03:00 曾经媒体+甲方公关,现在创业第二年 04:40 公众号打开率断崖式下跌 06:00 上海互联网异军突起:小红书、小宇宙和哔站 07:00 播客用户,是最具消费能力的一群人 08:00 小宇宙在消费品领域,已经有一两年投放习惯 09:00 媒体价值底层逻辑:谁占据更多的注意力? 10:40 听播客的场景:上下班开车路上 12:00 十一假期,播客平台出现了“节目荒” 15:30 喜马拉雅、微信、微博、小宇宙等平台差异 17:20 节前四五位微博运营邀约开号 19:20 小宇宙用户画像:爱思考、学习知识 21:00 小宇宙替代公众号,成主理人第一平台 24:00 1000阅读与1000播放,注意力悬殊十几倍 25:30 小宇宙创作者,起号越来越难了 27:40 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播客 28:10 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始重视播客 30:00 几家头部公募,2024年开始做播客 32:00 股市升温,投资人“听观点”需求旺盛 34:00 对话经济学家案例:播客效果远超视频直播 35:30 媒介一直在变化,甲方投放也如影随形 36:00 美妆客户委托公关公司找播客主理人 39:00 全媒体时代,要有所侧重,也要多平台运营 40:30 甲方需求没有变化,但媒介平台发生了转移 41:30 传播策略复杂程度,对公关公司的影响 43:30 以前是央视一家独大,现在是大气泡、小气泡 45:00 主动宣发,与被动宣发 46:00 传统媒体垄断的大恐龙时代,已经分崩离析了 48:00 杂志社投放,已经是“父辈级的媒介” 49:00 媒体人、公关人、创业者,三种角色如何切换? 51:00 媒体资源与内容产出能力,加持了公关人的价值 53:00 甲方、乙方、与乙乙方,能立场越来越大 54:30 谁来“发起沟通”?媒体人转型的心理障碍 56:00 公关行业,成为没落行业了吗? 57:00 公关老板酒后吐真言,最近忙着找自媒体KOL 58:30 抖音等平台与公关公司是竞合关系 60:00 “能做一顿输出,岂不是一件幸事”
- vol.32 仨中年创业者“煮酒论股”:开户与销户的逆行人生
本期嘉宾:老康,外语专业,医美行业18年创业者 老谢,外贸专业,十多年大厂从业者,外贸创业者 主持人:老陈,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媒体人,新媒体创业者 这周五,股市再次放量大涨! 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狂轰乱炸下,最近一段时间“股市大涨”,早已深入人心。 即便是常年做实业的、不懂股市的,也都想赶紧开个户、炒个股,管他三七二十一,先赚把快钱再说。 上周,我在河北省会石家庄,见到了两位认识28年的高中同学:老康和老谢。 他俩都是实体产业的创业者,这几年生意不好干,店面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回款压力,都让这些年在商海打拼的他俩身心疲惫。 “前几天,走在大街上,听见前边有人打电话,说炒股赚了很多钱!”老谢说。 老谢前几年入市,每天白天盯盘,晚上复盘,谨小慎微的他,最后也亏了不少钱,于是金盆洗手,再也不想进入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股市。 而老康则完全不同,国庆假期主动给我打电话:“老陈,现在可不可以玩股票了?” 当时我正忙,就很明确地回复他:“不想当韭菜,就别进,随时会调整!” 回头来看,10月以来持续调整,老康也很感激我,避免了一定的亏损。 不过,老康还希望找机会入市,因为他信一句话:要想不上当,首先要上当。 二十年的商海肉搏,老康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也希望搏一搏。 好吧,人生难得几次搏。或许,这次成了呢? 欢迎入群交流—— 时间轴 00:30 上周高中同学打电话问“能不能入市?” 01:20 幸亏10月8号没入市,第二天就大跌 02:20 谨小慎微的老谢,前几年炒股亏钱,金盆洗手了 04:30 抖音、快手都在说“牛市来了” 05:50 对股票突然感兴趣了,绝不止我一个人 07:00 有朋友8号入市,“交学费了” 08:00 调查显示,36岁-50岁占比最高 10:00 网红利用爱国情绪,煽动素人炒股 12:00 谨慎与冒险,性格早在高中时就形成了 14:00 国人的投资心理:赚钱了,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15:00 《爆款好人》的反讽:算法上的牛市 16:30 一周时间涨了1000点,瞠目结舌 17:20 要想不上当,首先要上当? 18:30 “当时不该研究股票,应该研究心理学” 19:20 老谢:一遭被蛇咬,十年怕青绳 21:00 阿里公司最新规定:严禁上班时间炒股 23:00 一铺养三代,已经是历史名词了 24:50 美容行业,三五年要重新装修下 26:00 做实体与做投资,有何不同? 26:55 从北京回到省会,一点都不后悔,开始有了真正的生活 27:50 培养孩子教育,这个投资回报确定性最强 28:30 国内市场的卷,都卷到国外了 32:00 学区房投资,研究体现价值 33:00 大学毕业二十年,创业的人很少 34:00 去南方的同学,随随便便几千万资产 35:00 三位创业者的20年,从小县城到了大城市 37:30 曾经的每一份苦难,都是踏上未来的台阶 39:30 上大学时,就有同学开台球厅 40:50 最早来到石家庄,“扫楼”看不到未来 42:00 师范生的不同选择:包电影院与做家教 44:00 创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经历:地推 45:00 24年一次推销矿泉水的经历 48:00 所有的生意都基于“信任” 49:00 如何从“信息差”里赚钱? 49:40 聊天,可以让人茅塞顿开 51:00 遇到困难,多思考想办法 52:00 没办法给“逃离北上广”建议
- vol.31 对话财经圈单身美女:裸辞国企,憧憬拐角处“那盏灯”
本期嘉宾:淇怪(播客:财经记者朋友圈),财经媒体人、上市公司IR、连续创业者 主持人:陈俊岭(公众号:老陈聊资管),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年危机通关人 录制时间和地点:10月15日下午 声澎录音室 这一期播客,终于用上了我收藏了很久的《喜剧之王》BGM。 昨天下午,在正式录播客前,我和淇怪“预采”了两个多小时。 我俩都曾在财经媒体、国资机构、创业公司工作过,也有很多共同认识的金融圈朋友。 半年前,第一次见面,她刚辞去一家人人羡慕的国资机构,正徘徊于两家机构的OFFER。 半年后,她已在其中一家机构立足,又恰好我俩都在做播客,于是就干脆约一场播客吧。 不过,聊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定下来。 ……………………………………………… 直到淇怪讲述了自己的感情故事。 她从小一直十分优秀,从高中到大学,从职场到创业,再到三十而立已过,她还没有遇到那个人。 “这个话题,可以聊聊吗?”我打断了她的回忆。 “这个可以嘛?”她问我。 就在那一刹,我俩一拍即合,就聊“情感话题”吧! 在行色匆匆的大城市,在我们熟悉的金融圈,有很多单身的优秀男女。 看得见的KPI,与看不见的PUA,很少人关注这群人的内心世界。 而感情世界,则是他们内心最柔软、最神秘的领域。 …………………………………………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价值观”、“审美观”,也呈现更多元的异彩纷呈。 年轻人渴望更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被有形的、无形的“框架”所“框柱”。 节目中,淇怪分享了很多人生体验和职场观察。 比如:别人帮她总结了三个“口头禅”:那又怎样、不重要、没关系 比如:即便单身这么久,但仍对爱情充满期待 又如:半年前裸辞国企,很多人说“逆天而行” 还如:很多职场人,身上没有“生命力”了 好了,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预祝淇怪早日遇见有缘人。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30 预热了三个小时,找到了情感话题 01:30 “从高中时,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02:00 写一篇稿子的成就感,比养一个孩子的成就感更大 02:50 有一种“活腻了的松弛感” 04:00 我成为了一个“我想成为的人” 05:20 每天见三四拨人: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财经媒体 07:00 即便是放松,也是和一帮人骑行 08:00 每两周独处一天,写一篇深度稿 09:00 北京咖啡厅三类人:金融人、媒体人、互联网人 10:00 E人的CPU为何总爱发烫? 11:00 人逢知己,聊了一下午加一晚上 13:00 疫情之后,聊天兼具治愈价值 15:00 追她的人很多,为何没有停下来? 17:20 还没有找到温暖自己的人 18:00 把太多时间放在感兴趣的事情上了 19:00 我是一个T人,非常有纪律的人 19:30 即便单身这么久,仍对爱情充满期待 20:30 两个药方:让自己适当停下来,接受不完美主义 21:30 这需要一个前提:“我要结婚” 23:00 三个口头禅:那又怎样、不重要、没关系 24:30 30岁时,曾有一段非常焦虑的时光 25:30 不小心,【深聊投资人】变成了情感节目 26:30 迫于压力确立“婚姻关系”,两个人会幸福吗? 27:30 想到了《金粉世家》里的小莲 29:30 多元化的婚姻与职场,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1:00 半年前裸辞国企,很多人说“逆天而行” 32:00 进入民营企业,眼里更有光了 34:10 不要被“社会的框架”框住 35:00 关注自己的感受,才能把工作做好 36:00 经济放缓,社会好像停滞下来了 37:00 很多职场中人,身上没有“生命力”了 38:00 “活着吧”,很多人没有奔头了 39:00 现在北京的饭局很少了 40:00 出行和出差的频次下降了 41:00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希望一直留在牌桌上 43:00 环境并没有那么差 44:00 大盘又跳水了,我们都没有看盘 45:00 大A是中国最大的付费知识平台 47:30 资本市场上,淘金者与卖水人 49:00 性格决定命运,我是一个偏保守的人 50:00 尝试过多次,发现并不适合成为大V 51:00 大V是谁?在公众场合,一眼就注意到的人 52:00 传统媒体人,转型新媒体人的窠臼与包袱 54:00 情绪化表达是短视频流量密码 55:00 享受情绪价值,也要为情绪价值所买单 56:00 国庆假期群情激昂,有人看到了8000点 57:50 10月7日准备要卖掉,8号早看到竞价“不想卖了” 59:00 想到了2015年7月救市开盘,涨停板只停留了几秒钟 61:00 牛市前夜“该买了”,但没买 62:00 “目前为止,我没有听到挣钱的” 63:40 每隔几年,市场就会给新韭菜上课 64:00 投资人七情六欲,感谢嘉宾做了期情感节目 65:00 欢迎订阅淇怪的播客:财经记者朋友圈 欢迎入群交流——
- vol.30 对话仨00后大学生股民:最小19岁,风险挂嘴边
本期嘉宾: 小原,2002年生,重庆人,在南京读大四,I人 小豪,2004年生,佛山人,在哈尔滨读大二,“股二代” 小郭 (女),2003年出生 ,浙江人,在温州读大三,I人 主持人:陈俊岭(老陈),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几天前,我在深聊投资人听友群,发了个“征播客嘉宾”的信息。 很快,我就收到了不少“自荐信息”,然后一一确认:00后+大学生+炒股+愿分享 最后,确定了以上三位同学。 周日晚上8点-10点,三位来自不同城市的00后同学,与我这位80初的老股民“开聊”。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拘谨,但随着聊天的深入,大家也渐渐松弛了下来。 刚上大二的小豪,差几个月才到20岁,已经在券商、基金实习过,从广东到哈尔滨读书,作为E人的他,已经是同学中的“股民播客召集人”。 正上大三的小郭,初中时就听到了“股票”两个字。但直到上半年才开户,不过,9月份一次“踩雷”,几天时间就亏掉了暑假打工所得的五千块。 投资,只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从投资失意中走出来的她,更明白什么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明年即将毕业的小原,学的是土木工程,相比大多数同学准备考研考编,他决定明年先工作,但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心里还没有方向。 对他来说,炒股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借此了解行业和公司,进而帮他更深入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录这场播客前,外界对9月底以来的行情,有很多猜测。 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大学生“贷款炒股”,全无风险意识。 不过,我和三位00后大学生股民交流下来,以及了解到他们身边人的炒股情况,上述说法“不攻自破”——大多数同学,对待“炒股”这件事,还是十分谨慎的。 他们对于“股票”两个字并不陌生,从小就见到“爸爸在家炒股”,也自然对风险有一定认知,并不会为媒体鼓噪的“牛市来了”而完全失去理智。 是时候,把外界贴给00后的“标签”去掉了! 欢迎入群交流—— 本期节目的“时间轴” 00:30 主持人介绍三位嘉宾:小原(2002)、小豪(2004)、小郭(2003) 01:21:为啥要找00后大学生做节目? 02:00 小豪来自广东,在哈尔滨读大一,9月份重新开户 03:00 高中走读回到家,看到爸爸在复盘股票 04:00 “爸爸炒股是技术派” 05:40 小豪是 E人,喜欢和同学分享炒股心得 07:00 广东与东北炒股文化区别 08:00 小原去年年底就开户了 09:00 入市的三个目的,诉求在赚钱之外 10:30 小郭初中就听说炒股了,08年金融危机 12:10 寒暑假,小豪都在券商、基金实习 14:30 “风险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 16:50 专户部更追求绝对收益 19:30 上大四的小原,炒股为了更好地了解行业 21:00 80%同学准备考研 10%考公 10%找工作 24:00 “同学中基本上没有炒股的” 26:00 大三的小郭,不盲从于市场趋势 29:00 加仓的股票暴跌,不敢告诉任何人 30:00 暑假打工所得的5000元亏光了 31:00 割肉踏空后,就再没进入市场 34:00 后来告诉了爸爸,内心很愧疚 37:00 投资,只是人生的小浪花 39:00 川蜀人在南京,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42:00 南方人在东北,气候、饮食与性格 44:00 本来就外向,来到东北更加外向了 45:00 学历贬值,大学生都去卷博士了 47:00 00后整顿职场,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 49:00 拥抱资本市场,不要太受外界影响 51:00 “考公考编放在次选” 53:00 不去调研的公司,不要去做长线投资 54:00 80后对话00后:珍惜大学时光
- vol.29 对话95后券商研究员:周期更迭,敬畏市场
本期嘉宾:方瑞(播客:毕业之后),95后西北小镇青年,同济大学本硕,上市券商研究所行业研究员。 主持人:陈俊岭(老陈),前公募资管合伙人,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 …………………… 本期节目录制于9月中旬。 此时此刻,即将到站石家庄,刚才写的几百字,一哆嗦全丢了,只能暂时留白,等稍后补上。 暂借一下方瑞的节目推荐: “作为一名标准的80后,也是资深的财经媒体人,岭哥见证了过去40年祖国的飞速发展,也享受了媒体和金融行业的时代红利。 新闻专业出身的他,先后就职于财经媒体和金融机构,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 面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岭哥与我分享了他工作这么多年来的感悟和心得,我听完收获良多,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期节目。” …………………… 欢迎入群交流—— 以下为方瑞整理的时间轴: 02:14 我毕业于一个管理严格的县城中学。 03:44 当年晨跑的操场是沙土跑道,条件比较艰苦。 11:23 高中三年炎热的夏天让我印象深刻,宿舍和教室都没有空调,但老师的办公室有空调,很凉爽。 17:00 我父母没上过大学,因此我的高考志愿完全是自己选的,自由度非常高。 19:07 当年我最想学车辆工程,后来调剂到了能源专业,毕业时却发现汽车行业遭遇寒冬。 25:15 作为财经媒体人,我也亲历了新能源行业的数轮周期。 36:40 身处周期之中,要保持心态平和,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39:10 2010年进入金融行业,赶上了行业的上行周期。 43:11 本科毕业工作后为什么又考研? 44:42 出差频率之高,我曾一个月出差26天。 52:51 我的同学就业方向很多元,有去银行的,有去互联网的,也有的考了公务员。 1:04:24 作为从业者,更加敬畏市场。 1:09:06 临近30岁我还没买房,却也因此省下100万。 1:18:12 95后如何看待财富、名利和成功? 1:21:04 刚到上海读大学,初次喝星巴克,我就闹了笑话。 1:23:17 我第一次吃麦当劳是上大学之后。 1:27:03 经历过大地震,生活中的这些困难和挫折真的不算什么。 1:30:12 做播客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