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s all about AI,2025美国消费电子展CES 观后感
- 自主车企头部优势凸显,比亚迪 、奇瑞 、吉利等有望实现10%-20%的同比增长
- 2025年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2809万辆,同比增长2%
- 2024年乘用车市场NEV渗透率持续攀升,出口创新高,自主份额增长明显,竞争白热化
- 加速分化,中国汽车产业迎接更加激烈的2025!
- 我眼中的上汽大众|四十而不惑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四集) 南半球“明珠”—澳大利亚 (5) :市场价值分析
澳大利亚人口虽然不多,但汽车市场却并不算小,每年都能稳定贡献百万级以上的新车销售规模,对急于开拓海外战线的中国汽车品牌而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区域市场。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澳大利亚面临着比较重的节能减排任务,当地政府也明确了鼓励电动车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上处于领跑位置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具备开拓澳大利亚市场的技术条件。 但当前的全球政治环境比较复杂,参与海外市场的开拓,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建议中国投资者在赴澳大利亚投资或者开展合作业务前,应充分认识两国在经营环境、商业习惯和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做好全面的事前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以便在经营过程规避和管控风险。 其次,加强对商业交易伙伴的调查也很重要,要选择与诚信度高、财务状况好的公司合作。具体而言,澳大利亚合法设立的公司,均在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登记注册,选择合作伙伴前,可以登录相关网站查询企业信息。 此外,中资企业进入澳大利亚,要积极履行当地的社会责任,做好公共关系管理,特别是应让各方了解中资企业投资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可以减少项目实施的阻力。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四集) 南半球“明珠”—澳大利亚 (4) :中企投资情况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往来比较紧密。 早在2003年,中澳两国就签署了《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决定开展自贸区可行性联合研究。2015年6月,两国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当年12月20日该协定正式生效。而中澳自贸协定是中国首次与经济总量较大发达经济体谈判达成的自贸协定。 中国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流量为27.9亿美元,同比增长61.5%;至2022年末,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存量为357.9亿美元。 丰富的自然资源,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中澳两国政府共同营造的有利经商环境,让澳大利亚成为了一众中资企业的投资热土。近年来,不少国字头的集团企业和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都在澳大利亚有过投资行为,主要涉及资源开发、房地产、制造业和金融等领域。 比如,中国五矿集团在澳大利亚拥有多个铁、铜和金矿项目;中国铝业投资了澳大利亚铝土矿项目;中石化和中海油在澳大利亚也都投资了液化天然气项目。此外,中国建筑集团、中国铁建参与了澳大利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澳大利亚的港口设施和物流项目上有投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设有研发中心和办公室。金融方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澳大利亚均设有分行。今年5月,徐工集团在澳大利亚成立了研发中心。 绿色经济方面,2017年来自中国的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1亿澳元价格成功收购澳大利亚待建风电项目Stockyard Hill;2019年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开发建设了澳大利亚霍顿一期100MW光伏电站;2021年东方日升和澳企业联合开发了太阳能电站等,都是近些年,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绿色能源方面比较重要的投资案例。 汽车相关的投资案例中,吉利汽车多年前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曾经是行业内备受关注的大事件。2009年3月吉利集团成功收购了当时全球第二大的独立自动变速箱公司DSI。澳大利亚企业DSI成立于1928年,1965年开始生产自动变速箱,曾为福特、克莱斯勒、双龙等多家整车企业开发配套过变速箱产品。但在经历了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产业整体大衰退,DSI的业务也急转直下,陷入经营困难,最终在2009年初进入破产程序,吸引了全球数十家企业参与到了对DSI竞购,最终来自中国的车企吉利集团笑到了最后,收购了DSI,并积极推动了DSI自动变速箱的国产。只不过,DSI在吉利的运作下表现并不十分理想,吉利集团在2014年将DSI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了宁波双林集团。 近几年,不少中国汽车品牌,通过出口方式,参与到了澳大利亚的汽车市场中。 盖世汽车整理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MG品牌在澳大利亚销售了24,593辆汽车,是目前澳大利亚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中国品牌。究其原因,品牌更容易被接受是主因。MG是上汽收购的英国汽车品牌,而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对当地消费者而言,对MG品牌,在情感上会有不错的归属感。 长城汽车(包括哈弗品牌)在澳大利亚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24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澳大利亚的销量也突破了2万辆,达到21,524辆。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上半年在澳大利亚售车9,548辆,奇瑞汽车在澳大利亚也交出了4,295辆的半年销量。 此外,2024年还有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官宣了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计划。今年3月,江淮汽车在悉尼宣布进入澳大利亚皮卡汽车市场,要首发一款专为当地市场定制的新右舵型号JAC T9柴油动力皮卡产品。按照规划,后续江淮汽车还会在澳大利亚推出T9纯电动四驱车型皮卡和T9插电式混合动力四驱车型皮卡。 5月小鹏汽车宣布,其与澳大利亚TrueEV公司达成独家合作协议,正式进军澳大利亚市场,后者将作为小鹏汽车在澳洲市场的独家进口、分销及零售商,提供品牌展厅和全程客户支持。据悉,小鹏汽车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在澳大利亚市场正式推出小鹏G6。 虽然较之澳大利亚市场上的头部车企丰田汽车,中国汽车品牌在澳大利亚的市场规模,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开拓澳大利亚市场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开始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并逐渐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比如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经基本与去年全年的销量持平,后续随着澳大利亚电动车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澳大利亚当地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预计还将持续扩大,成为当地重要的市场派别,并非不可能。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四集) 南半球“明珠” —— 澳大利亚 (3) :产业政策
澳大利亚比较注重绿色经济发展。2016年11月,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批准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其中指出, 到2030年,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较之2005年水平,要降低26%到28%。 2022年9月,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了《2022年气候变化法案》,首次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写入澳大利亚法律。此外,该法案还提出,要建立现代化电力网络,以实现大量新能源使用、传输和储存;2030年澳大利亚的电力系统要实现82%的新能源使用率。此外还确立了国家电动车战略,要增加可负担的电动车和氢能汽车的保有量;通过了国家电池战略,利用澳大利亚在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在面向全球市场提供矿产的同时,也要在国内建立起电池产业。 为保障上述计划顺利完成,2023年3月30日,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2023年保障机制条例(碳信用)修正草案》。该法案于5月5日正式注册立法,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保障机制的约束对象是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超过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大型工业设施,并对其提出了碳排放限制。据相关统计,受机制约束的大型工业设施主体共219个,涉及电力、采矿、制造、交通、石油、天然气和废弃物等行业。 交通运输是澳大利亚第二大碳排放来源,其中大部分来自公路运输。澳大利亚发布的国家电动汽车战略文件显示,澳大利亚的新车耗油量比欧盟高出40%,比美国高出20%,比新西兰高出15%。 为了缓解汽车产品带来的碳排放压力,2023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正式推出了《国家电动汽车战略》,该战略围绕增加经济型电动汽车可用性、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高国内电动汽车需求量三大目标,制定了从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的产业大方向。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四集) 南半球“明珠”—澳大利亚 (2) :汽车市场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澳大利亚的汽车市场规模(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变化不大,年销量基本都稳定在百万辆上下。2023年在新能源车销量大涨的刺激下,澳大利亚的新车销量提升了不少,全年销量达到1,216,780辆,增幅12.5%,其中纯电汽车销量为87,217辆,同比增长了161%。 2024年上半年,澳大利亚的新车销量为632,412 辆,同比增长8.7%,其中电动车销量为50,219辆,同比增16.5%。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在丰田等车企的大力推广下,混合动力车型在澳大利亚市场迎来了阶段性的市场爆发,半年销量超过8万辆(81613辆),同比大涨113.3%。 丰田是澳大利亚汽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牌,处于绝对领跑的市场地位。2023年丰田在澳大利亚的年销量突破了20万辆,几乎贡献了澳大利亚全年整体销量五分之一的份额;销量排名第二的是马自达,全年售车10万辆出头,只有丰田的一半;福特位列第三,年销量为87483台;中国品牌MG,名列第七位,销量为58736台;特斯拉排位第八,销量为46116台。 皮卡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车型,因为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皮卡兼具了耐用、强大的载货能力和多功能性。2023年澳大利亚销量最高的三款车型分别是福特Ranger、丰田Hilux和五十铃D-Max,全都是皮卡,其中福特Range和丰田HiLux的年销量都在6万辆以上。 其次是SUV车型,凭借与皮卡车型类似的产品特性,比如皮实耐用、多功能性等特点,SUV也比较受澳大利亚用户的青睐,丰田RAV4以及中国品牌MG旗下SUV产品MG ZS等SUV车型,也都是澳大利亚2023年比较畅销的产品。2023年丰田RAV4在澳大利亚售出了29,627辆,是当地销量第四高的车型,MG ZS SUV以微弱的优势排在了第五位,年销量为29,258辆。 2024年上半年,丰田继续在澳大利亚汽车市场保持断崖式领先位置,是唯一一个半年销量破10万辆的汽车品牌,福特和马自达紧随其后,2024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分别为4.88万辆和4.85万辆。中国的上汽MG排名第九,销量为24593台。 特斯拉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品牌,2024年上半年交出了2.3万辆的销量数据。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澳大利亚的受欢迎程度也在持续提升,今年1月,比亚迪旗下电动汽车在澳大利亚的销量达到1310辆,月销量一度曾超过特斯拉。整个上半年,比亚迪在澳大利亚的累计销量为9548辆,同比增长了54.1%。 澳大利亚目前的汽车市场以进口为主,本土现存的汽车产能,已经微乎其微。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9年,澳大利亚的汽车产量为5,606辆,2020年为4,730辆、2021年为5,391辆、2022年为6,096辆,2023年为7,141辆。较之百万量级别的年销量,澳大利亚的本土汽车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其实,澳大利亚本土的汽车品牌,很早就出现了。霍顿汽车作为澳大利亚曾经最具代表性的汽车品牌,成立于1856年。后来霍顿成为了通用汽车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生产过多款标志性的车型。但由于霍顿品牌曾连续数年销量持续下滑,逐步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境地,2017年正式官宣在澳大利亚停产,随后通用汽车逐步淘汰了霍顿品牌。 霍顿品牌的失利,是前些年澳大利亚本土汽车产业持续走下坡路的一个缩影。三菱澳大利亚公司在2008年就停产了;福特澳大利亚公司,在2016年结束了本土化制造业务;丰田澳大利亚公司则是在2017年停止了本地生产;日产也曾在澳大利亚进行过本地生产,但最终也停止了该业务,转为销售进口车型。 盖世汽车整理的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在澳大利亚还保有整车产能的只有少数几家商用车企业,如沃尔沃和帕卡集团,在澳大利亚分别拥有年产3000辆左右的整车工厂。此外,丰田和福特在澳大利亚设有研发基地,日产在澳大利亚设有零部件工厂。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四集) 南半球“明珠” —— 澳大利亚 (1) :国情与优势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三集) 欧洲版“墨西哥” —— 土耳其 (5) :挑战与建议
价值分析与建议 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土耳其有着欧洲版“墨西哥”之称,正是这一定位在欧盟考虑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高达35.3%的最终关税时,似乎给了中国车企带来了“破解”欧洲市场的新通道。 196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同土耳其签署了逐步建立关税同盟的协议,并于1973年确立向关税同盟过渡的具体时间表。1995年3月6日,欧盟与土耳其的外长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建立关税同盟的协议,同年12月中旬获得欧洲议会批准。根据协议,双方将取消现有的大部分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双方商品的自由流动。据此,在土耳其生产的汽车出口到欧盟,则无需额外缴纳关税。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在调查启动九个月后,欧盟决定从7月5日起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暂定为期4个月。在调查结束时,欧盟委员会可提议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高达35.3%的最终关税,最终关税将于11月开始实施,期限通常为5年。 在此期间中,土耳其也在今年6月提出对中国进口汽车实施高关税措施,且额外征收范围从电动车扩大到所有中国进口汽车(含汽车配件)。随后又将这一政策调整为,在土耳其投资设厂的汽车厂商将享受投资鼓励政策,无需缴纳此前规定的40%额外关税,只需缴纳10%的关税即可。 如前文所述,在宣布额外关税之外又增加一个“关税豁免”,目的就是为了鼓励中国车企,尤其是电动车生产商在土耳其国内投资生产。 因此,结合欧盟和土耳其制定的关税政策,大部分观点认为,中国车企可以选择在土耳其本土生产汽车,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关税、更快拓展当地市场,还可以借助其与欧盟的关税同盟协议、进军欧洲市场。 但是,硬币总有两面性。中国车企在土耳其投资设厂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出口欧盟面临的关税问题,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护当地汽车产业,以土耳其为桥梁解决出口欧盟问题,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各国贸易政策都是随着产业竞争态势的变化来动态调整。未来,若中国汽车通过土耳其大量出口到欧盟,很难说后者不会出台新限制措施。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前往土耳其投资设厂,其辐射的市场除了欧盟外,还有中东以及巴尔干地区等。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土耳其设厂,不一定局限于欧盟,可以将该国作为枢纽,广泛辐射周边市场,最大化发挥其战略价值。 除了关税因素外,土耳其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当地布局的考量因素之一。当前,土耳其的汽车普及率为每1000人拥有157辆汽车,而欧洲平均数量为560辆,土耳其的汽车普及率远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后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国汽车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且从人口角度看,土耳其拥有8500万人口,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人口国,近年来GDP增速都在5%以上,汽车消费潜力不可小觑。 目前,比亚迪与土耳其政府关于投资建厂协议已经达成,其实企业后续是否会陆续跟进还有待观察。在此,盖世汽车研究院也特别提醒,尽管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十分紧要,但其所处的中东地区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汽车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短期内出口贸易将是自主品牌开拓中东市场的比较适配的模式。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三集) 欧洲版“墨西哥” —— 土耳其 (4) :中企入局
土耳其汽车市场主要品牌及竞争态势 1、土耳其车市畅销品牌 在土耳其汽车市场中,外资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本土品牌汽车规模较小。2023年,菲亚特、雷诺、大众、福特、标致、欧宝、雪铁龙、丰田、现代、达契亚为土耳其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占据了72.7%的市场份额。 在土耳其市场最畅销的10个品牌中,欧美品牌占据八个,排名前三的品牌销量都超过了10万辆,分别为菲亚特、雷诺和福特。其中,菲亚特销量超过19万辆,同比增长32.2%至193,622辆,市场份额占比15.7%;雷诺和福特分别以11.0%和8.3%的市场占有率紧随其后,二者销量分别为到135,645辆和102,380辆。 中国品牌中,奇瑞、名爵、比亚迪、红旗和东风均在土耳其市场有所布局,整体销量虽不算高,但体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援引当地汽车经销商协会数据称,今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在土耳其市场份额达到10.13%。2023年这一市场份额还不到5%。 2、土耳其整车进出口情况 土耳其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生产的各类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主要面向其他国家出口,出口额占产量的75%-80%左右。其中,欧盟国家是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2023年,土耳其向国际市场出口了超过95万辆汽车,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欧洲汽车出口国。 根据乌鲁达汽车工业出口商协会(OIB)发布声明,2024年5月,土耳其汽车工业出口额达32.16亿美元,同比增长6.3%,在全国出口总额中排名第一,占比13.4%。对欧盟国家汽车工业出口22亿美元,位居国家组首位,占比69%,增长8个百分点。 3、中国汽车在土耳其市场销量情况 虽然土耳其汽车市场的主要品牌多来自欧美,但中国品牌近年来也在积极布局。当前奇瑞、上汽名爵、比亚迪、红旗和东风等传统车企以及零跑、哪吒和赛力斯等造车新势力均已进入土耳其市场。其中以奇瑞和名爵的市场表现最为突出,已跻身当地品牌榜前20位。 2023年,奇瑞全年销量超4万辆,达到40,590辆,排在第11位,是排名最高的中国品牌;名爵销量接近1.5万辆,达到14,458辆,同比增长788.6%,增长接近8倍,排在第20位,排名比2022年上升5级。 其他中国品牌中,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创维汽车2023年在土耳其市场的销量为2,541辆,而比亚迪为839辆,零跑和赛力斯分别是355辆和289辆。 需要注意的是,土耳其今年6月颁布的关税政策将对短时间无法在当地建厂的中国车企造成一定的打击,这将直接增加中国汽车在土耳其市场的销售成本,拉低价格竞争力。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到土耳其的汽车大约在7.2-10.2万台,同比下滑8%-35%。 4、中国汽车产业链投资入驻情况 自2023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土耳其的投资频率明显增多。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赣锋锂业、华为、奇瑞、创维汽车、上汽、长城汽车等在内的厂商,都已经或计划到土耳其投资建厂。 在车企方面,今年7月,比亚迪与土耳其政府签署协议,将投资10亿美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在土耳其建设年产15万辆汽车的生产工厂以及研发中心,预计将于2026年投产。相关消息称,土耳其政府还和奇瑞汽车、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等就建厂事宜进行了谈判。 另外,去年6月,创维汽车和土耳其Ulubaşlar集团宣布在土耳其合资开设电池厂,生产具有800V+4C超级快速充电技术架构的电池。 在动力电池方面,孚能科技是最早到土耳其投资建厂的中国电池企业。2020年,TOGG指定孚能科技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2021年9月,孚能科技与TOGG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SIRO,该合资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经于2023年3月建成并投产6GWh的模组和电池包(Pack)产线。SIRO除了为TOGG旗下全系产品研发动力电池,还具备对欧洲、中东、非洲、南亚业务拓展的支持和辐射能力。 今年年初,亿纬锂能公告称,该公司子公司与Aksa签订谅解备忘录,拟在土耳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旨在从事电池模组、户外柜、集装箱的生产、营销和销售,以及在土耳其作为工程总包方执行储能系统项目。 8月,赣锋锂业又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与土耳其Yiğit Akü计划在土耳其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拟共同投资5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在土耳其建设设计产能为5GWh的锂电池生产线和电池组生产线。合资公司同时计划建立研发中心,专注于固态电池、大功率电池、船舶、航空航天电池等项目。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三集) 欧洲版“墨西哥”—— 土耳其 (3) :政策加码
土耳其汽车产业政策 当前,土耳其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给土耳其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土耳其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转型,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是土耳其汽车制造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土耳其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鼓励企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相关汽车企业也在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1、推出汽车产业相关规划 今年7月,土耳其出台了雄心勃勃的国家高科技激励措施规划。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 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计划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推出规模为300亿美元(约合2100亿元人民币)的激励计划,重点吸引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半导体制造和能源技术等先进技术领域的投资。 针对电动汽车领域,该措施配套推出一个高达50亿美元(约合356亿元人民币)的激励方案,目标是将土耳其国内电动汽车年产能扩大到至少100万辆。 针对电池领域,土耳其计划到2030年建成80GWh的锂电池产能,使得土耳其成为区域电池生产中心,并将为此推出规模达45亿美元(约合320亿元人民币)的激励方案。 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方面,土耳其也提供了一个高达5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土耳其政府希望在国内至少建立一家“基于当前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规模芯片工厂”,该激励方案包括提供高达40%的资本出资和补助支持。 另外,该高科技激励措施计划还将拓展至绿色能源领域,支持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以及风力涡轮机塔架、叶片和发电机的生产。 埃尔多安强调称,高科技激励计划目标是实现“土耳其世纪”这一战略愿景的同时,也令土耳其成为投资热土。 2、持续调整进口关税 为了促进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吸引外资,土耳其政府近两年不断调整其汽车进口关税,主要经历了以下几次重大变化: 2023年3月,土耳其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额外征收40%的附加关税,使关税提高至50%。同年11月,土耳其又颁布一项严苛的准入法令,包括要求进口电动汽车的公司必须在土耳其全国范围内拥有至少140个授权服务站,并为每个品牌设置专属呼叫中心,主要针对的也是中国产电动汽车,因为从欧盟和与土耳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进口的车辆不受该法令的限制。 2024年6月,土耳其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每辆车额外关税最低为7000美元,并于7月7日开始实施。土耳其商务部表示,征收关税的目的是增加国内生产车辆的市场份额并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值得注意的是, 2024年颁发的新关税政策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产电动汽车,而是包括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在内的所有中国进口汽车,而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的汽车中,近80%为内燃机汽车。 不过,不到一个月,土耳其政府《官方公报》又在今年7月初公布了《关于修改对进口产品征收附加关税的决定》的总统令,规定对投资鼓励政策范围内的汽车进口不征收额外税费,并立即生效。根据最新规定,在土耳其投资设厂的汽车厂商将享受投资鼓励政策,无须缴纳此前规定的40%额外关税,而只需缴纳10%的关税。 从两次宣布加征额外关税,到如今有条件地“关税豁免”,可以看出土耳其的核心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关税撬动中国车企去当地投资建厂,推动本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9月20日,土耳其贸易部又对从中国等国家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施加了严格条件。该国规定,进口商必须满足在土耳其的7个不同地区拥有20家授权服务店等条件,才能进口非“欧盟或与土耳其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该规定将于30天后生效。有分析指出,土耳其此举是在不断给中国汽车制造商施压,因为目前没有进口商能满足这些条件。 3、推出汽车相关补贴政策 为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土耳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购置税、提供购车补贴等。同时,该国政府还在计划大规模扩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根据土耳其工业和技术部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土耳其的充电点数量将达到100万个公共区域和90万个家庭充电点,以解决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土耳其政府还调整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特别消费税(SCT),调整涉及提高动力小于160千瓦的汽车的税基限额。这一调整将使更多的电动汽车进入最低的10%的SCT档次,进一步鼓励向电动出行的转变。
- 全球主流汽车市场 (第十三集) 欧洲版“墨西哥” —— 土耳其 (2) :车市概况
一、土耳其汽车产业发展历史 土耳其的汽车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过程。 从无到有: 在20世纪50年代,土耳其开始尝试汽车生产,最初是由TOE生产REO军用卡车,随后国际收割机公司生产卡车,但这些尝试并未成功。直到1961年,第一辆土耳其国产汽车Devrim由TÜLOMSAŞ制造,标志着土耳其汽车工业的初步形成。 外部引进: 随着奥托桑(Otosan)组装工厂的建立,从1966年开始批量生产Anadol汽车,土耳其汽车工业开始发展。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土耳其相继吸引了福特、菲亚特等众多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这些品牌的进入不仅促进了当地就业,也提升了土耳其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自主研发: 上世纪60年代初,土耳其曾尝试自主发展汽车产业,但因政治原因失败。直到2018年,在政府推动下,阿纳多卢集团、BMC、Kok集团、Turkcell(手机运营商)以及Zorlu Holding(电视制造商Vestel的母公司)五个行业集团组成联盟,推出了TOGG汽车品牌,开始致力于打造属于土耳其的“自主汽车品牌”。 2024年前8个月,TOGG在土耳其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近15,000辆的销量稳居国内电动汽车市场首位,这表明土耳其终于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 由于发展迅猛,汽车业正在逐步取代纺织业成为土耳其新的龙头产业。根据土耳其汽车制造商协会(OSD)统计数据,目前,土耳其共有14家大型汽车生产商,创造了近5.67万个就业岗位。 2、土耳其整车及零部件主要集中地区 凭借着横跨欧亚大陆的天然地理优势,土耳其拥有众多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公司,环绕伊斯坦布尔周边的马尔马拉大区(Marmara Region)成为其汽车工业的核心集群。 早在 1970 年代初,包括菲亚特和雷诺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就在土耳其的布尔萨地区建设工厂,随后福特、丰田、现代、奔驰等公司也纷纷效仿,在当地建设合资或独资工厂。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整理分析,2022年,福特、菲亚特、雷诺、丰田、现代、卡尔桑、奔驰、五十铃、斯柯达、曼恩10家企业在土耳其投建的年产能超过190万辆,其中福特和菲亚特几乎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二者年产能分别达到45.5万辆和45万辆。 在供应链方面,土耳其约有 1,100 家零部件供应商支持整车厂生产,整车厂的国产化率在50-70%之间。与此同时,土耳其还拥有大量的全球供应商,全球有250多家供应商以土耳其为生产基地,其中30家跻身全球前100名供应商之列。 截至2023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在土耳其设有162个设计和研发中心。其中,福特Otosan的研发中心是福特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而菲亚特在布尔萨的研发中心是这家意大利公司唯一服务于本国以外欧洲市场的中心。另一方面,戴姆勒在伊斯坦布尔的研发中心对这家德国公司在土耳其的卡车和公共汽车生产活动起着补充作用。AVL土耳其在土耳其开设了第二个研发中心,开发无人驾驶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3、土耳其2023年整车产销情况 2023年,土耳其生产150万辆汽车,同比2022年增长9%;同期市场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土耳其汽车分销和移动协会(ODMD)的数据,土耳其2023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总市场达到123.3万辆,相比上一年增长57.4%。其中,乘用车销量增长了 63.2%,达到967,341辆;轻型商用车市场增长了39.2%,达到265,924辆。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2023年纯电动车销量为6.6万辆,占总销量比重的6.8%,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1.2%。 土耳其电动车市场比例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土耳其首个国产电动汽车品牌TOGG的推动,以及特斯拉等新兴企业的参与。2023年,TOGG共交付了19,583辆电动车,特斯拉则售出了12,150辆。根据土耳其能源市场监管机构预计,到2025年,土耳其电动汽车数量将增加约18万辆。到2032年,电动汽车在土耳其国内汽车销量中的份额将达到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