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13|界限消失时,不要搬上帝,Women建教堂——《我的天才女友》S4
🐈⬛本期播客带你走进意剧《我的天才女友》第四季(My Brilliant Friend S4),改编自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失踪的孩子》。这是莱农(Lenu)与莉拉(Lila)友谊的最终篇章,也是关于“界限的消失”这一主题最深刻的探讨。当所有界限被打破甚至坍塌,莉拉最终选择“删除自己”,莱农则通过写作让莉拉得以延续。那我们呢?如何辨别界限消失?以及如何在虚无中寻找可能? *特别感谢博主 Tinasmonologue(小红书号:500326965)授权(见文后),她的文章,尤其是那句“我不能懒惰地把别人的上帝搬过来。我要找到自己的上帝并为他建一座教堂”,为本期播客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内容概述 莉拉的彻底消失背后,究竟是对规则的抗争,还是一种无声的妥协? 莱农不为恐惧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动荡的心? 在阶级的压迫与亲密关系的纠缠中,现代女性如何重新定义“我是谁”? 当边界不再清晰,如何重新找到方向和意义? ⏰重点时间线 00:54 界限消失与教堂的隐喻:Tina的文章朗读,点明“界限的消失”为本期主题。 06:10 自我认同的溶解与重建:莉拉与莱农如何在界限消失中找到各自的路径。 12:00 家庭与个人的边界故事:结合个人经历,探讨边界模糊中的成长。 13:57 上升与下沉:从莱农与莉拉的选择,解读阶级压迫与自由的困境。 16:05 社会界限的现实映射:剧中情节与全球女性现状的对照。 17:32 友谊的边界与剥离:莉拉与莱农的复杂情感:依赖、竞争与剥离。 19:17 虚无中的意义追寻:莉拉的“消失”与莱农的写作如何重建意义。 22:04 Women建教堂:界限的消失,是自由的开始还是新的挑战? 🔍适合谁听? * 热爱《我的天才女友》系列小说与剧集的粉丝 * 对女性成长、阶级与性别议题有浓厚兴趣的听众 * 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想重新定义自我信仰的姐妹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公众号: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12|她们的出走,我们的出口——《我的天才女友》S3
🐈⬛本期播客带你走进意剧《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My Brilliant Friend S3),这一季改编自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离开的,留下的》。故事聚焦于莱农(Lenu)与莉拉(Lila)在成人世界的挣扎与选择:一边是文学与阶级跃升的“出走”,一边是工厂与母职的束缚与抗争。这一季深入探讨了女性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孤独感,以及在友情、母职、爱与自由中如何寻找自我。本期将通过剧情回顾与深度解析,带你理解这段复杂而充满张力的女性成长之路。 📖内容概述 莱农与莉拉的成长旅程:在出走与归途间,她们的友情是动力,还是束缚? 母职与身份的冲突:现代女性如何在生育与个人追求间找到平衡? 文学与工厂:莱农与莉拉的不同出走方式如何揭示阶级与性别的压迫? 爱情中的束缚与幻灭:自由的追寻为何常与牺牲相伴? 出走的代价:她们的选择最终指向了什么样的归宿? ⏰重点时间线 02:01 什么是“出走”? 02:32 从阶级、母职、爱情到身体,我们如何走向自由? 03:17 阶级与出走:天才女友的梦想与现实 05:54 现代女性的阶级出走:逃离还是抗争? 08:04 爱情与出走:渴望、幻灭与自我觉醒 11:16 从幻灭到觉醒:出走的真正含义 11:58 母职的拉扯:回归还是挣脱? 14:07 “丧偶式育儿”“缺席的父亲”话题的热议及更发达国家的母职困境现状 15:52 身体与出走:从压迫到觉醒 20:19 健康与运动;拒绝服美役、拒绝服弱役、拒绝白幼瘦、拒绝父权消费主义 21:36 关于出走:第三季带来的现实启示 23:07 出走,向何处去? 🔍适合谁听? * 喜爱费兰特小说与《我的天才女友》系列的剧迷 * 对女性成长、阶级斗争与性别议题有兴趣的听众 * 想探讨现代女性在友情、母职与爱情中挣扎与解放的深度话题的听众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公众号: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11|《好东西》接力,我们要建立新的游戏规则继续书写HERSTORY
🐈⬛本期播客带你走进近期备受瞩目的电影《好东西》(Herstory),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便引发了广泛讨论,不仅因其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因为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对幸福、治愈及代际关系的探讨而备受赞誉。电影由知名导演邵艺辉执导,通过三个主要角色——茉莉、小叶以及铁梅的故事展现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挑战时的心路历程。本集将深入探讨幸福如何随时间变化,个体如何在创伤中找到自我修复之路,以及新一代女性如何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规则。 📖内容概述 成长会不会要求我们拆解旧的幸福,再用自己的方式去重建呢? 小叶的修复之旅是自救还是群体支持的结果?她如何从创伤中找到力量? 铁梅的“铮铮铁骨”是否成为茉莉的羁绊?新一代女性如何在觉醒的基础上创造多元的成长可能? ⏰重点时间线 00:40 幸福是什么?成长是否意味着对幸福的破坏? 00:55 二刷《好东西》的深刻体会和“全上海最幸福的小孩”带来的情绪冲击 04:55 以茉莉的童年为例,分析“最幸福小孩”的定义背后隐藏的时效性 08:51 茉莉的写作和思考是否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10:21 月经羞耻、母女关系紧张等一些列小叶让我泪洒现场的情景分析 14:28 探讨女性间支持系统对修复内心创伤的重要性 16:12 铁梅式觉醒是否是“理想模板”,还是代际觉醒需要不断打破规则? 19:09 茉莉的未来会选择铮铮如铁梅,还是更柔韧、多元化? 20:48 铁梅代表力量传递,小叶象征治愈,茉莉预示新游戏规则的创造 🔍适合谁听? 热爱讨论女性成长、代际关系和自我觉醒的听众 对邵艺辉导演作品或钟楚曦、宋佳表演感兴趣的观众 渴望从电影中找到治愈力量与社会话题的影迷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公众号: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10|打开“SISTERHOOD保险柜”续一些勇气,路遥远,我们一起走
🐈⬛本期播客我决定突破单口枷锁(强行浑水摸鱼),所以我临时带了一些问题邀请来我的老朋友一起探讨关于“Sisterhood”那点事。大概2014年左右我一度很沉迷于听播客,我也曾拉着她试图在深夜的宿舍楼梯间用最简陋的设备和方式留下一些记忆,只可惜后来这段资料被我弄丢了,所以就有了这次10年后的Encore。在录这期节目期间我正在看《我的天才女友》最终季的结尾两集,我很想向她推荐这部剧,可我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用自己干涸的口头表达能力去描述、去润色、去推崇或者去膜拜,于是我打算换个角度来跟她一起毫无准备地直面这些关于女性友谊的问题。这次突如其来的脱稿尝试无疑会让我显得比她更像本期嘉宾,但是没有关系,这毕竟已经是我在脱稿路上的第一步了hhhh。 *本期内容口癖词纯度较高,已尽量优化,还请谅解。 👭关于我们 我们作为大学新生相遇在2013年秋天的北京,私底下烟酒都来的我们很快就互相连上了信号,我们一起计算华北平原和西北高原的时差,一起抵抗东八区秋冬突然降临的夜幕,在一次次不分场合的长谈里我们发现除了一起抽烟喝酒外,我们还很适合做朋友。但这个朋友跟我之前遇到过的所有朋友不同,她情绪稳定脚踏实地,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再反观我自己,简直就是她所有优点的反面具像化代表。所以即便看起来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次元,她却也阴差阳错又合情合理地成了我身边唯一没有闹掰过的好朋友。一晃眼11年过去了,当年的文青已丢失全部功力和生命力,她现在也已然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所以趁着这次契机,我录下了这期播客,虽然只是一次闲谈,但是也许再下个十年,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集节目,还是会感慨当时假装的一本正经和相敬如宾,我想我会一直记得结尾她家猫的叫声(我家猫只有看到吃的才会嗷嗷叫,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想替我家猫解释下,也可能只是想狡辩我也有猫吧)。 📖问题集合 *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吗?后来是什么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近? * 我们之间是否有过一些小误解或不愉快,当时我们是如何处理并且继续走下去的? * 在我们之间或者其他友谊之间,是否有过彼此“竞争”的瞬间?回头看,你觉得这种竞争给我们的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 在成长过程中,家人或社会有没有试图教导我们“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模样?这些教导是否影响了你的择友观? * 女性之间的友情经常被塑造为“永远的支持”,但现实中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你觉得现实中的友情是否可以承受这种理想化? * 回想一下,我们彼此的陪伴在生活中给过你什么样支持?有没有一些通过友谊获得成长或治愈的故事? * 哪些作品中对女性友谊的描述让你觉得夸张或者刻板?为什么你觉得那不是真正的友谊? * 你觉得我们之间的友谊里有没有一些挑战或者其他相对较为“负面”的复杂情感呢?你怎么看待这种复杂性? * 你是否觉得我们一起“八卦”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因此更加亲密? * 在过去的经历中,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友谊是一个“避风港”,让你能在困境中找到安慰? * 你觉得友谊有没有在你的个人成长或职业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我们之间有过类似的支持吗?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公众号: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9|《我的天才女友》S2,被身份迁徙推着走,直到完成自我裂变
🐈⬛本期播客带你走进意剧《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My Brilliant Friend S2),本剧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的同名小说。第二季继续讲述莱农(Elena)与莉拉(Lila)在身份迁徙中的自我裂变:她们的友谊既是彼此成长的动力,也因尼诺的出现逐渐演化为一种复杂的羁绊。本期播客将带你探索这段关系中的身份迁徙、裂变与和解,揭示在友谊与自我之间的挣扎中,女性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和身份。 📖内容概述 莱农与莉拉的关系裂变中,友谊究竟是依赖还是束缚?她们如何在相互支持中,又不断彼此拉扯? 尼诺是她们的理想化目标还是镜中幻象?他的出现到底为她们带来了希望,还是成为了不可跨越的障碍? 最终的和解背后,莱农和莉拉如何在失去和焚毁中重塑自我? ⏰重点时间线 01:34 第二季主题介绍:“身份迁徙中的自我裂变” 03:12 尼诺的双重作用:他既是莱农和莉拉理想的象征,又成为她们裂变的催化剂 06:04 莱农与莉拉的友谊裂变:从聚会的冲突到沙滩上的背叛 09:28 不动声色、带着粗糙边角的母爱:粗粝的爱护及莱农的归属感 11:57 莱农在爱情中的成长:佛朗哥与皮耶特罗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14:13 莉拉的婚姻之困:家暴后的觉醒与对自由的渴望 15:01 尼诺和恩佐:短暂的希望与失落以及被坚定陪伴 18:09 重建生活中的自我解放:《蓝色仙女》的焚毁与内心的和解 19:38 裂变后的自我和解:如何在挣扎中找到真正的身份 🔍适合谁听? • 喜欢费兰特小说及《我的天才女友》系列的剧迷 • 对女性成长与自我认同主题感兴趣的听众 • 对阶级、家庭与性别角色的社会背景思考有兴趣的听众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8|看完《我的天才女友》S1后,想交新朋友,想一起革命
🐈⬛本期播客带你走近意剧《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My Brilliant Friend S1),本剧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莱农(Elena)与莉拉(Lila)这两位女孩从孩提时代到成年,友谊随着时间和选择不断变化的故事。第一季聚焦她们从那不勒斯的街区里一步步成长、反抗、疏远再到和解的复杂情感旅程。本期播客将带你回顾她们的故事,探讨女性之间的友谊如何在竞争与共鸣中不断演化。 📖内容概述 莱农与莉拉的友情到底是彼此依靠还是暗中较劲? 在不断变化的成长轨迹中,她们如何在竞争和误解中坚持这段友谊? 她们的选择和命运是否真正属于她们自己,还是由社会和环境决定的? 年轻一代的“革命性”如何体现在她们对家庭、社会与性别角色的质疑中? ⏰重点时间线 00:47 个人故事分享:一段从亲密到渐行渐远的友情 04:21莱农与莉拉的友情:从孩提到成年,她们的选择如何改变彼此的关系 08:25 《我的天才女友》与动漫《NANA》双女主友情的对比 09:46 年轻一代的“革命性”:她们如何质疑和挑战社会与家庭的期望,引入余虹日记 15:05 尼诺有别于其他男性角色,通过杂志和思想对环境提出反抗,体现年轻人的思想革命 15:58 环境对女孩成长的影响:社会背景、父权结构与男性角色的作用 21:53尽管有竞争和冲突,女性之间的友谊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情感纽带。 🔍适合谁听? * 喜欢费兰特小说的粉丝,或刚开始接触《我的天才女友》系列的剧迷 * 对女性成长与友谊故事感兴趣的听众 * 对探讨社会背景、阶级差异和性别角色的思考有兴趣的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7|《时时刻刻》自我崩塌,无法旁观的死亡羞耻
🐈⬛本期播客带你走进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这是一部由斯蒂芬·戴德利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迈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本片深刻探讨女性命运的电影,通过三位不同时代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选择与挣扎。这部电影不仅触及个人生活的深层痛苦,还深入探讨了关于人生意义的终极问题。 📖内容概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内心挣扎源于什么?她的选择是解脱还是反抗? 劳拉·布朗走进酒店时究竟在逃避什么?她最后的选择,是否真的让她获得自由? 理查德的离去对克拉丽萨·沃恩意味着什么?她能否找到继续生活的意义? 三位女性的命运如何彼此呼应?电影如何通过非线性叙事将她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重点时间线 01:07 声明:本期内容涉及生死议题,无不良引导,请有需要的朋友一定要寻找专业帮助。 06:49 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和克拉丽萨·沃恩,三位女性不同的命运选择。 08:38 三位女性命运交响曲之弗吉尼亚对劳拉生死的定义。 10:46 三位女性命运交响曲之理查德与克拉丽萨的关系。 11:35 三位女性命运交响曲之劳拉与克拉丽萨的碰面。 14:43 电影背后的弗吉尼亚·伍尔夫。 17:40 电影背后的精神健康与社会压力。 19:08 电影背后关于生存的意义。 21:09 个人对死亡的理解:从童年到成年,对死亡概念的认识变化。 🔍适合谁听 * 对生命探索有兴趣的听众 * 喜欢文学与电影交织的朋友,特别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作品爱好者 * 关注精神健康和女性困境,并希望从电影中找到思考和共鸣的听众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6|《老娘与海》,老娘就是要用双臂劈开性别偏见的巨浪!
🐈⬛本期播客带你走进迪士尼电影《老娘与海》(Young Woman and the Sea),讲述特鲁迪——第一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游泳者的故事。特鲁迪不仅突破了自身的极限,更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能力的偏见。她用勇气和决心证明了女性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面临挑战的人。在这一期中,我们将通过特鲁迪的故事探讨女性如何在面对偏见时找到自己的力量。 📖内容概述: 特鲁迪的时代压力:她如何在性别限制重重的年代迈出挑战的第一步? 横渡海峡的艰辛:面对种种困难,她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 母女关系的传承:母亲的支持与担忧,如何展现了女性力量的传承? 现实与电影的差异:特鲁迪失聪后的生活,如何继续影响社会? ⏰重点时间线: 00:31 介绍特鲁迪·埃德尔,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02:02 描述特鲁迪的非传统训练方式及其逐步走向国际赛场。 04:04 讨论水母场景中的痛苦与美丽并存,象征女性面对挑战时的坚韧。 06:00 分析泳衣变化的象征意义,展示女性自主权的增长。 07:21 探讨特鲁迪与母亲、姐姐、女教练之间的支持关系。 09:25 描述特鲁迪面对男性教练的阻碍但仍坚持挑战英吉利海峡。 10:05 强调特鲁迪的社会影响,成为激励其他女性的典范。 12:51 对比电影与现实,提及她完成横渡后的游行及后续贡献。 🔍适合谁听? * 对女性力量和自我超越感兴趣的听众。 * 想要从历史故事中汲取现实启发的观众。 * 关注女性在体育、文化领域如何打破性别限制的听众。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5|《末路狂花》,昙花一现,她们的自由为何如此昂贵?
🐈⬛本期播客带你走近经典电影《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一部在1991年引起巨大反响的女性公路片。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两个女性的逃亡故事,更是对女性自由、反抗和命运的深刻探讨。 📖内容概述: •从日常到逃亡:Thelma和Louise为何选择离开?一场简单的周末旅行为何变成逃亡之路? •拼命对抗中的觉醒:她们的反抗不仅是对社会的反击,更是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悬崖边的抉择:她们最终为何选择自我毁灭?是反抗,还是解脱? •现代视角的对比:如果故事发生在今天,她们的选择会不同吗?从社交媒体到法律进步,现代女性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重点时间线: 00:32 开场及电影《末路狂花》的介绍,讨论其在90年代关于女性议题的影响。 02:17 提出本期问题:在压迫和不公面前,女性该如何挣脱呢?当所有的选择都被剥夺时,真正的自由又是什么? 02:29 两位主角的背景:Thelma的家庭压迫与Louise的创伤。 03:43 四个关键转折点介绍:酒吧停车场的冲突、被盗窃后的变化,武力反抗警察后的反应和悬崖边的最终决定。 06:54 男性角色的社会符号:Thelma的丈夫、Louise的男友、牛仔J.D和货车司机、斯洛科姆警探。 12:37 公路象征意义的讨论:从物理路径到自由与孤独的象征,两位主角在旅途中逐渐探索自我。 13:31 公路上的环境变化:从阳光到荒凉,反映主角内心的变化和她们逐渐走向命运终点的过程。 14:18 悬崖跳跃的象征:自由与毁灭的双重意义,主角选择掌控自己的命运,放弃传统意义上的生存。 16:14 现代社会视角的对比:如果故事发生在今天,女性在社交媒体和法律下可能有不同的选择,但性别偏见依然存在。 17:29 电影核心的永恒共鸣:女性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不公的反抗,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电影仍然打动人心。 🔍适合谁听? * 对经典电影感兴趣,尤其是想要探讨女性主义和社会压迫的听众。 * 喜欢深入解读角色转变、情节走向和情感深度的电影爱好者。 * 希望从电影中获得现实启发的观众。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4|她在微笑吗?她快乐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的女性思考
🐈⬛【教师节特辑】本期播客带你走近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部由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电影,故事设定在1950年代的美国。影片讲述了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位艺术史老师,来到保守的卫斯理女子学院任教,她鼓励学生们突破社会对女性的传统期待,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凯瑟琳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电影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中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以及女性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挣扎和成长。 ⏰重点时间线 00:50 教师的力量与电影背景 02:39 我遇到过的老师 06:07 凯瑟琳:课堂上的思想引领者 08:20 阿曼达:生活的护航者 09:52 贝蒂·沃伦:从传统到反叛 11:25 吉赛尔·利维:自由的探索者 12:42 琼·布兰登:生活的平衡者 14:22 国外“Tradwife”文化的回潮 15:38 Ballerina Farm 中的汉娜 16:37 反“Tradwife”运动的崛起 18:24 教育与社会变革的桥梁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3|《喜福会》,母女间传承的裂痕和女性力量的觉醒
🐈⬛本期播客带你走近电影《喜福会》,深入探讨母女间的复杂情感与文化传承的冲突。这部影片通过四对母女的故事,揭示了她们在跨越代际的爱与期待中,如何面对身份认同、自我价值与文化传承的挑战。我们将一起解读那些隐藏在家庭纽带中的动人秘密,感受母女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微妙裂痕,同时探讨女性在这些冲突中如何觉醒、成长并寻求自我救赎的力量。 ⏰重点时间线 00:32 引言:《喜福会》,文化碰撞中的“水土不服” 02:06 天鹅羽毛的象征:期望与现实的反差 03:19 Ying-ying St. Clair 和 Lena St. Clair:从压抑的过去到重塑自我 06:31 An-Mei Hsu 和 Rose Hsu Jordan:坚韧与牺牲,如何在痛苦中寻找力量 09:37 Lindo Jong 和 Waverly Jong:从传统束缚到自我实现 11:37 Suyuan Woo 和 June Woo:未竟的梦想与新生的希望 14:13 母女关系与代际冲突: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地位 16:40 女性自我认同与独立:电影与现实的对话 19:30 女性团结与互助:共同面对困境 22:06 结语:接过“天鹅羽毛”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2|《无辜者》,天真有邪的恶童假日游戏
🐈⬛本期播客带你走近挪威心理惊悚片《无辜者》,该电影讲述了几名孩子在夏日公寓中发现自己拥有超自然能力后,逐渐暴露出的内心黑暗面。随着他们的力量不断增长,天真与邪恶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影片通过细腻的描绘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与潜在的危险。 ⏰重点时间线 00:36 引入与问题抛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01:47 剧情概述 02:48 角色分析 09:37 恶的萌芽:孩子的残酷行为解析 11:36 湖边对峙:善恶的最终较量 13:12 人性与恶童:电影的现实映射 15:15 总结与延伸思考:恶童现象背后的启示 16:01 结语:善与恶的永恒争论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
- Vol.1|《受够了自己》?我也是!|当关注已成负担
🐈⬛本期播客带你走进挪威电影《受够了自己》,探索一个北欧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因渴望关注而走向自我毁灭的黑暗之旅。这部黑色喜剧通过女主角Signe的极端行为,探讨了当代人对关注和认同的渴望,及其可能带来的自我毁灭性后果。 ⏰重点时间线 [00:42] 开篇问题:探讨“受够了自己”这一表述背后的情感。 [01:03] 电影简介:介绍电影《受够了自己》及其主题。 [02:32] 主角Signe介绍:讲述Signe如何通过药物寻求关注。 [03:39] 行为剖析:分析Signe故意制造病症以获得关注的心态。 [04:03] Signe的生活:探讨她如何掉进自毁的陷阱。 [05:40] 情感错位:分析Signe与男友Thomas的关系和各自的虚荣。 [07:07] 坚果事件:讨论Signe如何通过制造坚果中毒事件来吸引注意。 [08:19] 商业化病态:描述Signe与模特公司的合作及其后果。 [09:39] 互助会经历:Signe在互助会的体验和内心转变。 [11:27] 电影结局:Signe的悲剧性结局和对生活的反思。 [12:45] 社会反思:电影如何反映现代社会的问题。 [14:58] 结尾思考:提出问题,反思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联系方式】 🙋🏼♀️小红书:@寻找伊冯娜 📮邮箱:lookingforyvonn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