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给东亚小孩的自愈指南——价值2W的金唯纯老师课小记录
之前有一集和大家分享过我去上了金惟纯老师的“人生只有一件事”的课程。这次我参加了2阶,所以这是一个价值2W的课程小结~~ 作为典型的大老师(9件套包含束缚天性,压制情绪,无视需求,讨好人格,苦难教育,不停攀比,功利思维,放松羞耻,延迟幸福),其实在金老师的观点中获得了很多启发,聊了很多。希望对你们也有点用吧~ 00:20 iris的厌蠢症 vs 大老师的回避型人格,我们如何看见并逐渐摆脱自己念头的“诅咒”? * 最重要的修炼:转念——看到自己的念头,回溯它的因果,通过转变你的念头改变你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 就像荣格说得,“直到你将潜意识变成意识,他将主宰着你,而你称之为命运” 09:00 臣服实验到底是不是一种躺平? * 当因缘具足的时候,全情投入;当机缘不够,不要对抗,这是最小耗能的做法,保存自己的心力 * 人生最大的苦就是“你想要对,你想要赢” 13:27 东亚小孩发出了灵魂拷问,于是我们开启了”为什么要找这样的老婆的“灵魂拷问 16:18 那些如命运般主宰着我们的预设是从哪里来的? * 幼儿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产生了 * “三世因果” :你得先面对过去,才能活在现在,你才能有未来 21:37 为什么我们会有东亚小孩病? * 夫妻的结合不是因为爱,不懂得如何爱,是一种会代代传承的“家族业力” * 人际关系的根源,其实是和我们自己的关系 * 为什么别人可以伤害我们,还是说我们允许别人伤害我们 33:27 代代相传的苦,是不是很像百年孤独版的家族代代相传的“诅咒”? * 子女教育的核心问题是2个问题,他是不是想成为你?他是不是想和你在一起? * 当下的大部分人都活颠倒了,一门心思搞小孩,但其实问题明明是他自己都没有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 36:13 一个78老奶奶的话,你的照顾不一定是他们的“想要” 39:36 Iris此次培训意外的幸福收获:两个工作三年都没怎么说过话的社恐,忽然成了可以一起疯狂“开车”深聊的好朋友 43:48 结尾送大家一个神奇的科幻故事 为了不剧透,我其实跳过了很多特别有启发的段落,只能留给有缘人自己去体会咯。抱歉这期聊得有点发散,收声也不太好,我们后续改进。
- 我好像破解了幸福快乐的密码
Part 1:关于为什么会研究幸福,幸福的定义 00:44 小伙伴问我,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了?大事不好,这才哪儿跟哪儿呢 03:35 第一个大发现——历史上关于幸福的研究真的很少 05:58 幸福是什么?ta其实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三个要素的组成 Part2:如何获得幸福 13:20 获得幸福的最大通路,还是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17:44 获得幸福的二个大通路,其实是训练你的“元认知”,也就是你如何翻译外界刺激的滤镜 21:37 元认知1: 控制二分法(斯多葛学派) 32:30 元认知2:控制欲望 45:35:元认知3:关于负面情绪——原来快乐与不快乐,是两个通道。而人也是分成不同人格的 Part3: 可以显著增加幸福感的一些实操 55:35 做感恩联系 57:57 冥想: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知,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留点余地 1:00:57 多帮助别人,接受善意的流转 1:01:34 运动 Part4 结尾 01:02:45 “要做到这些,看起来都好难哦” -“所以大家才会觉得不快乐啊” 01:04:29 大老师会立刻开始做的一些事情 参考资料 1. 《The algebra of happiness》 ,下图是我说到的全球的幸福曲线 2. 《哈佛幸福课》,小破站有完整版,很长 3. Arthur brooks的各种视频,小破站有一些,有的需要🪜。他最近和奥普拉的一部分书翻译成中文了,叫《成为你想要的生活》 4.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5. 《人类简史》
- 当一个CEO决定把自己开除
如果你经历过职业的低谷期,如果你觉得不能适应这个世界的丛林法则,那这期节目就是两个刚经历这个过程的事人的对谈。一个创业公司CEO,一个上市公司高管,都因为不同的原因各自选择把自己开了,重新开始。这期录的时候情绪过于“饱满”有一半不能播,敏感词就用皮卡丘替代了,还请见谅 00:25 我们的变化 07:58 小伙伴问我:是不是遵循丛林法则才能赢?为什么好人没好报? 11:59 是不是做一个更好的人,阻碍了我们做一个更好的CEO? 15:30 是不是公司制度本身在造成人的异化? 22:40 最近新学的一句快乐咒语:Let Them! 28:20 在什么时刻,”窝囊费“不能再拿了呢? 32:16 小心效率驱动的公司,因为他们大概率都是在“炼人矿” 35:16 真的是在创业后在意识到善良的弥足珍贵 最后附上在最低谷期,我和一个小伙伴的聊天记录。这个世界也可能的有他的法则,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但请相信,你不需要为自己的善良和单纯感到羞耻。
- 新西兰有感:为什么我们没活成“想要的样子”
sorry好久没更新了!这次从新西兰浪开始聊聊。其实那时候的我刚经历了比较大的变故,大老师则一直白天开车晚上干活狂做工作辛苦。我也算是见证了大老师从沉迷于工作烦躁焦虑,到最后松弛自足,放飞自我的状态。这期间也少不了一些争吵和灵魂拷问。或许把人置身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自然环境中,真的蛮有启发和治愈效果的。 1:16 从新西兰Tekapo的星空聊起,人家星星花了几百万年来见你,大老师却忙着在酒店怒改屁屁踢 6:38 一棵巨大的树,好像治好了我不看手机会死的病 10:48 美育其实是开发人的感受能力 15:44 联想到了半边天那个刘小样,即使很社恐还想要问出来路边花的名字 20:10 为什么没有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或许自我不是一个待发掘的矿,而是要建造的塔 23:17 刘擎老师说,人不是石头,人是河流一样流动的 26:30 《荒野机器人》不就是在隐喻被社会规训的我们嘛? 30:06 怎么分辨鬼扯的规则(bullshit rules)?再完美的女生好像都在被35岁要结婚诅咒着 34:40 最简单辨别被规训的方法:去他的“应该” 39:46 把瓦尔登湖当作一个动词,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座庙宇 一些照片 Takepo的星空,iphone支出都可以这么好看 那颗有神性的树 引用的话: 【一个天文学家的夜空漫游指南】 我们这一秒看到的月亮是她上一秒的容颜,看到的太阳是他8分钟以前的模样;比邻星(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的相片,实际上是4.3年以前的旧照;而仙女座星系(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要花费230万年的时间才能把此刻的一瞬传递给地球上的我们。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还在非洲的丛林灌木里穿行的时候,仙女座星系的光就已经踏上了遥遥征程。天文学家还发现了遥远天边的类星体,它们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正大肆吞噬着所在星系的恒星们;而我们当下观测到的,已经是20亿年前的悠悠往事了。望远镜像大教堂,前者张开双臂接纳宇宙之光,后者敞开大门庇护虔诚信徒;望远镜又像时光机,为我们在时间长河里来一场奇幻的遨游提供了可能。” 【契诃夫的三姐妹】 威尔什宁对玛莎说:“但愿头一次的已经过完的生活是所谓的草稿,而第二次的生活则是誊清稿,到那时候,我们每个人,我想都会首先极力不重过老一套的生活,有花、有大量的阳光。” 【周洛华】 古人说,“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有财产的人才会有道德观念。一个人有财产说明他参与了社会的主流游戏,服从了游戏规则。由此,他才获得了财产。由于他加入了这个游戏,所以他的行为都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而没有财产的人,因为其没有加入社会主流游戏,所以他们也不会遵守和服从社会的道德观念。一个社会只有尽可能多地吸引人们来玩游戏,才能够使得大家在共同的游戏规则指引下捍卫社会公德,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怎么才能吸引大家都来玩这个游戏呢?当大多数人都在玩一个游戏的时候,其他人即便不乐意也不喜欢,他们还是会加人这个游戏。这对于个体来说,是理智的选择。那么,怎么才能让大多数人开始玩游戏呢?这个游戏要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体现社会传统美德,符合人的本性并且提升人的价值。一个社会找到一个游戏让大家一起来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大家开始玩某个游戏,游戏中使用的资产价格就会稳步上涨,直到人们改完新游戏,去解决新问题。 【严飞】 把瓦尔登湖当作一个动词,就像梭罗在书里面写到,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庙字,我们要不断地去管理这座庙字。那么如何去管理这座庙宇呢?我们需要回到日常生活的深处,在看上去琐碎无常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地增强自己心灵的状态。我们无时无刻不置身于真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它直观、具体、琐碎,是人类社会最质朴的也是最不可替代的面貌。然而,它却极易被忽视、被遮蔽,我们似乎正在丧失掌握有意义的日常生活世界的能力。 【第二曲线】 我们要充分利用人生的时光。俗话说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希望。对我们来说,这三样东西让我们觉得人生是值得的。并非没有个都有自由作出我们的选择,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余地。 BGM 草东——山海 Cicada——降落在黄金色草坡 Coldplay——Coloratura
- 蔡康永与饭岛爱:原来大家都过得不怎么样嘛
这期是和大老师的对谈 故事从我们一起看的蔡康永的播客聊起,采访了上万人,发现原来大家过得都不怎么样 03:35 或许你也是那个海格——为了这该死的责任,让自己过不好 08:44 东亚小孩9件套:束缚天性,压制情绪,无视需求,讨好人格,苦难教育,不停比较,功利思维,放松羞耻,延迟幸福 12:48 河森堡在姥爷去世后,放弃做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 15:58 大老师说了一个可以被掐掉的私密片段(我竟然也是第一次知道) 21:18 憋尿文化和被讨厌的勇气 22:43 送大家8个字远离做海格——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26:10 你需要割舍掉那些,你会做你能做但你不该做的事情 32:11 三顿半创始人吴骏叫我的一件事 34:25 巴菲特吐槽一个追求完美建立的MBA:“这就很像年轻人想把所有的性生活省到老年用” 36:08 有办法现在就开始想要做的工作吗?有一个文章关于How to do what you love 42:32 (搞笑花絮倒水逗猫,可以自行跳过) 43:17 饭岛爱说,人生不就是矛盾的吗 47:13 Ending总结一下本期主题 本期涉及内容: * 蔡康永最新播客采访:小破站搜蔡康永-只能喝酒的图书馆 * 河森堡微博-24年年终总结(2024/12/26 ) * Paul Graham How to do what you love BGM:Anthony Lazaro-Sunday breakfast 快跨年啦,谢谢小宇宙的各位听友~祝大家新年快乐~
- 三个花了100亿的人聊外企与媒介渠道的八卦
这期我们仨估计加起来得花了上百亿做了30多年电商了,讲了不少平台的八卦,供大家一乐 主持人 潘乱(播客乱翻书) 左一(汇萨科技) Eric (某大外企head of social activation) -----我是时间线------- 跨国企业入海 03:03 为什么本土美妆可以赶超日韩? 07:00 怎么说服外国老板应对中国的变化? 19:20 为什么中外DTC明星公司的发展都不太顺? 22:00 星巴克在被瑞幸超过后设置了首席增长官,这是个什么信号? 25:30 新消费最大受益者,或是“老消费”? 渠道和媒介变化 33:27 外企在中国经历的媒介和渠道变化 37:00 微商卖的根本不是产品,是下线(下限) 40:55 能在抖音赚3个点,不是我厉害,是平台看我可怜给我剩的 50:25 抖音的本质,其实不care商家能不能赚到钱 61:02 多元渠道造成的价格冲突怎么破? 69:12 拼多多让我开始对品牌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74:16: 必须要执着于增长吗?我们开始了一些反思哈哈 86:20: 极限二选一,抖音VS 小红书 90:50 微信才是闷声赚钱的 99:40 美团与即时零售 108:00 线下渠道有什么变化吗? 113:53 新品牌只能选3个平台怎么选
- 创业一年复盘:道过的歉、吃过的亏、发过的脾气,但还是要笑呀
去年这个时候,我参加寒笑的美妆内行人播客串台,并在结尾官宣了我要创业的八卦。彼时的我,还带着三分天真五分骄傲和十分“J气”。 一年,竟然这么快就过去了。在这个所谓并不太好的环境下,这一年我被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呢?” 作为在2024年这样的大环境下选择创业的两个人,我们俩坐下来一起来复盘了这一年中的自己,到底踩了哪些坑,吃了哪些亏,获得了什么感悟。 今天的我,确实是在曾经我的“对跖点”。从原来养尊处优有个百人专业团队的CMO,到今天啥都要自己上的草台班子;从基本不social到现在要出去到处卖;从做品牌上价值,到现在123上链接,我确实站在了曾经我的最远端。但阎鹤祥那个段子秒的地方就在于他对“对跖点”的全新解读——看起来是最远的两端,如果走心可能也是近的。到底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我就不说更多了,大家听吧~~ 02:22 去创业和去冰岛,其实是一件事 03:40 快速复盘:创业至今的「关键发展阶段」 10:19 如何成为企业的「头号sales」 21:26 创业后的大变化和新发现 26:15 INTJ:如何保持乐观并激励团队 38:14 如何处理「业务来回调整」的问题 & 团队沟通策略 41:18 如何应对「组织架构杂糅」带来的矛盾 46:50 分享帮助「团队成长」的方法 53:15 过往方法论:依旧奏效的 & 已经失效的 62:05 如何「管理精力」,应对日常奔波 67:45 2024年末,是否为创业好时机? 74:20 基于个人经验,对新创业者提供建议 BGM: 山下宏鸣-Iris 草东没有派对-勇敢的人
- 从千亿到百亿再到0亿,我与DTC的故事
其实DTC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指品牌跨越中间商直接自己接触消费者沟通售卖。而当年一张“DTC新品牌瓜分宝洁”的图,也引发了我在17年开始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真的是一个跨越了8年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1:50 外企时期关于DTC的研究和探索 16:02 去Babycare就像是DTC自我实现的预言 24:08 如何引发用户自传播10W+ 34:48 多次喜提自然热搜背后的故事 39:28 创业公司需要做这些嘛? 46:25 组织要怎么配置?中台运营什么逻辑? 50:10 创业公司0-1的DTC探索 BGM:FKJ-10 years ago
- 上万的心灵课长啥样?人生只有一件事是什么?
金惟纯老师的名字,最近频繁出现在我朋友圈那些功成名就、财务自由的朋友圈里。我也是出于好奇,去参加了他的分享《一件事》 到底是什么样的课程,可以通过短短几天,让大家泪流满面,让大家改变自己的状态,甚至有的人的轨迹和命运都直接改写? 1:22 言归正传:当财富自由的人开始研究怎么活好 7:30 反求诸己:世间只有三件事,而你只要管好自己的事 10:15 认错和突如其来的眼泪 14:30 做和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17:20 爱自己是一门怎么样的功课 21:24 念头和转念 27:00 生命巴士和真正的破防时刻 29:30 信/愿/ 行,老师也讲到了中年危机和借假修真 35:20 老师的6字箴言:甘愿受,喜欢做;不怕,不急,不停 BGM: The Last Waltz - 武満徹 Photograph - Cody Fry
- 臣服实验:如何在无常和失控中忠于自我地活
这期是和大老师深夜在阳台露营的时候录的一期播客,不可避免地收录了不少“自然的声音”,还多抱歉 算命说我九月会运势大转,结果谁知道过去的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世上最难熬的九月。无数的幺蛾子,不仅工作上很难,连猫咪都意外失踪,鬼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 一个前半生一切尽在掌控之中顺风顺水的J人,如何在创业后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失落?假设提前预知了我将会面对的一切,是否还会前往? 从个人的小小波折开始,我们聊到了更大的话题,关于个人与命运。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内心经历着一场无人知晓的战争。我们如何能在命运的裹挟下,忠于自己?如何不悔? 01:03 我最近这鸡飞狗跳的日常。以及假设我预知了这一切,我会不会继续前往? 03:34 木心,岳阳楼记与臣服实验 05:00 陈其钢:人生追求的不是正确,而是不悔 10:30 如何决策,可以让十年后的自己不后悔? 13:50 从电影降临展开讲讲,关于命运与自由意志 16:15 人或许无法逃避自己的命运,但最大的自由或许就是你如何应对 20:25 回报在行动之中,而非行动之后 24:20 臣服实验:“如我所愿”VS“如其所是”,哪种心态的人更能成事? 31:20 可能“去经历”本身才是意义 33:51 忠于自己,首先得认识你自己。但怎么认识呢? 37:26: 人不是“是什么”是“成为什么”,不是在发现自己,而是创造自己 40:30 结尾,如果很多年后我们的小孩挺这期节目,希望留给他什么话 “很多人认识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以符合外界期望,但这样的思考方式会让我们充满焦虑和挫败感,在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中不断转圈。认识自己的真正目的是理解自己,而不是改变自己,这意味着觉察与接纳。在觉察与接纳的过程中,有意义的变化会自然发生。这样的变化会更为持久,因为它源自内部动机,而非外部期望望。所以我总是说:愿你早日成为「自己喜欢」的大人。而不是成为一个很成功的大人。成功的模版太过相似,道路也很拥挤。可你只活一次,愿你成为自己。” 第二天醒来剪辑的时候感觉这期我有点太“掉书袋子了”😓在此把我们引用的各种内容放在shownotes里面摘抄下 * 陈其钢: 人生追求的不是正确,而是不悔。就像木末芙蓉花,纷纷开且落。山中的木芙蓉,才不管有没有人看见它,它依旧大开大落灿烂一活。 *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 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 老喻:孤独大脑 如上图所示,三个球分别处在一个斜坡的不同位置。游戏规则:三个球从各自所在的位置出发,从斜坡上滚下来,最先滚到右侧的获胜。请问:你选择哪一个?直觉上,灰色的球在最下方,离目的地最近,当然应该选它了。 正确答案是:三个球滚下来的时间是一样的。其中似乎有个隐喻:先跑的人未必早到,早起的鸟未必先吃到虫。上图中的那个斜坡,是一条等时曲线。三个球受重力影响从不同位置出发,沿着等时曲线下滑,滑落到曲线底部所耗费的时间是一样的。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惠更斯,最早在1637年发现了这个秘密。 * 《臣服实验》 生活很少以我们期望的方式展开。生命的范畴是宇宙,我们并不能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宇宙已存在了138亿年,这个进程决定了生命的河流并非在你我出生时才开始,也不会在我们死去时就结束。任何时刻在我们面前展现的都是真正非凡的东西——是那些已经相互作用几十亿年的力量达成的结果。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我们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然而我们有不断东西奔走,试图控制和决定将会在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事。也难怪总是有这么多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我们总认为事情应该以我们想要的方式,而不是各种造物之力的自然结果。 * 《男孩、狐狸、鼹鼠和马》 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我们只能看见外面,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我们的内心” * 李小龙《醒思录》 我唯一可确定的回报就在我的行动之中,不在行动之后。回报的质量就在我的反应的最深处,在我的行动所依循的自己最核心的部分。 * 刘擎: 人永远不会“是”什么,而是永远都正在“成为”什么。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自由的,甚至人就是自由本身。还是那个比喻,站到舞台上,你可以扮演任何角色,每一个角色都不是你本人,但正因为如此,你的行动才是自由,因为你没有被任何一个角色所定义。 * 沙丘 The mystery of life isn't a problem to solve. But a reality to experience. A process that cannot be understood by stopping it. We must move with the flow of the process. We must join it.We must float with it. 人生的奥秘并不是去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去经历眼前的现实。如果你停滞不前便永远无法参透它。跟着它的起伏随波逐流。勇敢地踏入其中。随之而动。
- 姐夫来了:让我们聊一下职业倦怠期
终于抓着家属录了一起播客。作为同行,但显然职业经历比我跌宕起伏更多的”老司机“,我们认真聊了一下和工作有关的话题,特别人不少人私信我想谈的职业倦怠期问题。 01:01:我被diss的幸存者偏差,以及大老师的至暗时刻 08:04 当卷也不再有确定性的收益,会不会开始更多可能性? 18:44 什么时候确实得换个工作? 22:50 关于职业目标的规划 27:23 适合职业倦怠期适合做的一个功课:Ikigai 34:10 怎么做喜欢的工作?做个刘慈欣这样的副业王者是不是会越来越常见? 38:55 一个新的视角帮助决策困难: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 43:01 ending让我们再上一下价值吧 Ikigai的介绍 引用的话 * 项飙:我之所以提到同质化的问题,是想在这样一套标准化、正规化的程序之下寻找出路。我认为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至少中国社会如此,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过于狭窄了,整个国家对成功的认定标准很单一。如果你想当一个诗人,住在偏远的地方,你也可以有不错的生活,但这会被认为是一种虚度。你的父母和亲戚会说你怎么这么懒,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去北京挣大钱?你反倒在写诗?在经营大型机构时,我们可能确实需要特定的程序、透明的标准。所以我不是说我们要摆脱所有程序,而是说我们要拥有更多的路径,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们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规定了某种特定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 * 刘擎: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人不是石头。石头的本质是固定的,但人是不断自我生成、自我重构的,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展开的过程。这虽然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很多麻烦,但这也正是人生精彩之所在。 BGM: Bloody Mary Girl - She Her Her Hers
- 【对谈】这辈子,总不能一直当个“扫地机器人”吧?
这期是和酸奶哥的一个对谈 作为资深打工人,现在“自由人”,我们从早年的实习经历一直聊到最近的创业故事。最后终于回到了相约要聊的正题——情感问题。还蛮多彩蛋的,希望你们喜欢~ 2:02 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们的前半生,也太可怕了 3:30 着高跟鞋是非穿不可了吗? 6:37 北大、凤凰、广告公司、宝洁 13:40 实在不想成为一个“扫地机器人” 18:34 需要拖鞋的松弛感,因为创业本身太紧张了 22:59人生如果重来一次,要做什么改变么? 32:14 留在原地,是一种更大的冒险 36:58人生怎么过才不算浪费? 40:06 终极问题:你选择被什么样的工作占据? 45:19 怎么做一个快乐打工人? 彩蛋:关于感情—— 49:28 “爱”的前提是先给,而且不指望有回应 53:01 快问快答100个问题,来判断对方的三观 54:55 Grow apart很正常,但所谓承诺就是努力长在一起
- 中年危机,真的是第二个青春期呢
这期是Iris的单口,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要创业的故事,以及与中年危机有关的话题。 当然这期的缘起是做了个采访,里面关于为什么要创业的大部分描述被认为太过个人化了被删了,就开了个播客不吐不快。也好,终于因此补上了一年多前立下的flag。 我在里面有摘录的不少内容是詹姆斯•霍利斯的《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如果我们还有勇气,中年之路会让我们与生命失联之后重获新生。奇怪的是,除了所有的焦虑,还有一种令人敬畏的自由感。我们甚至可能会意识到,只要与自己有着重要的联系,外面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