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3 如期而至的物候变化 & 重新建立的自然秩序
各位春天愉快!希望春季迁徙的小鸟已经抵达了你的城市。 这期我们来聊聊物候变化吧,我最喜欢的话题之一。它们的背后总是有一种来自自然的,最坚实的安慰。物候的变化总是会如期而至。如期而至... 多么美好的词语啊。 可是,去年秋季我搬家了,第一次生活在南方。冬季依然温暖湿润的南方,令我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位感。我习惯用身边的自然组成部分判断自己所处的季节,但这个方法在南方忽然就失效了。本该出现的没有出现,例如海鸟和鸭子;而不该出现的却一直都在,例如林莺。 刚过去的二月,我总是觉得自己生活在一种不安之中。这种不安感来自于不熟悉,因为我曾经在自然观察中建立起的秩序被打乱了,我不知所措。可能我需要更多的自然观察,去重新建立它... - 我还依然在尝试寻找制作播客的感觉,尤其是自然观察与鸟类之中,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的平衡。上一期似乎过于干燥了,但这一期大概会好很多~ 请各位放心收听。 - 03:20 - 我其实想成为一名真菌学家,我想要学习这种古老又庞大的生命形态。 03:36 - 我们个人判断春天正式开始的标志。 04:06 - 红翅黑鹂/ Red-winged Blackbird/ Agelaius phoeniceus 在春季鸣唱。 04:57 - 暗眼灯草鹀/ Dark-eyed Junco/ Junco hyemalis 不同性别之间的迁徙策略差异。 05:40 - 观鸟可以有无限的维度与尺度。 06:25 - 在家里感受物候的变化。 07:45 - 小鸟群落是我判断季节的标准之一。 08:06 - 在陌生的南方城市,我曾经的自然经验失效了。 08:16 - 黄腰林莺/ Yellow-rumped Warbler/ Setophaga coronata 已经陪伴了我一整个冬季。 09:30 - 新的自然秩序开始慢慢在我的感知中建立了。 09:49 - 不安感源于对于自然的不熟悉,但行动及答案。 11:08 - 与自然的个人连接给予了只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尺度。 11:25 - 烟囱雨燕/ Chimney Swift/ Chaetura pelagica 与 北森莺/ Northern Parula/ Setophaga americana,我看见了它们!那种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11:45 - 巴氏猛雀鹀/ Bachman's Sparrow/ Peucaea aestivalis 与它的栖息地。 14:20 - 灰蓝蚋莺/ Blue-grey Gnatcatcher/ Polioptila caerulea 与 黄喉莺雀/ Yellow-throated Vireo/ Vireo flavifrons,我也看见了它们!鸟荒快要过去了!有盼头了! 14:35 - 我被森林包裹着。并且也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了。新的秩序在内心慢慢建立了。 15:09 - 东方鸻/ Oriental Plover/ Anarhynchus veredus 有迹可循但转瞬即逝。 15:36 - 蓝翅黄森莺/ Prothonotary Warbler/ Protonotaria citrea 与 美洲雕鸮/ Great Horned Owl/ Bubo virginianus,我也总是错过。 16:08 - 请大家也多多分享观鸟故事~ 16:45 - 我觉得迁徙中的小鸟好像都知道它们正在努力完成着自己的重大使命。但我没法为它们做些什么,只能双手合十,在心中默默祝福它们每一只,旅途顺利,余生平安。 17:35 - 鸟类的新陈代谢很高,体温也很高,心跳很快。然而我的心脏,无论是物理还是精神上,都不足以支撑我拥有和小鸟一样热烈的生命形态。 17:55 - 用两种古老的,我们都与生俱来的方式,直接观测鸟类迁徙。当我能真正看见一只迁徙中的鸟,我总是被感动得落泪。 - 祝大家春天愉快:)
- 02 关于“物种”的思考 & 鸟类杂交
各位好!欢迎收听第二期的《垂直迁徙》。我是湖鸦。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些有关于“物种”的概念吧,我也想分享些我最近学习鸟类杂交的阶段性经验与收获的新知。希望您在收听这期播客的三十分钟里,我们的思绪能够一起迁徙到鸟类的世界。 封面照片来自Oliver Komar - 2:53 生物物种概念/ 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 与其应用中的挑战。 3:29 红尾鸫/ Turdus naumanni 与斑鸫/ Turdus eunomus 的杂交。 二者的杂交个体 by Atsushi Shimazaki 4:35 系统发育物种概念/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 5:15 金冠带鹀/ Zonotrichia atricapilla 与白冠带鹀/ Zonotrichia leucophrys 之间的遗传差异非常小,却依然被公认是两个物种。我记得之前读到过某篇论文中对比了北美鸟类之间的线粒体差异,有张清晰的图标显示这两个鹀的差异最小。但我实在是找不到那篇文章了,只依稀记得那篇探讨了integrative taxonomy。 金冠带鹀/ Zonotrichia atricapilla by David M. Bell 白冠带鹀/ Zonotrichia leucophrys by Daniel Irons 6:01 综合分类学/ Integrative Taxonomy 推荐阅读:The integrative future of taxonomy。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使用该方法划分物种的例子,例如这篇关于白须黑胸歌鸲与黑胸歌鸲的讨论。 - 11:25 一些关于基因“污染”的讨论 14:36 极危物种黑长脚鹬/ Kakī/ 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 与广布物种澳洲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leucocephalus 之间的杂交案例。 二者的杂交个体 by Dave Murray 16:06 二次接触/ Secondary Contact 16:44 尖尾沙鹀/ Ammospiza caudacuta 与纳氏沙鹀/ Ammospiza nelsoni之间的双向适应性基因渗入 二者的杂交个体 by Tom Johnson 16:50 盐碱沼泽对于繁殖的鸟类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生境 by GBNERR 18:38 10% - 20%的鸟类物种都有杂交记录 19:01 鸟类的多物种杂交。一些杂交大户为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 39种,雉鸡/ Phasianus colchicus 14种,银鸥/ Larus argentatus 11种。 19:14 但个体层面的鸟类杂交依然是偶然现象,大约占0.064%。 20:00 系统发育树是极为简化与概念性的,而越来越多的观点都认同系统发育网更能表示出真实的基因流动。 20:22 杂交群/ Hybrid Swarm by Robb Brumfield 21:15 智人曾与尼安德特人有基因交流,知名的ABBA-BABA测试就是由此诞生的。 21:27 欧亚人的基因组中约有1% - 4%来自尼安德特人。据说东亚人会更多,但网上据传的8% - 24%的说法似乎来源不可靠,应该是东亚人要相对于欧洲人多8% - 24%的尼安德特人血统。但我并非这个专业的,就不在这儿多说了。网络上有很多相关文献。 22:15 意大利麻雀/ Passer italiae 的杂交起源 by Elgvin et al. (2017) 23:18 判断物种杂交起源的三个标准。这里逻辑上说得有一点不准确,最难达到的那条标准应该是:有证据支持生殖隔离是杂交的后果。 23:59 红胸黑雁/ Branta ruficollis 的杂交起源 ,但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红胸黑雁 by Christoph Moning 24:20 小绒鸭/ Polysticta stelleri 的杂交起源 小绒鸭 by Chris Venetz 25:22 Transgressive Segregation,指杂交种表现出相对于亲本系而言极端或新颖的表型。 25:52 F1杂交个体与第三物种再次杂交的案例。 by Lowell Burket
- 01 靠气压追踪小鸟 & 海雀的繁殖策略
封面图片来自Simon Davies, eBird checklist S181655087 - 1:20 今天的第一篇文章 Barometric geolocators can reveal unprecedented details about the migratory ecology of small birds 2:33 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Eurasian Tree Sparrow 2:43 棕头鸦雀/ ParrotbillSuthora webbiana/ Vinous-throated 2:59 Light Level Geolocator 3:12 北极燕鸥/ Sterna paradisaea/ Arctic Tern 使用Light Level Geolocator追踪北极燕鸥 3:13 北京雨燕/ Apus apus/ Common Swift 使用Light Level Geolocator追踪北京雨燕 3:45 使用Time-Depth Recorder记录海鸦觅食深度(这里我记错了,不是海雀是海鸦) 4:32 ERA5 自1940年以来的全球每小时气候数据 4:50 Hidden Markov Model(隐马科夫模型)(我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 5:55 大苇莺/ 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Great Reed Warbler 6:00 用气压传感器追踪大苇莺的迁徙行为 7:03 高山雨燕/ Tachymarptis melba/ Alpine Swift 高山雨燕连续飞行两百天不曾停歇 (在这里我记差了,也有另一项研究发现是“北京雨燕”连续飞行了十个月) 北京雨燕持续飞行十个月,居住在空中 7:33 Motus 7:59 将Motus装配在蝴蝶身上,追踪它们的迁徙轨迹 9:52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EAAFP) 10:41 今天的第二篇文章 It is good to be average: Ecological correlates of breeding phenology in an Arctic seabird, Alle alle (Dovekie) 10:51 黑头海雀/ Alle alle/ Dovekie 11:52 我很喜欢的鸟类学论文播客 – Fledgling Theories 14:15 Colonial Nesting 15:00 中华凤头燕鸥/ Thalasseus bernsteini/ Chinese Crested Tern 中华凤头燕鸥的人工招引保育项目 16:21 北极鸥/ Larus hyperboreus/ Glaucous Gull 19:48 Grant夫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长达三四十年之久的鸟类演化研究,不止这一篇哦,请各位自行查阅,都是经典。 - 一些黑头海雀的可爱照片!!! By Simon Davies, eBird checklist S190355468 By Rego Ostonen, eBird checklist S177623797 By an Anonymous ebirder, eBird checklist S160351334 By an Anonymous ebirder, eBird checklist S160351334 - 谢谢各位的收听!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