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关于信息如何影响我们,信息摄入,个人信息系统,工具与信息源推荐。本期与两位新朋友一起录制于Clubhouse:
- Snapchat product designer & UX Offer 创始人于航
- FutureForm 创始人刘梦溪
Brad:
- 高质量 > 高相关 > 高时效
- Lindy Effect,时间是最好的筛选器
- 对 buzz word 保持警惕,克服 FOMO
- 先建立核心素养,多阅读经典
- 主动获取>被动接受,围绕问题展开,同时阅读不同的观点,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 注意区分 facts(事实、数据) 和 opinion(观点、情绪)
工具或信息源推荐:
- fika.io (我做的Chrome阅读插件)
- readwise.io (全能摘录聚合工具)
- roamresearch.com (网络思维的笔记工具)
Indigo:
- 2005年是博主推荐→现在是系统推荐
- 思想由信息源决定,谨慎挑选工具和信息源
- 尽可能收藏,每几天整理
- 把信息获取分三种状态
- 1/随机漫步
- 2/聚焦模式
- 3/精准定向模式
工具或信息源推荐:
- Apple Note
- 系统收藏夹
Spell:
- 社交产品都希望创造 infinite loop
- 更在意信息的深度,帮助验证和消化信息
- 信息不只是知识,非理性,非功利性信息
- 与其说是信息焦虑,不如说要信息共情
- 要有自己的一套对信息的评估体系
- 开始大量消费碎片信息,转向与人的沟通获取信息
谈美国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
- 从周围接触的人来看,美国年轻人(信息)焦虑感相对要低很多
- 对做什么事,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 对感兴趣的东西,会做更深入的挖掘,模式化比较少
- 从小培养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抬杠」的方式不太一样
- 关于信息的视频化趋势
- 在美国文字性渠道依然很常见,比如Reddit依然很火,有很深度的分享和讨论
- 公司的美国年轻人(即使没上大学的)书籍的阅读量非常惊人
- 同时YouTube对于年轻人学东西也很重要
工具或信息源推荐:
Andy:
- Clubhouse像是Twitter for Audio
- 需要塑造自己的信息系统
- 中英文信息源交叉获取
- 克服信息焦虑,Twitter不用Follow 模式,而用List 手选模式
- 周末一天集中消化深度信息,做笔记
- 晨起1小时播客:内容导向和中文闲谈。睡前读书
- 一个人不能只满足于消费信息和物品
- 平衡消费和创造,拥有创造者的主动心态
工具或信息源推荐:
- Hacker news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Twitter List
- Benedict Evans
- RYAN SINGER
- substack.com
Rokey:
- 信息行动比
- 微信互联网里是被动消费,来北美后更主动消费
- 克服懒惰性,养成与系统规则的对抗的习惯
- 食物改变身体,信息改变行为,新鲜是食物的标准,但不一定是信息的标准
- 顺着好文章线索找作者,找链接,找推荐
- 看短事实,深观点
工具或信息源推荐:
- Winno
- Readhub
听众朋友参与讨论摘录
范阳
- 知行合一 / "To know and not to do is really not to know." - Stephen R. Covey
- 推荐书籍:《让我的员工冲浪去》(《Let My People Go Surfing》by Yvon Chouinard)
Jizhou He
- 通过社交圈子和行业专家
- 提升自己的底层思维能力
Pearl
- 如何有目的地,建立学科体系
- 向头部(权威和已被验证过的)学习
- 需要一段时间的累积,收敛建构成一个底层框架
- 获取->重新架构->输出->再获取,形成一个闭环
阿德
- 创业者 对于信息的甄别十分重要 不然就是血的教训
- 信息分两类:观点类(注意辨别)、实用的知识(通过自己实践去筛选)
Muchao
- 内容分很多种类,找乐子去Tiktok,专业的解释去Reddit,国内的知乎有点像这样的深度论坛
- Twitter 上的 “thread” 是一个很有意思、非常有效率的形式,它打破了140字节的限制,用一个个串联的Tweet,条理清晰地阐述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