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某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性青年女性化”的提案一出,便引发了大众对两性气质的讨论。
两性气质是典型的性别规训产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性别规训的详细过程。在福柯笔下,社会规训是一种弥漫于整个社会的,像毛细血管似的「微观权力」,性别规训便是如此,它的触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学习、觉醒和反思是战胜规训的必经之路,希望每个人最终都能穿过性别规训的丛林。
【核心要点】
1、社会文化通过哪些方面完成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建构?
2、为什么二元对立的性别规训在当今时代已经失去价值?
3、如果想改变这种性别规训,个体该怎么做?
【精彩节点】
02:42 性别规训的两种形式:日常生活规范与仪式规范
05:44 谈谈“防止男性青年女性化”背后的性别气质规训
08:10 所谓的两性气质最早是怎么来的?
16:31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普遍觉醒得更早?
20:36 消费主义也在影响两性气质的规训
26:22 文化对于性别角色的规范没有价值
37:41 如何跳出性别规训对于个体的捆绑?
【相关概念】
l 性别气质:性别气质是指两性被社会所认可的性别特征,或是在人们的脑海中被界定为不同性别的表象、行为和性格。性别气质与性别角色共同构成了性别刻板印象。(引自《透过性别看世界》)
l 双系抚养:社会学家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对后代的抚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性的抚养,比如让孩子吃饱穿暖,陪伴孩子成长等等;另一方面是社会性的抚养,比如教孩子社会规范,小到怎么跟人打招呼,大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何在社会上谋求发展等等。
【延伸阅读】
l 福柯《规则与惩罚》
l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l 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l 费孝通《生育制度》
l 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
l Emily Martin: The Egg and the Sperm: How science Has Constructed a Romance Based on Stereotypical Male Female Roles
注:片头诗歌引自南希·史密斯《只要有一个女人》
出品 | 光之来处
首发 | 小宇宙
策划 | 高艺哲
主编 | 陈伟娟
录制 | 项家棋
摄影 | 何脑斯
设计 | 大牙
宣发 | 王敏澄
资料整理 | 吴晶晶、陈祎皓、晓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