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朱刚:苏轼“乌台诗案”的审与判一席

【一席】朱刚:苏轼“乌台诗案”的审与判

34分钟 ·
播放数6129
·
评论数8
朱刚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尽管刚刚遭受过“乌台诗案”,尽管朋友们多善意地提示苏轼不要再随便作诗,尽管他本人也时而表示要慎言避祸,但“诗可以怨”是诗歌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诗人的苏轼从没有放弃他正当的表达权力。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与杭州的相遇意义非凡。千姿百态的西湖、惊心动魄的钱塘观潮和江南城乡的风光,都是造物对诗人的馈赠,而苏轼也无负于这些馈赠。

无论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还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都是流传了将近千年的名句。这个历史上钱粮盐布的都会,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苏轼,开始成为艺术和美的栖息地。

苏轼在杭州的作品,被当时的出版商雕印成了诗集——这部诗集后来成了「乌台诗案」的主要罪证。因为写诗讥讽朝政、反对「新法」,当朝第一诗人苏轼被捕入狱。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以出版物为罪证的文字狱。

史料记载,苏轼被审讯的时候,很多人为他求情——包括「新法」的制定者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还有苏轼往后人生里最大的政敌章惇。朱刚在《苏轼十讲》里写道:「历史上凡是被否定的事往往如此,史料记载了许多人曾为阻止其恶化付出努力,但就是不说元凶是谁。」

这次,朱刚想讲讲苏轼入狱的130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在「乌台诗案」中北宋的司法系统如何运行,和那些被卷入诗案中的具体的人。
展开Show Notes
封建君主专制之下高度发达的司法体制和绝圣弃智的大诗人,纵使身处稀薄窒息的政治特权之网,前者或依法赦免政敌、或辞官拒绝判决捍卫法律的尊严,后者在屡次贬谪之中以不懈表达捍卫议政自由,无论机构还是个体,都在刚性的网中诠释了文明与智慧的最佳姿态。
finnowhere:我感觉宋朝还是君臣共治,绝对的君主专治,是明清
自题金山画像
宋 ·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Ethan-bababa
Ethan-bababa
2023.9.19
07:53 判决 审讯和录口供的人员机构都不一样,古代的形式正义比之前还好
哐22
哐22
2022.3.09
更新一下最新几期呗
催更
33:21 黄州惠州儋州
花猫猫
花猫猫
2022.1.26
(⊙o⊙)哇 看到推送好惊喜 之前听另一档节目提到了这个演讲,一直没找到,直到刚刚推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