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项飙老师社交媒体上的出圈,人类学也从学术殿堂走入了人们日常的谈论话题中。但是社会大众对于人类学似乎有一种闲云野鹤的浪漫化想象,认为人类学工作是一种不停游历于各地的“田园”生活。到底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在研究哪些事物?我们为什么需要专业的“人类学者”?为了解决这些大众对人类学常见的困惑,我们想通过这期博客,和大家一起聊聊人类学、“田野”和人类学伦理问题,为人类学祛一些魅,解开其神秘的面纱。
本期关注的问题:
“人类学”出圈的背后原因几何?
什么是“田野”?
人类学家的具体工作是怎么样的?
中美人类学田野形式以及研究方向的异同
人人都可以做田野调查吗?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身份转换
本期唯理对谈录制于北京时间2月26日下午,我们邀请到了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原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Allen,一起聊一聊什么是人类学,真实的“人类学家”的生活。
本期您将听到:
00:58
开场引题: 闲云野鹤浪漫化想象——人类学去魅
02:00
嘉宾介绍
03:21
人类学“出圈”背后原因几何?
07:30
近年来,人类学学生对本专业看法是如何变化的?
09:30
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民俗志的区别
15:30
人类学家在田野里真实的一天
23:30
在实践中,如何开启一次田野调查?如何与调查对象更好地交流?
32:40
为什么选择做人类学田野调查?如何选择研究主题和田野的?
42:00
田野要遵循一些什么原则?田野调查的伦理有哪些?
50:00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是什么?谁是知识生产者?
53:00
美国与中国人类学田野形式以及研究方向的异同
66:10
人人都可以做田野调查吗?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人类学家?
74:00
人类学的微观调查和宏观视野
90:00
少数民族的“民俗志”与“人类学家”
105:00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身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