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故事泛滥的年代,也是一个“真实”值得怀疑的年代。在今天,源源不断的小说和非虚构著作出版。在今天,对于虚构的理解又是被误解和远远不够的。所以,借助小说家黎幺和路魆的作品出版之际,我邀请他们做客《席地而坐》,以《暗子》和《山魈考残编》为由头,进入“我们如何理解虚构”、“虚构在今天为何仍有必要”的讨论。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致力于给世界生产多一些毒素。
【本期嘉宾】
黎幺: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出版短篇小说集《纸上行舟》,另有译作《东西谣曲:吉卜林诗选》。
路魆: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暗子》、小说集《角色X》。
本期问题清单:
1、两位写作者分别谈谈创作各自作品的缘由;
2、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里,关于“山魈”有没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3、黎幺在一次对谈中谈到:“这个小说(《山魈考残编》)所提及的,所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跟语言相关的,包括那些二元结构,也包括我们所说的,以想象力去突破这些二元结构的可能性,还有因为语言的模糊性,导致人和人之间无法相互理解的问题等等。”但是,会否语言创造注定是一个无法模糊、无法被理解的过程?
4、(提问路魆)提到岭南写作,许多读者会联想到方言创作,比如粤语写作、客家话写作,但似乎并不存在一个纯正的方言,我们真实所处的环境是语言驳杂的,路魆的小说中也有方言运用,但并非纯方言小说,在对语言的使用中,你会有怎样的考量?
5、对谈卡夫卡的小说;
6、今天是一个虚构示弱、非虚构流行的年代,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虚构?从创作者自身的角度出身,对于“虚构”的渴望是来自于什么?
7、文学边缘化是今天流行的一种说辞,两位认为今天的文学是走向边缘化,还是回归到了历史的常态?如今有什么议题会激发起你强烈的思考?
8、理想中的文学刊物的形式和内容是怎样的?
9、写作者与公共议题之间的关系。
00:19 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还是把语言作为要理解的东西,而不是他们要去体验和经验的东西;
00:40 虚构对于我来说接近于一个冥想的过程;
04:40《山魈考残编》是怎样诞生的;
06:30 路魆谈《暗子》的创作历程;
15:25 解读博尔赫斯《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
39:30 小说不必总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
54:23 如今支持实验性文学的平台还有哪些;
1:00:40 文学界内部的圈子文化、区隔体系容易腐化一个写作者;
1:11:27 嘉宾对谈卡夫卡的小说;
1:25:50 黎幺谈吉卜林,他对于文学的现代意识来说非常重要;
1:38:45 写作者运用语言,但要避免文本沦为某种方言的猎奇景观;
1:45:04 一位文学写作者如何看待写作与公共议题的关系;
1:56:44 在今天,为什么我们更加需要虚构。
【本期特别提及书目】
《山魈考残编》
《暗子》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
《城堡》
《饥饿艺术家》
《东西谣曲:吉卜林诗选》
《布瓦尔和佩库歇》
《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
《哈扎尔辞典》
《聊斋志异》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野生朵
本期配乐:
片头曲:Yellow Submarine,The Beatles
片尾曲:Valuska,Mihály Víg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但在声音表达这个场域中,带有方言口音(如果改不掉)是否就意味着天然失语,应该自觉退出?观点输出是否要建立在【标普中心化】的前提下?
我第一次听这档播客时,也很惊讶——和你的感觉应当类似——这口音简直是对七点新闻式“大传播”范本最直接的冲击,一开始不习惯,但多期听下来,我认定它是言之有物的。至于是否“刺耳”,音色如何等,是属于个人的细微感受了。谈话的语速节奏,是有调整的,比一开始的几期进步多了。
为什么我这么容易接受这种“不同”?可能和我几十年来的个人经历有关。我在北方出生,在某个大量使用普通话的地方长到一定年纪;又到了南方(非发达地区),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小伙伴们“你为什么普通话这么标准”的好奇目光;长大后又到了北方,和人接触会收到“你从南方来,普通话还不错”的评价。
大约是个人经历,让我对“语言中心化”这个事有特殊感受。
我并不是期望方言“正位”,也不用猜想我是个人水平不行而护短。首先我觉得这不算短处,其次我个人普通话水准还可以:多年前因工作需要考了一次普通话,发一级乙等证书时,当时的老师建议我再去上一级测试机构,因为实际水平已到一级甲等。我觉得已达工作要求就懒得去了。我日常处于一个标准普通话环境,但我要说,这其中太多人的表达,不如这名普通话带口音的主播。
而且,听了这档播客多期以后,才会发现,这位主播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并不是主播,大概就是普通话缘故,他虽然产出大量内容,却只想以常驻嘉宾身份出现。成为一个表达主体,他应该是鼓足勇气做的,我希望他能持续表达输出。
现在的人都挺有主见的,牛不喝水强按头,尚且不会喝,何况人呢?按头没有用。
我只是以为,如果内心预设一个【应该普通话标准了再来发言】这种前提,就太可惜了,也许会让人错过很多东西。
还是那句话,参次百态乃幸福本源,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表达各自看法,相互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