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你吃过“乡下养的土鸡”吗,它也许是外婆专门为你养的,或者长途跋涉“进山里”帮你买到的;或者你曾经在菜市场见到过本地的农夫“自己种的菜”?是否想过这样的“特殊食物”背后,是在规模化农业之外的另一种生态?
农村家庭都喜欢会在房前屋后,或自留地上留一点地方种菜,我们或许可以管它叫“家庭菜园”。这类田地一般都不会打药,和商业化种植完全不同。这种差异背后体现怎样的观念与独特价值?
家庭菜园的变迁也是窥见乡村社会变迁的窗口。理解了它,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公路边、荒地上、犄角旮旯一切可能的地方种菜。
这期节目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去农民的“小菜园”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我们的食物”。
嘉宾介绍:
方平:广西民族大学讲师。
因曾在京学习食物体系转型问题,而适应了面食生活,当然,这不影响时刻能做出正宗老友粉的手艺。食通社也曾发表过他考察以色列的农业的文章《在死海里寻活水(上、下)》。
沈叶:活力农耕
曾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工作,后搬迁南方用活力农耕的方式改良农场土壤,并参与老品种种质的保育,带着对儿时家乡自留地的眷念,开始改造自家小院为菜地。
食通社 王昊
食通社编辑,康普茶爱好者。因为吃饭口味,在南方人面前自称北方人,在北方人面前自称南方人,其实是北京人。
时间轴
01:40 农村的“家庭菜园”到底是什么,就是不打药、留给自家吃的“自留地”吗?
02:43 什么是“一家两制”?农户为什么有两套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生产体系
05:41 “小菜园”的鲜蔬土鸡,维系着家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06:31 外国人的“家庭花园”到我们这里变“菜园”,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公路边、荒地上、犄角旮旯一切可能的地方种菜?
08:26 集约化的大型机械大农场生产效率这么高,“效率低下”的小农还需要存在吗?看学人和生态农业的从业者怎么说
11:52 今天保留的“小菜园”,或许是“未来农业多元化转型”的希望
14:20 “小菜园”的经营人:怀念务农生活的老人和新一代城市返乡人:乐于田野,回归自然
18:25 昆山兴起的“美丽菜园”工程,集体开辟小菜园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还需要改变?
24:32 不一定“有机”的土鸡土鸭“土食材”,依然有其抹不掉的价值
29:19 规模化养殖曾经历过的系统性风险:2019年猪瘟下的大农场vs不受影响的小农场
30:45 小菜园的新价值:疫情时期,为城市提供保障的“小菜园”
方平@2020年广西横州在鱼塘边的家庭菜园
方平@2021年广西马山在住宅旁的家庭菜园
沈叶@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线下门店“集室”的小菜园
沈叶@老家的小菜园
参考资料
方平《食品安全中的多元理性与一家两制》
《国际经济评论》周立、罗建章、方平: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 疫情危机、全球本土化与有组织地负起责任
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节目策划 :王昊
制作:晓晶
封面:万琳
#关于「食日谈」
听众群:添加「食通社」小助手(微信号:foodthinkcn),加入听众讨论群: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