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坛冲向流量时代,当我们在匿名性的保护下自由发言时,可曾想过如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贴标签、人肉、私信……似乎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无缘由的纷争与网络暴力。我们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在网络上行走。
究竟谁是施暴者,他们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被网暴的人,又该如何停止创伤?公共说理的场域,是否真的消失了?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听听记者们在操作这样一期选题时的幕后故事,聊聊他们所观察到的互联网世界。
※本期节目采用了线上方式进行录制,音质会有些许影响,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本期嘉宾】
嘉宾 | 安妮,《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时间轴】
03:33 “百万红砖房事件”的近距离观察
07:42 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网暴
10:07 成也匿名,败也匿名
14:10 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
16:17 如何顺着网线,采访一位“施暴者”
20:21 在网上输出暴力的未成年人
26:27 网络,语言暴力的放大镜
30:48 被网暴以后,都发生了什么?
34:11 消失的共情力
37:03 标签可以定位自我,也在滋生对立
43:25 意识到“被网暴”,是停止创伤的开始
46:20 无理由的举报,是借助“威权”来打压弱者
48:32 消失的BBS时代,需要被怀念么?
【相关阅读】
挖啥呢 Vol.2 | 没听这期,就别说你了解盗墓小说!
文章 | 刘学州的想象与死亡,202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