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和我们人生的漫长补课是个人物

小镇做题家,和我们人生的漫长补课

83分钟 ·
播放数78029
·
评论数474

最近,我们推出了一篇报道,《一个高考状元,和一所县中的自救》。故事发生在江西省铜鼓中学,这是一所山区中学,此前籍籍无名,但在今年高考中,学生徐皛玥成为了江西省文科状元,改写了铜鼓中学19年没出清北生的历史。

我们的报道,关注的重点不是徐皛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而是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身边有什么样的学生群体,她所在的县城中学,经历了什么样的困境和自救。

报道推出以后,我们收到了特别热烈的讨论。很多从小镇、县城走出来的学生,都经历了非常艰辛、刻苦的学习时光,对文章里讲述的情境有很深的共鸣。我们也提到,很多学生在成功考入大学之后,从知识、眼界和视野,都经历了漫长的补课。

作者林松果在写完这篇报道之后说,她最深刻的感受是,“每个人都是苦的、不易的、没有选择的。这种苦不归属某一个个体,背后是资源的不平衡,以及结构性的不均。我们记录这些人,这些故事,这些挣扎,并期待制度的改善,土壤的松动,目光的停留。期待有一天,在小镇做题家的阴影之外,人获得自由舒展的可能,能成为人本身”。

本期播客,《人物》编辑姚璐易方兴和作者林松果一起讨论这篇报道的幕后故事。身为“小镇做题家”,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得与失?以及,我们关心教育话题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轴】

03:16 《一个高考状元,和一所县中的自救》幕后,现场和我们的预设完全不一样

12:26 县中老师的困境,学生的困境,小镇做题家好苦,小镇也好苦

18:42 报道推出后,徐皛玥的妈妈给林松果打了一个电话

21:43 亲历黄冈中学,当地学生最向往的“彼岸”

32:54考入大学后,我们各自人生的漫长补课

49:05 教育的流动,背后是资源的不平衡

54:46 出生在小镇的人,条件也不一样,也有优劣之分

57:55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都有新的题要做

63:07 一个17岁的高中生成为上海一个小区的“团长”,拥有优越条件的学生,怎么看待自己所拥有的特权

71:25 有题可做也许是幸福的,一个17岁的中专毕业生,和她在工厂的遭遇

77:13 《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教育既关乎公共政策,也关乎每一个人具体的命运

【提及文章】

《一个高考状元,和一所县中的自救》

《上海“团长”,今年17岁》

《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

展开Show Notes
好喜欢这期播客。
我是一个在尝试跳脱这个小镇做题家叙事的做题家,从家庭条件一般的县中,一路爬到海外博士。这一路上,一直在补课,读书,学习,在奔跑,在打开自己,想着去摆脱某些印记的拖拌,却又被更大的世界灼伤。一路上的心情好像是下面这首诗。
Had I not see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My wilderness has made
Celia1014
Celia1014
2022.7.26
每次看到小镇的人考到很好的,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名校的时候,总是有一些来自切身体会的隐隐的担忧——别开心得太早,他人生的新课题正在慢慢打开,这是他从未做过的面对过的人生难题,他漫长的人生补课其实才刚刚开始。
1900echo
1900echo
2022.7.30
小镇做题家苦,不优秀的小镇做题家更苦
柿饼梗:小镇错题集的生活真的苦的可以榨汁😢
snnn
snnn
2022.11.15
我已人到中年,经历过县级重点中学、211、北漂,然后漂的更远了。在北京那些年因为工作原因我结识了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他们就是偶像一般的存在。我老板在他简历里写着他是清华新生入学考试全校第一名,同时他又无法在我们面前掩饰他为情所困烂醉如泥的一面。其实我觉得这样最好,活在自己的真性情里。高考就是个情人,爱过,然后忘却最好。万万不要被它驯化
玛丽莲猛撸:我也是小镇出身,本硕211,现在工作环境里很多清北的。确实很多人很优秀,清北受重视,自己有自信,有校友资源,而且金字招牌,去哪里都有人要,可以说基本是自带滤镜。但同时,我也觉得,大家都是普通人,真的,也都一条命,每天吃饭拉屎睡觉,工作能力,呃,我觉得还是要看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我也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木雍
木雍
2022.8.15
作为一个刚高考完的小镇错题家,我发现我们的缺陷除了经济水平之外,更主要表现在所谓眼界与方法上,眼界方面,我们天然的将自己的账号退出了世界的前端,我们的人生目的只是乡镇与县城几张办公桌而已,我们的眼中也会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只有柴米油盐与抖音快手爆款。在学习方面,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法的欠缺外(我们使用的与几百年前的秀才学习方法可能一样死板),更多的体现在上升手段上,这个世界廉价的上升手段,我们也得不到,且不论一些证书,实践机会,我们就连高考志愿的填报流程都不清楚。
珊珊来迟_qnr0:对的,回想我的高考,我什么都想不起来,因为当时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估分,不知道专业,不知道学校。就好像我的一生,都在无人指导中摸索中前进。别人十几岁知道的事情,我到三十岁才知道,可是已经晚了。
HD655648s
HD655648s
2022.7.25
不敢听。看到标题都会想起那些讨厌的事情。
重在领会精神:不堪回首
martha_a
martha_a
2022.11.16
我从乡村小学到镇中,再到211大学,再考到985念硕士研究生,看起来好像一帆风顺。
在镇中念书的时候,我忘记是上课开小差做什么事情了,待着茶色眼镜的政治课老师说:“乡下来的留守儿童就是不知道规矩”,可能是过于敏感,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可能在亲戚们的口中,我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好学生样本,就像一棵缺少浇灌但还是长得很好的树。
而我缺少的东西太多,内心枯竭,生活像在缓慢下坠,这样的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好一点。
添添_Iris:可以慢慢的自己治愈自己,也不要将太大的希望寄予伴侣
小福妮桃子:不是你敏感,就是这个老师没素质
5条回复
一个福建同学,考入top2,第一年天天在宿舍打游戏,不上课不写作业甚至不去参加考试,然后被劝退了…回家复习一年,又重新考回top2,只是换了专业…承压能力、应试能力都非常让人佩服
你皮皮阿姨:可能是心理上习惯高三备考那种状态了,没有压力反而失去了感知真实感受的能力。有时候会觉得这也是一种成瘾—用某种东西占据自己的感官得以回避真实的感受
小镇做题家的话题能展开到这么丰富的程度,这期聊的真好。标题也特别好,“我们人生的漫长补课”
啊,原来兜兜转转半天,我也是“小镇做题家”。其实就是去更好的学校念了书,小学和初中在县城,高中去市里,大学现在在某个省会,感觉很平常。初中住校,条件也很苦,高中当然仍旧是住校。但已经比初中好很多,所以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苦。可能因为我是一个较为能自得的人。也可能是因为我不够“拔尖”,甚至不配成为小镇做题家,叫小镇刷题家比较合适。还可能因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那样。比如,有个人告诉我,我现在的生活很苦,我可能也不会认同,因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大家也都如此。
鳄鱼听了都要做噩梦:我的经历和你有点像
沟沟:13:01 一样一样
44:37 我也觉得不必“心酸”地去面对“补课”。完全不用着急。以及,有的知识不知道也不太有关系。比起这个头衔和之后的自我补偿,不公平恒有的前提下,人更需要学习处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33:19 我当时觉得还是有很大落差的,我大学是在外地读的,非常印象深刻就是报道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同班的女生,很漂亮,打扮的很好看,而我就像一个“土包子”,后面新生表演,很多人报名,有的弹吉他,有的跳街舞,我是真的什么也不会,那个时候还和我妈聊到了这个事情,我说我的高中生活真的是枯燥,只有习题,什么才艺也不会,甚至连淘宝购物都不会,当时跟我妈说了一句话“我好像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所以那个时候,可能是内心的自卑感在作祟,又或是想弥补高中这种遗憾,新生表演结束后,我就买了一个尤克里里,打算也学习一个小才艺
pistachio:本科时羡慕同学会弹吉他,当时和我爸说了一嘴,没想到他非常支持我学,我先是跟着社团学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跟着老师正经练了一年多。现在回家也会把吉他拿出来擦擦,弹一会。
玟-SW
玟-SW
2022.8.30
家庭是肥沃的土壤,好棒👍🏻
daisy_s
daisy_s
2022.11.16
能当小镇做题家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佼佼者了,她们都是当年我羡慕的对象,其实不说以后的人生到底好不好,但是能拥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育太缺失的是告诉不同的孩子到底该怎么面对高考后的人生了,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考不到一本就人生无望了。
Caro99:加一,啥时候讲讲小镇错题家😂
糖糖丸:缺失怎么面对高考后的人生 太对了
😿我高中是荆州中学,和黄冈中学一起都是湖北八大名校之一,只不过荆州中学是倒数的。从小对黄冈中学的印象都是黄冈密卷。但是等我读到高中的时候竞赛保送政策就改变了,从此黄冈也没什么名气了。取而代之的是苦读模式的襄阳四中五中,那几年的文理科状元全部在那个学校。然后应该就是素质教育的华师一附中,听说大部分都是自习时间然后很多同学都出国或者保送。
小茗同学o_O:我也是荆州中学的诶,我读书那段时间感觉荆中相比其他七所高中管理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自由度很高了,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偶尔还会给我们放电影。
大肉圆:八校联考是吧,孝感高中的路过哈哈哈~
11条回复
01:02:56 一劳永逸的人生不存在,永远都有新的题要做,不只是小镇做题家
冒雨過街
冒雨過街
2022.11.18
听最后二十分钟在食堂泪流满面 将两段天壤之别的十七岁的命运铺陈开来并轨叙述最现实也最残忍 恍惚让人回想起谷爱凌被热议的那段日子 世界被割裂了 一边是谷爱凌 一边是铁链女 我好像还是和那个时候一样 除了一边无能为力地承受这世界一边崩溃地流泪之外别无他法
何呵呵_ronJ:看到铁链女三个字突然觉得好恍惚
唐梨:我也是。竟然过去那么久了
strongxuaxua
strongxuaxua
2022.11.16
结尾讲到的那个17岁的小祥林嫂,真的让我很心疼
KuangJing
KuangJing
2022.7.28
事情刚出来的时候,我其实不太理解大家对小镇做题家这个称号的愤怒,虽然我自己也是个不太优秀的小镇做题家,听完这期节目,我好像更理解了,其实是对这些不公平的愤怒吧。我一直不真正认同高考是最公平的选拔机制这种说法,平衡各种利益选择可能最适宜当前情态的做法并不叫公平,只是相对优解。我看过北京民工子弟那个纪录片,我记得结局是大家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改变世界的事情,阶级的跨越真的是需要几代人资源的积累,可是谁又能说这就是结局呢。
snnn
snnn
2022.11.15
52:03 没有北京户口最可怕到不是孩子得不到北京的优质教育,而是孩子要在青春期和父母异地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