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二舅也可以不快乐吗?

6.二舅也可以不快乐吗?

39分钟 ·
播放数39
·
评论数0

二舅在成为二舅之前,首先是一个真实的复杂的具体的人,但是大流量冲刷之下的这个“赛博二舅”,变成了一条话题、一则符号、一个承载大众情绪的工具。互联网在24小时内完成了对二舅的彻底物化,但是那个此刻或许正在小村庄午休打盹儿的二舅,他自己是怎么想的?他可以憎恶我们的讨论吗?他可以表达不快乐吗?

   

🎙️本期内容:

01:30对《二舅》的第一印象

05:24二舅与精英主义:我们在他身上的自我投射

08:45 我们身边的二舅们

11:30 如果二舅不是二舅

15:05 如果这个视频不提到精神内耗,它还是一个好内容吗?

21:00 把一个人当成一个单纯的观念工具是不道德的

27:39 为什么二舅拯救不了我们的精神内耗?

29:49 同情的另一面是歧视

33:08 关键是,二舅自己是怎么想的?

        

📖 VAL 《如果二舅不是二舅》

在第一次看二舅视频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被触动的感觉。

我没有过农村生活,但我认识这些像野草一样的人:我有一位亲戚远在重庆的农村,眼盲,一直从事按摩行业,种地,养育着一位眼睛明亮的女儿;我看短视频的软件是快手,快手不会避讳推荐残疾人,甚至在有一年的快手宣传片中,它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残疾人的影像。

二舅能在B站火,是一件挺值得思考的事情。

我看了一些B站的弹幕,大部分说的都是,不敢相信中国还存在这样的生活。

这当然是何不食肉糜的又一个版本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都不可能是平均的,有人生活在高山,自然有人生活在谷底。

但是我又很能理解B站用户对二舅的偏爱。

二舅的故事中集中表达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就算被上天锤了,也能不屈面对命运,可以在泥沼一般的生命中,活出有尊严的人生。

这个想法虽然积极,但其实背后包含了一些精英主义的意味。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从智力水平上来说,二舅是一个远超周围的存在。我无法想象光靠看3天就能学会木工活的智力。

咱们简单粗暴一点,二舅可能天生就是一位能力值70的强者,他的残疾让他的能力值骤降到20(这个幅度已经很大了),但他周围的环境中,大家的能力值可能只有15而已。

二舅独立又有尊严的人生,其实是这5分的比较优势的兑现。

当然,这个是一个太严肃的分析。但我想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在B站用户身上一定是广泛存在的,这可能才是他们认同二舅的底层心态。

而且我还不得不提到一点,那就是二舅的残疾刚好处于大众的审美范畴中。

我有一次刷快手,刷到一位残疾人的直播,他患了严重的面部血管瘤,到了五官难辨的地步。(你们真的不要去好奇去查)我最开始都以为他是开了特效,后来才知道,这是我自己受到巨大冲击产生的保护机制:我宁愿他遭受的苦难是假的。

他的快手内容,也基本是自尊独立的场景:和一个小孩一起做苦工、在农村里干活。和他相比,二舅的瘸甚至有点可爱的意味了。

别误会,我并不想说只有最惨的人的痛苦才值得被赞扬。

但我得指出,二舅反映了我们审美的局限性。

所以回到那个标题,如果二舅不是二舅,不是那个聪明的、瘸腿的、爱折腾的二舅;而是一位更符合我们日常印象的残疾人,他还会那么受欢迎么?更极端一点,他会被打上“混吃等死”的标签么?

我们是在关心处于在不利处境的人,还是在消费他人身上的符号?

最后聊一件事。

自从疫情以来,我一直坚定不移地秉持一个原则:任何时候,都先问问当事人的想法。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了:在一个人遭受了苦难之后,马上有一群“正义之士”举起大旗,用这个人的苦难来表达自己的某种诉求。

这个人曾经是李文亮、是何伟、是49中那位自杀的中学生,是唐山被殴打的几位女孩。

“正义之士”们说:你会这样一定是因为xx对不对?你不发声一定是有xx对不对?

他们的猜测可能符合事实,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越界的行为:

因为他们始终都在把自己的观念凌驾到别人之上,没有问当事人到底怎么想。

当事人可以沉默、可以不发声、可以说出完全和猜测相悖的故事。但就算这些行为是“愚蠢”的,又与围观者何干呢?

同样的事情,也在二舅身上发生:

二舅能不能治好“我”的精神内耗?先不说二舅是否知道“精神内耗”这个词,二舅愿意自己的人生,成为一剂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