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流言,关于你我,还有很多人。”
【本期内容】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隔墙有耳》的第四期。
修整了一周,我们决定聊聊我们一直以来都很想聊的话题:我们的青春记忆、时代符号、电影市场的票房奇迹和流行文化的不朽之神——《小时代》。我们喜欢它的精致做作,喜欢它的肤浅虚荣,也喜欢它的可爱真诚——爱上《小时代》,竟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
【本期嘉宾】
Songhao
AKA袜子,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作者
媒体和广告从业者
谭明茗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作者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
【节目主播】
十木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作者
牛津大学法学硕士毕业
一个荷漂
【您将听到】
02:46 当我们在讨论《小时代》时,我们在讨论些什么?
《小时代》这系列电影就是“糟糕又迷人”,一边表演与大众生活毫不贴合的上流社会drama精致的假象,一边却又因为这些浮夸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一群青少年。
郭敬明对上流社会的想象只捕捉到了最浅层的符号性的东西,但也可能是郭敬明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幻想中的、带有目标属性的生活方式。
21:28 《小时代》中的流行文化和纸醉金迷的时代经历
郭敬明对时尚和审美的把握是很细节的,虽然没有被大众认可,他对电影也有自己的认真和执着
不必把是否拜金看得太认真,《小时代》的美妙不在于郭敬明的深度,而在于郭敬明把这个时代的荒谬和空虚在一部作品中体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小时代》的翻红也许是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意识和体会到了现实社会的荒谬和空虚
如果我们要求电影只传达educated people的对于艺术、深度、价值、哲学的思考,那电影就失去了它本身拥有的吸引力
37:24 电影是否一定要反映真实?
没有必要做出真实和虚构世界的二分,绝对的真实本就不存在,我们会将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在电影中呈现,当然电影中所呈现的东西也会引导真实世界的发展方向
41:38 电影的艺术性和大众性需要被区分吗?
通过划分电影层次带来的边缘性是双向的
好像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失去那种最纯粹的娱乐性质的商业片了,大众化的甚至有些“落俗”的喜好已经被所谓的“上层”和“高雅”挤压的难以发声了
61:01 我们为什么怀念《小时代》?
虽然剧情充斥着drama,但它对时代情绪的捕捉以及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反而是很轻松的,和其他电影唤起的沉重情绪不同,我们不会把很沉重的思绪和心情附着在对《小时代》的观看中
【提及曲目】
《时间煮雨》(郁可唯)。现在有人会把“时间煮雨”看作一个与塑料友情挂钩的形容词或动词。
【提及电影】
《穿Prada的女魔头》
《律政俏佳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
《如何众叛亲离》
《宿醉》
《杀手疾风号》
《主竞赛》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奇迹·笨小孩》
《狙击手》
《一九四二》
《环太平洋》
《变形金刚》
《哥斯拉》
《垫底辣妹》
《子弹列车》
《纽约的一个雨天》
【提及书目】
《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导读德勒兹》
【制作团队】
主持人:十木
制作人:白清扬、袜子、张琳、小A
选题策划:十木、白清扬、沙士淳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