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停在了45岁,但我们还在老去 | Vol.15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王小波停在了45岁,但我们还在老去 | Vol.15

59分钟 ·
播放数7607
·
评论数49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著有批评文集《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话剧《大先生》,随笔集《受伤者》《把药裹在糖里》等。

今年是王小波诞辰70周年,很多人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这位将自己置于“沉默大多数”的作家已经离开了25年,这也促使苗师傅准备了这期选题,当王小波已经变成了一个精神符号,我们真正了解他多少呢?

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到《肚子里的战争》,在王小波的文章中,人们大多能够感受到的是文字传递出来的快乐,但是他的好友,曾经是王小波文学编辑的李静则在节目中如此描述见到王小波的第一印象,“不那么振奋”,“头发是蓬乱的,穿着大短裤,踢着拖鞋,啪啦啪啦地出来,然后带着一种审视性的目光,问个好”。


嘉宾李静手中的“镇宅之宝”《黄金时代》

“王小波停在了45岁,但我们还在老去”,那些回忆被李静浓缩在了她的新书《王小波的遗产》之中,在节目里,苗师傅也分享了当年王小波给《三联生活周刊》投稿的趣事,并对他的“恶趣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比如:为什么王小波要花几百个字去描写一坨“屎“?他的文章为什么总是与”屎“打交道?

为什么王小波会真正风靡?“我觉得因为他的精神层面的力量和有趣,是中国在当代文学里一直渴求而没有得到的”。

节目的最后,苗师傅和李静郎读了自己最喜欢的王小波书中的段落,那么,你又最喜欢他的哪本作品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王小波的亲笔签名(节目现场拍摄)

时间轴

03:02 李静:“我可能有精神上的先天性鱼鳞病”
10:22 精神、智慧与心肠……《王小波的遗产》究竟指什么?
17:37 思想驱动想象力:王小波的创作方式与大多数小说家都不一样?
25:10 《秦国喜剧》的创作,起源于对王小波的负疚感
31:55 印象谈:王小波是埋在地下的金子,放着闪耀的光
39:47 王小波的作品为什么在死后才得以出版?
45:18 新时代的人都学王小波,用文学的方式讲理
49:56 王小波的恶趣味:花几百字描写一坨”屎“
54:35 从《黄金时代》的陈清扬,看到一个“跨性别“的王小波

相关资料

《我害怕生活》: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所著文集。

《致你》:李静的私人创作集,写于1996年到2021年,包括从未发表的诗歌,以及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

《秦国喜剧》:剧作家李静创作的话剧。

奥尼尔: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

《铁皮鼓》: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

君特·格拉斯:德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铁皮鼓》、《狗年月》等,曾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作家,代表作品《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等。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三部小说组成。

巴赫金:前苏联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家,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特里林:美国文学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论著《弗洛伊德与文学》《艺术与神经机能症》等。

节目中提到的王小波相关作品

《王小波的遗产》:李静关于作家王小波的评论与回忆文章的结集。

散文《肚子里的战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花剌子模信使问题》《极端体验》

小说《黄金时代》《寻找无双》《唐人故事》《青铜时代》《红拂夜奔》《万寿寺》《白银时代》

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散文,收录于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的世界》:李银河与王小波所著书籍,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专著。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zhangtianjian@lifeweek.com.cn

商务合作:caihua@lifeweek.com.cn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展开Show Notes
两可
两可
2022.11.07
喜欢这个嘉宾,朴素,清澈,像个偏僻的溪流。在当今的语境里,朴素怕是比良心更次的词汇。
银河拾荒
银河拾荒
2022.11.06
15:12 说的真好,一个社会的崩坏,从漠视良知开始
源源圆w
源源圆w
2022.11.06
主播的声音清晰点就更好了
yannhana
yannhana
2022.11.07
07:58 匹兹堡大学回来的文化精英,比我想象的有意思多了
yannhana
yannhana
2022.11.07
06:59 就天生不是一个振奋的人
苗伟这是嘴里含了个大肘子吧
Amy和Andy
Amy和Andy
2022.12.01
苗师傅的音调太低太含混……
胡点
胡点
2022.11.06
51:54 他的文字里确实有很多提到屎!《红拂夜奔》的开头就让我难忘“土是用远处运来的最纯净的黄土,放到笼屉里蒸软后,掺上小孩子屙的屎(这些孩子除了豆面什么都不吃,除了屙屎什么都不干,所以能够屙出最纯净的屎),放进模版筑成城墙。过上一百年,那城就会变成豆青色,可以历千年而不倒。过上一千年,那城墙就会呈古铜色,可以历万年而不倒。过上一万年,那城就会变成黑色,永远不倒。这都是陈年老屎的作用。 ”
胡点
胡点
2022.11.06
真的希望世界好一点,能再对文学青年这个群体温柔一些。王小波是我初中语文老师的偶像,从那时读他、喜欢他的作品对我之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非常感谢做这期节目
什么人?什么人?二十五年声音没有变老去吗?妖精!王小波这个大魔王的法力!
Rolaa
Rolaa
2022.11.18
苗老师可以离话筒远一点,声音有点混沌
kamu
kamu
2022.11.05
读过王小波的杂文,没看过小说。感觉他的杂文是在讲他觉得常识的东西与现实荒谬的冲突。他主张理性正义,但是理性正义往往在现实里被利益给扭曲了,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成年人不讲对错只讲利弊,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杂文集里偏偏讲成年人的对错,他在序言里这样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如嘉宾所说王小波似乎有种使命感,乃至他的杂文显得啰嗦,在那些愚蠢且无趣的人握有话语权的社会氛围里,需要有人把这些道理讲出来。

相比来说,我更喜欢鲁迅的杂文,文笔简练逻辑性强,寥寥数语说破一个道理,还让人赞叹佩服。鲁迅喜欢用归谬法,比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开篇一句话就让人醍醐灌顶,觉得没有几百年的功力看不破这个问题😂:之前信神信鬼,如今信国联,中国人自古有的是“他信”力,从来就没有过自信力!

提到“屎”,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里》讲过一个故事:斯大林的儿子在德军的战俘营里因为随地拉屎,被其他战俘打死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就与屎扯上关系了。
山和佳
山和佳
2023.1.11
51:09 把屎拉成红薯的样子欺骗人民群众,这不就是现在很多大V吗……
欣欣念念
欣欣念念
2022.12.29
02:5602:36 祝早火
Dwight
Dwight
2022.11.05
35:02 另一种“美强惨”,就是“才华 强大 不被接受”。
蒋杀鹅
蒋杀鹅
2024.9.22
听着听着就想哭了
合法昵称
合法昵称
2024.8.26
42:27 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事,冒犯主体不再存在了
合法昵称
合法昵称
2024.8.26
23:08 文学的骨架撑不起观念的血肉
去看云
去看云
2024.7.01
55:35 天,提到陈清扬的心理活动,我第一时间也想到的是这段
去看云
去看云
2024.7.01
50:47 革命时期的爱情,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