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与大S的离婚纷争霸占了「热搜」,引发了众多讨论,包括但不限于:离婚后孩子该归谁养,房产该怎么分,家里的床垫再婚后还能不能睡……
看起来只是一则「娱乐新闻」,但却带出了一个所有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困境:离婚制度中的男女不平等。
我们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来自法律社会学研究者贺欣,二十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研究离婚诉讼。
贺欣,香港大学法学院教授。
从20年前的一次庭审开始,贺欣偶然听到法官说起——在处理离婚案件时,第一次通通不判离。这个「潜规则」让他无比震撼,于是他开始在中国各地法院参加了很多庭审,来探究离婚的法条在现实中是如何实践的。
过去十年,中国的离婚率攀升了将近一倍,法院每年受理150万件离婚诉讼,“离婚自由”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离婚诉讼案件中近70%原告是女性,约1/3的家庭存在暴力,近90%的案件是女性遭受丈夫虐待。然而家暴却很少被法院认定,更不用说给予女方经济赔偿。此外,在争取财产权和子女监护权方面,女方也是举步维艰。
尽管相关立法一直在改善,但是离婚中的男女不平等依然存在。
“这个社会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下面有那么多冲突,那么多痛苦。”面对婚姻诉讼里的不平等,法律和法院能做些什么?他们为何会这样做?寻找法律与现实的差别,这也正是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时间轴】
02:40 “现在法院判离婚,第一次基本都是判不离的。”
05:18 法院在判决时不仅考虑法条,还要考虑法院和法官自身
09:40 被淡化的家暴
15:58 分配财产权:女性的权利得不到恰当的保护
17:32 为什么两性平等的、中立的竞价制度无法导致公平的结局?
18:54 延迟离婚会对女性造成多大的伤害?
21:43 “铁路工人案”:子女抚养权作为男方的心理安慰
24:31 想要离婚,拿什么来换?
29:00 制度并不一定偏帮男性,但是女性在诉讼过程中明显是弱者
31:11 法官的紧箍咒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