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中旬,我们推送了文章《世界分裂了,你为什么留在这里?》。作者是一位意大利人,叫ale(亚历)。他在中国生活了六年,用中文写作。
2014年,ale第一次来到中国,用英文报道南京青奥会。两年后,他决定到中国读书,学电影。他渴望与世界各地的人连接,做世界公民,2016年的中国和中国电影,让他看到实现自己愿望的可能。
ale从零开始学习中文,也用新的视角看待和记录在中国的生活。他看《欢乐颂》,与中国朋友喝白酒,遇到外国人住宿登记的难题。他在主旋律电影中当群演,认识了一位想拿奥斯卡奖的美国群演梅森,文章里他写道,“中国电影变了,但它不是突然就变了。就像梅森一样,主旋律从远处走过来了,等到时机成熟,冲到了最前面。”
ale也见证了世界的分裂,他翻看自己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时写的报道,流下了眼泪。“我意识到,自己预见的世界没有实现。我还发觉,那可能是我最后一次通过浪漫的滤镜看待生活。”
2020年开始,他与所有人一样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封控,无数次地出示手机里的各类码,也无数次地张开嘴接受核酸检测。他在隔离中仍然寻求人与人的连接,在上海办写作俱乐部,封控时与朋友互助,偶尔讨论“润不润”的问题。上海解封后,他在写作俱乐部的群里问大家如何形容这种感觉,有人回复他,“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章发表后,很多读者在ale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生活——
作者和我们共享着同样的时代背景,同样的变迁,同样的痛苦。……所有共享的世界主义理想在这片土地上消散的形状与方式,都可以说是不甘、遗憾、迷茫得一模一样。
以一个外来者的眼睛,为由盛急速转衰的这些年留下一个凄凉的切片。主旋律不是突然而来,战斗的序曲早就埋藏在一则则不起眼的消息中,而我们只是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模糊。
ale说,他在这些评论里意识到自己是在构建一种集体记忆,这些故事不只和自己有关系,也和其他很多人有关系。
评论区中,人们惊叹于ale的中文写作水平,“他甚至能体味中文的悠长意蕴”,“他的中文表达及写作水平甚至好过很多中文是母语的人,包括我自己”。还有人问,你会用中文做梦吗?
ale说,“在使劲走向封闭的时代,中文是我和世界保持连接的绳索。” 去年11月,他在从上海去往成都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中国人,唐先生。他们互留手机号,一起吃了早饭,唐先生发短信说,“以后我们永远是朋友”。11月底,ale在唐先生的公司经历2022年的最后一次封控,2023年1月底,ale即将去唐先生的老家过春节。
接下来你将听到的这期播客,我们就从唐先生开始聊起。
credits
00:03:50 11月底,和唐先生一起封在公司里
00:11:12 走到哪儿就封到哪儿
00:26:48 中文写作意味着跟这片土地上的人连接
00:38:32 来自读者的反馈让ale意识到自己在构建集体记忆
00:44:31 如何练习用中文写作?
00:53:24 外国人生活在中国,轻松但“危险”
01:03:07 这两三年以一种悲伤的方式解决了人和人之间的割裂
01:12:02 文章里提到的朋友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01:19:12 你没法写关于中国的书,因为赶不上变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