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晓红:如果真的要去面对死亡,你知不知道怎么做?|一席

宁晓红:如果真的要去面对死亡,你知不知道怎么做?|一席

32分钟 ·
播放数6604
·
评论数36

宁晓红,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

在医院里,医生总是想给患者“最好的治疗”,这通常意味着最先进的治疗方案、技术和药物。但先进的医疗技术并不总是能把病人从死亡手里抢救回来,在实际治疗中,因为不同的科室划分,一个病人接受到的医疗技术是碎片化的,病人的痛苦总是“被切成一块一块”。

作为肿瘤内科医生的宁晓红时常会陷入面对病人的痛苦自己无能为力的挫败感中。带着这样的困惑,宁晓红从2012年起赴新加坡、英国等地学习安宁缓和医疗,并回到协和医院开始推广。

让病人有尊严地面对死亡,这不仅意味着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也意味着即使在病人无法医治、一定会走向死亡的时候依然施以援手,陪着病人与家属一起面对这个过程。在宁晓红看来,当一个病人有权利选择自己面对死亡的方式的时候,医学才能回归它更完整的样子。

【时间轴】

01:08 “医学就是把最好的技术、药物用到病人身上,尽可能地延长他的生命”

03:06 医生的好心建议vs患者的纠结和痛苦

06:54 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学习安宁缓和医疗

11:09 灵性痛苦:不认、不接受、没有意义

13:11 患者的意愿、家人的痛苦

17:10 隐瞒到底是保护还是伤害?医患的共同决策

18:58 “他的声音被听到了”

22:54 客观地、公正、如实地分享知识

27:27 技术的尽头不是医学的尽头

原文链接:死亡是不好,但是如果真的要面对,你知不知道怎么做?

展开Show Notes
技术的尽头不是医学的尽头
如果不能够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其实和患者客观地、公正、如实地分享知识很重要,当下患者的止疼很重要,
让患者把心愿完成很重要,让患者按照他的方式走完最后一段路很重要,
我想这已经是能够给予那么些痛苦的人很大的帮助了。
肥肥niki
肥肥niki
2023.3.04
想起了《白色巨塔》里面的前财和里见💦
米总的司机:我也是!这位医生也是肿瘤内科的 和里见很像
羊蹄甲:是的,我也想到里见医生
Jane-Xiao
Jane-Xiao
2023.3.01
找回医学的温暖👍感动后一定要有行动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3.02
29:10 “偶尔能治愈,有时能帮助,永远在安慰。”
浚伊
浚伊
2023.3.07
这一期太棒了
岛主林
岛主林
2023.3.01
28:48 技术的尽头,不是医学的尽头。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3.02
23:44 “给时间以生命,而不仅仅是给生命以时间”。
听完后非常感动,医疗中太需要这样的耐心温暖与转变,16年在ICU 门口见到了姨爷爷被插着管,用白毛巾盖着眼镜从里面退出来,真的毫无生活质量可言,他儿子还在医院工作,回家后就去世了,听完这期讲座,想到当时如果早点回家,大家去看看他,会不会是相对好的选择哪?
JACKIE启
JACKIE启
2023.3.01
竟然能听到认识的人登上一席的讲台,蛮奇妙的感觉。
尊重个人意愿,稀释分离痛苦。
如果说没有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 那么 没有自由的生命也不是生命了 一直觉得赖活不如好死

能够在绝症患者意识清醒 精力尚可 还能够完成某些愿望之时 通过充分沟通讨论 尊重家人特别是本人的意愿 宣传倡导适时采取姑息治疗 避免过度医疗 保证患者生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完成力所能及的愿望 安安心心离开人世 真正达到宁大夫所说的生死两相安 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据统计 上海五年的临终关怀试点总结下来 在医保上节省了将近一亿元人民币 这确实一项利国利民且任重道远的民生工程

谢谢宁大夫~~
人壮出名壮壮壮:找到你啦
云端的海豚:(◔◡◔)
29:42 真的充满了人文关怀,希望能慢慢普及,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一个过程,相当于在生命的尽头被善待,真的太好了
evilbiao
evilbiao
2023.3.04
03:54 prescription 是一个相对糟糕的词,因为它暗示没有把病人平等看待:病人首先是一个人。
隔夜炸鸡
隔夜炸鸡
2023.3.26
好感动
HD413246u
HD413246u
2023.3.04
家人慢慢都会面对离去,很重要
叶冬
叶冬
2023.3.03
以人为本
牛拽根
牛拽根
2023.3.03
29:32 听着好感动
安兒围
安兒围
2023.3.01
一席太棒了
09:30 感动之后要行动
百分白兔
百分白兔
2023.4.25
前几年读《最好的告别》就大受感动和启发,后来慢慢听说更多关于安宁缓和治疗的人和事。但心理上总还是隔着,那些都是真实,但那是别人的真实,不是我的。想不到,如今我也要面对了。人生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