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三体》系列的第二期,嘉宾CY是我认识的一位多年来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性别议题、马克思主义的朋友,这期播客他想从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思潮的视角,对刘慈欣的《三体》做出不同于主流话语框架的解读。
CY提出,对于刘慈欣作品的评论不能采用一种固化的、一成不变的华语框架,因为刘慈欣不同时期的作品底色具有很大差异,甚至可以说《三体》《流浪地球》相比起刘慈欣的早期作品,在价值谱系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CY会先从《球状闪电》提到了托洛茨基说起,以刘慈欣小说中隐含的苏联元素和理想主义消逝的色彩作为线索,回到刘慈欣的早期小说《中国2185》。他提出:刘慈欣早期小说其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的色彩,这跟八十年代的社会潮流具有很大关系,只可惜随着八十年代的逝去,刘慈欣作品中的社会主义民主也在逐渐淡去。
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初,这是刘慈欣创作阶段的重要转折期。CY以《魔鬼积木》《赡养人类》作为重要文本,梳理刘慈欣作品中的第三世界情结、反美主义、冷战思维,以及其作品已经逐步浮现了「技术精英优先论」和对于唯一真理观的推崇。
同时,刘慈欣的小说也是折射社会思潮的一面镜子,比如《赡养人类》反映了九十年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乱象,“烧美元,煮方便面”等情节,折射了那种弥散在中国社会的拜金主义。而《魔鬼积木》的关怀来自于反对美帝国主义所造成的第三帝国关怀,它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出身,而是反美帝国主义的角度出发,这一点使得刘慈欣的小说很能引起工业党的共鸣,而它在《三体》中得到更大的展现。
音频下半场,我们围绕《三体》《流浪地球》进行专门讨论,探讨《三体》为什么会成为中国舆论场的现象,它所表现的技术精英统治主义和单调的性别想象又具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地方。CY在这层面对《三体》的文本以批评为主,这或许会引起刘慈欣读者的不适,但一个开放多元的网络,是应该允许不同声音在场的,《三体》是一部现象级的小说,但绝非真理,因此,在已经看到了许多赞美《三体》声音的同时,我们不如也看看其他的声音。
00:30 大男孩文学会有一种渴望拯救女性的逻辑
04:21《球状闪电》里的托洛茨基元素
11:04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区别
13:21 自由主义论述和左翼论述对八十年代的叙事都存在一定的遮蔽性
14:46《中国2185》是怎样描绘社会主义民主的?
23:30 长期集体主义的生活影响了刘慈欣创作的感知
28:30 刘慈欣的小说对于世纪初社会思潮的反映
32:32 刘慈欣小说的反美思潮
38:12 黑暗森林体系与冷战密切相关
40:44 刘慈欣的小说为什么成为工业党狂欢的素材
42:40 三体是一面反映主旋律的镜子
45:30 警惕潜在的厌女情绪
【本期书目】
《中国2185》: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处女作,完成于1989年2月。这部科幻小说以未来世界的虚拟空间为载体,将大尺度的未来幻想与迫切的现实危机感对接起来,描写了未来中国的危机与重生。
《赡养人类》:刘慈欣2005年11月首次发表于《科幻世界》的短篇小说。《赡养人类》聚焦于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跟随底层杀手展现财富垄断后的世间乱象,着重描绘了一个极端私有化的社会, 对科技与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探讨。
《魔鬼积木》:这是刘慈欣于2008年11月1日发表的一篇科幻小说,从一个方面预测了基因改造技术的发展和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小说讲述了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军方对士兵的心理和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状况感到担忧,试图采取培育基因改造人的方式来为军队提供高素质的兵源,由此启动了宏大的秘密计划。
《球状闪电》:刘慈欣于2005年写的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长篇科学幻想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历经球状闪电的男主角对其历尽艰辛的研究历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神秘而离奇的世界。
《三体》: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文案:宗城
剪辑:佳艺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