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一位叫做“严肃的虾米”的up主在B站上上传了一个视频,标题叫做“上海211硕士就值5000块?”一时间,“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极大争议。很多网民都在虾米的抱怨中找到了共情,但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这是一种文科生的好高骛远和眼高手低。
去年夏天,“三年内就业率未达60%的专业,到底应不应该停招”引发了全国网民的热议,直到现在,关于“文科无用”的论调也一直都没有消散,它还在持续不断地被大众所讨论。
轻视人文学科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国内,也是英国和美国教育系统的通病。英国高等及继续教育大臣Michelle Donelan表示,“那些无法让学生找到工作或继续深造的课程,对花费了大量精力的学生和纳税人来说,都是一种失败。”近期,《纽约客》发表了一篇报道,题为“英文专业的终结”,这篇文章讲述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尤其是英文系所面临的某种相似的困境。当越来越多的文科硕士都纷纷“转码”,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再度被推上了风口。
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文科考研的报名人数却是与日俱增。文科生学历越来越卷,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学位却越来越不值钱,经济回报也并不乐观,这一切都似乎将文科考研人推向了一种更为严峻的困境。
本期节目,我们想要一起探讨,在这样功利主义的时代大势之中,文科考研的“性价比”到底高不高?人文学科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教育?我们的人文学科、研究生选拔制度如今面临着怎样的不足和危机?同时,也作为经历过考研的鞭笞与磨砺的同行者,我们也想聊一聊自己在这条路上的一些经验和困惑。
【本期嘉宾】
@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文学教授,“年轻人的心灵导师”
@玄雀:文科教育从业者,“六战考研”上岸复旦大学的文科考生
@龚万莹:文学写作者,毕业十年、离开外企继续深造的“二硕”攻读者
【本期主播】
@林柳逸:澎湃新闻镜相栏目编辑
@方益:澎湃新闻镜相栏目实习编辑
【收听时间轴】
05:27 六战考研上岸与十年后重返校园,我们都为考研付出了什么?
09:09 和过去相比,考研都有哪些变化?
11:33 年轻人为何纷纷选择考研
15:09 抛开功利因素,我们为什么要考研?
26:01 目前录取的文科研究生,是否满足老师们的期待?
29:23 如何看待复试这一场选拔?
45:02 我们的文科教育,和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
61:13 近年的文科研究生在生源质量上有何变化?
66:31 保研vs考研,学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别?
74:22 为了考研上岸,我们都选择过脱产
84:15 低薪的文科研究生兑现不了“体面”的生活,如何与自我和解?
91:50 片尾彩蛋——考研人们的“众声喧哗”:一句想对备考中的自己说的话
【抽奖活动】
在小宇宙app中关注“涟漪效应”,并在本集评论区附上一段“想对考研时的自己说的话”,3月31日,我们将从留言中选出三位听众,送上由梁永安撰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品的《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一本!祝你好运,我的朋友。
【本期配乐】
《旅途愉快》——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