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放学别走》第十期!
本期请到的嘉宾是老徐,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于2015年在深圳起办了青沐画室和青沐国际工作室,有着丰富的从0到1创办画室的经验和对艺术教育独特的见解。
老徐的气场和大部分国际教育从业者有些不同——
他心思细腻,曾因和地铁上的陌生人相撞而产生出“活着”的感动;
他把“教育”理解为“育人”而非“作品集速成班”,教出了一批批积极反思,独立思考的学生;
他不急不躁,比起“扩招”,更看重学生的教育质量,一年只收少量学生。
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期来告诉大家艺术教育并非一个赚快钱的行业,艺术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出一套作品集,而是在于成就一个个独立的思考者、反思者。
Q:艺术教育是什么?
真正做艺术教育,不应该是以赚钱为动力的。进入行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艺术教育。
Q: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老徐:其实我最看重的是自己从学生成长变化中得到的自我满足和成长。这个前提下,我不会担心作品集的质量,因为每个人申请的专业和擅长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所有人。同理,选择画室老师时,除了老师自身基础,也要很注重老师的敏感度,老师需要主动捕捉学生近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对学生的创作、心态等的方面的影响。
EK: 在我对艺术教育的理解中,“育人”比艺术功底更重要。有的时候,与学生谈心时学生获得的感悟等可能比单纯学画画来讲更重要一点。
老徐:是的,艺术其实是很私我化的,我们也不会要求十几岁的孩子做出可以改变人类命运这样的大的课题。更有意义的课题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我喜欢通过与学生聊天,或者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微动作等作为出发点来与他们探讨今后的创作主题。
Q: 是什么契机让你想要投身艺术教育行业?
我其实当老师是很机缘巧合的。我不建议学生刚毕业就给自己定位做老师;反之,我更建议毕业之后先工作几年。因为一旦进入教育行业,就很难兼顾其他的事情了。作为一个老师,往往是“被掏空”的,因为我们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了学生,反而用来积累的时间和机会就大大减少了。但是如果你的热情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毕业就当老师也无妨。我个人毕业后的工作还比较顺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知识和资金基础,所以机缘巧合就投身了教育行业。
Q: 为什么画室选择不扩招?
婉拒学生比拒绝学生简单,做精注定只能做小...委婉拒绝学生不一定是因为学生不优秀,是靠与学生和父母的“缘分”和“气场相合”。现在整个市场都在追求所谓的资本化,但是小而精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老徐的建议:
如果对艺术教育感兴趣,可以在大一的暑假回到自己的艺术机构当助教老师。大一的经历可能会让你有完全不同的思考,把这些放到教学上,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体验。
人们对教育很大的误区是认为教育是对工作职场的逃避,但这是不正确的,也会使老师的能力、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果在专业先探索,会接触到更多同领域的人。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才能把它们传授给学生。但直接转到教育行业呢,接触零起点的学生也会促使你思考,得到更多的社会敏感度。发展的方向不太一样。
Q: 老徐要不要再回自己大学读的工业设计?
老徐:做教育要善始善终,对此我还没有太多的思考。我不会丢弃工业设计,但我也不断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找到一些灵感的冲击。这让我与新一代的代沟可能比其他行业小一点,其实也方便以后到不同赛道、有更多的可能性。
Q: 对即将进入教育行业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老徐:首先要问自己目的是什么。如果真的想要做教育的话,首先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毕业之后可以先去一个好的工作室教学一段时间,多与学生接触。
Q: 怎么提升作品集?
老徐:真正的出国留学作品集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高大上,而是一个喜爱艺术的人在高中三年中作品的汇总。所谓的包装可能仅仅满足了大学的申请,但是并不能达到在大学自我支配的能力。非艺术类的孩子如果因为学习原因被迫转艺术申请做作品集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这也是教育的不负责任。
我不太希望大家过于在意每一个学校的作品喜好,因为“满足别人”就是一个很畸形的想法。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没有规定的。大学真正想看到的是学生探索社会,不断发现新的敏感点,实现自我的进步过程。千万不要为了满足学校而做一些作品!
2:51-9:47在画室的角度,从哪些角度来看艺术教育的成果?
37:56-49:28对即将进入教育行业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49:29-结尾了解学校的作品喜好?nonono!
👩🏻🎓嘉宾:老徐
👩🏻🎓主持人:EK, Yimeng
🧑🏻🎨设计:Kelly
📏排版:Yimeng
🎬剪辑:Yimeng
👂🏻听者笔记: Yimeng
✍🏻文案: EK
🎵音乐:Longing For Sunny Days (String Version) by Sight of Won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