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汾阳方言的融合性晋语汾阳方言系列之——羽钟杂文

8. 汾阳方言的融合性

7分钟 ·
播放数22
·
评论数0

我写东西总不顾那些死规矩,人就笑话是「利巴头」。利巴头不剗汾阳说,全国各地尤其是华北地带的山东,在解放前把字号里的猴伙计唤作「小力本儿」。利巴子、利巴头都是指刚入行、道行浅、不熟悉业务的人。这利巴俩字的来源有人考据是出自满语。有些词有时候流传得就走了样儿啦,比如形容人讨厌、软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乃人乃圪节「song人」。有人就写成「怂」或者是「㞞」,「怂」是三声,指鼓动、教唆人做事,汾阳话叫调(挑)唆;这块「㞞」字本义是惊恐,第二块意思是方言阖里精液的俗称。其实前两字都错啦,应当是「倯」,指「形小可憎、愚蠢、懒惰之人」,汾阳话阖里还代表软弱的意思。说人软弱、愚蠢叫「倯打宝」。根据《扬子·方言》、《玉篇》这些书记载,这块倯字在陕西、甘肃、北京等地骂人叫「㮪倯」。「倯」是骂人的话,可是相对于咱们以前的理解还是比较文明一圪星儿,不显得那来下流。有「倯人」就有「vu teu」人。汾阳话把不说理、胡搅蛮缠、没理犟三分的人叫「vu teu不说理」、「vu teu答对」。据我瞎「扒掐」哈,这「vu teu」有俩词。一块是「於菟」,就是老虎,湖北那地方把老虎叫「於菟」。先说头一块吧,站到虎角度上吃人难道要讲理和你?站到人角度上,你敢和老虎讲理?问题是老虎也解(hai4)不开你的道理呀?!由于湖北和汾阳的地理位置太远,这一个词暂且存疑吧。一块是「无图」,无所图。汾阳人问有些无理取闹、不关注结果的人说:你乃是图了块甚啦咧?!对不起!闹的人没有目标,没有具体目的,就为了反对而反对,图红火。和这样的人你能说下块结果?没把你带到茄子地里算你祖上有德!因此,究竟是「於菟」还是「无图」还希望看见我这篇文章的仁人君子发表意见,咱们共同进步么!古代虎叫大虫,狼虫虎豹是为四凶兽。虫,在汾阳话阖里可不是单指昆虫。说「虫豸」,豸音转成蚁音,汾阳话说 chong ii。说狼虫虎豹。这「虫」真有实物,长的像驴,属于食腐动物,也攻击活物包括人。1975年有人在河南王屋山发现了「虫」的尸首,认不的。打电话给北京动物园,下来人还拍了照像,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虫」。汾阳方言我觉察也有多地方的融合,有的词汇其他地方这阵儿也用。汾阳话骂孩儿们淘气说「猴杂卜拉子」,指猴厮们;上海话也说「小巴辣子」,特指「小孩儿,没经验的毛头小子,小人物」,后来我看视频发音和咱汾阳一模一样;新疆维吾尔语「巴郎子」也是指「小男孩儿」而言。这汾阳、上海、新疆仨地方隔的几千公里,谁影响了谁究竟是?有待细法研究。说起影响来,前几天看《辽史·国语解》有块词叫「乃捏咿唲」,释义是「正月朔旦」就正月初一的意思,念将来和咱汾阳家说的「冬日儿、年日儿」的「年日儿」差不多。敢是咱汾阳话阖里还有辽国话的成份?金人把釜(锅)叫「阇毋」是不是和咱汾阳把做饭的地方叫「shi wu」「shi gu」有关联?汾阳话形容代人受过叫「顶花盆儿得脑」、「顶骨儿货」、「顶骨儿」,正字是「顶缸」。说是明朝洪武年,长江南京段的坝常塌,管坝的人知道是扬子鳄筑窝掏塌了,扬子鳄当时叫「猪婆龙」,管事的人上报不敢说是猪婆龙,因为「猪」、「朱」同音,怕犯了朱元璋的忌讳,就说是「癞头鼋」作怪。癞头鼋又叫「斑鳖儿」,体型大,名字「鼋」和元朝的元同音,朱元璋下令「闹它」!管河务的人和雇下的渔民荷上钩子钓住啦,可是怎也拽不上来,为甚咧?斑鳖体型大,长来下有1米多,俩前蹄往沙子阖里一插,借上劲儿,岸上的人就拖拽不动。有人出点子,说把瓮敲了底子,套住钓绳儿溜下的,鳖儿眼前一黑,肯定用前蹄顾拦瓮,顾不上插沙子,没借劲儿的了,往上拽就容易啦。果不如然给钓上来啦,以后坝还塌不塌不知道,反正留下句谚语,叫「猪婆龙为殃,癞头鼋顶缸」,那是真的顶缸咧呀!这就是顶缸的来源。对于博大精深的汾阳方言咱这也是瞎说八道,还需要更多的汾阳人参与进来,为咱汾阳的方言尽份儿努力,添砖添瓦,众人搂柴火焰高么。今儿就聊到这儿吧,刚「阳康」喽,人家说得静养咧,咱就按规矩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