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ay27.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教育基础自背练习

教育心理学|Day27.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4分钟 ·
播放数31
·
评论数0
问题

1.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任何问题都包含了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另一版本的说法认为问题包含了四个基本成分:①个体已有知识;②目的;③障碍/限制;④方法
3.根据问题的组织程度不同,可以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价值要远远大于结构良好的问题

4.根据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同,可以把问题分为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预测性问题

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6.问题解决的成分包括:给定条件、限制/障碍、解决方法、达到的目标。即条件目标障碍方法

7.问题解决的相关定义

(1)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不是直接的,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探索才能找到相应的答案,也叫问题空间

(2)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认识状态。

(3)由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就组成了问题空间

(4)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成为算子

(5)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8.问题解决的特征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此外,在做多选时,第四个选项为情境性或个人性时,也可以选择。

对比知识点:

(1)一系列的心理操作体现的是序列性

(2)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体现的是认知性
9.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版本一】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问题表征的主要功能

  • *引导个体对问题的有关信息做出进一步解释。
  • *促使个体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选择可模仿的解决方式。
  • *帮助个体联想并提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图式。

(2)问题表征策略
*内隐表征:认真读题、熟悉题意;复述要点、深思题意。
*外显表征:符号标记;摘要排列;作图示意。

(3)寻求解答的方案包括算法式和启发式。

  • 算法式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虽说效率慢一些、但一定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 启发式:是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的有价值的操作。虽说快,但不一定能保证问题得以解决。

对比知识点

*手段目的分析法:不断减少当前状态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逐步前进的策略,但有时⼈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增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当前状态目标状态不得不暂时扩大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缩短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迂回前进

10.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版本二】: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发现问题首要环节,能否发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说法一:积极性好奇心求知欲知识经验
  • ②说法二:洞察力思维深刻批判求知欲知识经验

(2)提出假设关键阶段,提出假设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已有的知识经验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

  • ①问题情境中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 ②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问题相对较。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比较

(2)定势功能固着
定势是通过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进行研究,认为定势对于问题解决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功能固着是通过邓克尔蜡烛实验进行研究,功能固着对于问题解决只有阻碍作用

(3)酝酿效应:在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4)知识经验

  • ①在解题策略上,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尾到头地解决问题;专家从头到尾地解决问题,是一种再认的过程。
  • ②在解题方式上,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新手则需要很多中间过程,而且会有意识地加以注意。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专家可能会产生定势。
  • ③专家能知觉较大的刺激模式;新手不具备此能力。
  • ④专家能有效的利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新手不能有效的利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⑤专家解决常规问题较;解决困难问题比较;表征深度;专家的自我监控技能体现在倾向于更频繁的检查自己的解答。
  • ⑥新手解决常规问题较;解决困难问题比较;表征的深度
    (5)原型启发,原型启发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正迁移
    (6)情绪与动机
    (7)此外个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世界观等也有影响。
创造性
  • 1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特性
    13.吉尔福特首次提出创造力的概念。
    14.创造性的分类
    (1)真正的创造:例如,鲁班发明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2)类似的创造:例如:高斯少年时做数学1-100的连加题目。

所以,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15.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版本一】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 (1)流畅性强调限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反映了思维的敏捷性。可分为观念流畅词语流畅表达流畅联想流畅
    (2)变通性灵活性)强调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分为对信息重新分类对意义进行修正改变熟悉物体的用途。
    (3)独创性独特/独立)强调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版本二】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版本三】流畅性变通性精致性/精密性

【版本四】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

16.创造性的过程:

瓦拉斯/华莱士将创造性的过程分为:

  • 准备期(基础阶段);
  • 酝酿期(潜伏阶段);
  • 豁朗期(顿悟阶段);
  • 验证期(反思阶段)。

1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

  • 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 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 ③低创造性的人其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 ④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⑤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⑥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18.创造性的培养
【版本一】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 ①保护好奇心。
  •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⑤分合法;⑥直觉思维训练;⑦联想技术

19.创造性的培养【版本二】

  • (1)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 (2)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解决问题。
  • (3)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 (4)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 (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6)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创造性培养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创造性个性塑造强调的是非逻辑思维

20.头脑风暴训练提出者是奥斯本,认为参与人数5—10人最好;

头脑风暴训练原则:

  • ①畅所欲言、暂不评价;
  • ②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 ③重数量而非质量(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 ④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21.分合法提出者是戈登,认为心理运作过程是“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涉及四种类比方法包括:狂想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比符号类比

22.创造力开发的原则    [口诀:你移总离群换队]
逆反法则移植法则综合法则离散法则群体法则换元法则对应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