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生滚粥的更新过去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又开始了一些在不同城市的走动。从3月的香港巴塞尔,马克龙访华后的上海,到近期的北京画廊周,这些日程背后的驱动力,是疫情防控的放开和急待重启的线下艺术市场。与朋友们在各种开幕后的短暂相聚,谈学术和创作的时候少了,更多是聊生存:如何在艰难的外部环境里找到动力,如何在机构暂停和挣扎求存,媒体艺术和研究型艺术都难以获得支持的现实当中继续创作。这些看起来都是“艺术内部”的问题,虽然它们似乎都不是艺术本身可以真正解决的。
“生滚粥”一直以联结不同学科议题和区域现实的讨论为出发点,除了这些外部参照以外,我们背靠的艺术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我们所说的同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疫情后越显脆弱的艺术共同体,又是怎样一个共同体?对于这些问题,不同代际、经历和教育背景的艺术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李然,他的艺术实践是在2010年头十年,与时代美术馆以及其它民营艺术机构同期成长起来的。在对话里,我们触及到了一些“房间里的大象”:比如说(艺术)共同体感召力的丧失;艺术家和机构是否需要跟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联结?从景观、观念到研究的转变过程里,对创作动机的关注似乎也随之消失了;面对无处不在和无微不至的审查,我们的出路何在?出生于特定年代的艺术家,是否还能依赖反智本能继续走下去?在离开和卷入间踌躇,我们是否都成了浪人、流浪儿或者孤儿?展览的时代是不是就这么过去了?……
李然的解决方案是对绘画的回归和对小知识份子形象的描摹,他认为“这个是很浪漫又很脆弱的事情”。作为同时代的对话者的“生滚粥”听友们,在面对这些现实的挑战和处境时,你们的思考和方案又是什么呢?欢迎你们关注我们在小宇宙、喜马拉雅和Apple Podcast上的推送,并在评论里跟我们讨论和反馈。
本期播客剪辑、图文编辑:谭悦
片尾音乐:Class Historian by Broncho
01:18 2012年李然在魔金石空间表演《圣维克多尔山》;2023年4月30日晚上在花厅重演《维克多二山的重复》
04:08 川美毕业后的李然所参与的2010年代的展览;景观性的装置作品作为主流和小制作(company)出现的背景;观念主义的“短平快”,以及如何拉长作品的“时间线”
10:29 对于什么是策展人的自我反思;艺术家方案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做项目(project);大家都在看书和阅读,但似乎不是在看同一本书
16:14 前东欧当代艺术在冷战结束后的策略以及全球观念主义的出现,这些语境延续到了2010后的头几年
18:47 李然谈在展览《比赛继续,舞台留下》中创作的新委任作品;艺术家和策展人之间的互相激发
24:31 展览的概念框架以及艺术家在不同媒介间转换的自由;艺术家对于自己作品诠释语境的把控
28:07 李然在2016、2017年左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得以重拾绘画;影像是一个写作媒介,可以对某些内容进行深入表达;当研究的reference(参照)开始越来越多的时候,(作品)也从一杯expresso变成了一大锅美式
30:35 最后一代本土艺术学院毕业的艺术家创作当中的“本地”和“这里”;艺术家的对话对象在转变;这是一个共同体感召力丧失的时代;艺术批评写作不再关心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历史语境的丧失,让我们变成了流浪儿
38:14 女性艺术家处境的改变以及海归艺术家对于艺术生态的“整风”
41:02 艺术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无力感;全球化的困境以及交流的有效性
43:52 在艺术变得如此公共化之后,艺术家面对审查的策略有哪些?在被压制的现实里,是否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
46:14展览可能也会像绘画一样,变成一种经典样式;画画是有瘾的,而且非常的身体性;要如何调动“在场感”;画家其实很需要策展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陪伴性的
53:07 观念绘画、后网络和全球语境里的写实主义和跨文化身份;艺术家的世界变成了一个远近不同的星空
56:37 星丛式策展是对非线性世界的回应;在观念和参照成为复杂网络的背景下,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专业观众,翻译理解的难度都增加了;艺术机构向民粹主义的转向和艺术专家的失落
61:01 艺术内部的问题无法通过艺术内部解决,联结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如何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障碍?
李然,《圣维克多尔山》(2012),现场表演,录像装置,尺寸可变
李然在花厅计划的特别沙龙“漩涡”中表演《维克多尔山的重复》
李然在花厅计划的特别沙龙“漩涡”中表演《维克多尔山的重复》
Company小组合影,左起:李明、鄢醒、陈轴、李然。图片由李然提供
Company在杭州
艺术家在工作室,图片由李然提供
工作室一角,图片由李然提供
李然,能走多远走多远(2022),布面油画,60x130x5cm
李然,占线(2022),布面油画,100x100cm
李然,西班牙矿石红的异象(2023),布面油画,160x150x5cm
本期嘉宾介绍:
李然
1986年出生于中国湖北。他在2018年从北京迁居上海。他2009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李然的创作涉及影像、表演、绘画、装置、写作等多重媒介,近几年,他的开启了中国自1950年代以来对于话剧、舞台美术和化妆、译制片生产和制作、谍战电影中反面角色设置的考察之旅。艺术家常常通过照片文献收藏、角色场景摆拍、配音模仿独白进行影像写作,同时他也在绘画、声音、装置等创作里扩充着这种书写的更加复杂与个人化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