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我们讨论了中国电影和影响它的那只「看得见的手」,为了更好地说明艺术家和政治环境及市场之间,到底是如何博弈,我们在第2期找了一个最好的例子——张艺谋。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选题就摇头,谁还要听张艺谋呢?如今张艺谋是一个严重脱魅的导演,电影观众已经不再爱他,也谈不上恨他,大家主要是对他无感,仿佛失去了兴趣。他像一个被掰得稀碎的馍,一览无余。
这也是我们想挑战这个话题的原因,我们想把张艺谋聊出一些新的东西来。
一个客观事实是,张艺谋至少在四或五个不同历史阶段都跻身中国最成功的导演行列,每一次你以为他过时了,但他又杀回来了!他是中国这种环境下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形象。
他个人的艺术野心如何顺应、博弈于不同的时代浪潮,他每次如何做出那些具体的选择,又收获了什么短期得失和长远成败,他为何三番五次回到特定主题的电影,这当中每次的区别是如何造成的,乃至于「第五代」导演昙花一现的国际声望从何而来为何而去……我们都打算好好聊聊。
举一个例子,张艺谋的35年创作生涯中,他关心的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命题是,普通个体在无处可逃的制度暴力下如何自处。
在这个命题下,他拍了洋洋洒洒可归为两大脉络的十多部电影。
一条脉络下是关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五部电影,从《活着》到《一秒钟》。
一条脉络是,我们称之为「刺秦」主题的电影,包含《菊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满江红》。
在后一条脉络中,张艺谋每次都试图弑杀一位「王」或「君父」,有成功,有放弃,亦有失败,每一次他都表达了对「那个终极权力」的看法变化,直到《满江红》他表达了最新看法——比刺杀更重要的,是启蒙。
张艺谋的生涯中,也有很多次博弈失败。无论成败,他都相当于一面镜子,我们从他身上,能看到很多别的中国导演的影子,从谢晋、陈凯歌,到贾樟柯、毕赣……
所以最终我们想谈的并不是这一个导演,而是一个艺术家在中国的生存法则。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7:20 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电影导演,前35年是谢晋,后35年是张艺谋。
11:03 《红高粱》终结了「第五代」的探索,张艺谋从生涯之初就注重调和和博弈,这部电影做到了对吴天明的三个承诺。
22:44 一开始是陈凯歌走杨德昌的路子,田壮壮走侯孝贤的路子,结果被张艺谋打乱。
30:03 《菊豆》主题极端恐怖压抑,遇到审查难关,幸运的是碰到「小平南巡」。
36:42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权力更加强大,只能配合,无法反抗。
40:39 张艺谋虽然拍了很多女性题材电影,但他不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另有用意。
43:03 《秋菊打官司》是最巧妙的博弈,实现了张艺谋的多重目标。这也是一部反向奇观电影。
47:23 重新审视对张艺谋的后殖民主义批评,他是出卖祖国的落后讨好西方人吗?
53:11 《活着》只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因为「禁片光环」被高估?为什么张艺谋在这部电影里博弈失败。
78:13 从《有话好好说》到《幸福时光》这一阶段的转型,说明张艺谋对当代中国的阐释是薄弱的。
92:57 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古装大片阶段,全民痛骂张艺谋,冤枉吗?
101:43 《三枪》和《金陵十三钗》的溃败导致「二张决裂」,二张谁的责任更大?
112:37 批评《归来》不够深刻,就太强人所难了。
117:42 谈谈谋女郎的选角秘密。
119:39 张艺谋对《长城》的故事其实不感兴趣,他拍这部片是被另一种野心所驱动。
124:27 《影》的水墨美学就是油漆匠美学的翻版,对「刺秦主题」的新突破。
125:50 《一秒钟》里被张艺谋重重包裹和隐藏的真实用意是什么?这部电影被「技术原因」毁掉了吗?没那么简单。
132:43 《悬崖之下》《狙击手》说明,张艺谋拍主旋律电影,有一个特殊的选择标准。
139:07 《满江红》是张艺谋博弈的「集大成」,也许他抵达了「刺秦主题」的终极境界。
141:18 总结张艺谋的剧本术,合作者从顶级小说家到职业编剧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底层逻辑?
147:29 和台湾新电影的两大巨头侯孝贤、杨德昌比较,张艺谋和「第五代」就远远逊色了,为什么?
153:57 共和国七十年的两大国民导演,张艺谋和谢晋的比较。
167:33 为什么张艺谋和「第五代」的国际声誉在上世纪90年代昙花一现?他们的根本缺陷在哪里?
173:02 张艺谋持有多年的「中国电影的国际代言人」这块招牌,为什么被贾樟柯夺走了?而相比贾樟柯,最新一代的毕赣、魏书钧又做出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联系:
- 邮箱:dyjb1895@foxmail.com
- 合作:dyjb1895(添加微信说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