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9 历时七年,我们如何报道“吴谢宇案”Talk三联

EP89 历时七年,我们如何报道“吴谢宇案”

77分钟 ·
播放数79619
·
评论数428

主播 | 王海燕,《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嘉宾 | 王珊,《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节目为连线录制


从2016年案发,到2023年二审宣判,在“吴谢宇弑母案”的不同节点中,《三联生活周刊》都进行了采访和报道。这既是一起让人震惊的刑事案件,也是一桩让人痛惜的家庭悲剧。在9万字的封面报道中,我们通过坚实的采访调查,努力呈现事件背后的复杂。


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持续追踪一起恶性案件,有哪些力量和疑问在驱动?而在具体的报道过程中,记者们又该如何处理海量的材料,做出更贴近事实真相的判断?在她们看来,悲剧的形成,是哪些复杂因素的结果?而作为公共媒体,在面对罪案时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视角;所呈现的报道,又该为公众提供哪些价值?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撰写此次封面报道的《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主笔王珊,以及在此前参与过报道的主笔王海燕,在节目中分享她们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轴】

01:45 为什么要持续关注“吴谢宇案”?

08:35 材料从何而来?

13:59 如何从海量材料里辨别真伪、建立叙事?

31:41 很多材料不是一下就看到价值

36:56 努力接近“恶”,但要对“解释清楚”保持警惕

39:43 父亲的角色

55:14 如果可以面对面,会问吴谢宇这些问题

57:20 大学生活究竟发生了什么?

1:10:57 面对极端案件,媒体的态度与价值


【新刊速递】

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展开Show Notes
颖winnce
颖winnce
2023.7.15
他家外公反右影响母亲的成长,母亲又影响到吴谢宇的成长,吴谢宇父亲的成长又如何影响了孩子。某个时段的恶延续至今。
你皮皮阿姨:集体潜意识中的恶集中在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悲剧上
一只相对独立思考的喵:心理学上原生家庭的影响往往不只是当下、当代,在我看来它会有点类似DNA 细胞、个体、家庭、家族、社会……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85fed853a5e5ea146d8ea2
5条回复
07:16 逼婚逼育,丧偶式育儿,专制的家庭教育,性教育的匮乏,小镇做题家…buff叠满了就有可能产生吴谢宇案。所以这就是关注本案背后故事的价值所在。
HD125747z:这几个关键词里,也能基本看出我原生家庭的影子😂感觉是不少老🀄️传统家庭的真实写照了……
琼蹉跎
琼蹉跎
2023.7.16
说得很含蓄了,家庭教育对容忍失败的态度,对尊重孩子对生活道路的选择权利与试错成本的计算。功利性越强的排他性选择后面的弯路越多!适度的挫折性教育,被保护的太好了,社会实饯性的参与都非常缺乏。
Chloe111
Chloe111
2023.7.15
这个特稿真的太强了,挖掘出了一个极端案件除了“猎奇”之外值得我们思考的层面,具有普遍性的一些问题。比如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高中升入大学后的做题家心理落差,控制欲过强的家长导致子女严重心理问题……等等,这些事情一直在发生,但很多人仍然没有警醒。上次看到杭州杀妻案的特稿,也和这个案件一样值得关注,那个案件揭示的就是拆迁,人突然暴富后的心理扭曲……都反映了社会进程下的一种悲剧。
momo999:我不太赞同,社会变革下类似遭遇的个体有很多。他们的所作所为之影这些框架去解释是没法说通的。
壹壹鹅:我也不赞同,三联报道吴的好几篇,都看不下去。我以为对杀人犯的研究,没有必要在大众层面上以原生家庭和学历做噱头。
84条回复
37:02要求孩子反抗父母比要求在家暴中被施暴者反抗还要难啊
Zorina:34:46 这里感受到了谢天琴的人格障碍,但又不专业,分不清算哪种人格障碍,非常炸裂💀 然后就是前面提到的吴谢宇的外公反右所以双眼被戳瞎了,这点就不太懂了,因为我确实对于政治话题上的左右很迷惑。
Zorina:小学时把同学带到家里玩,不知道吴谢宇有没有事先征得家里人的同意?是一人都没问过就敢把同学带进门了?还是说跟爸爸说过,爸说可以,然后妈之前不知道,妈妈就崩溃了?具体的细节三联没写,也不知道了。我家倒是离学校很远,至少我成年以前没想过要把同学带家来玩,大学毕业之后有老同学来家里过夜也都会跟家里商量一下呢。这种小事儿还是很微妙的。
4条回复
Sprite_
Sprite_
2023.7.17
49:27 谢天琴太苦了,一辈子被她被迫成婚的丈夫和吸血家庭所拖累,到了还得继续当血包。怎么不算命苦呢
明朝见:我也觉得,刚读完方方的《出门寻死》,再看谢天琴的悲剧,只觉得女人悲剧命运的开始就是结昏。
奈奈摩尔:也不是被迫结婚 从她和丈夫的书信来看 是自由恋爱结婚的 说家里催得紧只是幌子 遇见吴志坚前她对外声称自己不需要婚姻
wdcredsg
wdcredsg
2023.7.15
好喜欢录播客的几位女性老师呀,前几年有一期三联的稿子消失的爱人印象很深,写得非常好,似乎也是这几位老师参与的报道,希望你们能多聊天!
矿矿:消失的爱人那篇我也印象超级深!!!当时真的感觉三联在认真观察事件背后的社会和人。
心有阳光_hBQj:没找到 叫什么
27:19 听到这里突然觉得害怕,发现自己的家庭、身世经历、心理等等方面都和吴有一定程度的暗合,以至于听到他的故事,会觉得自己也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一脚踩空,同时恐怖地感觉到自己更像是一个暂时的幸存者......研究这样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是消费或追热点,价值也许就在于看见那些使不幸积累并一步步发展成悲剧的因果,又或者是让我这样侥幸的「暂时幸存者」看到伤口是可以被曝光、被理解的,理解是拯救(无论是自救还是被救)的前提。
你皮皮阿姨:同感,我也能从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以至于每次看到相关的报道或者类似三联之前的特稿文章都心有戚戚焉…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有机月亮深深呼吸:是……我们与恶的距离……这件事好恐怖。
cindyfe
cindyfe
2023.7.16
昨晚读完了这篇九万字的特稿,今天无意间听到这期节目,感觉对本案的了解更加丰富翔实,私以为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于有人说的不喜欢带着十足的“自我投射”的解读,我的看法是,如果仅仅因为所谓报道者个人视角而选择放弃了解,那实在是得不偿失。许知远有一档节目slogan就叫“带着偏见看世界”,每个人必然是有偏见的,不然就无法成其为观点。我确实曾经有一阵子受到这种不带任何私人观点的政治正确的影响,但这既不符合人的本性,也无法对个人发展起到什么影响,反而因此更加迷茫,损失不可谓不惨重。开放与自我究竟该如何具体把握,以实现一种平衡,这是应该每个人的课题。比起“客观真实”的报道,我反而更喜欢与有观点的人交流,这也是我喜欢这期节目的原因,编辑可以说个人评判、说真心想法,这意味着真诚、信任和开放。访谈中提到“个人的恶我们可能没办法给出答案,但是他背后的各种背景是我们可以挖掘的”(不是原话,大体意思)让我很受启发。他毋庸置疑是懦弱恶毒的人,但不代表关于他的一切了解都应该关紧大门。或许正是因为人人关紧大门的态度,才让这些懦弱恶毒发酵更深。我们应该先看见,再想办法沟通、疏导、突破,而不是一味逃避、然后再在某个节点爆发。觉察即自由。
36:46 確實,你可以說他是共謀者。但是這聽著很像是告訴被家暴者,並且是權力、經濟都處低勢位,不一定有自行謀生能力的被家暴者「你為什麼不反抗呢?」家暴不是只有肢體暴力才叫做家暴啊,這我們都知道。在這一部分可以想見,吳的心理已經被養成了「聽媽媽話」,甚至要求他人一起,因為不照做的話會有很可怕的後果,甚至可能事後你依舊遭殃,因為「你為什麼沒有讓其他人也遵守我的規矩?」如果自己的主要照顧者從來不會這樣,我想這種感覺確實是很難想像的。你怪罪這樣的人不反抗,說他是共謀,沒錯,但屬實有點沒有同理心了。
小虎铁:没错,就好像对从出生到长大一直被PUA的人说,“你怎么不反抗呢?你自己明明也有责任!”
佳佳佳佳佳:我也觉得不能称之为“共谋”,后面老师自己也说这里面的复杂性并不是一两个概念可以解释的。听完我认为这部分想表达的是其实吴并非没有反抗的力量,否则无法解释他为何最终选泽了一种非常极端的反抗方式。一直以来他想要反抗的这种欲望是被自己压制住的,直到最后的爆发。也就是说这种爆发不是最后一刻才形成的,而是在他在整个成长中有过无数次但都被压抑了。同时我也觉得前面提到他无法正确健康的自我表达的,也许是能够解释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反抗 — 他可能已经形成了对反抗情绪的自动回避,时间久了他可能无法分辩自己是什么感受,所以才会出现“无法分辨现实和感受”,对于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动驾驶」般的心理机制,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可能爆炸,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他可能一直都有去反抗的这个选项或者力量,如果中途有过哪怕些许的尝试,他可能可以明白和感受到如何面对和应用它们让你,培养出分辨情感和应对能力,但是正是由于他无法分辨那是什么,或者被回避了,导致直到最后这股力量完全把他控制住,他本人没有丝毫能够控制它的能力。
4条回复
KuangBan
KuangBan
2023.7.18
36:36 表哥对这个家庭而言终究是一个外人,他可以很直接地拒绝和不顺从,反正过后拍拍屁股走人,对他的人生和生活的影响是极小的。但对于一个24小时都要在这个家庭生活的人来说,“不共谋”就意味着要无止尽的对抗和矛盾,对于一个未能完全独立的未成年人来说是要付出更大更多的代价的,所以用表哥的行为来反驳吴的顺从可能是比较弱的,当然吴自己的选择终究是自己去负责和承担。
我喜欢的作者弗洛姆是一位实打实的天才(推荐为自己的人),22岁就取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但41岁才出版第一本书《逃避的自由》,在62岁时才完成自己精神世界的弑父(可以理解为摆脱家庭教育的影响,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这么大师的天才尚且挣扎了这么多年,我们又如何轻言吴的痛苦呢?
wdcredsg:是…我感觉现在很多自媒体千篇一律地要求“独立自信强大”,现实生活也有很多人会讲“把一切都归罪到原生家庭”,但是其实没有那么容易的。
汐汐310:说着容易,做到很难。
WMWMark
WMWMark
2023.7.17
主播提到明明是在更大的世界里受挫,但还是选择回身杀掉过去的同学,让我想到牯岭街。所有的青少年犯罪都是牯岭街
36:42 其实这里很能理解吴的不反抗...当反抗被压制成了习惯,我觉得不能指责他的顺从,甚至也不能指责他心底弑母的愿望是一种傲慢。
阿棉_4sUh:48:02 同意,无法去指责他为什么不能挣脱
Mia0711
Mia0711
2023.7.17
13:16 三联这次的特稿确实最让人震动的就是谢天琴的父亲在反右时双眼戳瞎的这个细节。
Yvonneou
Yvonneou
2023.7.15
文章写得好,今天的对谈也很好,梳理得清晰,提问也好。需要这种旁观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某种道德高度。作者有这种自省。
Helen_sT6o
Helen_sT6o
2023.7.17
看了三联那篇稿有个感受是,社会对学历带来价值的许诺太高了,好像考上清北就可以位列仙班了,吴谢宇才会在留学不成后产生这样的落差吧。每年六月大家都在谱写一段段高考神话,可是高考的优胜者也是这样的下场。
HD223019m
HD223019m
2023.7.17
四十多岁去世没有给任何一个朋友托付…………我想想我要是要走了,也不可能找一个朋友托付,现代社会大城市成长起来的人,并没有这种交情。别人要是托付我,我也觉得太过于沉重,我们并没有那么近
法缪尔
法缪尔
2023.7.16
这期三联的专题真的很好,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思考自己和家庭,吴谢宇案可以看到人的复杂痛苦以及在历史阴影下的人的命运,非常感慨和唏嘘
wdcredsg
wdcredsg
2023.7.18
1:07:50 关于那个交换。我自己大二的时候,学校有一个去美国的交换项目,去那边呆一个学期,学费+生活费在十多万左右,学校是可以cover这笔钱的,但前提条件是期末所有课程拿到A。
我同学是直接去竞争名额了,那天听到她妈妈给她打电话,“没关系,大不了自己掏这个钱嘛,先报名再说”。考虑到家庭情况的我根本承担不起拿不到A的后果,我至今都记得那天的沮丧心情。
HD818350j:时常感觉到这种阻碍
HD818350j:抱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