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论语》文本: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在这句话中,孔子从处事的角度来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君子之才,得依据一个重要的标准——“大受”,指的就是可以承担重任。而在判断“大受”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迷惑项进行干扰——“小知”,指的是一些体现在小事中的小智慧。孔子表示,君子不可以用那些小事来察知,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任,却可以让他们去做那些小事。
我们来仔细琢磨一下,在这句话中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实际上是做事上的区别。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习惯把重点都放在这些“小知”上,不断地去磨练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技能,不断地去扩展自己能力的边界。殊不知,当你真正开始处事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你会如何处理眼前的事务?有没有办法去承担这个责任?
在这里我要谈谈现在很多学校选大队委的方法,在我看来,太多人喜欢用“小知”的标准去选拔人才,包括刚刚开始做辅导员时候的我也是一样。一张制作精美的竞选海报,再加上一段自己准备的个人才艺,表演完毕之后就开始竞选。而底下的代表们对台上的候选人们一无所知,唯独知道的就是他们的长相,以及刚刚所展示的才艺。那么选举的标准就大概率变成:我喜欢哪个人的外表,我喜欢哪个人的才艺……而当你用这种方式选出这十来位大队委员后,你是想让他们做什么呢?参加艺术节?参加个人秀?老师们一定会否认,说咋们选出的大队委员是要承担学校各项职务,是要真真切切为同学们做事的。那如果是这个目的,以才艺表演作为选拔方式的意义又何在呢?
曾经以这种方式选出来的很多大队委员,他们个个才艺优秀,好像样样都会,是旁人看上去的“全才”。而真的当他们戴上大队委标志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其中有些人根本难堪大用,交代的事会忘记,安排的任务会推脱,甚至有些活动安排,也会因为自己的私事放鸽子……他们好像就只对自己的事感兴趣,一旦面临相对复杂的人或事,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也无力操作,这不免让我对这种选拔模式产生怀疑,并着手改变。我发现,当做一件事的时候,目的一旦模糊,我们所采取的决策就会失去方向,依凭着既有的惯性去做事,老师们会说:这样的选举模式,向来如此……但,向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在我看来,我们要选拔的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大队委员,比起那些外在的才艺,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应对不同的人或事,然后用思考启迪着自己的观点,用思考牵引着自己的行动,在这其中去找寻最好的解决之道。我需要的大队干部,他们必须要比大多数的孩子看得更多、听得更多、想得更多。从而形成一个更多元的、有基本行为逻辑、甚至不用牵着,稍加点拨就能行动的人。
而正是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们的选拔模式就不再是简单的才艺展示,我会让他们在展示前随机分为几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最终的呈现,这几年的呈现方式有辩论、演讲、情景表演、访谈等。在这些相对较复杂的任务中,他们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协调,当每个人都被安排到任务的时候,你可以观察他们是否可以做得到,做得好。而最终呈现的形式,你也可以看到他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可以了解到他们在面对这个复杂议题的时候,是如何抽丝剥茧地去整理,是如何深入浅出地去整合……而以上这些,是更能看出一个学生干部是否能够胜任的重要参考。
是的,考察才艺,你看到的是“小知”,观察他们如何协作,如何处理复杂问题并且加以表达,你看到的则是“大受”。
而在当今社会,“小知”和“大受”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小知”上,“小知”意味着你只能看到自己,局限地把重心都放在自我身上。而要学会让自己成为可“大受”的人,可“大受”的人意味着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想得更多,你懂得配合,懂得协作,懂得沟通……当你把眼光放在任务的完成上,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极具责任心,且能够综合运用自己各项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极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