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 《论语》文本: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在这句话里,孔子以年龄为标准,对君子进行了提醒,所谓“三戒”,就是有三个方面需要警惕和戒备。而正是这三个方面,在人生的三个历程上很容易给人造成影响。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是在说,人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当身体不断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智还没有办法及时跟上,会显得不成熟,而这个时候需要学会控制自己源源不断的欲望。很多人会把这个“戒色”理解成“戒除女色”,而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理解为欲望的一种表现而已。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会滋长出很多欲望,首当其冲的叫做“物欲”。这个时代在飞速发展,好东西太多了,而少年很难去抵御这种物欲的冲击。当看到别人有好鞋的时候自己也想要;当看到别人用上了新的手机,于是也想把自己旧款的换掉;当看到别人能够过上奢华的生活时,就逐渐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产生不满……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学校里会出现那种攀比的状况,那些孩子比来比去,都是把自己最拿得出手的东西作为标准,去彰显自己外在的显贵。而那些对此也在意,但暂时还负担不起的同学,也常常会因为这一些差距而感到难过和自卑,我想,这就是物欲给少年们所带来的迷惑和困扰。
而我在之前的课中也说过,人的幸福感其实是有公式的——幸福感=能力/欲望。当你的欲望没有办法控制,不断在滋长的时候,你有没有衡量过自己的能力究竟有没有跟上?而当能力跟不上,欲望又很强烈的时候,你的幸福感就一定会在一个很低的水准上徘徊。而少年时期,我们的能力往往很有限,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幸福感的方法,就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欲望越低,幸福感就越强。
另一种欲望叫做“情欲”,这是很常见的,在青春期会滋长出的产物。我始终认同在少年时期,喜欢一个人是正常的,甚至是一件值得令人高兴的事,因为你已然可以发现别人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并被其吸引,这个过程是美好的。但为何很多少年在这个时期,会因为情欲的滋长而产生很多困扰和痛苦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喜欢一个人的前提是,你得先懂得欣赏和爱戴自己。
语文课本上有过一篇《海的女儿》的节选,说的是小美人鱼因为得不到王子的爱,最终牺牲了自己,变成了泡沫……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底下的同学都很愤慨,他们一致认为王子是一个渣男,都觉得小美人鱼最后就应该拿那把尖刀去杀了王子,为自己的爱情报仇……我看到同学们都有着这样的反应的确会隐隐担心,于是我告诉他们,在整个故事中,王子其实并没有做错些什么,他和小美人鱼的信息完全不对称,而在这个过程中,王子的情感是自由的。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你要允许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即使你已经爱得死去活来,这一点极为重要。我们大多数人犯的错误就在于,我们误以为只要我喜欢那个人,那个人就应该接受,就也应该喜欢我——你看,我对你这么好……但你真的搞错了,我们喜欢一个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喜欢的特质,是因为“TA很好”。而同理,你想要让他也喜欢你,最大的重点不是在于展现自己对其有多好,没有人会因为你对他有多好从而喜欢上你,你应该做的是,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被喜欢的人——你得让对方觉得,你有多好,不是吗?
是的,与其不断受情欲的控制,去追求,去渴望,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的提升上,去吸引他人。“王子”如此美好,能遇上和爱上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够被“王子”看到,从而去做那个值得如此幸运的人。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这是在说,人到壮年的时候,气血很旺盛,这个时候要警戒争强好斗的心理。和少年时不同,人到了壮年,身体已然发展到了极致,智识也已经相对成熟,经验也逐渐丰富,所以事事都要去争强,样样都要去争胜。
我们分两个层次来理解这句话。首先是字面上的“好斗”,壮年的时候容易冲动,遇事时血气一旦奔涌,就很难控制,这个时候容易产生祸端。
现在好多社会新闻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本来可以很好解决的一件事,就因为在场的几个壮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以把事情搞砸,甚至有些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就比如在某个新闻中,有一个人在路上开车开得好好的,突然有人强行加塞,并且开窗辱骂,这人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猛踩油门开了赌气车,最终造成人员的受伤,自己也因为危险驾驶罪被起诉。
你看,本身占理的事,因为冲动,因为斗气,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果,这就是好斗的代价。我在前几节课中说过,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好好沟通,用最低成本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有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从不赞成去和别人吵架,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面对的那个人是谁……保护好自己,就从“戒斗”开始。
而另一个层次的“戒斗”是说,当我们到了壮年的时候,各项阅历都逐渐丰满,不免会有一些傲慢的情绪滋长。正因为如此,每每遇到一些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和事,就总想着要强压一头,让别人顺从于你,这也是另一种“好斗”的体现。
而之所以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那就是因为孔子期待君子们不是那些恃才傲物的人,也不会是那些气场很硬的人,君子要柔和,君子要开明,君子要懂得“耳顺之德”。真正的君子不会因为对方的意见和自己不同,就一定要去争辩,而是以那颗强大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去理解,去参透,即使真的不认同,也会寻求最好的方式去解决。而这,才是君子应有的特质。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的是年老的时候,气血衰弱了,要警戒自己的贪念。年老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已然没有办法去劳动,去奉献,去有所得了,这种落差感会让人产生失落,也会让人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安全感。
是的,安全感。人在什么时候会有安全感?就是当自己有所得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还能够获取,知道自己还存有价值,这个时候就是安全的。那人什么时候会失去安全感?那就是你明显地知道,自己的人生就只剩支出,没有收入,这种支出或许是时间,是精力,是财富……无论是什么,都会在你年老的时候,产生一种匮乏感,这种匮乏感,就是不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而失去安全感的人,就会想方设法地通过外界去进行弥补。所以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老人他们有些不舍得花钱?那是因为钱花了就没了,他们要把钱留着,才会有安全感的存在。又为何有一些老人会疯狂地买保健品?那是因为他们害怕生命的逝去,总想着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让自己可以更健康,更长寿……
但是这些在你年老的时候,都会是困扰。你总是害怕,总是担心,不够坦然,也不够豁达,那就没有办法去享受晚年的时光,总是在这种不安全感的阴霾中,找不到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
而所谓“戒之在得”就是在说,年老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得到些什么了,尽可能地从容一些,尽可能地坦荡一些——坦然面对时光的流逝,坦然面对岁月的蹉跎。它们曾给你带来过年少时的青春,如此澎湃,如此激昂;就也得安然接受晚年时的衰老,如此安逸,如此安详。
在这句话中,孔子对于君子的三个人生阶段进行了提醒,“欲望”、“好胜”、“贪心”——这是三个在不同时期我们应该警醒的问题。谨慎地面对每个人生阶段的自己,是君子这一生都要做好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