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论语》文本: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说到,君子有三种不同的状态: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厉不苟。
很多人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把其中的“变”理解为“变化”,但我认为,更好的理解是“状态的切换”。君子不是一直在变化着的,而是在不同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而已。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三种状态分别有什么不同,又分别代表着君子怎样的特质?
“望之俨然”指的是君子看上去庄严而有距离感的样子。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对于君子的观感,尤其是在初识阶段。当还没有建立链接,还不够熟悉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君子有距离感,不那么容易接近。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出现呢?我们要了解到的是,生活中那些强大的人,厉害的人,往往都是不那么合群的,不轻易打开的人。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在自己身上,有着自己舒适的生活节奏,所以从观感上,他们大多都是偏向沉默,不那么容易亲近的。
是的,内心强大的人,他们能够自给的能量就足够强大,不需要向外界过多地去讨要,而这种由强大内在支撑着的人,是自洽的,是平和的,是不那么会展露情绪的,远远望去,自然就是庄严可畏的形象。
“即之也温”指的是,当真正接触了他后,却发现这是一个随和,亲近的人。
如果之前的“远”指的是还不够熟悉时会有距离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即”,就是当你真的与其深入交流的时候,却会有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感受——你会发现君子待人亲切温和。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生活中和有些人交流的时候,会感到异常舒服,自己所有的话对方都能接,所有的情绪对方也都能感受得到,并且能用最恰当的方式来回应,从而给你最妥帖的感受。
很多人会以为,这是因为自己找到了知己,眼前的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很懂自己的人,你们两人之间着实很有缘分。这固然是一种好的感受,但也多多少少带有一丝误解。如果你每一次和对方的交流都会发现极为愉悦,且没有任何障碍的时候,很有可能,你面前的这个人远高于你,他正在向下兼容你。
人与人之间完全本能的契合,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如果知识和涵养都不足以支撑的话,那么人际摩擦就会成为交流的常态。而如果有一个人知道你所有想要表达的意思,了解你所有表露出或者没有表露出来的情绪,他知道怎么说你才会开心,怎么说你才会接受……那就证明你面前的这个人有着极高的境界。而这种与他交流时的“随和与亲近”,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君子始终在积累着的综合能力。
“听其言也厉”指的是,听君子说话,会感觉既严谨又准确。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厉”并不是指态度上的“严厉”,而是言语的内容极为精确,也极具说服力,他能够很清楚地知道问题在哪儿,并能给出言语的指引。
我们学习《论语》到现在,其实每个人都能发现,《论语》里孔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听其言也厉”。无论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孔子都能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且用最简练的语言,精准地指出,并且给予明确的指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我们常说,语言是有力量的,而这样的力量来自于你对事物的洞察力;以及历经时间淬炼,在学习和生活中所积淀下来的判断力;最重要的,是最后对于问题的执行力。观察——判断——解决,是孔子在《论语》中落实到每一句话中的体现,也是给予君子们最为明亮的模范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