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曾参与三联中读《学会幸福》《这就是心理学》《智慧父母慢教养手册》等音频精品课的策划与领读。
嘉宾: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少年新知》专栏作家,三联中读《学会幸福》音频课主讲人之一。
社交隔离,也叫社交孤立或者社会孤立,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上感到孤立,缺乏与他人有效的联系和交往。有研究显示,长期处于社交隔离状态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如孤独、焦虑和自尊心下降等。同时,社交隔离还与认知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削弱等生理问题密切相关,对个人整体健康构成威胁。
在疫情影响的时期,大部分孩子都经历了线上网课、外出口罩和相当长时间的离群独处,使社交隔离的问题更加突显。而当社交隔离的影响持续,甚至会导致青少年在成年后出现严重的社交障碍和抑郁倾向。
在本单元中,《少年新知》杂志的执行主编陈赛将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祉妍教授共同讨论:隔离、孤立会让孩子陷入“孤独循环”吗?哪些标志可以判断孩子已经出现社交障碍?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却越来越孤独?以及,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孤独?
本期节目聚焦青少年社交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讨论和分享,能为家长提供一些预判和引导的方法,一起照亮困在孤独里的孩子。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
【节目中涉及的词语、人物与书籍】
solitude:孤独;独处;独居
loneliness:孤独;寂寞
陈默:心理学家。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任《中国儿童报》《少年科技报》《新闻晚报》《新德育》等报刊专栏作者。著有《孩子,你怎么了》。
《在一起孤独——科技拉近了彼此距离,却让我们害怕亲密交流?》 :研究心理学三十年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特克,将网络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十几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新的诠释,当科技能以机器人建立亲密关系,又透过网络让朋友圈一下子拉近时,人们彷彿同时成为了社交达人与孤独患者。要如何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能摆脱信息剥夺的亲密感?相信能在阅读本书后,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时间轴】
01:23 社交隔离和孤独是一回事吗?
08:00 现在的孩子与同伴的社交时间被切成了“薄片”
09:53 技术的进步反而加剧了社交隔离?
17:25 学校如何影响着孩子的人际互动?
20:35 孩子在社交方面出现什么表现,就需要引起家长警觉?
30:04 “人见人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
32:18 如果孩子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38:00 父母应该具备哪些引导孩子情绪和社交的“工具箱”?
43:47 减少社交隔离的影响,需要父母的榜样效应
49:50 促进社交互动,男孩和女孩分别有哪些可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