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新图腾:“有效加速主义”(e/acc)这面大旗举的起来吗?文理两开花

硅谷的新图腾:“有效加速主义”(e/acc)这面大旗举的起来吗?

74分钟 ·
播放数2381
·
评论数23

封面:Facundo Moyano - Accelerate

你近年有没有一种感觉:好像总有一种“加速度感”或者“历史感”,总觉得我们处在“the end of something”, 似乎是在某个阶段,某种系统的末期?自己可能正在经历一个未来要被历史书大篇幅记录的一个阶段?

有时感觉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连AI现在好像都有点过气了,实在跟不上了。有时又觉得我们现有的一切都“不work”了,坏掉了——不管是经济体系、国际格局、生活方式、还是科技发展,好像是个死局。早晚会有一大变化来临,把这一篇儿翻过去。

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脱节”可能是大家的共同感觉。我们今天聊的这个话题,也跟它相关。

时间戳:

00:00:30

近两年越来越强烈的 "加速度感"和"历史感",好像正处在“某系统或阶段的末期”:我们可能即将达到库兹韦尔预言的奇异点?

00:06:35

什么是“e/acc”(有效加速主义)?这流行于硅谷的最新哲学思想是怎么来的?

00:17:50

它的哲学脉络:“破罐子破摔”于资本欲望的“精神分裂”。

00:26:20

向大家展示一下:一个纯理科生是如何像机器一样思考、逐步解构、最后达到对一个概念的理解的。

00:34:15

有效加速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它认为只要加速有效,就是“好的”。但“价值观”应该是人类才有的,机器没有。

00:39:22

线性思维与法西斯:如果AI和科技“正在”加速发展,那它就“应该”加速发展吗?

00:42:08

有效加速主义诉诸于自然规律,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辩论手段,无法避开价值观的问题,也是从“人”来的。不能借用宇宙万物的规律来支持某种主义——就像用宇宙大爆炸理论或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证明某观点,严格来说是无效的。

00:48:48

“有效加速主义”和“有效利他主义”是两种极端的价值观。前者主张无限加速AI的发展,后者主张无限扩大自己的资源来造福人类,“富人吃肉,穷人才有汤喝”——其实都是不同群体在寻找“大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00:56:57

有效加速主义与“多样性”这一人类核心价值观冲突。

01:07:00

这是一个和“洛可的巨蛇”(Roko's Basilisk)(一条AI巨蛇,只要看你一眼,你就会消失)相似的悖论。

01:09:57

脑筋急转弯:"Artificial Diversification"(人工多样性)——会出现吗?

文字稿:

小跑:

不知道Will老师近年有没有一种感觉:好像总有一种“加速度感”或者“历史感”,总觉得我们处在“the end of something”, 似乎是在某个阶段,某种系统的末期;变化开始加快,总觉得好像要有大事发生,自己可能马上就要见证历史,或者正在经历一个未来要被历史书大篇幅记录的一个阶段。

一种速度感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AI现在好像都有点过期了;前一阵子室温超导差一点儿就没火起来。但实在是赶不上了。

另一种是:觉得我们现有的一切都“不work”了,坏掉了,好像是个死局。早晚会有一大变化来临,把这一篇儿翻过去——不管是经济体系、国际格局、生活方式、还是科技发展。但是那个时刻,好像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但又感觉死局实在僵持不下去,要来了。

Will:

确实有。就像我们最初讨论AI时所提及的那样。回顾历史,Google GPT论文大模型就应运而生。这种发展速度至少在我们看来,已经超过了过去50到70年的AI发展。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室温超导可能也是其中之一(虽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美国的一个实验室(我忘了是不是国防部的)最近在激光核聚变方面取得了几十年来未有的进步。这些新发展似乎预示着我们可能正在接近一个超级加速点。

这让我想起了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2005年写的一本书《起点临近》。他在书中预言,我们将很快迎来这个奇异点(Singular Point)。现在看来,这个预言可能在这两年内就会实现。我觉得这种感觉在近两年内变得越来越明显。

小跑:

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脱节”可能是大家的共同感觉。我们今天聊的这个话题,也跟它相关。

前两天看蓝江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开头引无崖子的珍珑琪局,令众人或认输或走火入魔。正在此时,对弈局一窍不通的虚竹出手了,闭着眼睛把子放在了最不该放的地方,杀死自己一片白子——“岂知局面顿呈开朗”。没想到一招自杀死招,居然盘活了整个局面,大转折。

珍珑棋局这个故事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而虚竹就是一个“加速器”,他的出现让转折点更快到了。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其实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及转折点怎么来。

今天的话题就是最近硅谷很流行的“有效加速主义”(E/acc)( Effective Accelerationism)的缩写。它火于硅谷,是把生物、物理、经济和社会理论整合在一起的哲学思想。有人觉得是“餐巾纸上的宣言”(napkin manifesto),理论很松散,更多是口号。

最早是硅谷的两个工程师在space上聊天,被听众总结出了观点,结果开始传播;他俩干脆开了一个博客网站,把这个观点整理在上面,成了“有效加速主义”(shownotes)的舆论阵地。后来这个概念被好几位硅谷科技圈,特别是AI大V带货——A16Z的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和YC孵化器的CEO Garry Tan把自己账号名字后缀加上了“e/acc”。后来又赶上GPT出现,越来越火。

我总结一下这个思想的太长不读版:

– 理论基础是物理学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生命是作为热力学广义第二定律的原理出现的——就像物理定律一样,生命倾向于寻求捕获“自由能量”,需要不停增加运动范围、和自身复杂性来维持存在。所以,我们必须与 "宇宙热力学意志 "保持一致,必须拥抱和助力加速宇宙向更多增长、更大复杂性和更高智能方向发展——这个自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加速,要有效加速。

– “宇宙热力学意志”在当下技术时代的语境中,法则就是:适应性、进化、智能、加速。人类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创新和技术力量来推动社会变化。

– e/acc被提出的几个月后,AIGC突然爆火,于是马上被拿来当作AI理论基石。对抗“人工智能威胁论”的理论大旗:人工智能技术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与其想办法减缓它的发展速度,不如团结起来发挥人工智能更多正向的影响,尽力减少负面影响。

– 当然啦,人工智能有一定潜在危险,但解决方案不是延缓、阻止其发展,而是要让更多人使用和加入这个技术浪潮、要开源、要加速——“自行车骑得越快人才不会摔倒”。而且AI发展的结果一定是好的,一定是有利于人类福祉的。加速才是正解。

– 任何试图控制它的组织和政府只能滋生腐败和低效。AI系统会相互制衡,迫使自己进化,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努力创造这种平衡。

小跑:

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哲学发展脉络:

它的根还是“加速主义”——一种主张“破罐子破摔”的哲学理论。如果社会问题无解,那就加速发展,引发变革。

一切从工业革命后,“左翼加速主义”批评资本主义对“技术加速”的控制,且尝试把这种力量变成无产阶级的武器开始。后来随着全球化资本主义崛起,左翼和欧洲社会主义节节挫败,干脆转变策略,选择了走“加速主义”的路线——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全面加速。

后来德勒兹写了《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主张应释放“资本”欲望的破坏性和革命性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他觉得资本的欲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既有破坏性,又有革命性,我们应该让它释放出来,而不是压制它——因为它早晚会颠覆自己。

这本书启发了“加速主义之父”尼克·兰德更极端的观点:我们应该全力加速资本主义和科技发展的速度,即使这可能会导致社会崩溃,甚至人类灭亡。他还有一些很暗黑的想法,比如我们应该接受且欢迎人类的动物性和机械性。

兰德的思想进一步影响了硅谷和AI圈的“E/acc”——有效加速主义:在在区块链、量子计算、基因学、AI等技术的发展无法阻挡,我们应该全力加速。

Will:

背景的介绍与我对有效加速主义的理解完全一致。

你提到工人阶级可能认为科技进步会损害自身利益,这个观点很重要——被马克思称为“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科技的发展实际上是工人的创造,但科技反过来却帮助资本家剥削工人。这是一个很荒谬的场景。

然而,加速主义观点非常有效地应对了这个问题,主张不要害怕“异化”:工人不应害怕异化,因为资本家投入大量资金来加速科技的发展;如果最后能颠覆资本主义的话,资本家也会被“异化”。

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下,一个纯理科生是如何像机器一样思考,然后逐步解构,最后达到对一个概念的理解的:

我在思考的时候,觉得“有效加速主义”这个词在我看来很不明晰。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会用两种方法来理解一个概念:一种是字面理解,另一种是理解它的隐含含义。

在理解字面含义时,我习惯找反义词来理解一个概念。但是,找了半天找不到“有效加速主义”的反义词。于是尝试理解它的隐含含义,觉得"effective"(有效)在这个词中并不是指对加速“好与不好”的价值判断,而是以效果为判断标准。换句话说,只要加速是足够有效的,它就是好的。

所以,当一个“加速”让我们不适的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减速,而是给它更高的,更有效的加速,让它向前跑得更快——这就是我对"有效加速主义"的理解。发现这与小跑描述和历史背景介绍是一致的。

Will:

我们回到一个核心观点:有效加速主义(EA)认为,所有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常温超导,受控核聚变等)都是有益的,因为它们的进步足够迅速。即使过去的技术如蒸汽机被资本家用于剥削工人,当这些高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本家也可能无法再利用它们了。

我可能是一个有效加速主义者,因为我认为,科技的加速发展会解构甚至颠覆我们现有的传统价值观。

但是有效加速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它认为只要加速有效,就是“好的”。但“价值观”应该是人类才有的,机器没有。AI等科技的发展是中性的,没有价值观。用人类的旧价值观去评判新科技可能是不准确的。

但是,有效加速主义是否在创造一种新的、我们称为"客观价值观"的东西?这种价值观以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有效性为价值衡量标准,将价值观“客观化”?当然,反对有效加速主义的人肯定会怼:一些人类固有的价值观是不能被替代的。

所以,问题就在于,这两种矛盾的价值观是否会一直并存,还是会被某种方式消解?

小跑:

将有效加速主义视为一个“纯客观”的概念,会引发了一个逻辑问题——(is-ought)“实然-应然”:如果某种事物“是”这样,那它是否就“应该”是这样?

有效加速主义的一个主要前提是:无论是人类还是AI,都是生命体,都“应该”按照宇宙的规律,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断获取能量。那么,如果生命体“是”不断获取能量,是否就意味着生命体“应该”没完没了的获取能量?

这让我想到目的论:是否因为某样东西“正在”以某种方式发展,就认为它“应该”以这种方式发展?人类“一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技术发展“一定”是从慢到快,“一定”是从简单到复杂,“一定”是向着更好、更复杂的方向线性发展——听起来很“社会达尔文主义”。

(因小宇宙字数限制,全文请移步微信公众号:文理两开花

BGM:Acceleration, by Cannibale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

@LeiSalin_XP

@Will42W

TG群(开放)t.me

收听平台:

小宇宙:文理两开花

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苹果播客中国区可复制open.firstory.me手动添加节目)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

微信公众号《文理两开花播客》

《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其他平台:

即刻: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微信群:请添加坛子微信(WeChat ID: BKsufe),注明:文理两开花

展开Show Notes
Absurdity
Absurdity
2023.8.29
为什么这么好的节目人气不高!
危机在互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ChristyYang
ChristyYang
2023.9.10
从单纯评论价值观的好坏来说,它符合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即:没法用你自己的价值观来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观是好的…😁😁😁
Vviolin
Vviolin
2023.8.28
30:39 看出来是个纯正理科生了
JordiShen
JordiShen
2023.9.03
太过概念
momo_JM8r
momo_JM8r
2023.9.06
从历史来看,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引用高尔基的话,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HD110574p
HD110574p
2023.8.31
核污水排放也是加速主义吧,破罐子破摔
HD1040840w
HD1040840w
2023.8.31
1:00:43 维持天道就可以 天道保持整个生态的平衡
0xE0F
0xE0F
2023.8.30
cool
叶鳴
叶鳴
2023.8.29
所以加速主义是“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但是虚竹为什么不脱先呢…
人类历史上的三个周期:经济周期,技术周期和意识形态周期,三个周期各自运行又交混在一起,谈不上谁推动谁或者阻碍谁。女主播的想法盲人摸象了,对现状的总结与推测采样时间段太短了。
晨萱I语迟者说:28:30 马克思主义适用于工业革命时期,对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后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环用,而到了第四次科技革命(互联网)时期后,生产关系和产业协作更加变化了。会有新的理论产生,不是说马克思错,就像爱因斯坦之于牛顿,适用范围不同了
晨萱I语迟者说:补充一点,意识形态周期象钟摆;技术周期是单向,但快慢速在变化……
4条回复
HD818288n
HD818288n
2023.8.29
怎么听这个有效利他主义像是邪教组织啊
HD107005s:想想看历史上各阶层怎么自我辩护的。普通人讨论这个和求青天大老爷有什么区别
哈哈ggg
哈哈ggg
2023.8.28
好深奥,但是好像又感觉听的不过瘾,要是能多讲一些技术指数增长跟社会变革之间的互动就好了
哲水思源
哲水思源
2023.8.28
04:25 核聚变这个进展之前硅谷101请几位从业者做过一起分享,听下来的感受是这个进展从程度上没有太大的突破性,到不了chatgpt这个程度,可能更多的是融资上的意义
叶鳴
叶鳴
2023.8.29
39:50 “有效”与否是主观的,可能最“有效”的发展路径就是back&forth…
有效加速和极限编程的思想有点共通之处
虎纹青椒
虎纹青椒
2023.8.28
速来速来!
朱梦臣
朱梦臣
2023.8.28
热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