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之百花文学/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茹志鹃《百合花》/钱谷融《文学是人学》

17年之百花文学/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茹志鹃《百合花》/钱谷融《文学是人学》

10分钟 ·
播放数83
·
评论数0

⭐百花文学(苏联解冻斯大林模式)

🐦什么是"百花文学"?

🌱1956-57中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57下半年反右斗争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代表作品: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宾雁《在桥梁的工地上》、郭小川《一个和八个》(出现了干预生活的作品,敢于揭露矛盾,突破无冲突论);

🍭文艺理论上突破了禁区,🍬钱谷融《文学是人学》,巴人《论人情》;突破了爱情两性的禁区:宗璞《红豆》,茹志鹃《百合花》。

🐦王蒙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内容——

主人公🍬林震来到组织部,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副部长🍬刘世吾,麻木官僚,有魄力有才能但失却了革命的热情,表现出一副看🍬透一切的消极作风。借🍬林震理想主义的目光揭示了🍬革命意志衰退的现象。

🍬不及时纠错的条件成熟论;🍬只看好的成绩基本论;🍬从不分的是非胜负论。(现在单位的摸鱼)

⭐实质→革命机器的内部矛盾

🍭干部内部矛盾

《小二黑结婚》将晚清官场故事模式翻转,过去官场只会压迫人民,现在“新官场”为人民服务。王蒙写的已全部是🧨干部队伍内部矛盾,以全新语境重现官场内部“忠奸对立”的传统模式。

🍭官僚主义问题

毛泽东在王蒙小说里发现🍬官僚主义问题。[2]官僚主义这个角度,点出了干部公仆与官员官场两种话语系统之间的隐形联系。

🍭青年受挫与希望

青年教师林震调到组织部工作(兴奋,朝气蓬勃,正直诚实,充满期待)—正是管理“官场”的机构。

群众是背景,林震的上级是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身材高大、衣着整洁,长得英武,但粉刺较多(“粉刺”标志负面角色)。在工作中韩常新弄虚作假、贪图荣誉,到麻袋厂里了解建党情况,对厂长🍬王清泉作风问题视而不见,对厂组织委员🍬魏鹤鸣的汇报情况不闻不听,回头却能写一个非常漂亮的、上级很喜欢的“抓建党,促生产”的🍬总结报告,让林震目瞪口呆。类似的例子多了,林震就去找副部长🍬刘世吾。

🍭官员代表刘世吾

刘世吾也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最重要的干部/官员形象之一。这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副部长,深藏不露,平时装糊涂,有条件时,办事非常有效率,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精致的官僚主义者。🍬口头语:就那么回事

🍭冲突升级,找大官解决

赵慧文和林震议论职场环境,意气风发的赵慧文已经被磨平棱角。🍬劣币淘汰良币,🍬韩常新倒是升了副部长。后来,麻袋厂🍬王清泉和🍬魏鹤鸣的冲突又升级了,甚至引起党报的注意,组织部内部就出现了🍬争执、僵持的局面。

小说结尾,林震只好去找🍬更大的官——周书记,“隔着窗子,他看见绿色的台灯和夜间办公的区委书记的高大侧影,他坚决地、迫不及待地敲响了领导同志办公室的门”。

🍬理论上,干部应该朝向下看,首先考虑群众利益。实践中,官员却一层层往上看,先看领导意思。

⭐林震与刘世吾性格异同,一个激动、热情,一个世故、圆滑,但他们却心心相通。

原来他们都爱好文学,都爱好🍬俄罗斯、苏联小说。林震以苏联小说《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当中的女英雄为榜样;刘世吾喜欢看《静静的顿河》。

好像在官场里面,不管你是新鲜血液,或者是支撑的树干,看严肃文学的书都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表现。所以不爱看书的韩常新,刘世吾就看不起他——这个细节,🍬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官场想象,试图证明官僚主义老将刘世吾可能曾经也有过林震般的初心。放在20世纪中国小说的脉络中看,曾朴他们当年也相信科举“考”出来的官总比花钱“捐”来的缺要好些。时代不同了,但是希望官员喜欢读书,假定知识分子做官至少会好一些——这种作家与读者的无意识文化期待仍然在延续。

⭐林震与刘世吾的仕途命运(互相转化)

如果刘世吾以前也像林震这样,这么激情,这么正直,这么勇敢,那小说是不是也在暗示,将来林震向刘世吾的方向🍬演化、转变也是一种不可避免,是一种规律呢?(再读《静静的顿河》也没用?)如果年轻人林震一直在官场,也必须逐渐成熟,也必然逐步世故;

⭐官场腐败/官场异化/刘世吾现象

🍭官场腐败,究竟是不是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

🍭官场异化,究竟能否避免?从林震到刘世吾的转化演变规律,到底是🍬不以成绩而以忠诚来决定的干部升降机制导致,还是说任何制度后面,仍然是人性的理由?林震所看到的刘世吾现象,到底是中国的特殊国情?还是负面的“普世价值”,权力必然使人世故腐化?

🍭小说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刘世吾不是清官,也不是贪官。王蒙这个短篇🍬既延续又突破了中国官场故事的🍬传统忠奸模式,将晚清小说对🍬“官本位”现象的批判带入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意义深远。

🥞一 《百合花》:三个人谁是主角?

  🍭通讯员男孩的青涩

  第一人称叙事者,是文工团女干部。前两千字讲通讯员带“我”到前沿包扎所。“我”脚受伤,走不快,通讯员不时要停下来等。“我”观察小通讯员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实的肩膀,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18岁。休息时问话,原来还是同乡——浙江天目山人。再问他有没有娶媳妇,通讯员飞红了脸,走路没出汗,说几句话倒紧张得满头是汗。

  🍭姐新婚被子

  中间一段写前沿卫生站,为救伤病员要向百姓借被子。“我”是女干部,很快借到三条,可是小通讯员却空手无收获,嘴里直怪老百姓死封建,好像跟什么人吵了架。“我”怕他得罪乡亲们,就去刚才碰壁的那家问情况。。一看,“我”就明白了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我”把小通讯员批评了一顿:你看看,你还骂人家死封建,这是人家的新婚被子。

  “新婚被子”在西方学院理论中,可能会被分析出“初夜”仪式等象征含义。不过50年代读者纯朴,否则,小说不会入选中学教材。

  🍭小通讯员死了,新媳妇的丈夫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前面淡淡积蓄的抒情,就在最后这一笔爆发。《百合花》发表后,当时已经不写小说的茅盾十分称赞:“《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百合花》体现了革命历史小说在艺术技巧上的努力追求,不过在60年代初,姚文元等人也还是批评这篇小说🍬没有写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

  《百合花》的主题,既不只是叙事者的细腻的女性视角,也不仅是歌颂战士勇敢或感激百姓奉献,《百合花》的核心,就是民众与革命的关系,一种能用“新婚被子”来象征来纪念的抒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