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著有《大学的精神》等书
嘉宾: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主讲人
在这个单元中,主播陈赛将对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飞舟,从“社会学”学科的角度聊聊“何为大学”。
周飞舟教授同时也是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的总序主讲人之一,从社会学看中国到从社会学看大学,周飞舟教授是如何看待社会学的学科存在价值的?如果我们理解更多社会的学问,会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周教授提到“人的所有社会行为生活都是一些提线木偶”?
“社会学的第一重意义,它是一个让人能够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而反思自我的学科,(思考)我是谁,我是什么?”
在这期节目中,陈赛和周飞舟教授的讨论从学科延伸到社会结构的探讨,这些虽看似离象牙塔中的高校学子较远,但细细深究便会发现其实不然,正如周老师所说“认识社会其实就是用来强化自我”。
【时间轴】
02:56 在学科体系里,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没有直接用处
07:37 现在的人面对的选择太多,怎么选?
09:33 聊聊社会学和它对于未来工作的意义
13:13 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被嵌在社会结构中
15:48 彼得·伯格:“人的所有的社会行为生活被想提线木偶式被操控着”
18:46 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异是学校决定的?
21:29 怎么用“差序格局”理解“遇见了一个糟糕的人”?
26:03 社会学家会有无力感吗?
29:39 自我反省为什么重要
34:08 理解“上有祖宗下有子孙”的核心概念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书籍】
彼得·伯格: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路德教派神学家,代表作品《与社会学同游》、《现实的社会建构》等。
《与社会学同游》: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得·伯格所著书籍,于2014年10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费先生(费孝通):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于1981年获得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奖赫胥黎奖章,代表作品《文化论》、《人文类型》、《乡土中国》等。
《乡土中国》: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于1948年首次出版。
卜正民:加拿大籍著名汉学家,著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等书,编有《哈佛中国史》、《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中国公民社会》等著作。
潘光旦:字仲昂,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代表作品《人文史观》《优生与挑战》《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
钱穆: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史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等,另有出版论文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
齐格蒙特·鲍曼: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品《流动的现代性》、《被围困的社会》等。
安东尼·吉登斯:英国社会学家,代表作品《民族—国家与暴力》等。
《社会学》: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书籍,于200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