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1.1 心理学 | 为什么年轻人对“躺平”着迷?
主播: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著有《大学的精神》等书 嘉宾:訾非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中读精品课《学会幸福》《这,就是心理学》主讲人 如果必须选择,你愿意“内卷”还是“躺平”? 从2021年起,这两个词便成为当下中国90后甚至00后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一方面,孩子被“鸡娃”着长大,几乎没怎么享受过自由自在的童年,就不得不进入学业竞争的斗兽场;另一方面,成年人不愿意长大,不想工作,不想结婚,更不想生儿育女。“内卷”和“躺平”,一个指向“过度竞争”,一个代表“退出竞争”,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词语却折射出了年轻一代对校园和社会竞争白热化的挫折感。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訾非老师。我们想知道,从心理学视角上切入,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如此痴迷“躺平”?身处“成为成年人”的关键转折期,这些年轻人正在遭遇的精神内耗到底来自哪里?心理学能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哪些启示? 当然,身为《三联生活周刊》“大学教育”系列报道的主要参与者,陈赛也会在本期节目中和訾非老师探讨:什么是好的大学教育?父母又该如何引导孩子?为什么名校毕业也未必拥有一个成熟的人格?本期节目聚焦诸多年轻人关注的社会话题,我们希望通过心理学的解读,能为你的大学和职场生活提供一些洞见和建议,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 *本次访谈分为上下两期,下期中我们将更多聚焦心理学专业本身的话题延伸,欢迎持续关注。 【时间轴】 01:14 陈赛的探“学”之路:大学最核心的气质是什么? 07:57 为什么年轻人对“躺平”着迷? 16:23 社会能力的缺失会使人更受伤? 24:16 “你这辈子得和父母至少闹掰一次” 30:16 《优秀的绵羊》:精英式教育下,对抗权威的力量却消失了? 36:32 焦虑的“中产阶级”们 39:52 水涨船高的竞争,教育的初衷实现了吗? 45:16 探寻个体心理之外,文化敏感性为何如此重要? 52:04 “人格成熟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的能力”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书籍】 《优秀的绵羊》:在本书当中,作者德雷谢维奇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并提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等观点。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代表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鲁迅相遇》等。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代表作品《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等。 《人类简史》: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历史类著作。 列维·布留尔: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人类学家,以研究原始思维而著名。代表作品《孔德的哲学》《原始人的心灵》《原始神话》等。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代表作品《人及其象征》等。 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二级),代表作品《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等。 《我与你》:德国宗教哲学家、翻译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马丁·布伯所著书籍。 欧文·亚隆: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当世仅存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代表作品《团体心理治疗》、心理推理小说《当尼采哭泣》等。 【节目中涉及到的学术概念】 阿斯伯格:一种泛自闭症障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 俄狄浦斯情结:一般指恋母情结,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俄狄浦斯无意中杀父娶母的神话故事。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以卡尔·罗哲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弦理论: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
- 彩蛋 | 应届生应该考编“上岸”还是去大厂?
本节为彩蛋内容。在节目前,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近50位同学对于本季嘉宾想问的问题。这些同学有的是大学在读的同学,有的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他们的关切或许也和正在听节目的你一致,快来听听老师们怎么回答吧! 社会学单元,周飞舟老师回答了这些问题: 1. 感觉大四了,读了这么久大学,好像什么都没学会,自己的状态和大一还是很像,怎么办? 2. 各种考证和考试层出不穷,但是时间有限,如何兼顾课外的专业提升和大学学习? 3. 目前大家都在说要考编,早点“上岸”,但前几年还在鼓吹互联网,对于应届生来说,应该怎么选择呢? 4. 如何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心态转变、快速适应职场?
- EP4 社会学 | 了解社会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
主播: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著有《大学的精神》等书 嘉宾: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主讲人 在这个单元中,主播陈赛将对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飞舟,从“社会学”学科的角度聊聊“何为大学”。 周飞舟教授同时也是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的总序主讲人之一,从社会学看中国到从社会学看大学,周飞舟教授是如何看待社会学的学科存在价值的?如果我们理解更多社会的学问,会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周教授提到“人的所有社会行为生活都是一些提线木偶”? “社会学的第一重意义,它是一个让人能够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而反思自我的学科,(思考)我是谁,我是什么?” 在这期节目中,陈赛和周飞舟教授的讨论从学科延伸到社会结构的探讨,这些虽看似离象牙塔中的高校学子较远,但细细深究便会发现其实不然,正如周老师所说“认识社会其实就是用来强化自我”。 【时间轴】 02:56 在学科体系里,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没有直接用处 07:37 现在的人面对的选择太多,怎么选? 09:33 聊聊社会学和它对于未来工作的意义 13:13 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被嵌在社会结构中 15:48 彼得·伯格:“人的所有的社会行为生活被想提线木偶式被操控着” 18:46 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异是学校决定的? 21:29 怎么用“差序格局”理解“遇见了一个糟糕的人”? 26:03 社会学家会有无力感吗? 29:39 自我反省为什么重要 34:08 理解“上有祖宗下有子孙”的核心概念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书籍】 彼得·伯格: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路德教派神学家,代表作品《与社会学同游》、《现实的社会建构》等。 《与社会学同游》: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得·伯格所著书籍,于2014年10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费先生(费孝通):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于1981年获得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奖赫胥黎奖章,代表作品《文化论》、《人文类型》、《乡土中国》等。 《乡土中国》: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于1948年首次出版。 卜正民:加拿大籍著名汉学家,著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等书,编有《哈佛中国史》、《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中国公民社会》等著作。 潘光旦:字仲昂,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代表作品《人文史观》《优生与挑战》《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 钱穆: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史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等,另有出版论文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 齐格蒙特·鲍曼: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品《流动的现代性》、《被围困的社会》等。 安东尼·吉登斯:英国社会学家,代表作品《民族—国家与暴力》等。 《社会学》: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书籍,于200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彩蛋 | 大学要把我们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
本节为彩蛋内容。在节目前,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近50位同学对于本季嘉宾想问的问题。他们有的大学在读,有的即将步入职场,他们的关切或许也和正在听节目的你一致,快来听听老师们怎么回答吧! 哲学单元,姜宇辉老师回答了这些问题: 1. 大学到底要把我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学是不是应该多给学生一些通识教育,来弥补中学时代的缺失? 2. 如何才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更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老师、图书馆数据库等)? 3. 毕业生中研究生的占比越来越高,受教育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就业还是升学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需要考虑哪些现实问题? 4. 想知道除了学生自身,家长、老师、整个社会是如何看待大学生群体现在面对的压力,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节目中老师推荐的书籍】 《西方哲学史》:作者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 ,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 《大问题》:作者罗伯特·所罗门,本书基于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引导读者进入哲学思考的大门。 《理想国》:柏拉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他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纯粹理性批判》:伊曼努尔·康德的代表作之一,主要通过对理性本身的批判考察,为形而上学的发展和归宿做出明确判定。 《尼采与哲学》:作者吉尔·德勒兹,本书不仅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严谨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
- EP3 哲学 | 学习文科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主播: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著有《大学的精神》等书 嘉宾: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读精品课《姜人生哲学到底》《姜宇辉·哲学启“萌”》主讲人 陈赛老师在参与《三联生活周刊》“大学教育”系列报道期间,曾采访过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文学教授。教授坦言,在硅谷这样充满创业氛围的地方,他们时常需要为人文学科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进行辩护。 那么文科在其他国家的境遇是否有所不同?当我们把目光调转回国内,文科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又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老师,从哲学学科的视角探讨文科对于当代年轻人的价值。高考的意义是什么?大学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哪些更重要的事情?哲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学习哲学能为年轻人带来什么?不断思考、追问,真的能改变人生吗? 姜宇辉老师认为,哲学可以为人们打开思路,提供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角度,而通过思考人与人之间可以产生更深刻的联结。 除此之外,陈赛老师还和姜宇辉老师探讨了以韩炳哲为代表的“新哲学家”在当代的价值,以及对于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病症”,哲学的“药方”和心理学有哪些不同?哲学既是安慰剂又是清醒剂,姜宇辉老师期望在过度娱乐的年代里,每个年轻人都能立足当下、保持清醒。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期节目,为你的大学生活和人生定位提供一些洞见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 【时间轴】 01:50 文科教育的境遇在美国、法国和中国有哪些不同? 10:29 思考真的可以改变生活 18:14 大学是一个成人(becoming adults)的地方 30:34 哲学要聚焦当下,并不断回归本源、追溯经典 42:16 哲学家也需要走出书斋 58:37 哲学系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哪工作? 01:03:18 学哲学是一辈子的事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书籍】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等。 吉尔·德勒兹:法国作家、哲学家,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著有《电影Ⅰ:动作-影像》《电影Ⅱ:时间-影像》《什么是哲学》和《感觉的逻辑》等。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二战后美国涂鸦艺术家,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清源:世界围棋革命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有“棋圣”之称。 韩炳哲:弗莱堡大学博士,韩裔德国哲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巴塞尔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他受影响于福柯、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等,著有《爱欲之死》《在群中》《倦怠社会》等。 《倦怠社会》:韩炳哲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 【节目中老师推荐的书籍】 《西方哲学史》:作者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 ,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 《大问题》:作者罗伯特·所罗门,本书基于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引导读者进入哲学思考的大门。 《理想国》:柏拉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他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纯粹理性批判》:伊曼努尔·康德的代表作之一,主要通过对理性本身的批判考察,为形而上学的发展和归宿做出明确判定。 《尼采与哲学》:作者吉尔·德勒兹,本书不仅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严谨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
- 彩蛋 | 就业还是升学,该如何选择?
本节为彩蛋内容。在节目前,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近50位同学对于本季嘉宾想问的问题。这些同学有的是大学在读的同学,有的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他们的关切或许也和正在听节目的你一致,快来听听老师们怎么回答吧! 生命科学单元,刘颖老师回答了这些问题: 1、我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想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有没有适合小白的书可以推荐? 2、我现在学习的内容太偏理论,该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呢? 3、我的专业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交叉学科,通常要掌握很多领域的基础知识,学得广却不精,读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 4、导师研究方向严重脱离实际,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办呢? 5、毕业生中研究生的占比越来越高,学历贬值,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就业还是升学,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需要考虑哪些现实问题? 【节目中老师的推荐的书籍】 《癌症·免疫与治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副校长、医学院教授迈克尔·金奇所著书籍。 《解码40亿年生命史》:美国古生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科学作家尼尔·舒宾所著科普书籍。
- EP2 生命科学 | 为什么现在想当“科学家”的人变少了?
主播: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著有《大学的精神》等书 嘉宾:刘颖,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首届科学探索奖得主 科学家,曾经是许多人少年时代所追求的梦想。“长大后想做一名科学家”,是一份天真懵懂的愿景。而当我们真正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科研生涯的枯燥,对于天赋的考量,乃至现实生活的重重考验,“科学家”似乎早已不在考虑的范畴。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首届“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刘颖老师。作为身处科研一线的青年科学家,是否也面临过相同的抉择时刻?面对无尽的未知,该如何保持一份持久的好奇心?在成为科学家的道路上,大学时代的生活与学习又在发挥怎样的作用?而有些神秘的生命科学究竟在研究哪些前沿问题?该如何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结?在本次对谈中,刘颖老师将为我们一一讲述。 同时,作为《三联生活周刊》“大学教育”系列报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陈赛老师也会分享她在走访世界高等学府时的见闻与思考,聊聊她所遇到的顶级科学家们,都在研究什么,又是怎样面对未知的挑战? 无论你是否就读或者毕业于生命科学专业,相信这些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讨论,都能为你的大学和职场生活提供一些洞见和建议,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分享你的经历与思考。 【时间轴】 01:58 在麻省理工,见到科学家的两面 09:22 成为科学家是一件顺利的事吗? 16:13 大学如何教会我们学习与思考? 18:28 生命科学究竟在研究什么? 20:40 如果可以重来,大学四年可以怎么度过? 22:44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理科素养? 26:38 当下生命科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41:59 用生命科学的视角看世界,会有哪些不同? 46:18 什么是未来未来技术学院? 49:14 从学生到老师,经历了什么? 53:13 就业与科研的道路,该如何抉择? 01:01:37 如何保持一份好奇心?
- 彩蛋 | 想在大学谈恋爱怎么开始?
本节为彩蛋内容。在节目前,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近50位同学对于本季嘉宾想问的问题。这些同学有的是大学在读的同学,有的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他们的关切或许也和正在听节目的你一致,快来听听老师们怎么回答吧! 心理学单元,訾非老师回答了这些问题: 1、想在大学谈恋爱,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始。 2、我感觉课业压力让很多同学不能充分投入校园生活,应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尤其是学业上的竞争关系之下,如何更好地和同学交往? 3、想了解初入职场的心态和定位,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实际工作后和想象中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
- EP1.2 心理学 | 进入心理系,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主播:陈赛,《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少年新知》执行主编,著有《大学的精神》等书 嘉宾:訾非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中读精品课《学会幸福》《这,就是心理学》主讲人 心理疾病,是一座看不见的冰山暗礁。 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除了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外,在疫情渐渐缓和之后,它对大众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新增5320万抑郁障碍患者和7620万焦虑障碍患者。而在我国,疫情期间的青少年抑郁发生率更是显著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在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心理学专业报考也正在升温,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心理学类专业计划超1.7万人,较上年增加了3.7%。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类专业中热度最高的,该专业计划占比约为78%。但火热背后,仍有不少大众会把心理学等同为“算命”“催眠”“读心术”......让这个学科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同时,对于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混淆、误读和偏见,也使很多人对进行心理咨询望而却步。 在本次访谈的下集,訾非老师将帮我们打开心理学专业的大门,告诉我们心理学专业都学些什么?这门学科最大的魅力在哪里?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哪些异同?以及解答一个大家好奇的问题:学完心理学,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了吗? 当然,作为一名“资深学长”,訾非老师还会为正在心理系就读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大学学习的规划和建议,同时会为正准备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你,讲一讲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以及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的标准。 本期节目干货多多,无论你是否就读或者毕业于心理学专业,相信都能有所收获。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 【时间轴】 00:32 心理学专业都学些什么? 10:57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17:21 洞见的作用:朋友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有何不同? 26:41 心理学的魅力有哪些? 41:08 心理学家和其他学科研究者的区别是什么? 51:08 给新生的建议: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 59:15 走向人格成熟——訾非与陈赛的好书推荐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书籍】 《梦的解析》: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又译做《解梦》。 《少女杜拉的故事》:弗洛伊德所著的唯一一本非学术性长篇作品。 亚当·菲利普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世界上最重要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研究权威之一,《企鹅现代经典系列:弗洛伊德》丛书主编,被《纽约客》称为“英国最重要的精神分析作家”。 《水知道答案》:日本作家江本胜所著书籍。 《时间简史》: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普著作。 拉康: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从语言学出发重新解释了弗洛依德的学说,代表作品《战争后遗症:一个女人不能前行的病症》。 【节目中两位老师的推荐的书籍】 《心理学与生活》: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利昂·鲁赫撰写的心理学教科书著作。 《个人形成论》: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著书籍。 《童年与社会》:美国精神病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所著书籍。 《发展心理学》: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所著书籍。 《进化心理学》:作者戴维·巴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第一部教科书,也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 《社会生物学》: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所著书籍。 《黑猩猩的政治》:荷兰灵长类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弗朗斯·德瓦尔所著书籍。 《行为》:人脑神经科学家和灵长类动物专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所著书籍。 【节目中涉及到的学术概念】 阿斯伯格:一种泛自闭症障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 俄狄浦斯情结:一般指恋母情结,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俄狄浦斯无意中杀父娶母的神话故事。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以卡尔·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弦理论: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
- 播客专辑《何为大学》上线
大家好,三联中读特别策划了一档付费播客专辑《何为大学——从校园到社会的理想与现实》,即日起在小宇宙平台上线。 提起大学,高频关键词是:青春。年轻的我们在这里汲取营养、快速成长,收获蜕变。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版本的自己。” 然而,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正在学习或者即将从校园步入社会的你,或许有憧憬,也有疑虑:大学的核心气质究竟是什么?怎么平衡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学的专业偏理论,毕业了能找到好工作吗?是该“躺平”还是加入“内卷”?应该考研还是直接就业?从校园到社会,从象牙塔的理想到现实,年轻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开学季,我们特别向大家推荐这档节目。节目中,《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陈赛,将与4位高校学者: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訾非,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首届“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刘颖,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姜宇辉以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从心理学、生命科学、哲学、社会学等维度,为正与这个世界发生碰撞、或许深感困惑的年轻人们,提供一种思索人生命题的新范式。 本专辑一共5期内容,定价29.9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何为大学”,订阅收听。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