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播客的录制纯属意外,选题和嘉宾都不在原本的计划内,却因为奇妙的缘分,成就了一期无比丰富和美好的节目。我虽然不是老师,但也曾业余从事大学生教育相关的公益工作多年,加之本职工作的关系,对于“为人师表”这四个字更是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近乎理想的期待,尤其在今年从大理支教回来之后。这一期,让我们和一位高中老师以及他的毕业生一起聊聊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薇言】
这一期的嘉宾,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吕老师,他在大一结束后转到了物理系,之后开始主攻师范方向,毕业后,回到了他的高中母校担任一名物理老师。坦白说,在录这一期播客之前,我们好像已经有将近十四年没见了,直到有一天,在朋友圈突然发现,我们有一位共同好友——小刘同学,而他,是小刘同学的高中班主任。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嗯,我们好像确实老了(笑)。
在录制和剪辑这期播客的过程里,辛苦、尽责、初心是吕老师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和许多我们从小到大遇到的老师很不同,吕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没有因为年龄、经历、专业的差别有任何的不平等,也更不会倚仗着“老师”这个带有权威的地位去说教、控制、甚至区别对待学生。在反复听这期播客的过程中,我更是从吕老师身上看到了他作为教师和我们在领导力发展中经常提到的好的领导者身上很多共通的特质,比如以身作则,以专业服人,赋能而非控制,激发而非滥用权威,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吕老师说,他做班主任从来没有写过班规,学生只要觉得他讲的课是听得进去且能够学到知识的,自然就会信任他。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我的本职工作场景下,多少企业都曾专注于所谓的文化建立与践行,但所谓的文化就是一群人的集体行为,而这个行为并不是教条式地写下来的,贴在墙上的,喊口号的,是每个人自愿、自发、自主的行为。而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和他的领导力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切。而我,就在吕老师身上看到了这一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他的毕业生即使离开学校多年都会依旧铭记他,甚至和他成为朋友。
这一期的标题,是小刘同学帮忙一起想的,我想之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理想主义,就是因为我们都从吕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他对于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这件事的纯粹。就我看来,光这一点就非常难得和感动。真心希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更多一些这样的老师,在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之余,也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身心成长,真正能够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心智完整而健康的人。
【嘉宾】
吕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物理老师
小刘同学——吕老师的毕业生,有志气有想法的好青年
【内容指南】
03:24 为什么大一之后选择转系
11:40 师范类专业毕业后的求职之路
13:42 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的招生区别
16:45 做老师的第一年有多累
22:14 做老师第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25:07 学校有哪些KPI来考核老师
30:16 班主任要做多少事
33:06 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40:00 现在的高中生有多卷
43:31 作为老师与同学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44:53 和同学处成兄弟一般的吕老师,在小刘同学眼里是怎样的
58:07 小刘同学毕业后为什么依旧会与吕老师保持联系
59:53 与学生家长的相处会有压力吗
63:45 十年前刚毕业时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老师
67:45 做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和痛苦分别是什么
76:24 小刘同学眼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78:42 想对十八岁的自己说什么
88:17 吕老师对Vivi的商业吹捧
【封面】
录制播客当天的我们仨(咱就是说,吕老师十几年了,真的没咋变化)
【背景音乐】
声音碎片乐队——少年游(来自小刘同学的推荐,也很符合两位嘉宾的少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