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10 | “窃窃私语”与“宏大叙事”:安妮·埃尔诺的工人叙事祛魅研究所

Vol.010 | “窃窃私语”与“宏大叙事”:安妮·埃尔诺的工人叙事

100分钟 ·
播放数616
·
评论数7

本|期|介|绍

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是一名法国作家和文学老师,202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她“勇敢、冷静而敏锐地揭露了个体记忆的起源、隔阂与集体压抑”。埃尔诺在2008年出版的历史回忆录《悠悠岁月》(Les Années)受到法国评论界的好评,被认为是她的巨作。在这本书中,艾诺首次以第三人称来写自己,生动地展示二战后至21世纪初的法国社会。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女人和她所处的不断发展的社会的动人的社会故事。

本|期|主|播

杨舒蕙: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写作者、插画师、艺术家、大学教师。祛魅研究所主理人。致力于视觉文化研究。

本|期|时|间|线

01:47 我读完安妮·埃尔诺相关内容后的感触。

03:09 图像、文字和非虚构。她的作品其实充满了图像感。毋宁说,图像反而是她文字作品的本质性框架。

衰老的、患癌的安妮·埃尔诺

05:59 安妮·埃尔诺的生平: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总结。

07:03 “有的书只能我才能写。”

07:56 有六本书想推荐给大家,作为相关读物。

《论摄影》(美)苏珊·桑塔格

《理解一张照片》(英)约翰·伯格

《人生拼图版》(法)乔治·佩雷克

《回归故里》(法)迪迪埃·埃里蓬

《福柯传》 (法)迪迪埃·埃里蓬

The Return to Origins Siobhán McIlvanney

13:28 超八岁月 安妮·埃尔诺 Les années Super 8 - Annie Ernaux

20:02 从《论摄影》开始谈起:摄影术带给世界的影响。照片是观看的语法,是观看的伦理学。

  • 摄影、图像与安妮·埃尔诺之间的具体关系。
  • 我对埃尔诺的写作方法的分析和总结。

25:10 安妮·埃尔诺作品的阅读顺序。

26:16 结合我的个人经验,解读《一个男人的位置》。

我的随想:

读《一个男人的位置》对我来说非常流畅。作者的父亲总令我想到我自己的父亲。我父亲是老三届,他先在十几岁的时候成为一名本本分分挣工分的农民,又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城市工人。父亲当了工人太多年岁了。他身上有共和国工人的气质,尽管后来父亲通过严酷的自学与考核一步步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但他身上的人格特质和当时乃至现在所谓的知识阶层是完全不同的。我从未在我所熟悉的知识阶层身上看见过一丁点与父亲气质相似的人。我想我非常清楚什么叫做小资产阶级什么叫做布尔乔亚。我并不简单地批判这一切——这是我所在的阶级——但我的确时常想起父亲父亲获得社会地位的“荣升”后成为一个大学的孤例,尽管他获得了“他原本应有的位置”,也从未改过一分他旧有的生活习惯与价值判断。我一直认为父亲身上有那一代年轻人灵魂中塑形而成的一种东西——极为坚强的意志,惊心动魄的意志,还有集体主义价值观中最精华的所在——有关这一点以后我一定会写。这些东西在普通的条件下可能会转化为极致的恶,这在他这一代人身上并不鲜见,但在父亲身上,我却看到工农经历带给男人的另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绝不被西方知识界所容忍所正视——但我看见过,在我父亲的身上看见过,我知道它存在。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大财富。《一个男人的位置》讲的是法国工人男性的故事,但在这些我所熟悉的对工人的叙述里,我又不断想起我父亲这个中国男人的位置以及他所经历的工农故事。由于父亲的存在,我才更相信那被今天的“自由世界”所鄙夷和唾弃的革命与斗争是绝不会在冷战的硝烟里尘封的。
其实埃尔诺写“父亲”笔法很冷,不像她写母亲时,有一种由于“女性的共同处境”油然而生的亲近感。实际上,她确实和父亲的关系更生疏。但我从《一个男人的位置》里读到父亲身为男性在整个社会等级体系里的尴尬和凄凉。我特别难过,是彻彻底底的难过。那种痛苦的滋味不知道从何而来,却令我有伤筋动骨之感。通过阅读,我一再识别自己的性别认同,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当我读到父亲的孤独,父亲的自尊以及父亲的姿态时,我也同时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绝境。

54:33 从《理解一张照片》开始谈起:我们从一张照片中可以得到多少信息。

1:00:05 工人、农民对文化霸权的服从。他们永远失去了自己的语境。

1:02:44 结合我的个人经验,解读《一个女人的故事》。

我的随想:

“现在我已经成了一位真正的布尔乔亚,为时已晚。”埃尔诺的经验,她和父亲之间的阶级距离。我的故事相反,我的阶级距离是和母亲,或者说是外婆一家。我迄今都记得同为工人阶级的舅舅每次来家里时的那种尴尬气氛,他和母亲大声谈论生活琐事,而父亲板着脸,坐在一旁似乎想纠正他们的认知,但终究是没有。 说来也怪,长大以后我却对知识阶级充满厌恶,不想结交也疏于来往———虽然我和父亲一样,已经完全属于这个阶级了。“你背叛了工人阶级”。
读这本书——《一个女人的故事》——的时候我非常难过。作者写出了工人阶级身上的光。这光太耀眼。我的难过在于过去的我竟然对此视而不见。我最近才在思考为什么我的工人阶级出身的母亲说话这么大嗓门,这么粗暴,这么不得体,这么保守,这么不会赚钱却这么自信这么勤劳。我才第一次去思考,已经获得阶级跃迁的父亲和生来便承袭父亲后来地位的我——我们对母亲一致的歧视究竟出自什么?背叛了工人阶级,自以为是左派却瞧不起工人阶级。我想起母亲从未为自己辩护过。关键是,她不辩护,她也从来不改,她不打算融入上层,她根本就无所谓。她就保持着这本色,过了一辈子。

1:21:45 配合《回归故里》来阅读安妮·埃尔诺。

我的随想:

有人说埃里蓬写自己的阶级故事时依然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我完全不同意。埃里蓬是男同性恋,出身工人阶级家庭,他的背叛,不只是阶层跃迁而已,他背叛的整个二元性别世界,是他被要求的男性角色和男性位置,他的背叛是断裂式的。尽管他的笔法很学术,很理性,但我能感受到他曾经经历过的极大的痛楚和愤怒,这是语言盖不住的。但埃尔诺不同。她是个漂亮的异性恋女人。读《回归故里》的时候,我的认同达到了顶点。埃里蓬的背叛和僭越,是完全不藕断丝连的,是男性对男性群体的背叛,男性对男性群体的僭越。

1:35:00 忍不住谈谈福柯给我的力量。巴特勒与福柯学术上的亲缘关系。

1:38:20  我在自己的订阅号“斯芬克斯的世界”上翻译了这本书的第三章:

本|期|参考|文|献

安妮·埃尔诺在获得诺奖后的演讲中谈到“这并不是她个人的胜利”,其演讲全文可参考:mp.weixin.qq.com

我为这次读书会写的小文章,把很多来不及讨论的问题再进行综合评述:

“窃窃私语”与“宏大叙事”|谈谈安妮·埃尔诺的工人叙事

展开Show Notes
谢谢主播的分享,安妮·埃尔诺我“读”的第一本是《简单的激情》,让人想起来侯麦的电影。《回归故里》之前加入列表了,但是宣传语恰恰是让我觉得太知识分子趣味了,反而不想打开。(可能就像你说的更喜欢听工人家庭的朋友说话。)今天听到你讲和福柯的联系,决定去读一读了!
杨舒蕙
:
也谢谢你
谬见之明
谬见之明
2023.11.03
1:23:09 听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到 或许不止是迪迪埃所经受的打压比埃尔诺「更多」 也可能是埃尔诺表现出来的「韧性」更强?从小一直觉得女性的生命力更加「坚韧」 现在明白那是因为她们都很清楚自己所遭受的那些不公和痛苦大多数是不可凭一己之力改变的 因为无论世道变或不变 自身的处境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是从一种压迫转到另一种压迫里生存 所以我们的母辈在「逆来顺受」之外反而有一种平淡的从容(也可以说是平淡的麻木吧)
我也超级喜欢《回归故里》,读了四五遍,每一遍都会感觉到那种非常学术化的语言里的剧痛 很喜欢主播对这两个作者的解读🥺
杨舒蕙
:
你的解读很有道理,也给我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谢谢你。
尾号123
尾号123
2024.9.03
05:32 《相片之用》
书里书外书之间讲得真好呀👍
Payber
Payber
2024.7.08
1:21:50 《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