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怪正常的第029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這期分享振江參加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的體驗。
兩年多前,我來到台灣生活,開始認識這個地方,並有意做一些田野觀察。金馬影展是我關注的對象,往年僅僅是買票看電影,今年加入金馬影展的亞洲電影觀察團,作為其中的一員體驗了一把。
▲ 金馬舊的辦公地點,曾經設有侯孝賢導演的辦公室。我們就在此看片開評審會。
今年金馬影展迎來60週年,11月9日正式開幕,11月25日頒獎,影展持續到11月26日。金馬60視覺特別採用了藝術家江賢二的畫作,電影大師課的嘉賓陣容也堪稱豪華。
如果你打開金馬影展官網,會看到四大部分內容,分別是金馬獎(1125頒獎),影展(1109-1126),創投會議(1120-1122),電影學院(1027-1125)。在電影學院一欄中包括以下內容:電影大師課、電影工作坊、電影論壇、亞洲電影觀察團、青少年電影課、影迷新世代、電影大師課|線上課程等。
其中,對亞洲電影觀察團是這樣介紹的:
「自2015年起開始招募一群熱愛電影、喜於發表各種形式影評的超級影癡組成「亞洲電影觀察團」,今年邁向第九屆。成員除了參與金馬影展安排的特別課程外,將搶先觀賞當屆所有入選「奈派克獎(NETPAC)」的亞洲新銳導演作品,並從中選出「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亞洲電影觀察團在金馬影展期間,不僅可以參與影人面對面茶敘訪問行程,還能直接與影人、影友相互探討電影,分享彼此的觀點與心得。」
說到亞洲電影觀察團就得先說亞洲電影促進聯盟奈派克獎。奈派克,全名為「亞洲電影促進聯盟」(Network for the Promotion of Asian Cinema,簡寫NETPAC),成立於1990年,為一推廣亞洲電影的國際組織,目前與超過三十個以上的國際影展合作,在影展中設立最佳亞洲電影奈派克獎。得過該獎的導演有侯孝賢、賈樟柯、李滄東、蔡明亮等導演。
2007年台灣的金馬國際影展加入亞洲電影奈派克獎的聯盟陣營,藉以鼓勵新銳導演,目前是台灣唯一頒發奈派克獎項的影展。
2015年起,金馬進一步公開徵召熱愛電影的影評寫手、素人影評或一般影迷,選進20至23人左右組成「亞洲電影觀察團」(The Asian Cinema Observer),與奈派克獎的評審一樣,需觀賞完該屆奈派克獎的入圍影片,再開會從中評選頒發「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是「奈派克獎」的會外獎,成為金馬影展不同於其他影展的存在。
▲今年的奈派克獎入圍片單,也是我們要看的十一部電影。
聞天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我喜歡搞一些會外賽,因為相較於正統的評審機制,我一直覺得會外這些人的認真跟趣味,其實並不見得遜於專業評審。專業評審勝在經驗豐富,以及對專業的細緻度,而會外賽的組成,更能反映所謂專業影迷的口味,應該更能讓其他影迷感同身受。同樣的,我也覺得整體電影寫作的位移更加激烈,不要說傳統的印刷影評到部落格,現在各形式都有,除了文字也包含影像,於是想利用亞觀團的機會,將這些獨特的人聚集。」
透過這種方式金馬影展將奈派克的理念做了更徹底的在地深耕實踐。亞洲電影觀察團不僅身負票選推薦影片的重任,期間也參與由金馬影展方安排的各種課程和交流,或許亦可成為華語電影圈培育與挖掘未來影評人的重要搖籃。
過去幾年關注金馬獎,我對頒獎結束後,當天聞天祥對每一個獎項細緻透明的解釋,印象深刻。
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的評選,也由聞天祥主持,近距離的接觸,讓我對金馬團隊規則制定清晰透明,且嚴格執行,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或許這正是金馬公信力的來源。
▲聞天祥為亞洲電影觀察團做分享。只要見過他的人,都不會不為他對電影的熱情所打動。
近日聞天祥接受採訪時說,「我們沒有丟失立場跟高度,說變質的人應該是他未曾尊重過電影」。
他的底氣來自哪裡?除了對電影無私的愛,還有他執掌的金馬團隊嚴格的執行力,就拿金馬獎的評選為例。
他如此介紹金馬獎的評選過程:
「金馬獎有初選、複選和決選三階段,初選時評審會分 4 組,一組人負責劇情長片、一組人看劇情短片、一組人看動畫片、一組人看紀錄片,最後全部大約只會有6、70 部電影會進入第二階段。所以其實光是要進入複選就很難了!
我們在 2015 年將舊辦公室裝修成標準規格的放映間,整個 9 月就讓所有評審關在裡面看片。當然他們不可能每天都有空,所以我們已經做到非常縝密的地步,每個評審行程表都要給我們,我們會排表,例如今天播這 5 部,明天放這 5 部,我們會去登記這場哪位評審會來看,像功課表一樣,看過的要打勾簽名,你不可以中間離開哦!可以去洗手間沒關係,但只要離開超過 10 分鐘,就要從頭到尾開始看,你也不能說你以前看過了,除非你是在這個場地看過,我確認你在這個空間看過,它才公平,不然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用電腦、用手機看,那樣不行啊,因為你可能要評單項技術獎。
經過初選後,公布入圍名單當天,複選評審們要在早上 8 點前集合並沒收手機開始開會,他們討論完一項,我們工作人員就要在旁邊做(記者會現場ppt檔案、入圍名單資訊),所以如果開很慢或是要「翻案」重新討論,我們就要重做,很恐怖!開完會後,我們就要直奔記者會現場,像今年我被安排要念入圍名單,我腦筋都還沒清醒過來,還要跟媒體報告會議紀錄,所以我才會說我已經很久沒有睡覺了!
金馬獎是玩真的,從入圍到得獎都是現場才知道,得獎名單更誇張。頒獎典禮前一天,我們就把評審關起來在特定地點,所以他們要把身家、禮服等都帶進去,他們就住在那。典禮當天,因為怕他們起不來或遲到,至少我們知道你住那,還可以敲門把你叫起來。當天他們一大早就到開會的地點,帶著晚上要穿的禮服,一樣沒收手機,無論多早開完會,都不可以離開那個空間,只能在那裡聊天。幫他們梳化的妝髮師也要簽保密條款,聽到什麼都不能講。一直等到大概六點,我們帶他們到會場。其實評審們的演技也要很好,因為看到入圍者不能恭喜也不能露出惋惜的表情。另外他們去上廁所一定要跟我們工作人員說,我們要陪同。
得獎名單出來後,我們有機器可以列印,再交給評審團主席認證,旁邊會有律師監督我們合乎程序,接著再封起來帶到現場。連典禮導播也不能太早知道,因為你不能讓攝影師一直去拍某個人,這樣不就冒險?!所以大概是廣告時他們才知道得獎名單,而且導播車裡面也有我們的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
▲金馬影展影迷服務處。
關於金馬獎的現狀與未來,聞天祥也有進一步的分析:
「金馬獎是這樣,我們接受所有的作品都有它的政治態度跟觀點,怎麼可能會沒有呢?沒有觀點怎麼會是一個好的作品?那你要用電影說服我們。我常覺得電影獎就像鏡子,一方面讓參加的創作者看到彼此的優點跟缺點,大家才能再合作再成長,另一方面你說我們像什麼,其實映出的都是你自己。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依然保持一個自由開放、公平開明的狀態。你來,我們都會公平熱情對待你。
其實我一直這樣覺得,如果金馬獎不被需要,那就消失就好了,也不是什麼可惜的事情,如果真的失去它的特色的話。但事實證明沒有人取代我們,我也不認為台灣以外的,其他華語電影世界的電影獎會取代我們,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他們不可能像我們照顧得這麼周全,或者是像我們可以這麼開放,沒有意識形態的包袱,恩⋯⋯我應該可以證明這件事情的。想想看,哪個(華語)電影獎會頒獎給 2018 年《大象席地而坐》,只有金馬獎會這樣選擇。
我常說坎城不會因為少了威尼斯的哪部片,它就不是坎城影展;同樣威尼斯也不會因為柏林影展有什麼,它就不是威尼斯影展。這點我還滿有自信,我們並沒有丟失我們的立場跟高度。說我們變質的人應該是他自己從來沒有尊重過電影。那就看這個世界怎麼變,我們就反映出這個世界的樣貌,至少跟華語電影相關的世界。其實交流受限,與其說對金馬獎有傷害,我覺得傷害到的是必須透過金馬這個舞台才更能被看到的好電影。」
今年的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於11月22日公佈,由金馬主席李屏賓頒發。
▲觀眾憑購票二維碼自助打印影展電影票。
附「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過去八屆獲獎名單:
2022《獨裁的豢養》│印尼導演馬克布穆巴拉克(Makbul Mubarak ),《私密背叛》│韓國導演鄭智慧,並列
2021《美國女孩》│阮鳳儀
2020《南巫》│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 同時也獲得奈派克獎
2019《噤聲漫步》│印尼導演約瑟安基紐安
2018《重返天堂之城》│泰國導演彭莎依阿克索沙旺,《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菲律賓導演杜溫巴塔札,並列
2017《祝你生日劊樂》│韓國導演李昇源
2016《八月》│張大磊
2015《路邊野餐》│畢贛,同時也獲得奈派克獎
▲金馬影展今年還安排了市集和互動展覽。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以下资料,谨致谢忱:
溫溫凱/地下電影:專訪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超級影癡都想參加的「亞洲電影觀察團」從何而來?
Inna Chou:專訪/金馬獎背後的男人聞天祥!揭露金馬超嚴格評選過程,談金馬獎高度:「我們沒有丟失立場跟高度,說變質的人應該是他未曾尊重過電影」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視覺:DSt.
「怪正常的」播客,分享台灣藝文風景,每週四上午七點更新。
在微信公眾號和蘋果播客都可以找到我們,歡迎分享節目給你的朋友。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这两天看了,画质不佳,声音粗糙,故事很闹… 感觉中年人有点没办法对到那个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