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 四个家族的消亡史 | 艺术家群展「迷雾幻屿 Foggy Island」现场导览

EP17 四个家族的消亡史 | 艺术家群展「迷雾幻屿 Foggy Island」现场导览

39分钟 ·
播放数1261
·
评论数0

本期播客是艺仓美术馆就新开幕的艺术家群展「迷雾幻屿 Foggy Island」而发起的馆长余光照与策展人高哲君,参展艺术家韩倩的对谈及作品导览解读,本次展览是由四位艺术家组成的群展,是艺仓围绕「码头计划」开展的第六期项目,和过去一样免费开放给所有的艺术爱好者和观展人,同时也为各大院校的在校学生及学者导师们提供学习的实践场所,为美术馆周边的居民提供优质的艺术内容。

「码头计划」是艺仓美术馆旗下的独立艺术项目,其中包含了为扶持青年艺术家而发起的一系列艺术家培养计划,助力艺术家们的职业生涯,为其提供美术馆的场地,策展,宣传等各项扶持;尽力帮助青年艺术家们拓宽无限的艺术发展可能性与想象空间。

我们邀请大家来艺仓边听我们的导览边看展,展览会从本周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每逢周一周二闭展,关于码头计划和展览的具体介绍请查看shownote;

【展览主题】
(点击下方链接可跳转至公众号文章)
「迷雾幻屿 Foggy Island」展览介绍

【展览时间】2023.11.10—2023.12.31
每周三至周日 11:00-18:00
*注意每周一至周二闭馆

【展览地点】
艺库1&2|艺仓美术馆
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参观方式】
关注【艺仓美术馆 MAM】公众号免费入场参观

【关于展览】
本次展览聚焦在韩倩、李继忠、Yael Sloma、Lebohang Kganye四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之上,以“家”作为核心概念意向,展示他们围绕家族记忆、移民身份、(后)殖民历史等议题展开的部分创作。四位艺术家立足于不同的观察视角,运用不同创作方法,结合各自各异的文化背景,再现了他们对家以其延伸话语的沉思;通过这些形态多元的视觉图景,邀请我们在一个充满变动、发展、流动的背景下开启讨论和行动。

在近年来的移民和边境研究中已经对家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将其视作一个不稳定的概念,而非一种代表怀旧,可追溯,抑或是文化本源的稳定象征符号。在这一视角下,家会被视作一个非真实又非想象,非经验却也非先验的空间,幽灵般悬浮在自然与文化之外,游离在地域,种族,历史,政治等向度边缘。如同漂浮在被迷雾笼罩的大海之上的岛屿,伴随着内涵转变,其边界随时漂移,外观不断变幻,触手可及却遥不可及;正如威尔士单词Hiraeth所指代的那般,一个无法回归,甚至未曾存在过的,永不会到来的家园。

展览以视角迥异的艺术家,从不同的向度诠释这一主题并延伸到不同的个体经验。韩倩的最新影像作品《阿拉伯婆婆纳》将祖母因为工业建设迁移至武汉青山、成为当地第一代移民的旅程和阿拉伯婆婆纳的旅程编织在一起,通过植物形态学的描述方式构建旁白主线,最终发问:“对故土的归属感和寻找自我身份的旅程将如何行塑个体生命?”

【时间轴】

00:02 「迷雾幻屿 Foggy Island」展览介绍
04:14   作品导览一:

Lebohang Kganye, 《光之歌》 2021,三频录像装置,12分42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南非艺术家Lebohang Kganye的三频影像装置呈现了两段通过命名与清理行动进行的治愈表演。通过采用与南部非洲用以传承家族起源的氏族颂歌相仿的表演姿态,作品展现一幕充满黑人女性力量的场景,作为一种抵制历史掩盖的行动,以确保它不成文的连续性。

09:36 作品导览二:

Yael Sloma, 《冯·特拉普》,2014,四频有声录像,16分20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以色列艺术家Yael Sloma的作品挪用了好莱坞音乐、口述证词、自然景观等不同元素,探讨了构建移民后裔身份的不同故事和组成部分,并质疑了记忆的真实性。

13:17 作品导览三:

Yael Sloma, 《真理报》,2016-2019,高清有声录像,5分10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17:31 作品导览四:

李继忠,《虚无乡远》,2022,4K高清单频录像、彩色、多声道,24分30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李继忠带来其研究型艺术项目《无限列车》(2020-)中的两部影像作品《虚无乡远》和《地上地下》。项目以战争历史作出发点,审视二十世纪初由日本帝国提出的一个巨型基建计划——「大东亚纵贯铁路」作为研究方法的框架,集中审视东北地带作为欧亚大陆交接的纽带,跨国界的铁路系统与基础建设在各国的权力拉扯下,人类迁徙的流动性、建设的劳役、情感创伤、身份建构与转变,以及「国家创造」等具体概念。打捞在历史中浮沉、最终被遗忘或抹去的人们。展览中另一件展出作品《挖掘工》记录了艺术家一次挖掘土地的过程,却也暗喻了我们持续面对的问题:历史的真相究竟被埋在何处,而个体的归宿又该去向哪里?

李继忠,《地上地下》,2023,4K高清单频录像装置、彩色、立体声,32分27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24:47 作品导览五:
李继忠,《通往深海的隧道:挖掘工》2019,单频录像、黑白、立体声,10分30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26:03 作品导览六:
韩倩《阿拉伯婆婆纳》2023,4K高清单频录像、彩色、立体声,15分24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以影像为枝条,搭建一处无法完全抵达的栖居,企图让作为异化现象的社会问题,在生命放逐的暂停中得到调解。迷雾幻屿漂浮于我们的视线之间,且唯有经过对它严肃的持续注视,才可能提出问题:不同的具体向度如何指向终极的理想家园?非诗意栖居的转折是否以及何时在我们这里出现?我们的所作所为又如何对其做出贡献?

韩倩,《这里,现在,永远》,2023,胶片摄影,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36:24 作品导览七:
韩倩,《有谁,从空无之中走过I》,2023,综合材料,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韩倩《文献》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项目简介】
“码头计划”(Dock Project)是艺仓美术馆旗下的独立艺术项目。立足于黄浦江岸,它秉持多元开放的实验精神,突破传统的“白盒子”模式,以打造1.2公里无边界艺术江岸舞台为目标。通过在美术馆所处的滨江大道信塔、艺库等场地举办各类艺术跨界活动——如版画艺术节、滑板节、涂鸦、放映会、音乐节等时尚潮流活动;并围绕展览展示、讲座对谈、工作坊、实验音乐表演、艺术驻地、公共艺术项目等展开交流学习;“码头计划”将陆续邀请不同艺术家、策展人、音乐人、设计师、研究者共同加入对话,就展览、教育、公共项目、写作出版、艺术跨界等内容,持续开发具有跨文化、跨学科思想精神的创新实践,并不断探索符合在地语境的艺术生态新模式。

“码头计划”将分为三大内容板块,分别为「呜」、「坞」、和「晤」。“呜”是轮船汽笛的声音,是船舶、码头的拟声词——码头计划第一板块关注围绕声音、音乐、听觉文化展开的艺术文化实践,探索非视觉,去中心,多元共创的美学思想。“坞”是电脑上的程序栏,是现实与数字世界的连接端口,是英文DOCK除码头外的第二个意思——码头计划第二板块关注艺术与科技的互动关系。通过“坞”我们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之间。“晤”代表着思想的交互与碰撞,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借助一系列艺术活动,我们在码头相聚相识、会晤畅谈,共同探索感受艺术之力。

【嘉宾简介】

高哲君,1997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学习艺术史和文化研究。策展人、兼职艺术家。他最近关注当代艺术领域中有关动态图像和观看伦理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围绕媒介和感官展开的有关身份认同、创伤、科技更迭的话题。他曾参与策划的展览项目包括:《冲突置换》(2019)、《续章-香港当代艺术》(2020),《年轻年代:失去》(2020)、《Art for Peace》(2022)等,入选2022 OCAT研究型展览策展项目。目前任职于艺仓美术馆。

【主播介绍】

余光照(Derek Yu) 艺仓美术馆联合创始人暨馆长,毕业于中国台湾台北科技大学及台湾大学,主修电机工程、计算机、英美文学及法文。策展人,出版人,翻译家及作家。曾翻译包括《搏击俱乐部》等英法文传记及小说,并参与法国戏剧创作。创办台版《PLAYBOY》、《FHM男人帮》、美国《MAXIM风度》中国版、美国时代出版《INSTYLE型时代》中国版等杂志,担任出版人暨总编辑。2010年起创办艺仓美术馆并担任馆长。

【展览地点】
艺仓美术馆外,【艺库】2楼艺术空间1-2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777号

【路线指导】
从艺仓美术馆正门出口处出发,笔直向陆家嘴三件套方向走200米左右,看到长长的一个斜坡,直接走上斜坡到二楼,再直走50米左右即可到达。

【关于节目】

「艺术范儿」由上海艺仓美术馆出品,由创始人暨馆长余光照(Derek Yu)担任主播,以艺术为切入点对谈,作为一档贴近大众的有温度的陪伴类艺术播客,与听众一起分享嘉宾们有趣的经历。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艺仓美术馆 MAM
微信工作号:xiaoshukaka
合作邮箱:Jessy.zheng@mamrb.com

【协作团队】

主播:Derek Yu
策划:小树
视觉设计:陈星培

【展览信息】
见“外”知“内”,3月23日艺仓两展同开

展览时间:
2024.3.24—2024.5.26
周二至周日10AM~6PM
法定节假日及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上海艺仓美术馆 2F、3F

票价:
单展:30 RMB 双展联票:50 RMB

欢迎扫码加入艺术范儿听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