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28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非常多样,在播客里我们希望提供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01:50 2023 年就这样过去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许积极比消极更容易让我们有坚持下去的能力和动力
05:38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今年应该是不可能完不成年初定下的GDP目标
06:06 从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开始出现结构调整,其中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发生了变化
08:45 消费行为的变迁:2008年之后,大众的吃穿用度会买很多的进口品牌;到了2015、2016年,服装、鞋帽、奶粉等终端制成品迅速换回到国产品牌;后来大众的初级产品消费又有些转向了进口,比如车厘子、鱼类、帝王蟹等区域性特产
10:03 虽然2022年中国外贸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与地缘政治引起的供应链的扰动,但是去年外贸其实还可以;今年从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看,外贸变成了拖累项
11:26 即便在大众消费谨慎的情况下,11 月份的宏观数据显示,消费增长了10.1%
11:54 实现年初制定的5%左右经济目标的三种情况:私人部门消费超预期、政府部门投资上升、延续二季度弱复苏
15:29 消费者信心和消费增长的背离也很有意思:绝大多数人在做重决策的大型消费上会谨慎,但日常消费基本上还是偏正常
17:33 今年从一季度到四季度,我们体感上恨不能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季节:疫情放开后的春节以来,我们怀着乐观的期待,体感像是从寒冬里走出来的盛夏;第二个季度我们的体感可能接近冬天;然后到暑期的时候,因为出游的火爆,我们感觉像是在过春天;从九月份到十二月,大家的预期又开始偏谨慎,我们权且当它是个秋天
19:23 出口还会增长,不过净出口,也就是出口减进口,在今年对中国经济增长几乎是没有正贡献
21:06 中国11月的CPI,如果扣除交通能源和猪肉这两部分,大约是正0.6,如果不拿掉就是负0.5
22:20 在全球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生产国相对更会有产能过剩的挑战,再叠加信心问题会产生更明显的价格博弈,我们从二级市场可以观察到中游产品的价格竞争极其惨烈
24:31 能源价格下降对中国CPI可能是拖累项,但对美国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降通胀
26:21 能源扰动引起的价格波动,对中国的影响远小于美国
28:10 今年的经济数据中,有哪些表现是出乎意料的?
33:19 外资对中国展现出的持续的负面态度是出乎意料的吗?
40:25 透过制造业和房地产这两个曾经的经济支柱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理解今天的“以进促稳”和“先立后破”
44:34 “破”的概念是要调整旧的经济结构,避免产生持续隐患,例如强调中央政府不为地方债担保、实施制造业去产能,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包括实施“四限”政策和房住不炒
48:56 “先立后破”算是对过往那些较大政策的回调吗?
50:59 内需或者说消费,已经成为中国今天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项
51:39 要想尽办法使得消费增长要素(消费意愿和能力)和结构要素(从中低端换成科技)同时换过来。例如从油车换电车,既解决了消费增长问题,又解决了能源结构问题,还增加了科技含量
53:08 穆迪调整中债和美债的评级,当我们讨论中债和美债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
53:33 假如我们把一个国家看成是一家公司,它的财政收入就是它的净收入,它的支出就是它的支出,它的赤字就是我们讲的亏损额,然后它的国债就是它的负债额
55:05 从钱的流动看,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净外流之后,外资回配中债开始出现了净回流
【本期福利】
关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欢迎留言分享,我们将为评论区最走心的三位用户送上峰瑞《行研报告》各一本(截至2024年1月9日下午17点)。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pr@freesvc.com)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