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你应该在朋友圈里多次看到这张梗图:左边是大家熟悉的Sam Altman,右边是李一舟——这位可能需要多介绍几句。
根据公开资料,李一舟设计专业出身,在湖南大学艺术学院读硕、在清华大学工业设计和设计创新方法专业进修,第一次成名是因为参加了2012年的求职类综艺《非你莫属》,剧情是李一舟谦虚地寻求一份6000元月薪的岗位,但在多轮面试中展现出了与“预期薪资不匹配的产品洞察能力”,周鸿祎直呼工资要求“低低低”,至少需要增加到“转正后2万”,潘石屹当场做出承诺带他与“世界顶级建筑师接触”,以至于顺利在节目播出后获封“最牛求职人”。
第二次出名的姿态知识付费导师,忽然神秘地拥有了“十年人工智能从业经验”,在抖音上售卖人工智能课程,不断在短视频里高喊“我All in了AI,赚到了第一波红利”——大量江湖传闻证明后半句言之非虚,一组引用最多的数字是李一舟靠“一舟一课”3年赚了1.75亿,平均每天创收50万,因此又获封“超级个体天花板”“AI搞钱第一人”。
在Sora震惊全世界、OpenAI的估值攀升到800亿美元的这几天,Sam Altman“适时”地和这样一位大神并肩出现在“中美AI巨头”这条刺激的大标题下,嘲讽浓度直接拉满。
不过老话说得好,玩归玩,闹归闹。甭管有多少嘲讽意味在这张图里,Sora都是实打实地火了,甚至成为了全民热点:在投中网评论区里有一位大哥分享了他和爷爷的聊天截图,说就连他86岁的爷爷,也给他转发了关于SORA的科普视频;在小红书上,一位投资人吐槽说,自从大年初九复工以来,至少有3位朋友跟他说打算做“中国的sora”;2月底,英伟达财报公布后顺利让市值逼近2万亿美元——这一系列发展的背后,显然有很多信息,在玩笑的过程中被我们消解掉了。
所以本期栏目,我决定邀请朋友们共同聊聊一些关于“Sora出现之后”,那些“将会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未来问题。比如与去年年初几乎同一时段出现的ChatGPT热潮相比,同样作为所谓的行业“原子弹时刻”,这波Sora热潮有哪些差异?中小创业者们真的被打击信心了吗?难以挖掘新OpenAI的投资人还能做什么?
本期研讨会成员:从2022年中期就开始关注大模型的投资人 沈雪雷;专注于早期项目孵化的投资人 邓瑞恒;虚拟人IP博主 元宇宙公主;奇绩创坛F21被投团队、超线性CEO 王骁;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
要点速览:
投资人不会对Sora的出现感到意外(02:42)
对创业者和普通用户的影响,或许也远不如GPT时刻(09:30)
这一代的大模型创业者,有web3创业者的影子?(15:42)
OpenAI这样的公司,是投资孵化不出来的?(20:59)
李一舟是这个时代的“耗材”,上一个时代的李一舟是谁?(25:42)
英伟达像极了1995年的思科,那它也会复制2000年的命运吗?(36:55)
GPT时刻之后是兵荒马乱,那么Sora时刻之后会是什么样的节奏?(43:54)
投资人会进入大基建时代,那小个体创业者呢?(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