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草根还能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吗?毫无背景和家世的农村子弟是否还能考读书胜天半子?凭借个人能力逆天改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吗?在之前第五期播客「现在还适合出国留学吗?」的最后,我的观察是过去十几年出国留学最大的变化是越来越严重的阶级分化。今天我们从农村子弟的视角思考同一个问题。留守儿童一步一脚印,从村里走到乡里,从乡里考到县里,从县里考到首都最好的大学,从首都来到美国读博。这样的人生需要依靠什么个体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农村教育在过去十几年有怎样的变迁,未来又面临怎样的困境?这期播客虽然揭露了令人惊叹的社会不平等,但是我认为这期播客包含的友谊和对话本身是一份超越阶级的、揭露思想能够企及的无垠宽广,这反而揭露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平等,是思想的深邃和光辉。在这里感谢我的朋友老乡哥。
听完这期播客,有听众朋友很好奇老乡哥为什么会选择政治哲学作为专业?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农村出身的孩子选择理工或码农比较多,比政治哲学更好找工作和有更高的收入,单纯比较好奇这个选择的原因。
老乡哥的回答是:从高中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也秉持庸俗的社会化观点:上大学的目的是找工作赚钱。大一的课程也让我很失望,基本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在读到自由/博雅教育后,我明白了读大学的目的是把自己培养成自由博雅的人,我从此走上了自由教育之路。博雅教育确实不能当饭吃,但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否则大学和技校没有区别,虽然绝大多数大学都是技校。我也想通过我的例子证明自由教育不是富人的专利,农家子弟同样可以阅读古今中西经典,同样可以学习古希腊语古拉丁语这些无用的学问,出身不能定义我们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穷人学理工科当码农当然是最快最稳实现阶层跃升的渠道,但码农本质上还是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枯燥无味的工作,还没有农民的工作有意思。我也可以和马基雅维利一样通过阅读古人和古人对话,虽然代价是不好找工作。教育使人自由,虽然自由不能当饭吃,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来吃喝玩乐的。我们应该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人之为人的价值,思考对文明的担当。而思想自由是最宝贵的自由,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意义。
"你们应该都是抱着“努力就有回报”的信念来到这里的。可是,正如我一开始提到了录取不公的问题,等待你们的是即使努力也得不到公平回报的社会。
而且请你们不要忘记,你们所获得的回报,并不是你们努力的成果,而是你们的环境所赋予的。
你们今天之所以能觉得“努力就有所回报”,是因为在过去的日子里,你们周围的环境激励你们、敦促你们、为你们提供支持、褒奖你们所取得的成就。
世界上有即使努力了也无法得到回报的人、有想要努力却无法努力的人、有因为过于努力而身心崩溃的人,也有在努力之前先被浇一盆冷水的人——“你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到”。
请不要把你们的努力只用于自己的输赢,不要把你们获得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与能力,用来贬低那些没有你们那么幸运的人,而是要用来帮助他们。
请你们不要逞强,应该要承认自己的弱势,互相支撑、彼此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