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从印刷术到TikTok,谁在决定我们的观看顺序和情绪?| 媒介研习Orpheus微见

024-从印刷术到TikTok,谁在决定我们的观看顺序和情绪?| 媒介研习

97分钟 ·
播放数63893
·
评论数494
  • 社交媒体如何传染「疾病」?
  • 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控制TikTok?
  • 推荐算法信息流与印刷术有何异同?
  • 什么是信息?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信息?

本期节目转文字稿会陆续发布在 公众号「Orpheus微见」 ,欢迎阅读关注

「Orpheus微见」第24期,「媒介研习」系列第7期,将深入挖掘这个今天几乎影响了所有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流」如何配合AI算法,改变、甚至控制了所有人观看世界的顺序与情绪,研究它如何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和行动。

微见《媒介研习》系列入选2023小宇宙播客大赏年度专题策划,欢迎收听往期内容:语言 | 屏幕 | 二维码 | 表情包 | 噪音 | 气味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TIMELINE

一 \ 社交媒体传染病

00:17 德国青少年爆发秽语抽动

07:11 从Google、TikTok到Tinder中的信息流

09:15 传染病学中的传染病三大要素

13:08 反直觉的群体「易感性·Susceptibility」和乌合之众:「头脑混乱就像疯病,本身就极易传染。」—— 古斯塔夫·勒庞

15:38「通过运输手段克服思想的实时传播困难,当印刷、铁路和电报结合在了一起,就让媒体拥有了令人畏惧的新力量。」——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二 \ 信息流的流动简史

16:51 1994-1998 Yahoo与Google:门户和搜索中人的信息主动权占多少?

23:30 2003 第一个全球性社交媒体MySpace:低门槛创造流动的信息

24:39 1999 RSS

25:55 2006 Facebook News Feeds

29:27 2012 今日头条

33:17 1998 Amazon的新推荐算法

35:31 2012 YouTube Live太空跳伞直播、Snapchat与竖屏视频

38:05 2014 Musical.ly「把用户反应控制在几秒内」

40:51 2016 抖音上线、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TikTok合并

三 \ 泛需求养成、用户时长、高消耗与回音室

43:18 信息排序与控制权:「社交」媒体为什么「不社交」了?

47:10 10年翻倍,无聊的「用户使用时长」、「让你不知道在干什么的」泛需求培育

53:43 七宗罪、隐私红点、赌场广告:意识不到在「看推荐」

1:05:25 算法逃离、#宝宝辅食、群聊杂志……我们能逃出去吗?

1:15:39 农夫山泉、战马行动、贵州山火:回音室、群体幻觉与情绪传染

尾声 \ 到底什么是信息?

1:25:59 到底什么是信息?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1:29:43 没有什么信息是绝对有用或没用、美国博主对TikTok的看法

1:32:27 口语、纸张、印刷术……广义的信息流,就是人类文明本身

1:34:48 本期推荐书籍

最早的Yahoo首页

2006年Facebook产品经理Ruchi Sanghvi发帖宣布重大改版:News Feed和Mini Feed产品上线

2012年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太空跳伞通过YouTube全球直播

美国民众在白宫外游行反对TikTok法案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本期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Kirsten Müller-Vahl 穆勒-瓦尔 / Tourette Syndrome 妥瑞氏综合征 抽动秽语症 / Jan Zimmermann / TikTok Tics / 《Tourette's》- Nirvana 涅槃乐队 / Feeds / Stream / Susceptibility 易感性 / Gustave Le Bon 古斯塔夫·勒庞 / Gabriel Tarde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 Larry Page / Sergey Brin / 杨志远 / David Filo / Ruchi Sanghvi / 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 朱骏 / 阳陆育 / AlphaGo / 李世乭 / 豆瓣猜 / 弗洛伊德

▶ 主播介绍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

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展开Show Notes
秦旷
秦旷
2024.3.17
置顶
【本期福利】留言分享你如何高效利用信息流产品、避免时间浪费的方式,3月23日晚8点抽三位点赞靠前的听友赠理想国新版《乌合之众》各一本。📚
相关单集推荐🍻
Episode 78: 买纸书的意义
【入门向】如何获取更准确、更优质的信息?|新闻实验室14
008-眼见为虚?戳破屏幕后的人造幻象 | 媒介研习
把信息流产品当成搜索工具,以“我的需求”为主去找我想看的信息而不是被动接收推荐,取我所需用完就撤,下次有搜索需求再用。就不会陷入短视频/图文应用制造的算法陷阱中。
HD187911g:打开app之前是这么想的,打开后有6/10次是再次被首页推送吸引然后开始看目标之外的内容()😂感觉是自己检索能力还不够造成。很多时候自己搜到的信息甚至不如他推送的信息更贴合需求。所以在看到推送信息的时候最后还是会想去看一下,而且有种信息焦虑,怕下次刷不到这个信息了。另外一方面个人感觉像小红书他在你主动搜索信息的时候,有很多内容检索不出来,它的内容质量搜出来的也比较差,关键相关性也相对弱。这里我猜测会不会他推送的时候是根据用户画像整体去做的相关推送,而在检索的时候只能通过关键词和内容的匹配度。反而比较效果比较差。
AAA崽猪后期饲料供应商:就是这么用小红书的
15条回复
题外话,播客真的很适合过日子,通勤啊做饭啊都可以听,短视频有点不适合过日子,刷的时候不能做事……
秦旷
:
对呀,不打扰生活的陪伴,刚刚好
咕咕盒:是的,我也这么认为!而且个人认为知识密度文字大于播客大于视频,播客又真的很方便,让人可以不专门抽出一段时间也能完成一定量的知识输入
7条回复
■ 引子:顺着网线传播的妥瑞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 Tiktok被美封禁:
头很铁的tiktok用符合美利坚的“自由”特性的方式进行反击:
在软件中用弹窗的方式鼓动老美致电美国国会反对其对Tiktok的封锁,直接附上美国国会电话

■ 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介绍目前风靡全球的算法演变进程的专业内容,也相当有意思,当时在路上不方便故没有记录。
■ ps:听博客于西七里塘换乘,看着庞大的人流,耳机里剖析着数据流,突然有一种很荒谬的具象化感,同时也有一种身为“乌合之众”被时代洪流和人类共性裹挟向前的无力感和恐惧感

■ 近十年,算法普及导致的大众信息获取和内容消费转变:
① 社交被看秀取代
② 订阅被推荐取代
(“推荐”意义的变化:“软件给我们的推荐”和“朋友老师身边人给我们的推荐”的不同,失去了情感色彩、浓缩的脑力成果和个人品味的赠予和获得的属性,变成了算法和系统基于人的共性和特性对人的猜测游戏)
(这是我很喜欢微信公众号的原因,一来文字更容易让人深度思考,二来我又一定选择的权利,三来公众号博主群体做深度内容的相比音视频更多)
③ 用户们有目的的具体需求被不带有特定目的的需求取代
④ 人的独立意识被植入潜意识的引导取代

■ 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抵制算法对精神世界的侵犯或桎梏,包括:
① 在软件设置中取消“个性化推荐”
② 小红书“宝宝辅食运动”:小红书女性用户为抵制陌生人对生活照窥探,特别是部分男性群体有意识地窥探甚至言语骚扰,而发起的一项运动,内容为:在发布内容中添加#宝宝辅食#tag,因算法对这个标签的推荐性别倾向为女性,而规避被男性群体窥探骚扰的风险
③ 为“打破信息茧房”而产生的“复古的信息收集和阅读模式”(人为地让将信息获取模式倒退:订阅模式、人工编辑模式)
不至于完全掉入“娱乐至死”的泥潭

■ 算法和信息流让网络交互从一个大广场个性化定制的小隔间,使观点极化

■ “阴谋论”(最近看TMZ对凯特王妃报道的时候学到了阴谋论的英文:conspiracy theory)即是一种观点极化的结果,是一种容易赢得支持和流量的

■ 《乌合之众(The crowd)》:群体重要特征就是自觉个性消失,批判力和辨别力不复存在,只受无意识的情绪支配,极易受到暗示(理解力简单,与现实失去联系,只受自己心理支配)
■ 人们只关心:我想要什么,而不是事实是什么

■ 《connected(大连接)》:情绪是传递环境信息最快捷的方式,比语言(需习得和思考)来得更迅速。
■ 情绪与语言相比缺乏明确性,但具有速度的优势

■ 爆款:符合最多人口味的最大公约数
■ 复杂有门槛的深度内容反而多被过滤
■ 情绪越简单粗陋,越容易在群体中扩散

(我们真的需要远离人群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太容易被影响了)

■ 信息论之父香农:信息是一种用于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 确定性给予人类安全感
■ 信息稀缺的时代,人们会主动挖掘信息、传递信息
■ 今天大量信息如同洪流般流向我们,无需我们自己付出精力、并非根据我们自身需求筛选
■ 反而,庞大的信息没有减少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
■ 这些看似信息的“噪音”早已脱离了我们自身真正的需求和目的,干扰我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 更可怕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放弃了耗费精力辨别伪信息的价值或打破信息茧房,而是在庞大被动的信息流中寻找一块相对舒适区后躺下,背离了获取信息的初衷和目的

■ 当信息接收量到达边界,人就该把注意力从“搜寻信息信”转移到“甄别何判断信息”上,否则便会沉沦在信息编织的牢笼中。
■ 而想要突破信息接收的边界,需要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并没有单独的某一种信息形式可以让人类持续进步、打开边界和隔膜。
■ 看见不同媒介的差异性和优势,相互交流和补充,才能保持“开眼”的状态,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信息获取的自主性,让更多主题和意见站到算法驱动系统的背后,使其更为透明,打破极化,不断自我更新和进步

■ 信息流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获取信息方式的变迁史
■ 人类对信息的渴求和处理驱动信息流的发展

■ 狭义的信息流,可以说是大半部互联网发展史
■ 广义的信息流,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本身
■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文明,什么样的社会,就在于我们每个人决定如何筛选、使用、创造信息,以及信息流动的方式


附上3.14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关Tiktok的内容,汪文斌老师又双叒叕抨击老美bullying act and robber's logic。
从商业角度来说,美国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principles of fair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但美国对Tiktok带来影响的担忧,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好吧附不了图)
秦旷
:
太认真了课代表!!没有给评论打赏的功能,不然我一定要打赏以示感谢!谢谢支持
江河湖海_VBcT:说的也太好了,字字珠玑
6条回复
老黄_kcRP
老黄_kcRP
2024.3.17
谈到短视频带来的虚无,看了等于没看。别人都绕过媒介本身谈人性弱点,谈自我经验,谈真,谈价值。只有哈哈老师是真抓着短视频的辫子把它的头猛踩,太犀利太牛啦。
秦旷
:
说什么多巴胺的太多了,没劲没劲,人类需要多巴胺,也可以偶尔看看短视频(或者说也有很多内容本来也天然适合短视频形态呈现呀,但如果啥都非要短视频那就完蛋了)
秦旷
:
谢谢老黄打赏,我会把钱用来给听友买书的hhhh
5条回复
卷卷_www
卷卷_www
2024.3.19
1:19:34 这里说的特别好:经常接触到同质化信息的人,更容易将一些主观的观点当作真相和真理,窄化了自己的眼界和理解。单一的世界观、评价标准也就是这样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的。
AnnLeo:你这个说的我深有体会,单一的价值观不但害个人,还形成了一个很扭曲的环境氛围。尤其。有单一价值观的人是有权利是父母或者是一个团体的时候。
秦旷
:
谢谢👏🏼
3条回复
秦旷
秦旷
2024.3.17
❗️大家抱歉,补充一个在节目里口述漏掉的东西。我在准备节目的时候很想讲,由于录制时太饱和竟然给忘了:这期的标题就是谁在决定我们的“观看顺序”?那也就是说这个顺序其实非常重要,以及现在的信息流打乱了这个顺序会带来什么后果?

首先阅读和观看都会遵循一个特定顺序信息才会起到某方面的效果,不同时代媒介的顺序决定人和决定逻辑是不一样的。

比如古代写书写、写竹简,那这个卷轴其实也是一种有顺序输出的“流”。那谁在决定这个书写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意图。然后到了近现代有了报刊和杂志。报纸上的内容不完全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但媒体编辑有组织和个人的立场和价值观,有他们关注关心的领域,所以他们会以这种价值观以及关注领域的价值排序来进行内容的筛选,也就是这个决定了我们看到哪些内容以及阅读他们的顺序是什么。

但是有算法驱动的信息流之后很大程度上,这种顺序决定交给了热度和流量,交给了商业目的、交给了离我们自己真实的需求很远的一些因素。而且这种顺序会很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我之前的节目里也讲过,比如上一条短视频还在刷马斯克,下一条刷到一个美食吃播,那这种零散的信息以及顺序其实意义非常弱。

所以在某些场景和媒介上,我认为我们观看的顺序比我们观看的内容可能更重要。还有一个例子:比如同样一个事件有不同阵营不同观点的解读,那如果我们是先看了甲方的观点,很可能就先入为主了,那我们再看到乙方的时候,可能就会更不容易去理解他的意图。很多时候舆论影响、甚至舆论操控,都是在通过这个起作用。
秦旷
:
https://mcluhan.substack.com/p/sleight-of-mind-how-marshall-mcluhan “The effects of new media on our sensory lives are similar to the effects of new poetry. They change not our thoughts but the structure of our world.” 顺序比内容重要,新媒介并不改变思想(知识不改变偏见)而是改变结构。 ——来自听友群的群友
1:20:02 之前看过一种说法,就是抖音不同人群看到同一个视频的评论区也不大一样,前排评论根据偏好
Cherub星宇:没错 是这样子滴
秦旷
:
我去 有可能 之前我还没细究 可以研究补充一下
stefanie__
stefanie__
2024.3.17
很棒的一期节目~算法推荐这种功能一开始特别喜欢但越往后仿佛是掉进了一张由各方参与编织华丽的网,上瘾而不自知,悄无声息的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手机和app成为身体器官的延伸。作为一个网上冲浪数年的喜欢各种媒介形式的人,到现在真的疲惫了。尤其是面对庞杂的内容,不断被吸走的注意力,看似内容丰富却没有更多增量信息,观点喋喋不休循环往复。feed流真的就是投喂,很想知道下一个流行的媒介形式会是怎样,有一天人们会不会疲倦,开始阅读深度内容。
秦旷
:
和你一样,非常期待、但又隐忧下一轮媒介趋势是什么
OhJiang
OhJiang
2024.3.18
很棒的内容!这才是信息、知识、观点应有的打开方式!听到“注意力剥夺”这句很共鸣,导致后面几句话完全没听进去哈哈哈,苦虚无久矣!人的社会属性被电子茧房逐步剥离,这种痛来自DNA啊
秦旷
:
的确是dna的痛,最后一部分讲“到底什么是信息”的时候,就是在尝试用这方面的逻辑去理解今天的问题
Cherub星宇:DNA被欺骗 🤣
1:18:11 想听!《为什么不管发生什么,结论都是日本人在搞事》
还是猪头吧:明明还有《老美真不是东西》《偷国人来了》《行走的五十万,举报间谍了》
秦旷
:
hahahahah,这个标题就很牛
1:11:14 先别感动,我就是被算法推过来关注的
曦曦123:真实
王一二-
王一二-
2024.3.17
我的方法就是不点进去‼️😅😅😅
羽毛球爱跳舞:我的应对是不用短视频软件,但是依然抵挡不了日常使用的微信、浏览器、qq也都有了短视频页面。 我一直非常警惕“猜你喜欢”“推荐”之类的内容,我只想自己掌控我想要什么,而不是由它们来创造我的需求。
秦旷
:
好办法!👀
文明赖以形成的道德力量失去效力时,它的最终瓦解总是由无意识且野蛮的群体来完成的,而在媒介信息洪流的推动下,我们成了这个野蛮群体的乌合之众🫷

超赞的一期深度播客内容,从病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等多角度剖析媒介演变进程,并试图从中剖析人和媒介信息的关系,令人深省。

值得每一个新闻传播学院的孩子听一遍~
秦旷
:
感谢支持,谢谢你的用心评论!🌷
蝉時雨-
蝉時雨-
2024.3.19
1:03:03 标记 社交→看秀,订阅→推荐,有目的、针对性的需求→泛需求
秦旷
:
👏🏼
软件中发送弹窗号召用户抗议国会,这个建议是tiktok美国员工提的,之前美国其他软件公司也使用过这种做法,好像之前的推特就有过,我前几天听一个播客提到的(好像是生动活泼的一期播客),所以这种做法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秦旷
:
不是大惊小怪,就是很罕见
秦旷
:
方便的话麻烦分享个链接我听一下 哈哈
7条回复
现在的人类跟ai 很像,喂什么吃什么😑
秦旷
:
信息流feed本意“喂”。这个忘了在节目里提了。
夏天晃膀子:还真是。
吃锅盔吧
吃锅盔吧
2024.3.22
1:07:07 从今天开始,不刷任何短视频,20240322
郑保罗
郑保罗
2024.3.21
53:35 移动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作用和感受逐渐从过去的高效率转变成了高消耗,这种高消耗我认为就来源于一些过度诱导用户对其进行需求培育的过程,尤其是一些看似一些微小或者不起眼的功能迭代变化,实际上却在不断诱导用户的使用深度,就像一连串让人一步步陷入的圈套。
Clemenza123
Clemenza123
2024.3.24
1:27:11 从纯粹生理学角度来看,便是多巴胺、内啡肽、皮质醇、催产素和血清素在发挥作用。它们激励着人类走出柏拉图隐喻的洞穴,但又促使着人类回到那个洞穴
秦旷
:
洞穴这个比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