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丨对话刘丹:今天的孩子并不教育你,他直接隔开你不是你的问题

01丨对话刘丹:今天的孩子并不教育你,他直接隔开你

81分钟 ·
播放数31576
·
评论数408

播客的第一期,就这么开张了。

这个播客将不定期更新,每期讨论一个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我会尽量邀请到适合这个话题的嘉宾,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你有感兴趣的话题,欢迎留言告诉我。

青少年厌学和心理健康问题,最近被聊得很多,有些专家煞有介事地称其为“改革开放以来最糟糕的时刻”。这一期的话题就围绕这一点展开。我们先来确认事实:跟过去相比,现在真的“更”糟糕了吗?然后,也想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开始没有想聊“这一代”青少年,但不可避免地还是涉及到很多时代的元素。有一件事很有意思:这一代青少年的父母,多是在二十年前受到“原生家庭”叙事影响的第一拨人。他们对原生家庭可能造成的伤害有充分的自觉,这让他们在二十年后成为了更“理想”的父母吗?如果父母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理想,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那些伤害?

这期的讨论嘉宾是国内系统式家庭咨询的领军人物刘丹老师,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应该都听过她的名字。我们同事多年,合作多年,这也是她第一次参与播客录制。

这个讨论站在——也只能站在——父母这一代的立场,我们跟不上时代,但也不去审判这个时代,不会自以为是或故作惊诧地表达“关心”,只是实事求是地分享作为上一代人的观察、困惑,和无从着力。这是一种在时代高速发展,家庭叙事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的茫然。正视自己的茫然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上一代的焦虑跟青少年的现实状况做出一个区分:我们承认自己不理解,但不是笼统地给这一代孩子(或者这一代父母)贴上“糟糕”的标签——在我们的经验里,贴标签往往是一种个体焦虑的投射。

在这次讨论中,刘老师对于“厌学”“亲子冲突”“60分父母”都贡献了精彩的改释。我们共同认为,把孩子的问题全算在父母身上,是一种过度理想化的期待,既是不公平的,也是于事无补的。我们也同样认为,这一代父母需要在心态上有所改变。但这归根到底不是为了孩子。父母不改变,最终损失的不是年轻一代,而是父母自己。

欢迎留下你的评论,欢迎订阅《不是你的问题》。下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

本期你将听到:

00:28 为什么叫“不是你的问题”?

03:53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造成的”,这声音虽然主流,但不一定正确;

06:05 先安放焦虑:严重创伤和暴力不在本次的讨论范围;

07:38 父母带来了问题,但我们要学会把父母看做资源;

11:22 20年前,“要把原生家庭伤害终结在这一代”的年轻人,今天怎么样了?

13:49 “完美的父母只存在于想象中”;

19:40 多接受一些“不一定”;

22:50 一个“可以自己待着”的时间/空间;

29:08 孩子的问题,不应该指向“夫妻关系”;

32:21 家庭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

34:50 “厌学”不是排斥学习,只是排斥某种特定形式的学习;

37:00 当父母跟孩子的认知不一致时,只服务有意愿改变的人;

45:51 上一代的青少年“厌家”,这一代的青少年留在家里;

51:05 “孩子不跟父母明着打了”;

57:52 60分的父母和60分的人生,也许才是最好的;

1:00:31 只关注生存,是匮乏时代的观念遗产;

1:04:59 “孩子并不跟你战斗,并不教育你,他直接隔开你”;

1:06:50 “我告诉他们:我不行,可是你要教我”;

1:08:30 金字塔结构和水流型结构;

1:10:33 父母要消化自己在家庭权力结构中的新位置;

1:15:04 不再指望父母,是因为对他们没有更高的期待;

1:16:17 时间将永远在年轻一代的这一边。

剪辑:康凯

视觉:路路

展开Show Notes
HD765563t
HD765563t
2024.3.20
我儿子马上满6岁。那天我们吃饭时聊起我听的一个播客,讲的是生气以及生气后的反应。我和我老公在讲我们生气后的表现,然后我儿子说:我生气了就希望自己在自己卧室里待一会儿,我自己玩一玩玩具就好了。我当时非常惊讶以及不相信。惊讶是觉得他这么小会有这么清晰的表达,不相信是觉得我不相信他生气的时候会不需要我的安抚。后来自己反复想他的这句话,就是孩子长大了,我却仍旧把他当婴儿来安抚,想要跟他紧密的在一起。
李松蔚123
:
能这么清晰表达的他,和能如实听见他表达的你,都很厉害!
O_9cKm:孩子长大后还是要放开的,我的父母就经常想要约束我,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6条回复
Emma星辰
Emma星辰
2024.3.19
张春! 为阿春举大旗🚩! 啥时候邀请张春老师,
李松蔚123
:
快了!
icicle_MtdE:太棒了
3条回复
苏吉叶
苏吉叶
2024.3.21
本来想要助眠,结果越听思考越多。
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想要分享:在刘老师分享的案例中,可以听到擅长AI写作、自己通过兴趣挣钱、脱离传统教育在自己的兴趣中自探索学习、高知家长的高正确和带给孩子的压抑……似乎和平时我自己接触到的孩子不一样,更优秀、更聪明、更自主、自立一些。当然,我能看见年轻一辈的孩子走在我们的前面,比我们更快接触新潮,我能看见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发展潜力。但是,底层环境下的孩子,似乎并没有案例中表现的这么让人感到“希望”,接触到的更多是沙雕视频、网络游戏等奶头乐,甚至是恶意的向下拖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因此就像“高考是普通家庭普通孩子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普通家庭面对孩子的教育面对未来的考验,似乎更显焦虑,更难轻易忍住自己的控制欲而去厕所录语音。
所以,有个想法:是否是因为老师们接触到的来访大多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所以,少了一些底层样本。
思绪散,思考浅,希望我的表达能被理解。
海纳百川_OdSM:你把我想说的话说了 或许不仅是阶层不同的问题,也在于那些内部动力并不比同齡人突出的孩子们并不会把矛盾激化到让家庭不得不选择心理咨询的程度,所以这部分孩子是没有被(咨询师)看见的
明_dpDC:同样有类似的感受,不过这似乎有涉及阶层维度问题。
9条回复
Woo姐
Woo姐
2024.3.20
松蔚老师可以投资个好点的话筒 声音好远啊~
李松蔚123
:
还没人投资呢!我下次凑近一点儿录
苹果妈妈蓝海幸福力陪伴师:哈哈哈。我愿意出话筒份子钱~
7条回复
松蔚老师,我来查缺补漏一下:1前半段听到刘丹老师谈到观点“我觉得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资源,因为监护人……”,似乎后面还有想表达的后半截意思,可是聊着聊着就聊到其他地方去了。我纳闷,那孩子和这个最重要资源之间出现裂缝了该怎么办呢?父母如果自己都活得不靠谱,怎么办?那年轻人听到这里不知道是否更迷茫。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疑问,因为我昨晚刚和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聊天,他谈到他很担心他的父亲,家里的顶梁柱,可喝酒有点凶。由此引出第2点,刘丹老师介绍的从网上就能自学并赚钱的学生,似乎应该是她的那个社会圈子所接触到的学生,大城市、中产阶级。多亏我接触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我感觉到老师口中那个通过互联网来自学的世界,和来自农村的学生的世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他们也许还在生存层面挣扎,还没进入发展阶段。邯郸青少年杀人案,也许需要我们把目光转向农村,那片广大但和城市又很不一样的地方。 补充我对刘丹老师后半截意思的猜测,也许她想表达,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资源,所以他们之间应该寻求合作、而不是彼此分裂,而“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这种说法,恰恰让孩子和父母站到了对立面上。
苏吉叶:似乎是一种情感资源,坚信“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的年轻人们,似乎潜意识里对父母有一种“全能型”的幻想,会觉得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爱我、支持我。 比如播客中提到的一个案例“自己在外面累了,不想和父母打电话、分享,因为得到的都是负反馈和更大的压力”,其实“不想分享”的背后是因为电话打过去前想要得到的是安慰和支持,而之所以会失望会淡漠,是因为“不是说父母都是无条件爱孩子的吗?怎么我的父母就不是?要么他们不爱我,只是怕我混不好没人给他们养老,要么就是他们爱我但是更爱优秀的我。”这时候就产生了对抗。 而同时,我们也经常因为其他事情觉得父母真的很爱自己:长时间在外回到家,一顿顿的美食;出了大事,兜底的身影;生了病,着急忧虑的心…… 当我们与父母产生对抗时,其实是父母比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更加焦虑,更想做点什么,而又帮不到你的急躁。若只看到这些,就会忽略那些时不时温暖你,永远保护你,时刻叮嘱你的情感流露。 因此,我说,父母或许促进了问题,但更是治愈心灵的资源。
李松蔚123
:
高质量反馈!好棒
3条回复
市井河
市井河
2024.3.21
曾经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我没控制住情绪,训斥他学习不刻苦,孩子当时非常生气。冷静下来我意识到,我之所以这么生气恰恰是因为孩子其实学习挺认真的,但成绩达不到我的期待,所以我很委屈。我想如果我感到委屈,那孩子会比我更委屈,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的痛苦。我后来和孩子道了歉,他一个大男孩儿,抱着我哭了。
时间羊
时间羊
2024.3.19
我认同刘丹老师提到的厌学是厌学校而不是厌学习,我是学教育学的,面对这个问题也很困惑,好像现在很努力做些什么去增加学习的乐趣,学生还是表现出麻木的状态。但是只要孩子们不厌恶学习本身,在今天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去学到想学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心里的压力小了一些
李松蔚123
:
我相信,当老师在努力增加学习乐趣时,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收到。而且,有一部分学生收到已经足够了。
白_123:现在学校学习的压力似乎太大了,以至于自己努力得到的那点正反馈,似乎远比不上更优秀的同学们,从学校中得到的成就感就弱很多
Xuan_Wang
Xuan_Wang
2024.3.21
这真的是不花钱就能听的么,太棒了!
我是为你好、原生家庭、保护未成年人——当我们赋予某个意象以先验的、绝对的正确性,也就创造了一件武器。(想到了tk的观点
赵恩铄:很多年前松蔚就曾写过文章 提到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是绑架
小亮Annie
小亮Annie
2024.3.20
00:30 李老师可不可以邀请陈海贤!!!在得到上超级喜欢听你们两个的课!!!
yyy222
yyy222
2024.3.20
我非常确定,给孩子的自由时间,就是给我自己的自由时间,每天那半个小时,我觉得我比他更自由😂
「不是你的问题」听上去好像还蛮无力的,虽然原因不在于我,可后果却是扎实压在我身上。还不如是我的问题,至少我还有行动的空间。。。哎。
李松蔚123
:
那我们来看看,就算不是你的问题,你会不会也有行动的空间。
奶熊布丁:。谢谢李松蔚老师🥹
冬至_EPWs
冬至_EPWs
2024.3.21
我是一位高二孩子休学一年复学又即将面临退学的妈妈。这两年多来也反复问自已错在哪里,要怎样办又无能为力。觉得自家就是这期聊的很典型的一种情况,父母并没有极端行为,生下孩子自认为已很用心用力,爸爸宠爱,妈妈日常教育生活和上一代比已经做的够多了,夫妻关系不是很好也能凑合,孩子休学前学习很好属于别人眼中省心孩子,休学后一步步退回家中,直到现在独自居住,不与外界做不必要接触,同在一个屋檐下,不知道对方想什么,隔着厚厚的看不见的墙。特别是有一段的讲隔离,不跟你说话了,你也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把父母屏蔽,太典型了。还有孩子呆在家里不出去,父母想尽办法甚至是求他出去,统统不去。这么典型,我觉得今天聊的内容,让我有一部分情绪得到消解:1,不是我或者我家或者我孩子一个人单方面的错。2,这种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像这样的家庭,情况很多,你不是个例。下一个时代也会有下一个时代的问题。套用流行的一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命。3,改变不了孩子,环境,现状,接受现实,调整自已的认知和思想,生活总的过下去。4,不要那么悲观焦虑心痛,担心孩子的生活学业毁了,以后该怎么办?以后总有路的,他的路你替代不了决定不了。还有别的想说呢,一下子想不了那么多了。其实,我去年起关注李松蔚老师的公众号,买了《5%的改变》,买了此念里的课程,书在我家卫生间放着,有空看看,常常想如果我向李老师提问,他会给我和孩子什么样的回复,让我做出哪个动作,启动5%的改变?
李子_YVeI: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你的孩子曾经那么省心,那么优秀,后来发生的事情,会不会是因为他太累了,他觉得不能更优秀了,但他还是多么希望可以更优秀,当然这只是社会现实层面的优秀,所以他选择退回来。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负面情绪给他,比如你对社会的失望,因为社会不会因为你优秀就善待你,那个单位里混的好的并不是最优秀,最称职的员工,只是因为他会吹牛拍马,或者会请客送礼,或者是他有重要关系,等等。这个社会从来就不是好人有好报,所以,不要强做好人,能不做坏人就不错了,不做坏人,做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外面乌云,暴雨,而我们是一家人,一起互相理解,共同承受,也就够了。人的一生很有限,知识是无限的,不要用有限去搏无限。理解孩子,告诉他无论他怎样,你们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反正这操蛋的世界不值得
旭日123:外地的新疆人回条建议,孩子成为妈妈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超过了配偶,我妹家的情况。两个结果,一是夫妻关系紧张,在孩子身上观念不同,有矛盾甚至互相埋怨,孩子都会感知。二是孩子优秀已成为妈潜在的愿望,哪怕没说或侧面表达,他可能活在了同龄人范围之外,过于优秀懂事,外表挺好,但内心承载太多,压力太大,可能没有特别好的发泄口。孩子想让自己安静休息,你就让他休息,家里大小事统统让孩子决定和建议,不要替他来定,哪怕针尖大的事,让他真正的自由得以发挥。让他慢慢走出来吧,让他找到自己喜欢的欢乐。
6条回复
曦曦123
曦曦123
2024.3.23
25:35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观点:因为信息和人际的富足导致的早熟,进而导致了我们自我消化情绪,自我系统发展的一个滞后。
曦曦123:29:08 然后提到的父母焦虑的自我释放,这真的很好很好
曦曦123:36:18 从心理谈到教育,终于,这个严谨地谈了出来,不同于我经常听到的强烈的对立以至于完全没有头绪或者是完全的认同没有思考 我们说“很多人不喜欢上学,这很普通” “因为大家讨厌学校,所以我们要改变” 这太简单了,但是大家都不这么说…
4条回复
北鸥
北鸥
2024.3.19
01:09 支持李松蔚老师👨🏻🏫听你的声音就很安心😌
K_WbOO
K_WbOO
2024.3.20
1:18:51 有年轻人的,本人24,很快不再属于国际上的青少年了😉
HD792684m
HD792684m
2024.3.21
希望多多邀请刘丹老师来呀❤️❤️
暮光798
暮光798
2024.3.25
05年的听这个正常吗😂
三文鱼在平流层:只能说是真的赚到
Stella盐
Stella盐
2024.3.20
刘老师,您那个应对妈妈不听我说的“好多办法”,您是不是只讲了听觉转视觉这么一条,还想听下去啊啊😂
李松蔚123
:
我帮你记着,下次问她!
老师的观点触动到我
几个点都很触动我:
​1.时代不断发展,发展的年代,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关注自己内部动机。所以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和孩子们的选择。
​2.人的神经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的人听觉厉害有的人视觉厉害,所以可能说一万遍听不进去,那就换成视觉提示。
​3.一直都希望很久以后我们都还可以跟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即使长大以后,也希望沟通的通道是畅通的,老师们讲到一个爸爸跟高中孩子放学后畅谈的画面,是我想努力的